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俄軍事圍堵再現「成本強加」

2020-12-17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升級前沿兵力活動,妄圖加快俄「戰略失血」——

美對俄軍事圍堵再現「成本強加」

美國及北約對俄羅斯持續進行戰略圍堵與軍事挑釁,有渲染外部威脅以保持聯盟內部凝聚力的因素,也有通過「成本強加」戰略對俄施加壓力的考量。

「成本強加」最早由蘭德公司研究員安德魯·馬歇爾提出,1976年正式納入美國防部文件。這一戰略設計的核心理念在於,通過有意識的策略性行動,以多種方式,增加競爭對手實施相關政策的經濟、政治、社會成本,加劇其資源消耗,直至危及其政府合法性與控制能力,迫使其因持續的「戰略失血」而退出競爭。裡根政府時期,美國制定並全面實施對蘇聯的「成本強加」戰略,以打破美蘇間「恐怖的核平衡」,重新奪回競爭優勢。在許多研究者看來,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同美國的軍備競賽耗費了大量資源。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俄羅斯不僅沒有手下留情,反而進一步加大圍堵與遏制力度。除了經濟制裁、外交攻勢、輿論宣傳、培養內部反對派等方式,美國在軍事上也是招數頻頻。

加強在俄周邊的兵力部署。美國在波蘭、羅馬尼亞、韓國、日本以及本土阿拉斯加部署的「宙斯盾」「薩德」「愛國者-3」等飛彈防禦系統,形成了對俄的反導「包圍圈」。2017年開始,美國拉攏北約以輪駐的方式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部署4個北約戰鬥群,每個戰鬥群約1000人。今年,美國又以對抗「俄羅斯威脅」為由,向波蘭增派約1000名駐軍,使駐波美軍增至約5500人。美國駐波蘭大使莫斯巴赫還公開表態稱,美國可以將部署在德國的核武器轉移到波蘭,引發俄羅斯強烈不滿。

提高對俄軍事挑釁的頻度和強度。根據俄國防部披露的數字,北約每年在歐洲舉行近40場明顯針對俄羅斯的大型軍演。2019年沿俄羅斯邊界的空中偵察次數同比增加了33%,海上/沿海岸偵察次數增加了24%。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今年北約對俄軍事挑釁次數不減反增。美軍B-52H戰略轟炸機還分別在黑海、愛沙尼亞、加拿大和北極地區,實施過空中發射巡航飛彈攻擊俄羅斯的戰鬥訓練,對俄「飛彈空襲模擬」演練已然常態化。

加快先進武器裝備和新型作戰條令開發進程。多年來,美國一直在推進核武器的小型化、實戰化。2019年,在《中導條約》失效後第16天,美國就進行了此前受條約禁止的陸基中短程飛彈試驗。美國還成立了網絡司令部和太空司令部,佔領「網絡軍備競賽」「太空軍事競賽」先機。與此同時,美軍方推出的「多域戰」「全域戰」「決策中心戰」「馬賽克戰」等作戰理論也層出不窮。

以上種種,對俄羅斯形成了強大的安全威脅與戰略壓力。對於國內經濟本就處於弱勢、疫情中更是遭受重創的俄羅斯來說,要應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的長期襲擾挑釁,多少會有些吃力。而這種步步升級的襲擾可能給俄羅斯造成戰略上的緊迫感,從而投入更多精力加快先進武器裝備研發或採取其他軍事應對策略,使俄羅斯在大國競爭中背負更高成本,反而一定程度上喪失其他方面的競爭能力。而這樣的結果,正是「成本強加」戰略的目標所在。

美國從冷戰時期的「錦囊」中掏出「成本強加」的「妙計」,充分證明其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觀念根深蒂固。事實上,對俄羅斯的敵視在美國軍政兩界有著相當龐大的市場。而俄羅斯應對的主要方式,既不是退讓,也不是擴大事態,而是更好地通過戰略力量的調動和配置,佔有高超音速武器研發應用等關鍵節點,集中力量在局部打造非對稱優勢,避免與美耗時耗力的纏鬥,從而在激烈的大國博弈中尋求突圍。(趙夢珊 劉堃)

