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士夫婦安家福州搞科研 積極介紹融「陸」經驗給其他人

2020-12-27 閩南網

­  「之前我們研究了共享單車服務創新的課題,近期在開展應用商業生態系統建構福州市鄉村振興發展等多個項目,下一步還計劃開展『活化』三坊七巷等課題。」在位於馬尾區的陽光學院,臺籍教師黃柏欽和姚佳玲夫婦除了正常教學,大部分時間都忙於課題研究。黃柏欽說,科研項目順利推動離不開學院的大力支持。

  黃柏欽老師在陽光學院教學。林洛羽 攝

­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8月《福州市貫徹實施意見》發布以來,福州各有關責任單位加快推動「68條具體措施」落地實施。其中,許多高校積極制定政策。

­  為支持黃柏欽夫婦這樣的臺籍人才在榕工作生活,陽光學院制定了引進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等政策與辦法,建立人才引進快速反應機制。同時,鼓勵臺灣老師申報市級、省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同等情況下,優先推薦支持,申報學院科研項目的則在經費上給予傾斜,且申報不受名額限制。

­  黃柏欽夫婦來自臺灣桃園市,畢業於臺灣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是省內第一對舉家搬來大陸、在大陸完成自身就業和小孩就學的臺籍教師夫婦。

­  「近年來,臺灣高校日漸飽和,辦學的重點轉移到招生,忽略教學和科研,很多高層次人才都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2017年,懷揣著科研理想的黃柏欽博士萌生了來大陸發展的念頭,便與同是博士的妻子商量,一起來大陸試試水,他們選擇了福建福州。

­  「我們能在陽光學院就職,多虧了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馬彥彬老師的引薦。」黃柏欽告訴記者,學院在交流環境、科研環境、宿舍安排等方面都非常用心為臺籍老師考慮。最讓他們感動的是,面對最頭疼的孩子就學問題,學院的領導、教職工都積極幫忙想辦法找學校、辦申請,甚至帶他們去現場辦理。

­  今年9月,黃柏欽的兩個兒子黃上育和黃上佑,分別進入小學和幼兒園就讀。至此,一家四口在福州穩穩地紮下了根。

­  「這裡的教學氛圍很好,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很強,彈性也很大,課堂表現也很活躍。」在夫婦二人看來,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學習,是一件幸運的事。

­  黃柏欽透露,想要來大陸的臺籍老師很多,但大都有顧慮。「他們最怕什麼?是一個人來大陸。他們最關心什麼?無非是配偶就業和孩子就學。」剛剛在陽光學院解除顧慮的黃柏欽夫婦,正積極把自己的融「陸」經驗介紹給其他人。

­  在黃柏欽看來,福州市在吸引臺灣人才方面可謂下了大力氣,自己一家也深受省市各部門及臺商協會的照顧與幫助。因此,在科研上,夫婦二人針對自己的服務管理專業,積極思考本地化的研究課題,以回饋當地。

­  「建議剛來大陸的臺灣老師,繼續深耕自己的研究領域,再結合大陸熱點議題,相信就能很快找到更接地氣的研究方向。」黃柏欽說,近段時間以來,「31條惠及臺胞措施」、福建省「66條實施意見」、福州「68條具體措施」都在陸續落地實施,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臺灣高層次人才來閩來榕發展。(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林洛羽

