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赴陸求學得靠「搶」!蔡英文當局剛愎自用逼走人才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臺灣包袱鋪,想有出路來大陸!我是從小以上清華北大為理想,如今只能在夢裡過下「學霸癮」的大侃子!

近些年,像清華、北大、復旦這樣的國內知名高校,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的名次可謂屢創佳績,不管是師資力量、教學環境還是學術氛圍,都得到了廣泛認可,也讓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蜂擁而至,其中尤以臺灣有識之士最搶眼!

大陸放寬申學標準,臺生拉響赴陸「搶位戰」

如今,面對「只看顏色不問對錯」的大環境,很多臺灣學者、學生都計劃外「逃」謀出路;恰逢此時,實力與日俱增的大陸向「求學無助求路無門」的他們拋來了橄欖枝,更在2月28日發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於是臺灣學術界的大批志士想要到大陸求學求發展。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由於大環境不好,越來越多學測頂標的學生,選擇外出就讀,而最多的選項就是赴陸求學。光是臺南女中今年就有超過20位畢業生申請赴陸讀大學,相較去年僅2人的情況,今年則暴增10倍;無獨有偶,以往赴陸求學屈指可數的臺南一中,今年申請人數也有明顯增長,臺南一中輔導老師施冠汝也表示,由於今年申請人數暴增,校長張添唐為此忙寫推薦函到半夜。

據了解,申請赴陸的多為成績優異的臺灣學子,而除了學測滿級分的學子鎖定如北大、清大、浙大等名校外,一些臺灣學生還看準了憑「均標」即可免試赴陸求學的措施,認為機會難得,故而積極把握前進大陸、擴展視野的契機,他們說赴陸是「正確的抉擇」、「留在臺灣沒未來」。

大陸高校世界排名力壓臺灣頂大

誠然,放寬臺灣學生直接申請到大陸普通高校求學的標準,對島內莘莘學子來說是大好事一樁,但臺灣高教的品質也曾名噪一時,要想吸引這些「學霸」赴陸求學,大陸高校就必須在方方面面具有更高的水準,當然,照如今的情形看,大陸做到了!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曾在去年底公布了2018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及世界大學在11個專業領域的排名,其中北京大學位列第27名、兩岸名次最佳,臺灣大學則排名198名、創下新低。更慘的是,在該榜從不同的角度對各校專業領域做出的評比中,臺媒關注到了一個挺尷尬的情況:大陸頂尖高校幾乎壓倒性完勝,臺灣所謂的頂尖大學卻是「一面倒」。

然而,慘況還不止於此……在臺灣大學自行調查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清華、北大也分居34與37名,臺大則是114名,高下立判…… 

如果您對榜單這種事兒不是很感冒的話,那侃爺再爆個更有說服力的料:在新北市三峽區北大高中校方張貼的首屆畢業生升學志願的榜單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排在了臺灣大學之前;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新北市板橋高中,學校榜單除了將歐美學校放在最前面,第二順位則為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接著才是臺灣大學。

對此,臺中一中校長陳木柱表示,大陸名校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這點在大學排行上可以看見,相對來說,臺灣各大學的排名則有下滑趨勢,所以部分學生認識到「挑戰頂尖大學,才能贏在起跑點」;臺南女中校方也指出,目前臺灣高教水準愈來愈弱,「臺大連校長是誰都搞不定」的高教怪現象,也被學生及家長看在眼裡;加上現在學生都具較高的價值觀,且只要家長財力允許,臺生去大陸念書的道路也變得越來越容易。

此外,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某項調查中顯示,有45.8%的臺灣家長有意願讓子女到大陸讀大學,家長們也一致認為這是兩岸實力「彼長我消」的必然結果。臺北市一名李姓家長就表示,現在信息發達,媒體上都看得見大陸高等教育國際排名一直往前,這讓他對大陸大學完全改觀。

大陸就業市場蓬勃且誘因大

當然對多數人而言,上個好大學意味著將來可能也會有個好工作。但如今的臺灣飽受低薪之苦,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倒退不說,還有蔡英文當局力推的「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謬政的夾持,更諷刺的是,身為臺灣頂大龍頭的臺灣大學如今被民進黨折騰到連個校長都沒有,名師教授也是接二連三的「西進」求活路,如此境況下,臺灣人才怎能不為擁有更好的生活而愈發加快「出逃」的腳步?

