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臺灣阻礙人才發展,西進大陸求學已成趨勢與時代潮流

2021-03-01 中國平潭

►本文約2215字,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

不管是臺高中生、大學生

等各個層級的學生群體,

還是想繼續進修的群體,

由求學進而融入大陸社會發展自己的人生,

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一個趨勢,

這是一個時代的潮流,

也是廣大臺灣青年學子赴陸圓夢的敲門磚。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許瑞娟在臺某頂尖大學讀博士班三年級,今年考取赴新加坡公費留學,因有感拿到臺灣博士學位沒有價值,臺當局教育部門給的公費不足以支持留學,她又具備公務員資格,若在新加坡打工恐違反公務員兼職,她決定放棄臺灣的一切,赴香港從頭開始,期許自己成為國際人才。她還寫了一封信給臺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稱「臺灣的環境根本就是阻礙真正的人才發展,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許瑞娟

許瑞娟是七年級生(大陸所說的「80後」),會英、日、俄、越四國語言,博二那年就到國際硏討會發表論文,再過兩年博士學位就可到手,但她發現周邊的博士生對未來都很茫然,很沒安全感。喜歡做研究的她,覺得拿到臺灣博士學位也找不到教職,雖然自己年紀不小了,但現在不改變,以後根本沒機會。

於是,她向11所大學申請博士班,同時報考臺教育部門公費留考並被順利錄取了,但臺教育部門給一年1萬8000美元生活費,平均一個月不到新加坡幣2000元,還得支出房租,「這錢不夠活」。幸好,她順利申請到全球QS商學院排名第33名的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博士班,獲得博士班獎學金,連續三年提供每個月2萬港幣的生活費及一年1萬港幣的旅行補助。她決定放棄公費留考的資格,9月將赴香港攻讀博士班。

再兩年就可以拿到頂大博士學位,放棄了不可惜嗎?許瑞娟說,「沒有意義,因為學不到東西」,她碩士畢業十年才去念博士,但卻是這個博士班近十年來招收到最年輕的學生,她報考博班時只有9人報名,錄取8位,有3位是退休人員,年紀超過70歲,讓她懷疑「博士班是培育國際化研究人才,還是實現退休人員的終身學習?」

許瑞娟說,現在博士生好可憐,都很彷徨,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其實博士生只要具備兩個能力,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一個是等級高的境外期刊發表能力,第二個是全英語授課能力。但問題出在臺灣博士訓練不會給你這兩個能力。

許瑞娟說臺教育部門給公費留學生一年生活費1.8萬至2萬美金,而境外好的大學幾乎都在首都,臺灣公費留學生念不起。她如果選擇公費留學,到境外必須打工,但是最近臺大校長遴選事,臺當局教育部門和監察機構都在查「違法兼職」,她是公務員,又不能兼職,因此她十年公務員年資也不要了,趕在7月1日年金改革新制上路前,辭去公職,這樣還可領回之前繳的公保及退撫基金。

「沒錯,我就是近來炒得沸沸揚揚的外流人才之一」,她希望離開臺灣前,把她經歷到的現實問題讓更多人知道,到底臺灣的高等教育是如何讓人失望透頂,讓人寧可放棄現有一切,到香港從頭開始。

她在今年3月下旬寫了一封3000字長信給時任臺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直陳臺教育部門許多政策,包括補助大學院校推展國際共同人才培育計劃、公費留考新增新南向政策、玉山學者計劃等,但這些政策都無法解決問題,「因為你們完全不知道在這些政策在執行上到底發生什麼問題!」

許瑞娟說,她不敢說自己是國際人才,但她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她在信中說,「臺灣的環境不僅無法支持國際人才培育,根本就是阻礙真正的人才發展。」「真的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

近期臺灣教育界除了民進黨製造的「拔管事件」的鬧劇外,其實大家更為關心的是高中生西進大陸求學潮,特別是今年大陸高校招收臺灣學生免試入學,臺灣高中生憑今年「大學入學學力測驗」(簡稱「學測」)成績即可申請大陸高校免試入學資格。今年高中生免試入學出現幾個亮點值得觀察和注意。

學測申請放寬至「均標」,讓更多臺灣高中生有機會赴大陸求學。免試入學的申請從以往的「前標」放寬至「均標」,代表著凡是學測成績前百分之五十的臺灣高中生,都有資格申請赴大陸求學的機會,將會有更多臺灣高中生擁有求學大陸高校的機會,而不限制於以往都是臺灣名校的高中生西進大陸而受到矚目,成績中等的臺灣高中生也能一圓大陸的求學夢,真正落實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臺灣明星高中申請人數再創新高,精英人才西進已成趨勢。以往清華、北大、復旦等985名校報名人數激增,全臺各地明星高中學校申請赴大陸已成顯學,這也意味著這批臺灣青少年精英和家長都已經看清楚在大陸發展也是與世界精英一起發展,精英人才流動至大陸求學已經勢不可擋,這也顯示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停滯不前,讓這批臺灣精英學子看不到前景,反觀同文同種的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不來大陸先卡位學習發展還等待何時呢?

