臺灣為什麼不願意和大陸共同保釣?

2020-12-18 觀察者網

日本打破和中國大陸長達近四十年的默契,強行國有化釣魚島,引發了兩岸空前的抗議和反擊:

不僅兩岸民眾不約而同走向街頭,更採取了實際措施宣示主權:大陸是派出空前規模的海監船、漁政船進入釣魚島海域,而且是多次進入——達到常態化——顯示主權的12海裡;大陸的漁政船還登上捕漁船檢查,以展現大陸的管轄權;對保釣一向停於口頭而鮮有舉措的臺灣這次更是激進,以前所未有的規模——75艘漁船在「海巡署」12艘艦艇護衛下——直奔釣魚島,並在距釣魚島僅幾海浬左右的區域內與日本巡邏艇展開激烈的水槍對攻,儼然已經走到大陸保釣的前面。

但其實誰都知道,如果不是大陸對日本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臺灣怎能有翻身的機會。馬英九事後更聲稱,漁民之所以憤怒和日本長期逼迫有關,也一語道出臺灣昔日的窘境。

馬英九在2008年臺灣選戰中

應該說,大陸和臺灣各自身份不同,份量不同,有做後盾,有做前鋒,是最佳組合。假如這場對攻一幕是在大陸和日本之間上演,將震撼全球,其後果確實難以估量。但由臺灣代表中國來做,則即能達到宣示主權的目的,代價也小。就是美國也無法插手。

然而,令全球華人感到「困惑」的是,臺灣領導人馬英九一再聲明不會和大陸聯手保釣,一定要各自為戰。那麼臺灣究竟打的什麼算盤呢?

毫無疑問,美國因素是首要原因。

自眾叛親離的蔣介石敗退至臺灣後,美國就成為臺灣唯一的安全保障。美國事實上也在臺灣事務上享有一言九鼎的地位。就是一向反對臺灣問題國際化的大陸,也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所以當臺獨成為兩岸新的威脅時,大陸不惜與美國一起共同管控危機。

由於民進黨八年對大陸屢屢挑釁,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支持國民黨的兩岸交流和接近的新思維。但兩岸共同保釣顯然超出了美國接受的底線。在美國看來,只要兩岸保持現狀,風平浪靜即可。雙方政治和軍事上既不能衝突,也不能走向聯合。兩岸共同保釣顯然政治聯手的味道明顯。9月27日,臺灣「國安局長」蔡得勝在「立法院」答詢時明確承認美方非常憂慮臺灣在保釣議題上與中共連手,而臺灣多次申明立場,已得到美方的諒解和肯定。

其次,是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所產生的複雜影響。

臺灣是日本崛起後得到的第一塊殖民地,對之全力建設,妄圖以此向世界展示其殖民能力。它留給臺灣的不僅有殖民時代的壓迫、屈辱和歧視,也有經濟建設成果。所以臺灣社會對日本既有恨和恐懼,也有感激,甚至少數人還有崇拜。戰後日本的重新崛起,也強化了臺灣社會對日本崇拜的一面。所以今天的臺灣面對日本時,恐懼與崇拜兼而有之。9月25日臺灣舉行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保釣行動,其主題是「為生存,保漁權」。要求目的之低,令人感嘆。

馬英九事後談到這一行動時,指出一個事實:從一九七○年代發生釣魚臺爭議後,臺灣漁民到釣魚臺捕魚就受到幹擾、驅逐,甚至扣押罰款,大家真的是含冤忍辱。這也從而可見過去臺灣面對日本時的軟弱。這種軟弱還體現在馬英九如下一段話上:

馬英九事後特別強調:這次的行動由漁民自發,沒有任何攻擊性,海巡署也沒有主動攻擊,即使是在臺日雙方對峙的噴水階段,海巡署都是被動、後出手的。至於解決辦法,馬英九竟然認為:「日方應趕快與臺灣坐下來談,如何不再幹擾臺灣漁民在釣魚臺海域捕魚,才是彌補此事的最好做法」。迴避主權,只敢談漁權!

