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能不能出去旅行,是不少準媽媽糾結的事。雖然嘴上經常念叨著「好想出去玩」,但是真到了做決定的那一刻,就望而卻步了,生怕會對胎寶寶產生不好的影響。
其實,孕期旅行對大多數準媽媽來說都是安全的,只要自己和胎寶寶健康,沒有醫生交代不能旅行的特殊情況,是可以出去旅行的。
不過在出行之前,最好能做足功課和準備,旅途中有一些事也要特別注意。
孕期出遊的最佳時間是孕中期,也就是孕 14~27 周之間。因為這時候孕吐、頭暈等早孕反應已經基本消失,準媽媽的身子還沒有特別沉重,行動還算方便,離分娩還有一段時間,這時候旅行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當然,如果準媽媽沒有什麼不舒服,孕 36 周之前都可以旅行。孕 36 周之後即將足月,寶寶隨時有可能發動,這時候最好就不要再出遠門了。
在孕期這樣的特殊時期,出門旅行一定要認真準備:
評估身體情況
如果有旅行的想法,先讓醫生評估一下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適合旅行。
安排好時間
根據產檢時間安排旅行時間,不要因為旅行而錯過下一次產檢。
選擇目的地
選擇目的地的時候,查一下當地的信息:
選擇出行方式
一般來說,自由行更適合準媽媽,可以自己安排行程,比較愜意。相對來說,跟團遊身不由己,如果行程比較趕,準媽媽會比較累。
至於交通工具,選擇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都可以,但建議選最快的,以免長途奔波,導致身體疲憊或不適。
如果準媽媽想要選擇坐飛機出行,最好在訂機票前諮詢航空公司。因為對於什麼孕周的準媽媽能坐飛機,不同航空公司的規定不太一樣。有的公司規定過了孕 28 周以後就不能搭乘飛機,有的規定是孕 36 周之後,有的航空公司還需要醫生出具證明。
帶上藥物或營養補充劑
帶上自己平時在吃的藥物或營養補充劑,比如複合維生素、鈣片、鐵劑等。
如果有需要,可以請醫生開一些孕期可以吃的常用藥,比如暈車藥、止瀉藥,以備不時之需。
帶上產檢手冊
最好能帶上產檢手冊,以防旅途中出現突發情況需要就醫,可以方便醫生儘快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
做旅行攻略
詳細地做好旅行攻略,行程可以定寬鬆一些,每天留出足夠的時間來休息。也可以計劃一些備選方案,旅途中可以更加從容。
乘坐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項
不論是乘坐哪種交通工具,都要記得系好安全帶,注意不要讓安全帶勒到肚子。
儘量選擇靠近過道的座位,這樣方便站起來伸展雙腿。
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如果長時間坐著不動,腿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深靜脈中的血液容易凝結成塊,有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準媽媽懷孕後血液粘稠度相對升高,所以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比平常人更高些,要注意預防。
旅行過程中,記得多喝水、穿寬鬆的衣服、時不時地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或者踢踢腿,以免形成深靜脈血栓。
注意飲食衛生
出門在外,建議喝市售的瓶裝水,以免因為當地水質不同引起腸胃不舒服。
不要吃生的或夾生的食物,也不要吃當地的野味,以免含有病菌或寄生蟲,影響準媽媽和胎寶寶的健康。
其他從沒吃過、不知道成分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以免引起過敏反應。
警惕不適症狀
如果在旅行過程中出現陰道出血、肚子痛、胎膜早破、嚴重嘔吐或拉肚子等現象,要及時就醫。
對於準媽媽來說,遊覽景點是其次,放鬆心情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量力而行,不要太累。不管是出發前做準備,還是在旅途中,都請準爸爸多分擔一些吧。
如果準媽媽有某些孕期疾病,比如妊娠期高血壓、胎膜早破、先兆流產、先兆早產等,就不要出去旅行了。如果懷了雙胞胎、多胞胎,最好也不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