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首遇!西進需卡位 臺灣掀人才赴陸熱潮

2021-02-09 今日海峽

近期,在大陸舉辦的兩岸人才交流活動層出不窮。

由上海市臺聯、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交流會4月20日在上海舉行。這場交流會吸引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大等18家高校和70位臺籍優秀博士參加,而這70人還是從投來簡歷的近400名臺籍博士中優中選優而來,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大陸出臺新31條惠臺措施成為他們此次前來應聘的一大主因。

這次,上海十八所高校拿出了非常有誠意的條件,薪水普遍都在二三十萬人民幣左右,對高端人才甚至還有百萬年薪,同時還有30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啟動資金和最高150萬人民幣的安家置業補助費用,也讓在場的臺籍博士大呼超過預期。


除了豐厚薪水和發展前景,島內教職工薪資待遇僵化不變也是臺籍博士赴陸求發展的另一大原因,大陸則是可以根據個人成就,一人一議,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和科研經費,可謂上不封頂。

臺籍博士傅及光表示,通過此次人才交流活動,他深深感受到惠臺新31條被具體落實,是一個兩岸雙贏的政策。

全國臺聯副會長、上海市臺聯會長盧麗安現身交流會,她表示,大陸31條惠臺措施出臺,尤其是其中開放臺籍教師申請國家科研項目,對臺灣高端人才進入大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最近蔡當局借管中閔事件,對兩岸高校人才交流產生寒蟬效應,對此盧麗安呼籲,兩岸在高等教育領域,應該進一步擴大學生和研究者之間的交流,回到良性互動;長遠來看,兩岸可以在課程共同建設、學分互認、聯合培養等方面進一步交流,這是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願景,需要兩岸共同實現。

無獨有偶,第四屆「創業創新·築夢溫州」臺灣青年人才對接會21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向在京知名高校臺灣學生推介溫州的創業就業政策環境和人才網平臺,吸引高端人才創業就業。

本次人才對接會上,溫州市86家企事業單位共推出近600個優質崗位職缺,吸引在京知名高校臺生們的廣泛關注。其中,高層次專職教研員、專業技術工程師、職業經理人等為企業的急需人才。

臺青吳育晏表示,現在大陸的市場比較開闊,人均的薪酬都在上漲,說明大陸現在人才的價值也慢慢在提高,年輕人也能得到更好的機會。

據悉,溫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自2015年以來,已吸引3000名臺灣青年來溫州聯誼交流,近700人實習實踐和創業就業,並有65名臺灣的博士在溫州工作。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近來出現臺灣學生畢業後赴大陸工作熱潮,有臺灣的大學教師稱其程度是自己十年來首遇。臺灣專家認為,大陸惠臺措施出臺產生的吸引力,與臺灣大學生畢業生低薪現象形成的推力,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臺當局想解決問題得先承認「九二共識」。

臺大森林系三年級的林同學表示,自己常聽到身邊的人提起大陸不論在學術還是工作上都有優勢,讓他也萌生去大陸看看的念頭。

他的想法並不是個案,根據媒體報導,雖然現在才四月,已經有臺大的學生向教授提出提早考試和提早畢業的要求,理由是因為大陸學制比臺灣早結束,因此學生為了及早到大陸求職或工作,必須提早畢業。報導並引用在臺大兼課至少十年的教師林文政的話表示,已經有2人向他提出這樣的要求,並稱這樣的情況他從來沒有看過。

而這樣的現象並不僅僅是發生在臺大。來自臺灣世新大學的陳同學表示,自己學習傳播學,而這塊領域在臺灣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而大陸會有相對比較好的發展機會,有機會的話想去大陸試試看。

面對眼下臺灣人才西進的潮流,臺灣著名時事評論員賴嶽謙認為,臺灣當局政策使得現在市場封閉,不但陸資難以進入,臺資也難以回流,導致臺灣產業空洞化且規模縮小,無法提供年輕學子發揮舞臺,也導致了如今"臺材陸用"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賴嶽謙同時表示,除了大陸近來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措施形成臺灣人才的吸引力之外,臺灣普遍低薪的現況也產生人才選擇赴陸發展的推力,臺灣當局若想要改善現況,修復兩岸關係是關鍵。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