有赴陸讀書的臺生談自己的「粗略感受」時說到,近五年來愈來愈多的臺生是衝著要來大陸工作而來,「至少七成會留下來,而且不是臺商子女或有親戚在大陸,都跟大陸沒有淵源,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此外也有不少臺灣家長表示,會讓孩子去大陸讀書,主要是看在就業市場。

臺灣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許秉瑜也表示,很多臺灣年輕人確實嚮往大陸工作,有學生博士畢業後就到大陸教書,他們在大陸看臺灣,最多疑惑就是「大陸進步這麼快,臺灣為何還在鬧?」。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文章更直言,隨著「31條」措施的開放,「未來將有更多的學生選擇前往大陸就讀…面臨少子化衝擊的臺灣高教資源更形減縮,教師與學生被磁吸大陸的情況不言而喻」。

其實,自蔡英文當局執政以來,民進黨在經濟、民生等方面毫無建樹不說,反倒痴迷於政治鬥爭與意識形態,更可恥的是,其「臺獨」惡手竟瀰漫到了臺灣教育上,不僅令臺大和臺灣的高等教育遭遇了可謂史無前例的衝擊,也加速了臺灣人才的外流。不過,蔡當局面對外界諸多質疑聲似乎不以為意,仍然剛愎自用,看來寶島的小夥伴們是時候用選票教訓民進黨來「止血」了!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相關焦點