清華和北大港澳招收研究生人數暴增,代表大陸高教與世界的無縫接軌。近幾年來大陸高等教育發展力度之大,在「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下,「雙一流」教育政策的出臺下,從科研經費和師資實力的提升都是有目共睹,特別是大陸一批批歐美名校海歸學者的返國任教,大幅提升高等教育科研的實力,以往臺灣學生都將出國留學作為第一選擇,但在近三年都以清華和北大等名校的研究所為第一目標,從今年清華大學港澳臺研究生報名人數達900多人次創歷史新高就可窺知一二,這無疑也是臺灣學生對於大陸高校科研質量的認可與肯定,未來臺灣大學生西進大陸就讀研究所的學生只會更多不會更少,這樣的趨勢也值得臺灣當局好好反思自己的高等教育政策。

相關焦點

  • 臺媒:臺灣人才西進大陸200萬人 掏空臺灣勞動力
    臺灣青年周思妤儘管擁有亮眼學歷與工作資歷,但在大陸求職仍被拒絕過60多次。(臺灣《遠見》雜誌網站)西進浪潮狂襲,掏空臺灣勞動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3日消息,臺灣人大舉西進尋找工作機會,人數不斷攀升,據了解,目前長住大陸的臺灣人口多達200萬,其中多數為勞動人口。
  • 惠臺政策加持 堅定臺籍醫師西進大陸紮根發展
    你好臺灣網廈門11月30日消息(記者郭婕妤)「大陸惠臺政策的加持,給各行業臺胞登陸提供越來越多的便利,尤其在醫療產業,面對大陸龐大的市場商機,臺籍醫生登陸打拼已經蔚然成風」。「惠臺政策讓臺胞在廈生活更有保障,特別是允許臺籍人士可以獨立開設診所,更讓我堅定了在廈門紮根發展的想法」。洪慈憶從小就把牙科醫師當夢想,2003年考中臺灣高校的醫學系,但鑑於島內牙科診所已經飽和,牙醫發展空間有限,她聽從父親建議,前往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口腔醫學院求學。
  • 臺灣美女學霸「西進」大陸求學 棄臺大讀北大
    棄臺大、讀北大的臺灣學霸林澄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9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近年經濟不理想,不少臺青「西進」求學,為的就是提前「卡位」,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臺生林澄薇14日受訪表示,未來求職以金融業為首選,而大陸財務金融業多為大型跨國企業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臺灣難以比擬;她直說:「之所以到北京念書,就是為了以後在大陸找工作」。 林澄薇畢業於桃園武陵高中,原本在去年通過學測考試,已錄取臺灣大學法律系,但對於經濟、財務金融有興趣,也對於在大陸的外企工作有所嚮往,便決定到大陸讀大學,報考北大經濟學院並獲錄取。
  • 港媒:臺灣學生赴大陸求學是在選擇未來 已成趨勢
    中評社3月18日消息,臺灣桃園市第一志願武陵高中有9人滿級分,70級分以上高達166人,有498人超過頂標63級分,校長林清波日前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說,找校長寫推薦函申請大陸知名高校的學生,去年只有個位數,今年超過40人。
  • 臺灣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西進大陸」成最優選擇
    臺灣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西進大陸」成最優選擇 2020年07月24日 17: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是淺碟型的小型經濟體,內需市場和經濟規模不大,對進出口貿易依賴嚴重,疫情讓世界經濟都按下了「暫停鍵」,出現了長達數月的「封城」防疫期,全球經濟往來陷入停滯,這對依賴進出口的臺灣經濟是沉重打擊,因此臺灣經濟今年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這種情況下,已經逐漸控制住疫情並復工復產的中國大陸,本來會成為臺灣經濟振興唯一的指望。
  • 島內掀「西進潮」 年輕一代赴大陸求學就業意願高
    近日,長期在臺南、高雄從事兩岸交流的學者指出,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行徑已讓臺灣社會深陷錯亂的價值觀中,如今很多「醒了」的臺灣民眾紛紛「西進」學知識、開眼界、求發展。說到這兒,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聯合報》做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當時的結果顯示在兩岸趨勢上,有四成臺灣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較去年大幅增加九個百分點,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的「西進」意願由去年的三成增為五成三;另有三成八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這也創了八年來的新高點。