原標題:臺灣博士夫婦來福州搞科研 把融「陸」經驗介紹給更多人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臺灣博士夫婦來福州搞科研 把融「陸」經驗介紹給更多人
    林洛羽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林洛羽  「之前我們研究了共享單車服務創新的課題,近期在開展應用商業生態系統建構福州市鄉村振興發展等多個項目,下一步還計劃開展『活化』三坊七巷等課題。」在位於馬尾區的陽光學院,臺籍教師黃柏欽和姚佳玲夫婦除了正常教學,大部分時間都忙於課題研究。黃柏欽說,科研項目順利推動離不開學院的大力支持。
  • 夢想的舞臺,共同的家園——臺灣教師夫妻的福州「紮根記」
    新華社福州3月22日電(記者梅永存、陳弘毅)對於來自臺灣的黃柏欽和姚佳玲夫婦來說,兩年前的一次選擇,讓他們的事業與生活有了全新的開始。如今,他們都是福建陽光學院的教師,兩個兒子也在福州的小學、幼兒園入讀,一家四口在大陸穩穩地紮下了根。黃柏欽夫婦來自臺灣桃園。
  • 臺灣夫婦福州開甜品店走紅微博
    臺灣夫婦福州開甜品店走紅微博   中新網福州5月16日電 (記者 黃子瑄)「來到這裡的每一位客人,都像是我的老朋友。」
  • 從看風景到「闖」科研——臺灣籍博士看好赴上海高校任教
    新華社上海4月21日電(記者許曉青 陳愛平)「早幾年到大陸好多次,當時只是看風景,現在會考慮要來這邊『闖』科研!」來自臺灣高雄的「80後」工科博士小林,在東華大學的攤位前排隊,準備投下自己的簡歷。這些出生在臺灣的「80後」「90後」青年才俊,在青少年時期大多來大陸觀光旅行過,如今又有了求職意向。上海海外聯誼會副會長王珏介紹,前兩屆活動促成了至少4名臺灣籍博士到上海就業,還有一些臺籍博士雖然沒有參加活動,但受到前輩和師長的啟發,後來也自主投遞簡歷,獲得了較為理想的職位。
  • 夢想的舞臺 共同的家園 臺灣教師夫妻福州"紮根記"
    對於來自臺灣的黃柏欽和姚佳伶夫婦來說,兩年前的一次選擇,讓他們的事業與生活出現了新的轉折。如今,他們都在福州擔任教師,兩個兒子也在福州讀書,一家四口在福州穩穩地紮下了根。來福州前,黃柏欽在臺灣一所大學任教。2017年,黃柏欽了解到福建高校面向臺灣招聘人才,懷揣著科研理想的他萌生了來大陸發展的念頭,便同妻子姚佳伶一起來到了福州,進入陽光學院任教。
  • 臺灣輪滑教練鄭嘉安福州創業
    隨著大陸接連出臺惠及臺胞的各項政策措施,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對大陸這片熱土充滿期待,在臺灣有多年輪滑運動從教經驗的鄭嘉安選擇落地福州創業,她希望在更大的舞臺上拼出一番事業。鄭嘉安是來自臺灣臺中的一名90後女孩,從小就喜歡輪滑運動,大學讀的是觀光休閒運動專業,課餘時間參與了學校的輪滑社團,並在臺灣參加過多次比賽獲得優異的成績。
  • 惠臺措施引人才 臺籍教師紮根福州喜成「福建首家」
    喜成「福建首家」  記者 何佳媛 通訊員 林洛羽  福州晚報訊 臺籍教師黃柏欽和姚佳玲夫婦去年到福州任教,他們的兩個兒子今年9月順利在榕就學,分別進了小學、幼兒園。  黃柏欽夫婦來自臺灣桃園市,畢業於臺灣元智大學管理學院。來大陸前,兩人分別就職於臺灣元智大學和南亞技術學院。  「近年來,臺灣的高校日漸飽和,很多高層次人才都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黃柏欽說。2017年,懷揣著科研理想的黃柏欽博士萌生來大陸發展的念頭,他和妻子選擇離臺灣最近的福建試一試。  2017年6月,他們一同進入福建江夏學院任教,很快愛上了福州。
  • 臺灣東森YoYo幼兒園將入駐福州融信大衛城項目
    融信集團與臺灣東森媒體集團強強聯手,作為東森媒體集團旗下華人世界最大幼兒教育連鎖品牌-東森YoYo幼兒園現已登入福州,即將入駐融信大衛城。為融信品牌添磚加瓦,提升融信業主的生活品質,為融信小業主們營造美好未來。
  • 西進需卡位 臺灣掀人才赴陸熱潮
    由上海市臺聯、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交流會4月20日在上海舉行。這場交流會吸引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大等18家高校和70位臺籍優秀博士參加,而這70人還是從投來簡歷的近400名臺籍博士中優中選優而來,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大陸出臺新31條惠臺措施成為他們此次前來應聘的一大主因。
  • 從看風景到「闖」科研——臺籍博士看好上海高校教職
    「早幾年到大陸好多次,當時只是看風景,現在會考慮要來這邊『闖』科研!」來自臺灣高雄的「80後」工科博士小林,在東華大學的攤位前排隊,準備投下自己的簡歷。   70餘名臺灣籍博士及應屆博士畢業生,不久前在上海參加第三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對接交流活動。
  • 臺籍教師「登陸」教學安家:從簡繁體轉換開始
    臺籍教師「登陸」教學安家:從簡繁體轉換開始 2019-12-26 10:16:13 供圖   中新網福州12月26日電 (藍淑華 彭莉芳)「同學們,這個字我又用繁體字了,我來修改下。」在福建漳州衛生職業學院的教室裡,正在給學生上課的臺籍教師黃英明,認真地將板書中的幾個繁體字改為簡體字。  在用慣了繁體字的黃英明看來,字體的繁簡轉換不僅方便了學生,也幫自己看懂簡體字教材,從文字開始更好更快地適應「登陸」生活。
