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進入最後一個月,前幾天也公布了過去11個月的最新財政收入數據。 迄今為止我們也基本上每月分析長三角地區各大城市的財政實力,但相對來說整體排名非常穩定。 現在上海的財政收入不僅穩定在長三角地區的第一位,也穩定在我國城市的第一位。 另外,蘇州和杭州的差距非常近。 上半年,杭州的財政超過了蘇州。 但2020年11月,蘇州再次領先杭州。我國「最新」財政收入:杭州蘇州「窮追不捨」,這個城市厲害了!
從發展模式來看,蘇州的財政收入主要依賴工業和貿易,軟實力方面的佔有率不高。 南京、杭州兩大城市的發展非常全面,財政收入來源更健康,含量也更高。 GDP和財政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三角地區除上海外蘇州、杭州、南京、寧波和無錫五個城市的實力非常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個城市的GDP不僅突破了萬億美元,而且全年的財政收入也突破了千億元。
2020年11月,蘇州最新財政收入達到2129億元,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 根據發展趨勢,蘇州今年全年的GDP預計將突破2兆。 很多人認為蘇州的發展太單一了,但城市群發展的意義在於各大城市的協同發展。 蘇州的發展模式不是用雞蛋摸石頭,一定要用力。 蘇州只是創造自己的特色,至於其他,未來還得看時機。
長三角城市群現在有6個GDP兆城市,今年並不意外,追加合肥和南通。 現在的6兆城市經濟總量排名與財政收入排名完全對應。 所以很多網民感到蘇州很難。 作為普通的地級市,各種經濟指標和人均數據可以很強地進入10強。 就硬經濟實力而言,蘇州確實是長三角第二城。
但是未來的城市模式朝著全面均衡性的發展。 所以,在各種綜合性排名中,南京和杭州的排名在蘇州之上。 2020年11月,杭州最新財政收入1959億元,逼迫蘇州。 無論是財政增速還是稅比,杭州都有一定的優勢,體現了杭州合理的經濟結構和豐富的實力。 一位行業學者建議,經濟開放40年來,三個城市最逆襲的是深圳、蘇州和杭州。
目前南京的GDP和財政收入比蘇州和杭州弱。 頭11個月,南京的財政收入是比上年增加還是有力量,已經突破了1500億。 但是,在前幾天社會科學院發表的城市功能性數據中,南京在醫療、交通、科學教育等領域得分非常突出,在杭州之上。 杭州在網絡科學技術、新興產業等方面進步非常明顯。
現在,在長三角地區幾個城市的梯隊中,上海明顯領先,南京、杭州和蘇州也可以一起比較,剩下的寧波、無錫和合肥的綜合發展也是一個梯隊。 當然在硬經濟指標上,合肥不能和寧波、無錫相比。
2020年11個月前,寧波財政收入達到1405億元,無錫還不到千億元,合肥更低。 近年來寧波的各種核心經濟數據也領先無錫。 那麼,大家對長三角各大城市的發展有什麼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