第三,和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有關。

兩岸分治以來,長期敵對,時有衝突。大陸改革開放以蔣經國打開兩岸交流之門後,又出現臺獨勢力的崛起。導致雙方更是劍拔弩張。直到大陸實行「對臺新政」,國、共兩黨重新聯手,關係正常化,並推動國民黨再度執政,兩岸關係才穩定下來。而國民黨重新執政到現在也不過四年有餘。四年的影響顯然無法和六十年的對立相提並論。整個臺灣社會對大陸既有歷史慣性般的擔心,也有對未來不確定感的憂心。假如未來兩岸發生衝突,除了美國,也就只有日本有「興趣」、有能力成為外援。

所以,今天的臺灣對日本自然要留有餘地,更不會與大陸聯手保釣。這種想法也體現在臺灣的民意上。雖然由於日本的挑釁,臺灣民意支持兩岸聯手保釣的比率已經突破半數,達到54%。但長期數據來看,過半臺灣民眾還是不支持兩岸共同保釣。

除此之外,在野黨民進黨的強烈反對也是國民黨必須考慮的因素。

兩岸保釣政治色彩過於濃厚,而且難以在短時期內結出成果,對於臺灣而言並非「必須且迫不及待」要做之事,執政不力的馬英九也實在是寧可少一事也不願多一事(臺灣最新民調:民眾對馬英九的信任度為23.6%,執政滿意度16.5%,雙雙跌至馬2008年就任以來新低。)。

最後,臺灣方面的幾個顧慮不得不談。

一是擔心大陸拿下釣魚島後,就和臺灣本島形成近在咫尺之勢。假如兩岸日後關係變化,發生衝突,其戰略緩衝空間極短。二是擔心大陸拿下釣魚島後,臺灣的漁權如何保障?會不會積壓臺灣的海上空間?畢竟現在日本無法全面掌握釣魚島,臺灣還是有機會進入。一旦大陸完全掌控,臺灣怎麼辦?這勢必要進行過於複雜的政治談判。其政治風險顯然過高。

當然,臺灣表面宣示絕不和大陸共同保釣,也可以有另一種解讀:是為了事實上的聯手保釣所放的煙霧。應該說,這一輪保釣運動,兩岸的同步性和配合感非常高(而且臺灣也借大陸強硬出手的東風,也雄起了一把。臺灣中天新聞在報導護漁行動時,用了這樣的標題:忍36年,我護漁拼了。臺灣之所以有拼的勇氣,還是源於大陸站在衝突的第一線)。不僅僅是民眾同時走向街頭,也不僅僅是漁船、執法船進入釣魚島海域,也還有雙方以共同的立場闡述對釣魚島的主權。

外交部長楊潔篪在聯合國指出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末期竊取了這些島嶼,並強迫中國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將包括這些島嶼在內的有關領土割讓給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等國際文件,釣魚島等島嶼被日本侵佔的其它中國領土一起回歸中國。臺灣涉外部門網站上也以同樣的理由爭取釣魚島主權。

臺灣的作用還可從法國媒體「巧妙的不公正」報導上體現出來。由於法國深陷危機,而且釣魚島遠離歐洲本土,法國媒體並未炒作。但在相關報導中卻有意迴避了兩點:一是日本的主動挑釁和中國長期以來對擱置爭議立場的遵守。二是臺灣的保釣行動。這樣在法國民眾的眼裡就是中國獨自一人在挑釁。然而,臺灣與日本激烈水戰,在聯合國由友邦發聲,法國媒體就是想再誤導本國百姓也難達目的。

不管臺灣是真的不願意和大陸共同保釣還是「明否實聯」,一方面說明了中國國力還不夠強大,還不能把美國從太平洋另一端伸過來的手斬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兩岸關係昨暖還寒、缺乏足夠互信的脆弱狀態。中國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作者宋魯鄭,觀察者網專欄作家,旅法政治學者、春秋研究院研究員。點擊進入宋魯鄭專欄。