  • 臺灣社工系大學生將在福州15家機構組織實踐兩個月
    ­  昨日上午,第二屆臺灣社工系大學生福州實踐計劃啟動儀式在馬尾區青少年兒童活動中心舉行。來自臺灣的41名社工系學生將前往福州的15家青少年事務社工機構和社會組織,進行為期2個月的實習。­  這是第六屆海青節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活動由福建省青年聯合會、馬尾區委、馬尾區人民政府、團市委、市民政局聯合主辦。
  •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勢,是這樣的丨知乎高贊
    在長期的學生涯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科研方面的經驗。不僅是博士,這篇文章裡面涉及到的學習能力,同樣適合有志於科研、或是想要提升自我的同學。作為過來人,這些答主的觀點,也許能給大家的求學路帶來一些參考。搞科研,需要什麼能力?
  • 福州事業單位將首招臺灣籍大陸高校畢業生
    中新社福州5月12日電 (記者 張建忠)福州市公務員局12日表示,福州事業單位將首次招聘臺灣籍大陸高校畢業生,榕臺人才交流合作有了新渠道。  福州市公務員局介紹說,即將於21日在福州舉行的閩東北五市首屆高層次人才招聘會上,福州市事業單位專設10個崗位招聘取得大陸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的臺灣籍畢業生,其中,教育系統4個,衛生系統6個。
  • 臺灣社工系學生走進福州開展實踐 「首來族」佔80%
    臺灣社工系學生走進福州開展實踐。(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臺灣高校社工系師生和福州市馬尾區新港社區老人其樂融融。(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中國臺灣網8月9日福州訊 (記者 郜利敏 張露露)「阿公仔要煮鹹啊,阿媽啊要煮淡,兩個人吵架弄破鍋,咦啊咦啊~真是趣味!」
  • 福建65所高校向臺灣博士發布536個崗位需求
    中新社福州6月15日電 (閆旭)120多名來自臺灣的博士15日來到福州,與福建省高校進行面對面洽談,尋找適合的崗位。第十六屆「6·18」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大會當天在福州舉行,吸引了200多名臺灣人才參會,包括博士及創業專才,以及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生態旅遊、人工智慧、電子信息、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專才等。大會特別設立福建省高校招聘臺灣博士專區,65所福建高校在會上發布536個引進臺灣博士的崗位需求。
  • 福州城區內天后宮媽祖神像首次巡安臺灣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供圖中新網福州8月6日電 ( 錢穎曦)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6日透露,該天后宮5日組織兩岸同源信俗文化交流團赴臺灣學習交流。當天,交流團一行到達臺中大甲鎮瀾宮,就榕臺媽祖文化與有關同源信俗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博士不搞科研去街道搞垃圾分類?」很多人不理解,為啥這個90後...
    博士不搞科研去街道搞垃圾分類?這個問題他被問了很多遍博士不搞科研,怎麼在街道裡做起了垃圾分類?這個問題,呂相漳被問過無數回。他自己的理解:既然讀到博士,就是為了給自己多種選擇。搞科研太久了,想出來看看。呂相漳選擇了去下城區。「我被分配到了石橋街道公管科,負責垃圾分類,接手了最苦的工作。」直到現在,呂相漳也不否認第一次站在街道大門口時心裡的那種落差。
  • 福州泉州廈門漳州,福建四強,海峽三港,福州或可填海造陸
    多種因素,造成了福州所在的閩江下遊,沒能夠形成比較大的平原地帶:對此,筆者有個大膽而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將閩江下遊進行分流。在福州南面,福清西面的山地中,開鑿出一條分流水道(下圖紅線),將閩江大部分流量引導至海壇海峽;同時封閉海壇海峽進行填海造陸,最後,在所封閉海峽地區的西部,將閩江幹流引導到興化灣入海。
  • 臺灣與福建高校合作辦學培養海洋人才
    「臺灣老師注重知識和實踐的接軌,教給我們很多實用的經驗。」作為學院去年9月首批赴臺學習的99名學生之一,她覺得臺灣高校大不同。  2012年,福大海洋學院結合我省產業布局,以海洋工程及海洋科學領域人才的培養為重點,相繼開設了近海工程、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製造、海洋生物等7個專業,現有學生850多名。同時,與臺灣銘傳大學、東吳大學、臺灣海洋大學三所臺灣高校及亞新等6家臺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