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還需要理由嗎?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

2020-08-28 睿語佳音

五年前的一天,在我的大同學宿舍群裡,一次激烈的爭論隨之展開:

同學A突然聊到了生孩子的話題,說自己年紀不小了,家裡人都催了,自己也打算要小孩,但又下不了決心;

另一位同學B直接用四個反問把她給懟過去了:

「學區房你買了嗎?奶粉錢攢夠了嗎?備孕了麼嗎?什麼都沒有你還要孩子?」

然後A回答:「沒有呢,真是不敢要孩子。」

同學B繼續說道:「我婆婆讓我生孩子,我就往後拖。心想:要生你自己生去。十月懷胎又疼又辛苦,我可不受這個罪。」

當我看到她的留言時,心裡著實有些驚嘆。

生孩子本來是自願的行為,但從她這幾句話來看,心裏面是攢了多少生孩子的戾氣啊。

同學B在一家銀行工作,收入不菲,卻總是哭窮。

原來她花錢一直大手大腳,包包、手錶都是名牌,非常講究生活品質。

每當被人問到要孩子的話題時,就說自己沒錢,生不起孩子。

儘管我倆私交不錯,也有很多共同的話題,但對於她生孩子的看法,我真是無法認同。

我覺得她的想法其實代表了很多人。

我們大眾往往會覺得要孩子要準備多少錢,要受多少苦,心裏面一掂量這開銷,往往被嚇倒了。

然而,現實真是這樣嗎?我們為什麼害怕要孩子?

當今社會,人們普遍生存壓力大,心態容易焦慮。

你是否發現,最近五年,「996」、國企離職潮、金融行業的低迷以及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使得人們逐漸感到日子不那麼好過了。

我曾在一個時尚博主的微博空間裡,發現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留言:

這位女士說自己七八年前買衣服都是一千多塊錢一件的,然而這幾年成家以後,發覺掙錢不容易了,買衣服都趕上活動才出手,而且價位很多都是兩三百塊錢的。

同時,你是否發現「35歲職場危機」這個詞,頻頻出現在一些媒體、新聞平臺中。反映了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擔心被裁員的尷尬處境。

基於上述大環境,很多人都不敢輕易嘗試懷孕生子,怕自己不能履行好做父母的責任。

人們普遍缺乏信仰,往往會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從而失去對未來自我發展的判斷力和思考力。

你是否發現,信用卡各種貸款,分期付款,還有其他各大融資平臺的出現,使得我們花錢越來越方便了?

但這錢「遲早還是要還的」。

而恰恰是因為這錢來的太容易了,往往讓我們放鬆了警惕,陷入了超前消費、享樂主義的陷阱之中。

特別是我們在年輕力壯的時候,最應該幹的是規劃好自己的未來發展,多學習知識,多積累經驗,並積累一定錢財,來擺脫享樂主義對我們的負面影響。

然而,現實卻反過來了。

那些消費奢侈品的主力軍,往往是還沒在社會上扎穩了根的年輕人。他們中的有些人,還沒等自己練就過硬的手藝,就已經陷入到沉重的債務負擔之中無法自拔了…

正所謂:「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事實上機會還在。

這個社會其實更青睞於那些堅持努力併兼具洞察力的有心人

對於他們來講,經濟因素並不是是否要孩子的直接原因,而自己的價值觀和意志才是需要考慮的。

無論是否生育子女,他們都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會產生憤青和矯情的矛盾心理。

對育兒缺乏科學的認識

這個問題其實大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涉及,我們的育兒知識大多來自於父母乃至上一輩的親人的言傳身教。

比如,生孩子的過程痛苦,養育孩子的過程艱辛,「孟母三遷」等等觀念都會影響我們對育兒行為的判斷。

這所有的觀念都指向了一個結論:

養孩子太不容易了,給不了他最好的,就不要輕易開始。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被這些想法所束縛。

其實養育子女本質上是一種生命的修行,一種繼承與傳承,它本身就是意義所在。

當一個人有了子女以後,他身上的責任感會讓他產生使命感。生活不僅會有壓力,還有希望。

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因為希望才會有前進的動力的。

至於養育子女的經濟因素,的確需要考量。但它並非重於泰山般的存在。

之所以我們會賦予它那麼大的壓力,就在於它有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門檻。比如學區房、優質教育資源等等。

那我們為何要被這些無法得到或者費盡心機也不見得能得到的事情所束縛呢?

可否嘗試著換一種思路,比如去分析那些古往今來優秀人士背後的經歷,他求學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他父母的育兒態度等等,跳出攀比硬性指標的循環,擺脫物質方面的束縛,沒準兒就能讓我們發現更加核心的問題,跳出大眾認知的思維誤區。

就算再不濟,我們的孩子真沒那麼出息,那我們還可以把時間放的更加長遠一些。

畢竟,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一場馬拉松,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人格品性其實比那幾個分數更加的重要,不是麼?