相關焦點

  • 宋魯鄭:臺灣為什麼不願意和大陸共同保釣?
    就是一向反對臺灣問題國際化的大陸,也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所以當臺獨成為兩岸新的威脅時,大陸不惜與美國一起共同管控危機。由於民進黨八年對大陸屢屢挑釁,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支持國民黨的兩岸交流和接近的新思維。但兩岸共同保釣顯然超出了美國接受的底線。在美國看來,只要兩岸保持現狀,風平浪靜即可。雙方政治和軍事上既不能衝突,也不能走向聯合。兩岸共同保釣顯然政治聯手的味道明顯。
  • 臺灣保釣船行動岸上總部在廈門 大陸網友籌集50萬經費
    據海峽導報報導 7月4日,臺灣保釣船赴釣魚島宣示主權,這也是世界華人保釣聯盟(以下簡稱「世保」)正式成立後的第一波出海宣誓主權行動。昨日,導報記者聯繫世保大陸秘書長李義強,他是一名廈門人。李先生透露,廈門是這次保釣行動的岸上總部,此次保釣船的15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定金中,以廈門為中心籌集的來自大陸網友的經費就有近50萬元,「這次行動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努力」。  李先生說,臺灣、澳門、香港、大陸原本都有自己的保釣組織,世保成立以後,各地的保釣組織形成了關聯,大家漸漸地以此為平臺運作一系列的活動。
  • 20世紀70年代的保釣運動:在保衛國土面前,臺灣和香港也絕不含糊
    其實,保釣運動從釣魚島爭端發生以來就已經產生了,並且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在凝聚全體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保衛釣魚島方面,至今仍閃爍著強大的生命之光。本文主要跟大家聊一聊保釣運動剛剛興起時的那些事。日本企圖侵佔釣魚島的這一連的挑釁舉動,很快便引發了海峽兩岸的強烈不滿,臺灣當局和中國大陸於1971年6月11日和12月30日相繼向外界宣示我國對釣魚島的主權。
  • 臺灣保釣驚心8小時
    臺灣基隆海巡隊長黃漢松還以顏色:「海上保安廳巡邏船,這是我們的海域,我們船舶有航行的自由,請不要幹擾它的航行。」多年未有之陣勢,對於近年頻受打壓、日漸凋零的保釣隊伍來說,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38年前保釣始興時那段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壯 行「這次出發不像以前一樣。
  • 臺保釣船遭日水炮噴射 甲板滿是碎片(圖)
    核心提示:臺灣保釣人士24號再度出海保釣,卻在距離釣魚島還有五十海裡處就遭到數艘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幹擾,甚至遭到高壓水柱攻擊,造成保釣船多項設備毀損。全家福號船長不滿遭到驅趕,也喊話回應,但日方並不理會,反而持續進逼。
  • 臺灣歷史事件回眸:保釣運動(圖)
    在美國政府表態後,9月10日,日本外相愛知揆一公開聲稱:「尖閣群島(即釣魚列島)屬於日本,日本政府不準備同任何政府討論其領有權問題。」美國政府將中國領土釣魚島「歸還」日本的無理做法和日本政府企圖併吞中國領土、公然侵犯中國主權的行徑,引起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極大義憤,形成了一場以海外臺灣留學生為主(當時大陸尚未向外派留學生)的聲勢浩大的保衛釣魚島運動。
  • 海外「保釣運動」 中的楊振寧
    [1] 用楊振寧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學生趙午的話說: 「楊振寧的名字激勵了大陸和臺灣整整一代的年輕學生們。」 [2] 楊振寧在海外保釣運動中,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 宜蘭議員出海保釣遭阻,江啟臣:蔡當局為何不敢向日本抗議?
    宜蘭縣議會「保護頭城釣魚臺」辦公室成員3日晚搭乘漁船出海保釣,但未出海就被臺當局海巡人員阻攔。對此,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4日晚間受訪表示,蔡當局不敢向日方抗議,也不願意支持並協調出海護"主權"事宜,才會造成保釣人士必須用這樣的方式。
  • 北京大學臺籍教授捐百萬助臺灣保釣勇士登島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報導,受日本「國有化」釣魚島的影響,為鼓勵臺灣人勇於捍衛釣魚島主權,42年前也曾在臺灣輔仁大學掀起學生保釣運動的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籍客座教授陳毓鈞決定,他以個人名義提供100萬元新臺幣,資助登島的臺灣人。
  • 臺保釣船毀損嚴重 不排除三個月後再度發動保釣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新網1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中華保釣協會昨天(24日)發起今年臺灣首起保釣行動,保釣船「全家福號」途中遭日本8艘巡防艦強力水柱攻擊,保釣船設備毀損嚴重,船艙淹水,兩具引擎其中一具故障,甚至準備送到釣魚島的媽祖神龕都被水柱衝到變形。因行動受阻,保釣行動不得不終止,昨夜返抵深澳漁港。