編輯:張驕瀛

相關焦點

  • 俄新型雷射武器意外曝光……
    相比傳統攔截手段,成本更低、不受彈藥量限制、操作成本更低、需要的人力也更少。 蘇-57五代機批量生產流水線曝光 另外,俄蘇-57第五代戰鬥機的製造商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14日公布了一系列照片,展示了這款隱形戰機已經進入組裝線進行批量生產。
  • 美挑唆烏克蘭對俄示強
    美將向烏克蘭出售16艘「馬克6」型巡邏艇    據俄新社報導,烏克蘭目前正在做軍事準備,稱要與俄羅斯進行全面對抗。烏克蘭海軍總司令阿列克謝·內茲帕帕近日在接受《杜姆斯凱報》採訪時表示,烏克蘭打算重返克裡米亞半島,並準備與俄羅斯全面開戰。
  • 大批美日士兵圍堵東海島礁,下令擊沉靠近軍艦,接下來俄也行動了
    隨著中國崛起,美國把矛頭對向中國,在國際上屢次針對,任何一點動向都有可能被美國政客放大,甚至是扭曲事實,在經濟上限制中企發展,在軍事上調遣軍艦在亞太地區挑釁中國,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不會讓美國的陰謀得逞。
  • 俄軍事專家:美最強驅逐艦在俄制「匕首」飛彈面前是破銅爛鐵
    而中美俄三國在彈道飛彈領域,俄羅斯是唯一一個具備成熟的三種發射方式的國家。據環球時報12月17日轉載俄媒的報導稱,俄軍事專家葉拉諾相在著名軍事雜誌上《軍工信使》撰文稱,美軍防禦力最強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在俄制「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彈道飛彈面前不堪一擊,就和破銅爛鐵一樣。
  • 不是俄羅斯對手,卻處處和俄對著幹!普京為何對此國萬分感激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上最引人矚目的大國博弈,莫過於軍事實力最強的美國和俄羅斯,前者雄踞世界各項第一多年,一直想找個差不多的對手練練筋骨,後者則才從蘇聯解體的陣痛中緩解,欲重塑影響力並突破北約圍堵。然而,近幾年與俄鬥法衝的最靠前的,除了美國竟還有一個國家,這就是後者二戰以來的鐵桿盟友英國。據悉,僅2018年英國在針對俄羅斯一事上,就先後祭出了兩記重拳,可謂把俄放在了炭火上烤。
  • 美軍高官:俄是「衰落國家」,中國尋求軍事上與美平起平坐
    據俄塔社13日報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接受美《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俄羅斯保持了其大國地位,是因為其武裝部隊的高度專業化,以及有能力解決所交代的任務。資料圖:俄空天軍飛行員此外,米利在採訪中還提到了中國,聲稱中國正在迅速推進與美國在軍事上的平起平坐。他說道,「只要中國各個軍種同時平等地發展,中國正走在這樣一條道路上,即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與美國(軍力)相當。」
  • 環球論壇丨美俄軍事對抗升級 會「擦槍走火」嗎?
    今年以來,全球疫情形勢嚴峻,美俄兩個超級軍事大國非但沒有握手言和,反而掀起了更為激烈的軍事對抗,頻頻通過前沿部署、抵近偵察、武力炫耀等方式向對方施壓示強,展開了激烈的軍事博弈。例如,近日美軍驅逐艦和俄羅斯反潛艦就在俄太平洋艦隊家門口展開了交鋒。
  • 專家:俄欲再入駐金蘭灣 意義遠非人們所想像
    【環球網戰略與評估中心8月31日消息】作為地區性大國,俄羅斯即使在十分艱難的時期,也從未放棄過再度成為世界大國的「夢想」;為擺脫困境,不斷調整戰略布局,試圖突破圍堵,努力把握主動,再度崛起。俄為南下埋石鋪路 或改變地區格局俄羅斯與南亞和東南亞多個國家有著長期軍事合作關係,如:印度、越南等。相互之間保持著友好往來,你來我去的局面不斷向好發展。2002年後,俄羅斯常駐金蘭灣的軍事力量大部分撤離,但仍可臨時使用該基地。
  • 美國軍事裝備頻繁出動,欲打壓俄敘伊三國,俄:放馬過來
    美國最近的軍事行動非常密集,一會兒是航母進入東亞地區,一會兒是戰機飛越臺灣海峽,緊接著又是戰車進入歐洲,聲稱要舉行北約聯合國軍事演習,這個還沒有過去,又爆出了美法雙航母在地中海進行軍事演習,美國和法國是盟友,這個大家心知肚明,可是美國和法國什麼時候好到這個樣子,之前法國還想要退出北約組織
  • 俄烏曾是一家人,都是基輔羅斯後代,為什麼烏克蘭還親美仇俄?
    據俄衛星網消息稱,烏克蘭負責歐洲一體化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的副總理奧莉加•斯特凡尼什娜稱,烏克蘭政府願意成為美國在黑海地區的重要盟友之一,希望與美國建立系統性夥伴關係。她還強調稱,希望美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為了拉近與北約的差距,已經大力實施了軍隊現代化升級。斯特凡尼什娜的表態傳遞了兩層意思。
  • 俄軍與北約同期在黑海舉行軍事演習,俄稱正「監控」北約船艦
    俄羅斯軍隊在黑海開始了軍事演習,與此同時北約也正在此地開展聯合軍事演習。據俄新社7月5日報導,根據俄南部軍區黑海艦隊相關通訊部門消息,俄羅斯軍隊在黑海海域內開始了其原先計劃好的軍事演習,與此同時在此地北約也正在黑海西北部水域舉行其代號為「海風」(Sea Breeze)的聯合軍事演習。
  • 俄女記者又把美發言人惹毛了