相關焦點

  • 臺媒:臺灣人才西進大陸200萬人 掏空臺灣勞動力
    臺灣青年周思妤儘管擁有亮眼學歷與工作資歷,但在大陸求職仍被拒絕過60多次。(臺灣《遠見》雜誌網站)西進浪潮狂襲,掏空臺灣勞動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3日消息,臺灣人大舉西進尋找工作機會,人數不斷攀升,據了解,目前長住大陸的臺灣人口多達200萬,其中多數為勞動人口。
  • 臺生:臺灣阻礙人才發展,西進大陸求學已成趨勢與時代潮流
    她在信中說,「臺灣的環境不僅無法支持國際人才培育,根本就是阻礙真正的人才發展。」「真的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近期臺灣教育界除了民進黨製造的「拔管事件」的鬧劇外,其實大家更為關心的是高中生西進大陸求學潮,特別是今年大陸高校招收臺灣學生免試入學,臺灣高中生憑今年「大學入學學力測驗」(簡稱「學測」)成績即可申請大陸高校免試入學資格。今年高中生免試入學出現幾個亮點值得觀察和注意。
  • 島內掀「西進潮」 年輕一代赴大陸求學就業意願高
    近日,長期在臺南、高雄從事兩岸交流的學者指出,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行徑已讓臺灣社會深陷錯亂的價值觀中,如今很多「醒了」的臺灣民眾紛紛「西進」學知識、開眼界、求發展。說到這兒,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聯合報》做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當時的結果顯示在兩岸趨勢上,有四成臺灣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較去年大幅增加九個百分點,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的「西進」意願由去年的三成增為五成三;另有三成八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這也創了八年來的新高點。
  • 鄒夢瑩:臺灣青年踴躍赴陸 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特別是近年來,大陸的經濟體量和市場容量給臺灣青年帶來了巨大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選擇加入「西進」潮流,報考大陸高校人數、赴陸就業創業人數均保持大幅增長,為進一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一、臺灣青年赴陸求學意願高漲近年來,兩岸綜合實力差距不斷拉大,臺灣青年看好大陸發展前景,選擇赴陸求學、提前「卡位」的人數穩步攀升。
  • 大陸薪資高三倍,臺灣晶片人才大舉赴陸
    BoGednc儘管臺當局為留住人才作出了相應舉措,但成效甚微。更有不少臺工程師直言,「在中國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BoGedncBoGednc當前中芯國際加速衝刺14納米、中芯創辦人張汝京赴青島創辦晶圓製造廠芯恩,加上傳出更加重視IC設計領域的大基金二期即將啟動,預計大陸將更積極引進臺灣晶片設計、製造人才。
  • 「卡位」大陸職場 臺灣學生赴大陸實習漸成趨勢
    中新網9月30日電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29日舉行「2018大學生赴大陸臺商企業研習綜合成果發表會」。多名臺灣學生指出,為提前在大陸職場「卡位」,赴大陸實習漸成趨勢,而在大陸臺商實習過程中發現,臺灣學生需跳出「舒適圈」,開闊視野,加大步伐,才能增加職業生涯規劃的含金量。高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大四生黃瀚緯。
  • 臺灣精英紛紛西進求職 綠營憂島內人才流入大陸
    大陸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步子提速。國臺辦日前宣布,大陸將大幅放寬臺灣律師執業範圍,從現有的20項放寬至237項。這不只對已在大陸執業的臺灣律師有益,還將吸引更多臺灣律師赴大陸發展。有分析稱,未來大陸會以「超乎想像」的力度吸收臺灣人才。不過也有島內媒體擔心,人才紛紛被大陸「挖角」,臺灣未來的發展前景堪憂。
  • 大陸引力強勁 臺灣「高考狀元」赴陸讀書成風潮
    大陸引力強勁 「沛然莫之能御」  臺灣「高考狀元」赴陸讀書成風潮  本報記者 汪靈犀  正當民進黨當局將政治黑手伸向島內高校,幹預臺灣大學校長任命之時,越來越多的臺灣菁英高中生卻選擇用腳投票,紛紛向大陸各大學提出入學申請。
  • 高中生赴陸 蔡當局才是推手
    近年大陸不斷出臺優惠政策,吸引越來越多臺生登陸求學最近臺北建中和桃園武陵高中校長因為幫畢業生寫推薦信到大陸讀書,以及發表有關臺生赴陸求學的相關言論,兩人都受到臺當局有關單位的關切,引起各界關注。從絕對數量看,建中70多人和武陵47人佔全校學生的比例很少,且因為前一年的基數低,造成今年人數看似暴增,不過,臺灣的大學在全球的大學排名始終無法提升,優秀的高中生自然會去思考要不要留在臺灣讀大學,這是人才流動的自然規律。
  • 臺生赴陸求學得靠「搶」!蔡英文當局剛愎自用逼走人才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由於大環境不好,越來越多學測頂標的學生,選擇外出就讀,而最多的選項就是赴陸求學。光是臺南女中今年就有超過20位畢業生申請赴陸讀大學,相較去年僅2人的情況,今年則暴增10倍;無獨有偶,以往赴陸求學屈指可數的臺南一中,今年申請人數也有明顯增長,臺南一中輔導老師施冠汝也表示,由於今年申請人數暴增,校長張添唐為此忙寫推薦函到半夜。
  • 臺「流浪博士」赴陸謀職搶手 又一場登陸熱潮