  • 阻撓學生赴陸求學,臺當局又對這群人「開刀」——
    ▲蔡英文(臺媒)臺媒稱,如今,不少臺灣學生想到大陸讀書,市場上由此衍生出了中介商機。但近日,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以「違法」為由,將12家為求學大陸提供中介服務的業者移請檢調單位查處。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9日報導,對於此次舉動,臺當局官員辯稱,從2000年至今,該部門發現類似案例均會移送查處,到目前共移送84家次業者,今年只移送12家,沒有特別多。報導稱,臺灣夏潮聯合會曾因為臺灣學生到大陸讀書提供中介服務而被查處。夏潮聯合會執行委員陳福裕表示,關於居中介紹臺灣學生到大陸讀書的處罰規定「非常弔詭」。
  • 臺媒:卡管之後卡臺生赴陸 蔡英文當局無藥可救了
    對此,臺媒5月24日發表社評稱,不思提升教育品質、留住人才,只知打壓學生。蔡英文當局真是無藥可救了!「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說,這幾年來臺生赴陸就讀逐漸增加,今年又比去年加倍,關心當然是可以,若要分析原因為何也好,但若對學校的行政處理有不信任,當然就比較不好。高雄女中校長黃秀霞則表示,近年有愈來愈多的學生申請美國、法國、日本、英國、加拿大、香港、大陸,為什麼只有申請大陸高校被特別的放大?
  • 阻撓臺生「登陸」 ,臺當局在害怕什麼?
    他們在社交平臺發出所謂的「赴陸就學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藉此恐嚇島內赴大陸求學的學生。不用說,民進黨當局又作妖了。為了勸退島內學生登陸求學,陸委會還真的是「用心良苦,關心備至」。他們在貼文裡「暖心」地寫到,學海無涯,年輕學子對於異地求學總是充滿許多想像,提醒想要赴陸求學的同學們,一定要看完小編整理的「懶人包」(經過特意剪輯的資料匯總),「仔細思考」後再做決定。
  • 臺當局要高校赴大陸交流「事前報備」?臺網友這麼說……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以來,多次將政治之手伸進校園。時值選舉正酣之際,臺「教育部」突然行文島內各級學校,要求嚴格把關臺校登陸交流的所有細節。據臺灣《中國時報》28日報導,不少大學近期都收到臺「教育部」的通知。
  • 臺灣當局突改"高考"計分政策 學生赴大陸求學受阻
    (原標題:臺灣當局突改「高考」計分政策,高中畢業生赴大陸求學受阻)
  • 高中生赴陸 蔡當局才是推手
    近年大陸不斷出臺優惠政策,吸引越來越多臺生登陸求學最近臺北建中和桃園武陵高中校長因為幫畢業生寫推薦信到大陸讀書,以及發表有關臺生赴陸求學的相關言論,兩人都受到臺當局有關單位的關切,引起各界關注。桃園武陵高中臺北建中校長徐建國說,今年他已幫70多位建中畢業生寫推薦信赴大陸讀書,這個數量是去年的3倍。
  • 蔡英文卡臺灣民眾赴陸發展 臺學者狠批:極權政治!
    最近,一名臺陸委會的諮詢委員在臺灣媒體上這樣感慨。建中指的是「臺北市建國高中」,相當於大陸的中國人民大學附中。不僅這裡的孩子畢業之後想去大陸,連「綠色大本營」臺南市的優質高中畢業生,也大批選擇到大陸讀大學,比去年激增了10倍。臺灣媒體寫道:大陸磁吸效應太強,臺灣人赴陸年齡層已降到高中生族群,已不再是大學畢業後才去大陸找工作,優質臺生赴陸讀書勢不可擋。說來感覺很不可思議。
  • 鄒夢瑩:臺灣青年踴躍赴陸 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特別是2018年初大陸公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措施」)後,有意赴陸就讀的臺生人數激增數倍,創下新高。例如,2018年廈門大學擬招收20名臺生,申請人數卻高達500多人;復旦大學擬招收15名臺生,申請人數逾600人。以往,每年約有60名臺生報考廣州中山大學,2018年卻有300多名臺生進入面試。
  • 臺灣人才湧向大陸,蔡英文說這種話讓臺胞怒了…
    這位送孩子到大陸高校讀書的臺灣媽媽,說得這番話引人深思。這番話源於某社交網站上,一位來自臺灣的媽媽在近日貼出的一張令不少臺灣同胞頗感震撼的照片……據這位媽媽的說法,照片呈現的是5月14日正在廣州中山大學排隊等候面試的大量臺灣高中生。
  • 臺灣高中生赴陸人數暴漲,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校長林清波受訪時表示,3月至4月期間,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及法務主管部門調查人員通過簡訊、訪談形式關切相關情況,甚至有「調查局(即「法務部調查局」,任務是維護臺灣安全等。觀察者網注)官員來訪,希望他能以學校立場解釋申請大陸高校人數陡增的原因。該調查員在校長室「坐了一個小時」。
  • 蔡英文再阻臺生登陸:怕他們看到對岸的繁榮
    蔡英文當局阻撓兩岸交流的觸手再一次伸向了臺灣學子,連學生暑假赴陸交流也被其扣上「統戰」帽子。
  • 「趁蔡英文還沒下臺!」整個臺當局,誰不在撈?