在這場長期的比賽和博弈中,你是想讓孩子僅僅贏得前面那幾局,還是始終都保有對生活的興趣,修煉自身能力的積極態度,從容地應對生活留給他們的種種挑戰?

想必你心裡早有答案。



我是熱愛美食,喜歡分享情感話題的睿語佳音,歡迎關注我,共同探討有趣的事情。

願我能給你帶來幸運與快樂。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相關焦點

  • 生育的理由對於女性重要嗎?
    那麼明知生孩子會讓女性身材走樣短時間內可能都要無暇顧及自我管理,會需要女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不得不為平衡事業和家庭而做出犧牲,會讓女性心有牽掛不能瀟灑痛快地做一些決定,那麼為什麼還要選擇生孩子呢?
  • 如何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要跟他說:「爸爸媽媽這輩子盡力栽培你,盡力地給你所需要的元素,但是最後,你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承擔。」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在可行的範圍內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你給孩子越多選擇的機會,孩子將來和宇宙「討價還價」的能力就越強。
  • 生育保險可以自己交納嗎?
    生育保險是社保的五大險種之一,是給予懷孕期間婦女的一種生育津貼社會保險制度,可以報銷醫療費用,享受帶薪產假,那麼生育保險可以自己交納嗎?下面小豆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繳納生育保險有什麼用?生育保險為女職工帶來基本的保障權益,減少因為生育期間或者流產期間生理特點造成的不便,生育保險可以讓婦女得到足夠的經濟輔助和醫療照顧,保障婦女們及時恢復健康。而且繳納生育保險之後,女性在生育期間還可以領取生育津貼,差不多一萬多元。生育保險可以自己交納嗎?
  • 「生孩子不是肥胖的理由」,多少人被生育「假象」蒙蔽了雙眼
    評論區裡,有不少網友大罵「渣男」,但也不乏這樣的聲音:「生孩子不是過度肥胖的理由!」「你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你品,你細品,是不是有內味兒了!孕吐、水腫、產道撕裂、產後抑鬱……生孩子對一個女性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多大的損傷,大家都有目共睹。
  • 「生育基金」話題捲土重來,不生二胎罰款,能解決生育問題嗎
    以家庭為單位,如果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之前存入的生育基金並領取一些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因為生育而中斷勞動所造成的收入損失。如果家庭未孕育二胎及以上,每年所繳納的生育基金則在退休時方可取出。
  • 李健與妻子同為清華學霸,卻選擇做丁克一族,說出的理由發人深省
    然而隨著如今各種新思想的湧現,選擇「丁克」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娛樂圈中的名人,比如知名歌星李健,他選擇丁克的理由就很發人深省。李健與妻子同為清華學霸,卻選擇做丁克一族李健與妻子孟小蓓同為清華學霸,作為娛樂圈裡的模範夫妻非常讓人羨慕,然而結婚多年卻沒有選擇要孩子。
  • 生完孩子不再打算生,生育險還需要交嗎?
    其實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生完孩子不再打算生,生育保險還需要交嗎?我想對你說,當然要交,為什麼不交呢?恕我直言,難道你不知道生育保險完全是由單位繳費的嗎?(老闆不要罵我,我知道你們負擔真的很重,也不容易~)作為員工的你不需要盡繳費的義務,但不一定什麼時候,你就有可能享受到它的權益。比如,萬一哪天你想要二胎了,再比如,意外懷孕,計劃生育流產也需要報銷吧?……下面,我們還是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生育保險的基本常識吧。
  • 「最佳生育年齡」什麼鬼?這是我聽過最扯的生孩子理由
    對於女性來說,讓她們選擇生育的,不應該是最佳生育年齡的捆綁,而應該是「我真的做好準備了,去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一個20歲出頭的媽媽,剛剛走出社會的大門,自己沒有什麼經濟能力,很容易就陷入事業和經濟的雙重打擊之中,這樣的例子也實在太多。
  • 要想孩子獨立、能為自己負責,家長需要恰到好處的智慧
    1、我相信,絕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有責任心、能自我驅動。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叛逆,就是為了得到自己的話語權,證明「我能控制我自己」,這也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種心理準備,而不是存心和父母對著幹。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增加選擇的方式,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有獨立探索的機會和選擇的空間。孩子覺得自己有空間,個性得到尊重,這樣孩子也不會為了捍衛自己的獨立性,採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 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齡,對自己和寶寶都有益處,很多人還不知道