  • 揭秘:中國民間保釣運動是何時開始的?
    我第一次看到釣魚臺,大約是在1968年前後,當時有一艘掛巴拿馬國旗的「銀鋒號」報廢船在駛往臺灣準備拆解的途中,被颱風刮到釣魚臺附近擱淺,我們報館包了架小飛機,飛到釣魚臺上空拍照片。記得當時我看到附近海域有一艘美國航空母艦,還向我們的飛機發過警告信號。不過,當時無論大陸還是臺灣,都不知道釣魚臺底下有石油,因此很少有人關注這個島,大家都沒把它當回事。
  • 40年保釣那些人與事:陳毓祥是第一位犧牲者
    特別是在中蘇談判期間,杜魯門關於不幹涉中國內政和臺灣問題的聲明及艾奇遜指責蘇聯欺負中國的公開講演傳到了莫斯科,史達林更加焦急,他立即向毛澤東轉交了艾奇遜講話的全文,希望中蘇共同對此有所反應,並要求中國政府首先發表聲明。至於毛澤東為什麼堅持以新聞總署署長的名義發表聲明尚不得而知,但史達林對此大為不滿並指責毛澤東打亂了原定步驟,卻充分說明了他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
  • 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臺灣讀書
    蔡英文政府上臺1年多以來的所作所為,小編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這無疑影響到大陸學生前往臺灣念書的大趨勢。但通過小編在與多位正在或者曾經在臺灣讀書、交換的大陸學生交流後發現,臺灣一直以來對陸生的限制,甚至「歧視」才是讓陸生遠離臺灣的深層原因。「三限六不」帶來陰影如果說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是「九二共識」,那麼臺灣對陸生來臺的原則就是「三限六不」。
  • 島內保釣團體批蔡英文對日軟弱
    島內強烈不滿,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因對日軟弱,被批「軟骨頭」。據臺灣《中國時報》10日報導,「中華保釣協會」和「臺灣釣魚臺光復會」等團體9日到臺北「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抗議,呼籲「內除國賊、外抗強權」。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10日告訴《環球時報》,50年前在美國由臺灣留學生發動的保釣運動基本分成兩派:一是「革新保臺派」,這些人後來回到臺灣;另一派是「回歸認同派」,其中一些人後來到了大陸,「我相信所有願意站出來保衛釣魚島的人,都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捍衛國家主權及領土上會寸土不讓,在臺灣的我們也應該堅持奮戰到底」。
  • 若引進大陸疫苗願意施打嗎?臺灣民調:57.9%不願意打
    Yahoo網站針對「如果同意進口大陸疫苗,你願意施打嗎?」進行網絡民調,截至晚上11點,有57.9%的網友表示不願意施打大陸疫苗,有38.8%的網友則表示願意施打。抗疫急如星火,疫苗一劑難求。這是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現狀。在這個大背景下,非常不幸地,臺灣迄今為止,一劑新冠肺炎疫苗也沒有獲得。這件事情已經成為臺灣島內的頭號話題,雖然臺灣有關部門使出了渾身解數,最終還是無法突破。為什麼?
  • 綠委:兩岸是兄弟 臺灣為什麼要拒絕大陸支持?
    環球網5月28日消息,宜蘭縣選出的民進黨「立委」陳歐珀接受在香港「中評社」專訪時表示,中國大陸願意支持臺灣,臺灣為什麼要拒絕?「兩岸是兄弟」,中國大陸支持臺灣很合理,如果未來兩岸統一,「釣魚島主權歸屬臺灣也是中國的主權」。臺灣認定釣魚臺屬宜蘭縣頭城鎮管轄範圍。
  • 大陸為什麼不敢武力解放臺灣
    大陸為什麼不敢武力解放臺灣
  • 揭秘臺灣保釣船去釣魚島與日艦對峙過程(組圖)
    清晨,臺灣保釣船挺進距釣魚島只有0.4浬(約741米)處,「海巡署」巡防艇也在旁保護。保釣行動聯盟昨天到釣魚島宣示「主權」,遭受日本艦艇噴水柱幹擾。(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保釣船挺進釣魚島與日艦過招全過程  臺海網6月17日訊 昨天清晨五時二十分,距釣魚島七、八浬處,「全家福」海釣船全速前進,波濤滾滾,情勢緊繃。
  • 宜蘭縣政府對漁民出海保釣「不認同不補助」
    【環球網綜合報導】宜蘭漁民可能出海保釣,盼縣政府補貼油錢。宜蘭縣長林聰賢18日說,「縣政府無法補助」,臺日漁權談判若無結果要抗議再去抗議。臺灣「中央社」報導,宜蘭蘇澳籍議員林棋山說,南方澳近60艘漁船可能於22日一起出港,前往釣魚島附近海域「作業」,希望縣政府編列核發約新臺幣500萬元補貼油錢,如果縣政府不允許,就是與漁民站在不同的立場;萬一屆時縣政府不補助,漁民們還有第二方案。他表示,為了保障漁民在釣魚島附近的漁權,「漁民不惜與日本一戰」,也希望當局對於釣魚島主權要硬起來。
  • 臺灣漁民將集體赴釣魚島 擬進12海裡以內作業
    盧秀芳:的確,我接著巖松剛剛的談話,本來是件天經地義的事,後來為什麼就不天經地義了呢,釣魚島海域過去就是臺灣漁民的,特別是宜蘭漁民傳統的漁場,歷史上有一百多年。早期的臺灣漁民在這個島上避難,撿鳥蛋,歷史上曾經有記載臺灣的飛機在快要失事的時候也在這個島上避難,他跟日本的漁民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