    不過,近年有不少臺灣的博士生爭相赴大陸各大專院校擔任教職,有博士生更獲多所高校延攬,成為「搶手貨」。  綜合中國時報、公視新聞、聯合報報導: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指,目前少子化問題已嚴重衝擊臺灣高教體系,每年平均約4000名博士從臺灣的大學畢業,全臺年均釋出的大學專任教職缺卻僅約700個。
  • 臺灣真要「涼」?|只有25個名額的大陸「冷門職業」竟引600臺生爭搶
    據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2016年臺灣民眾赴島外工作人數的結果顯示,其中赴陸的佔比超過5成,達40.7萬人;同時,《遠見》雜誌的調查也指出,18到29歲臺灣年輕人中有61.6%「會因『惠臺措施』增加到大陸發展意願」,文章認為「『惠臺政策』對臺灣人才磁吸力更強,臺青赴陸意願將更大幅提升」;文章更預言,今年臺灣將掀起最強西進就業創業潮。
  • 臺灣高中畢業生西進大陸成趨勢
    李勘順利自北大畢業,再赴英國讀研究所。然而當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嚮往西進大陸上大學的人數,比從前多得多了。     今年2月28 日,大陸公布31項惠臺措施,對臺灣應屆高中畢業生產生了吸引力。舉臺南女中為例,該女子高中是當地的王牌女校,聞名全臺,畢業生多數能進入臺大、成大、臺清華、臺交大等名校就讀。
  • 臺灣高中生赴陸念大學成風潮?趙少康:剛開始而已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高中生赴陸念大學,今年形成熱潮,雖然臺「教育部」只說是短暫現象,但其實大家心裡有數,這已是沛然莫之能御的長期趨勢。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表示,相較到歐美留學,到大陸開銷低,又能申請更好1、2級的學校科系,當然具有吸引力。而建中、北一女、中一中、南一中等名校學生出走,現在只是剛開始而已。
  • 臺生熱衷西進就讀有三點原因
    距離9月開學季越來越近,因疫情阻隔,多少臺生能返陸就讀仍是未知數,不過有臺灣人士表示,近年來臺灣學生來大陸就讀越來越熱,西進趨勢擋不住,並分析三點原因導致熱度不降。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針對臺生赴陸近況,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南部地區主任黃啟聖表示,他連續八年帶學生參加「華僑港澳臺聯招」考試,親身體驗那擋不住的趨勢,學生西進也不再只是早期以醫學係為主,學生想選理想學校,CP值高、海外就學吸引力高,近年的「財金科系」熱門,也是受到大陸龐大市場及就業磁吸效應,西進趨勢擋不住。
  • 臺媒:"西進熱潮"無法阻擋
    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大學經營陷入困境,加上公立大學教授退休金被砍,大陸在此時張開雙臂歡迎臺灣教師(簡稱臺師)前往任教,宛如雪中送炭。臺媒10日感慨,未來臺師「西進熱潮」難以阻擋,高教人才外流、「楚材晉用」現象恐將成為常態。
  • 「藍委」王惠美:臺灣人才西進擋也擋不住
    國民黨「立委」王惠美20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對於兩岸官方接觸停擺,令人感到憂心忡忡,但臺灣人才紛紛西進到大陸發展,造成臺灣空洞化才更要擔心。如何妥善處理兩岸關係考驗著蔡當局的智慧,畢竟大陸是非常大的市場,臺灣有什麼本錢可以捨棄這麼大的市場不要。
  • 看臺灣「高考」的前世今生:勢不可擋的「西進登陸」趨勢
    大陸磁吸效應太強,臺灣人赴陸年齡層已降到高中生族群,已不再是大學畢業後才去大陸找工作,優質臺生赴陸讀書勢不可擋。「推薦甄試入學」一般在4月至5月,是為了尋找具備特殊能力卻又偏科嚴重的「天才」,此種方式被臺灣各大高校普遍認可。「繁星計劃」,則是為了消除南北部、城鄉間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臺灣頂尖高校從中下層高中錄取了一批原本沒有任何希望上好學校的學生。這些多元入學的錄取手段,基本上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島內學生受高等教育的權力,極少出現對優秀人才的遺漏和錯失現象。
  • 臺灣美女學霸「西進」大陸求學 棄臺大讀北大
    棄臺大、讀北大的臺灣學霸林澄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9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近年經濟不理想,不少臺青「西進」求學,為的就是提前「卡位」,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臺生林澄薇14日受訪表示,未來求職以金融業為首選,而大陸財務金融業多為大型跨國企業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臺灣難以比擬;她直說:「之所以到北京念書,就是為了以後在大陸找工作」。 林澄薇畢業於桃園武陵高中,原本在去年通過學測考試,已錄取臺灣大學法律系,但對於經濟、財務金融有興趣,也對於在大陸的外企工作有所嚮往,便決定到大陸讀大學,報考北大經濟學院並獲錄取。
  • 在桂工作檯灣博士現身說法 鼓勵臺高層次人才西進大陸
    在桂工作檯灣博士現身說法 鼓勵臺高層次人才西進大陸 2018-10未來十年內,估計有將近60所臺灣私立大學會面臨退場倒閉的命運。一旦此現象發生,臺灣會有近一萬名以上的教授面臨失業危機,而剛畢業的博士生更會面臨教職難求的命運。」廣西百色學院臺籍教師章國威22日在此間表示。10月22日,第十四屆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桂臺高層次人才交流懇談會在廣西南寧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