    (原標題:俄女記者又把美發言人惹毛了) 信息時報訊 美國媒體報導稱
  • 美上將渲染中國航母將進印度洋 專家:為圍堵中國找藉口
    原標題:美上將渲染中國航母將進印度洋 專家:為圍堵中國找藉口 據《印度斯坦時報》、新德裡電視臺等印度媒體30日報導,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在訪問印度時,公開炒作中國軍力擴張威脅,宣稱中國勢必將把航母部署到印度洋,以此鼓動印方加強美印海上軍事合作。
  • 美國突然關閉兩個駐俄使館,給出的理由讓俄羅斯很無語
    毫無緣由地情況下美國關閉了駐俄使館,傳遞了啥信號?打壓俄羅斯乃是美國的既定策略。據俄衛星通訊社12月19日消息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美國駐符拉迪沃斯託克領事館將關閉,美駐葉卡捷琳堡領事館將暫停工作。
  • 美媒:圍堵與遏制攔不住中國崛起 「冷戰」思維行不通
    美媒:圍堵與遏制攔不住中國崛起(作者YuwaHedrick-Wong,喬恆譯)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11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民粹和全球自由經濟秩序的式微上世紀中國的崛起會繼續下去,不論外界如何試圖圍堵其科技發展,以及在國外遏制其投資。那麼,未來會怎樣呢?一個常見的揣測是,世界將看到一個陷入困境的西方為維護現狀而與崛起中的中國爭鬥,這是「新冷戰」。有人也稱之為多極世界。
  • 俄土握手言和,伊德利卜非軍事區能否真正帶來和平?
    重兵壓境的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局勢因俄土領導人的最新會談而出現轉機。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18日報導,在此前一天的索契會談後,俄土領導人同意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設立一個非軍事緩衝區,以便將敘利亞政府軍與盤踞當地的反政府武裝人員分開。
  • 磕磕絆絆 俄歐關係「危」中有「機」
    磕磕絆絆,俄歐關係「危」中有「機」(國際視點)  ■歐盟對俄羅斯制裁不斷加碼,有可能進一步激化俄歐之間的矛盾。  ■烏克蘭危機涉及傳統地緣政治博弈,仍將是影響俄歐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  ■俄歐在經貿、能源等領域相互倚重,也為未來雙方關係的改善創造了機會。
  • 俄中必須聯合採取措施,避免出現意外:俄防長指的意外是什麼?
    紹伊古認為,繼續交換此類信息將有助於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和推動俄中兩國的平等合作,這在當前軍控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美國繼續部署全球反導系統並且有意在相關地區部署美國製造的中程和中短程飛彈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紹伊古強調,在當前形勢下,俄羅斯和中國需要共同採取措施,以避免在軍事活動中發生意外事件,阻止將俄羅斯和中國拉入軍備競賽的企圖。
  • 美司法部長也牽進「通俄門」:被指曾與俄大使私自會晤受調查
    2017-06-01 09:52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高行 川普團隊「通俄門」的調查又曝出新料。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31日報導稱,「來自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國會山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會和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人員正在調查川普的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是否曾經在去年大選期間私自會晤俄羅斯駐美大使。美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
  • 中美俄大博弈的歷史轉折點!
    同時,美國已經在完成了針對俄羅斯的一系列經濟和軍事部署,包括:1、經濟上:延續制裁至2017年1月;2、軍事上,把用於歐洲地區的軍費開支從7.9億增加到34億美元;向歐洲東部地區增加常規兵力部署(波蘭、羅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國),到2017年,美國將完成3個作戰旅的部署;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加強烏克蘭的軍援力度。相應的,俄羅斯也在增強自己的軍力部署應對北約。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關係已經有了冷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