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研究了共享單車服務創新的課題,近期在開展應用商業生態系統建構福州市鄉村振興發展等多個項目,下一步還計劃開展『活化』三坊七巷等課題。」在位於馬尾區的陽光學院,臺籍教師黃柏欽和姚佳玲夫婦除了正常教學,大部分時間都忙於課題研究。黃柏欽說,科研項目順利推動離不開學院的大力支持。
黃柏欽老師在陽光學院教學。林洛羽 攝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8月《福州市貫徹實施意見》發布以來,福州各有關責任單位加快推動「68條具體措施」落地實施。其中,許多高校積極制定政策。
為支持黃柏欽夫婦這樣的臺籍人才在榕工作生活,陽光學院制定了引進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等政策與辦法,建立人才引進快速反應機制。同時,鼓勵臺灣老師申報市級、省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同等情況下,優先推薦支持,申報學院科研項目的則在經費上給予傾斜,且申報不受名額限制。
黃柏欽夫婦來自臺灣桃園市,畢業於臺灣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是省內第一對舉家搬來大陸、在大陸完成自身就業和小孩就學的臺籍教師夫婦。
「近年來,臺灣高校日漸飽和,辦學的重點轉移到招生,忽略教學和科研,很多高層次人才都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2017年,懷揣著科研理想的黃柏欽博士萌生了來大陸發展的念頭,便與同是博士的妻子商量,一起來大陸試試水,他們選擇了福建福州。
「我們能在陽光學院就職,多虧了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馬彥彬老師的引薦。」黃柏欽告訴記者,學院在交流環境、科研環境、宿舍安排等方面都非常用心為臺籍老師考慮。最讓他們感動的是,面對最頭疼的孩子就學問題,學院的領導、教職工都積極幫忙想辦法找學校、辦申請,甚至帶他們去現場辦理。
今年9月,黃柏欽的兩個兒子黃上育和黃上佑,分別進入小學和幼兒園就讀。至此,一家四口在福州穩穩地紮下了根。
「這裡的教學氛圍很好,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很強,彈性也很大,課堂表現也很活躍。」在夫婦二人看來,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學習,是一件幸運的事。
黃柏欽透露,想要來大陸的臺籍老師很多,但大都有顧慮。「他們最怕什麼?是一個人來大陸。他們最關心什麼?無非是配偶就業和孩子就學。」剛剛在陽光學院解除顧慮的黃柏欽夫婦,正積極把自己的融「陸」經驗介紹給其他人。
在黃柏欽看來,福州市在吸引臺灣人才方面可謂下了大力氣,自己一家也深受省市各部門及臺商協會的照顧與幫助。因此,在科研上,夫婦二人針對自己的服務管理專業,積極思考本地化的研究課題,以回饋當地。
「建議剛來大陸的臺灣老師,繼續深耕自己的研究領域,再結合大陸熱點議題,相信就能很快找到更接地氣的研究方向。」黃柏欽說,近段時間以來,「31條惠及臺胞措施」、福建省「66條實施意見」、福州「68條具體措施」都在陸續落地實施,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臺灣高層次人才來閩來榕發展。(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林洛羽)
原標題:臺灣博士夫婦來福州搞科研 把融「陸」經驗介紹給更多人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