    蔣阿姨只有一個兒子,還等著抱孫子呢,所以才會一直催兒子去找對象結婚,但雖知道,他竟然找了一個比自己大10歲的女朋友,這讓蔣阿姨一時間無法接受。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如今28歲了,比他大10歲也就是38歲了,已經錯過了生育的最佳年齡,以後能不能生孩子還不好說,再加上兩人年齡差距確實過大,所以一時間蔣阿姨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 羊大師提問,喝羊奶真的需要理由嗎
    然而最近流行的羊奶也同樣受到了,不少寶媽的質疑,很多寶媽表示同樣是奶,喝牛奶不就行了嗎?其實羊大師表示,喝羊奶不一定需要理由,羊奶、牛奶各取所需,選自己合適的就好了,如果真的說喝羊奶需要理由,那今天羊大師就給您喝羊奶的理由。營養價值高羊奶中營養物質多達200多種且含量豐富,因此營養價值比牛奶更高。吸收率高人體對於羊奶的完全消化吸收率高達90%以上,而對於牛奶僅為30%多,因而有「一杯羊奶等於三杯牛奶」之說。
  • 人在多大程度上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現在你早已經是成年人,還得為你背鍋?如果一切都可以用血統論解釋,那要你何用?想起老師曾經課上問過我們:人的行為由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生活經歷,身邊環境影響,那麼人在多大程度上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問題真的很狡猾,一不小心就被繞進去了!
  • 為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換句話說,我不能替你成長;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反之亦然,你也不能替我成長……《聖經》裡又說,我們要推已及人,以自己想要被人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假如我們陷入低潮、無助、絕望,我們當然希望別人能提供一些援助。這是對別人有責任感很重要的一面……以上這兩段話,來自於《過猶不及》這本書,它也是我最為推崇的基督教書籍之一。
  • 西安生育津貼需要自己申請嗎?領多少錢?靈活就業人員可以領嗎?
    咱其實在產假期間還有一筆生育津貼可以領!哪些人能領取生育津貼隨用人單位參保的女職工休產假時,按國家規定(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的產假天數享受生育津貼待遇。各位媽媽們一定要記得這筆錢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生育津貼相關問題解答快看有你關注的嗎?1、想領取生育津貼必須參加職工社保嗎?
  • 丁克(夫妻選擇不生育)的生活,你敢說自己一輩子都不後悔嗎?
    丁克,指的是能生育,但是不願意生育的一類人。他們認為有孩子是一種累贅,自己掙錢自己花,不用為孩子操勞,這樣可以擁有較高的生活質量。這麼粗略的算下來,把一個孩子養大成人,需要兩百萬起步,而這些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的起的。所以,現在才會有那麼多的丁克一族。丁克一族自私嗎?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很多人都評判丁克一族自私,沒有考慮過自己父母的感受。
  • 女人都有哪些理由不想生孩子,能說服家人嗎?
    我有很多目前不生小孩的理由覺得自己還不成熟,沒準備好當媽媽。不滿目前的生活現狀,沒錢沒時間,給不了小孩一個較好的成長環境。我過得這麼苦逼,讓小孩生下來跟我一起受苦啊從小成長的過程很不快樂,覺得自己都不該被生下來,怎麼會願意生小孩。在我還沒有弄清楚人為什麼要生小孩,當父母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暫時不要當父母了。現在正處於職業發展的最好時期,不能因為生小孩在耽誤了。生小孩我會變胖,變醜,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負擔太大了,根據自己承受不起。
  • 你會選擇各種理由當分手的藉口嗎?
    除了兩個人在一起不合適,還能說出別的理由嗎,「你的脾氣太壞了,我受不了了,咱們分手吧」,「你能吃辣,我不能吃辣,吃不到一起去,咱們分開吧」,「我父母反對咱們在一起,咱們還是分手吧」,「和你在一起看不到未來,咱們還是分手吧」,「 受不了你總是愛翻舊帳,咱們還是分手吧」等等。相信除此之外還能編出很多分手的理由。
  • 如果國家放開生育政策,你還生嗎?從教育角度談起
    近日,河南人大代表建議河南省放開生育政策引起熱議。當然,河南省是沒有權利來調整國家政策的。但是,如果國家放開生育政策,而且還有生育能力的話,請問,你還生嗎?這個問題多於多數人來說很難回答。原因就是:養一個孩子都費勁,還哪有精力和條件養第二個。更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且不說經濟條件和精力,單從教育這一塊想想都頭疼。可見,是否要二胎,多數人的心理還是比較糾結的。從心底裡是想要的,多一個孩子多份快樂,能兒女雙全的話,人生就更完滿了。可是各方麵條件又不允許再要一個。
  • 喝普洱茶需不需要理由?喝的是什麼?
    經常在群裡看到,喝普洱茶是習慣,是傳統,是文化,好喝就好,不需要理由。然後看很多人說,要獨立思考,是的,喝普洱茶需要獨立思考,千萬不要被打眼,這是我希望每個茶友自己為自己負責,應該做的事。如果讓普通人做選擇,概率上普洱茶佔不到便宜的概率很大,理由最多是嘗鮮,我們從以上一組數據,可以得到一個事實,連喝的選擇都是需要理由,因此,喝普洱茶不需要理由這條理論幾乎是忽悠,這是我的認知。
  • 老公繳了生育保險,老婆能領生育津貼嗎?政策明確了!
    因為醫保屬地化管理,各地政策略有不同,我們以福建省為例: 根據《福建省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符合政策規定生育的福建女性,只要生娃前到生娃當月,連續繳滿12個月的生育保險,就可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