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大陸舉辦的兩岸人才交流活動層出不窮。
由上海市臺聯、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交流會4月20日在上海舉行。這場交流會吸引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大等18家高校和70位臺籍優秀博士參加,而這70人還是從投來簡歷的近400名臺籍博士中優中選優而來,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大陸出臺新31條惠臺措施成為他們此次前來應聘的一大主因。
這次,上海十八所高校拿出了非常有誠意的條件,薪水普遍都在二三十萬人民幣左右,對高端人才甚至還有百萬年薪,同時還有30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啟動資金和最高150萬人民幣的安家置業補助費用,也讓在場的臺籍博士大呼超過預期。
除了豐厚薪水和發展前景,島內教職工薪資待遇僵化不變也是臺籍博士赴陸求發展的另一大原因,大陸則是可以根據個人成就,一人一議,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和科研經費,可謂上不封頂。
臺籍博士傅及光表示,通過此次人才交流活動,他深深感受到惠臺新31條被具體落實,是一個兩岸雙贏的政策。
全國臺聯副會長、上海市臺聯會長盧麗安現身交流會,她表示,大陸31條惠臺措施出臺,尤其是其中開放臺籍教師申請國家科研項目,對臺灣高端人才進入大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最近蔡當局借管中閔事件,對兩岸高校人才交流產生寒蟬效應,對此盧麗安呼籲,兩岸在高等教育領域,應該進一步擴大學生和研究者之間的交流,回到良性互動;長遠來看,兩岸可以在課程共同建設、學分互認、聯合培養等方面進一步交流,這是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願景,需要兩岸共同實現。
無獨有偶,第四屆「創業創新·築夢溫州」臺灣青年人才對接會21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向在京知名高校臺灣學生推介溫州的創業就業政策環境和人才網平臺,吸引高端人才創業就業。
本次人才對接會上,溫州市86家企事業單位共推出近600個優質崗位職缺,吸引在京知名高校臺生們的廣泛關注。其中,高層次專職教研員、專業技術工程師、職業經理人等為企業的急需人才。
臺青吳育晏表示,現在大陸的市場比較開闊,人均的薪酬都在上漲,說明大陸現在人才的價值也慢慢在提高,年輕人也能得到更好的機會。
據悉,溫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自2015年以來,已吸引3000名臺灣青年來溫州聯誼交流,近700人實習實踐和創業就業,並有65名臺灣的博士在溫州工作。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近來出現臺灣學生畢業後赴大陸工作熱潮,有臺灣的大學教師稱其程度是自己十年來首遇。臺灣專家認為,大陸惠臺措施出臺產生的吸引力,與臺灣大學生畢業生低薪現象形成的推力,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臺當局想解決問題得先承認「九二共識」。
臺大森林系三年級的林同學表示,自己常聽到身邊的人提起大陸不論在學術還是工作上都有優勢,讓他也萌生去大陸看看的念頭。
他的想法並不是個案,根據媒體報導,雖然現在才四月,已經有臺大的學生向教授提出提早考試和提早畢業的要求,理由是因為大陸學制比臺灣早結束,因此學生為了及早到大陸求職或工作,必須提早畢業。報導並引用在臺大兼課至少十年的教師林文政的話表示,已經有2人向他提出這樣的要求,並稱這樣的情況他從來沒有看過。
而這樣的現象並不僅僅是發生在臺大。來自臺灣世新大學的陳同學表示,自己學習傳播學,而這塊領域在臺灣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而大陸會有相對比較好的發展機會,有機會的話想去大陸試試看。
面對眼下臺灣人才西進的潮流,臺灣著名時事評論員賴嶽謙認為,臺灣當局政策使得現在市場封閉,不但陸資難以進入,臺資也難以回流,導致臺灣產業空洞化且規模縮小,無法提供年輕學子發揮舞臺,也導致了如今"臺材陸用"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賴嶽謙同時表示,除了大陸近來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措施形成臺灣人才的吸引力之外,臺灣普遍低薪的現況也產生人才選擇赴陸發展的推力,臺灣當局若想要改善現況,修復兩岸關係是關鍵。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