    來源:中國臺灣網臺當局「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圖源:臺媒)臺「國安」人員吳宗憲等人利用蔡英文專機走私香菸已多達四次,合計超過兩萬多條;說穿了,他就是代理「團購」的大組頭。臺灣《聯合報》25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次「國安」人員採購爆量,據稱是眾人擔心蔡英文明年無法連任,大家趁機搶撈最後一把,不料因此東窗事發。大家不難想像,蔡英文每次「出訪」,都有一群人興高採烈地「同沾其光」。臺前,是蔡英文在拼外交;幕後,是一群特權階級在鑽漏洞搭便車撈小財。小英「出訪」得愈頻繁,「國安」人員的肥水就愈豐盛,生意也就愈做愈大。
  • 領居住證恐被臺當局罰10萬 臺青年:乾脆留大陸不回去
    圖為現居河北的臺青展示居住證和高鐵火車票中國臺灣網4月21日訊臺媒20日報導指,臺當局陸委會研擬下半年發布「行政命令」,規範領取大陸居住證的臺民眾須主動申報,否則就要開罰。有在大陸求學臺青表示,申領居住證是方便生活,但臺灣方面卻要管制恫嚇,讓自己心灰意冷,乾脆留在大陸,不想回臺灣了。島內學者表示,此舉顯示了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敵視和對本身的治理沒信心,非但無法嚇阻大陸臺胞申領居住證的現實需要,還會把民心越推越遠,讓臺灣變得更加孤立和邊緣化。
  • 島內掀「西進潮」 年輕一代赴大陸求學就業意願高
    近日,長期在臺南、高雄從事兩岸交流的學者指出,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行徑已讓臺灣社會深陷錯亂的價值觀中,如今很多「醒了」的臺灣民眾紛紛「西進」學知識、開眼界、求發展。從臺灣民眾赴陸就業到臺灣學生赴陸求學,不知從何時起,臺灣榮光不再,「赴陸熱」成了新時尚。
  • 臺生:臺灣阻礙人才發展,西進大陸求學已成趨勢與時代潮流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許瑞娟在臺某頂尖大學讀博士班三年級,今年考取赴新加坡公費留學,因有感拿到臺灣博士學位沒有價值,臺當局教育部門給的公費不足以支持留學,她又具備公務員資格,若在新加坡打工恐違反公務員兼職,她決定放棄臺灣的一切,赴香港從頭開始,期許自己成為國際人才。她還寫了一封信給臺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稱「臺灣的環境根本就是阻礙真正的人才發展,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 上海政協委員被臺當局銷戶了...
    親綠的《自由時報》25日稱,臺灣當局之前已註銷謝國群的戶籍,當事人不具臺灣人民身份,並非「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範對象。25日,臺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稱,大陸早期以1949年赴陸臺籍人士及其二代作為統戰重點對象,近來則試圖複製「盧麗安模式」,積極籠絡在臺出生、赴陸發展的臺籍人士作為宣傳樣板。
  • 蔡英文當局又想藉此事搞事情?
    臺當局「移民署」聯審會22日做出決定,對兩人赴陸行程「不予許可」。而關於「不予許可」的理由,更顯荒謬。報導稱,否決結論是陸委會認為大陸近日不斷出現包括軍演、軍機繞臺、多米尼加與臺灣「斷交」及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受阻」等對臺「缺乏善意」的行為,曾永權等人此時赴陸,恐怕有「配合陸方宣傳嫌疑」,所以才打回票。
  • 旅遊業破產示威在即,臺灣當局欲派團赴大陸拉遊客
    幾個月來大陸赴臺遊客不斷減少,民進黨當局終於坐不住了。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院」昨天宣布,「交通部觀光局」近期將和民間組團訪陸推銷旅遊。在此之前,蔡英文還一直幻想利用「新南向政策」吸引東南亞客源,然而島內旅遊業者已經等不起,瀕臨破產。因此這次突然派團赴陸,被臺灣媒體稱為又一個政策「發卡彎」(賽車術語,臺灣人用來形容政策180度轉向)。
  • 為阻止臺生來大陸求學,陸委會自問自答了8個問題
    據說當時現場有300多人排隊,現場家長直言「去年是臺生選陸校,今年是陸校選臺生」。今年七月暑假前後,民進黨當局的「大陸委員會」風風光光換了新名稱,「大陸委員會」網站上也首次對我們大陸臺生做出了關懷和關心,特別在官方網站「重要議題曝光」上出現了「臺生赴陸發展停看聽」專區。筆者第一眼看到,還以為是民進黨大發慈悲,真的要開始關心我們大陸臺生群體了?然而點擊進去才恍然大悟。
  • 臺當局罹患「恐陸蕁麻疹」 圍堵公職人員赴大陸
    島內媒體近日披露,臺當局年初發文,要求公務人員及特定身份人員赴大陸機場「轉機」,不管入不入境都要申請許可或報準。這是繼阻擋退役將領赴大陸後,臺當局祭出的又一個「緊箍咒」。最近幾周,民進黨當局限縮兩岸交流的動作不斷,儼然是要在臺海築一道新型「鐵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