  • 在桂工作檯灣博士現身說法 鼓勵臺高層次人才西進大陸
    在桂工作檯灣博士現身說法 鼓勵臺高層次人才西進大陸 2018-10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當天下午,第十四屆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桂臺高層次人才交流懇談會在廣西南寧召開。章國威現身說法,他表示,兩岸有同文同種和語言相通的優勢,大陸有引進高層次人才的空間與需求,臺灣高層次人才可嘗試西進大陸發展。  章國威是一名臺籍博士,他曾任臺灣真理大學農業暨休閒產業研究推廣中心主任。
  • 施政亂象失民心 臺青「用腳投票」西進成潮——臺灣各界檢視當局...
    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西進大陸求學、就業、創業。臺灣媒體以臺灣學生「赴陸大學成風潮」「報考人數激增」「赴陸求學熱擋都擋不住」等為題,突出報導臺生「西進」求學的新情況。儘管此前已收到島內「第一學府」臺灣大學的錄取通知,但黃姓臺生5月確認自己被北京清華大學錄取時,更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激動得說不出話,那可能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 臺灣高中畢業生西進大陸成趨勢
    李敖與眾不同,他畢業自臺大歷史系,覺得在那個地方根本沒東西可學,日後的學識全靠自行鑽研。他父親畢業於北大,故此希望李勘能夠延續祖父的傳統。李勘順利自北大畢業,再赴英國讀研究所。然而當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嚮往西進大陸上大學的人數,比從前多得多了。
  • 馮國豪:臺生西進大爆發因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臺南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馮國豪近日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今年臺灣頂尖高中畢業生踴躍到大陸申請名校的現象引起各方關注,「西進」的趨勢是擋不住的。
  • 臺灣精英紛紛西進求職 綠營憂島內人才流入大陸
    大陸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步子提速。國臺辦日前宣布,大陸將大幅放寬臺灣律師執業範圍,從現有的20項放寬至237項。這不只對已在大陸執業的臺灣律師有益,還將吸引更多臺灣律師赴大陸發展。有分析稱,未來大陸會以「超乎想像」的力度吸收臺灣人才。不過也有島內媒體擔心,人才紛紛被大陸「挖角」,臺灣未來的發展前景堪憂。
  • 臺生赴陸求學得靠「搶」!蔡英文當局剛愎自用逼走人才
    大陸放寬申學標準,臺生拉響赴陸「搶位戰」如今,面對「只看顏色不問對錯」的大環境,很多臺灣學者、學生都計劃外「逃」謀出路;恰逢此時,實力與日俱增的大陸向「求學無助求路無門」的他們拋來了橄欖枝,更在2月28日發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於是臺灣學術界的大批志士想要到大陸求學求發展
  • 段心儀:臺灣菁英學生「西進」是趨勢
    高等教育門檻大幅下調的後果,只會讓臺灣競爭力不斷降低,也會加快臺灣優秀學生和優秀人才「西進」大陸的速度。「這是趨勢,臺當局沒辦法阻擋」。大陸教育環境更具吸引力臺優秀學生和人才「西進」潮流擋不住相比島內大學入學門檻一再降低,大陸高校臺灣學生申請入學雖然也有所放寬,但標準還是「均標」以上,也就是學測成績排名前50%的學生才有機會。
  • 大熱趨勢擋不住!臺生熱衷西進就讀有三點原因
    距離9月開學季越來越近,因疫情阻隔,多少臺生能返陸就讀仍是未知數,不過有臺灣人士表示,近年來臺灣學生來大陸就讀越來越熱,西進趨勢擋不住,並分析三點原因導致熱度不降。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針對臺生赴陸近況,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南部地區主任黃啟聖表示,他連續八年帶學生參加「華僑港澳臺聯招」考試,親身體驗那擋不住的趨勢,學生西進也不再只是早期以醫學係為主,學生想選理想學校,CP值高、海外就學吸引力高,近年的「財金科系」熱門,也是受到大陸龐大市場及就業磁吸效應,西進趨勢擋不住。
  • ...青「用腳投票」西進成潮——臺灣各界檢視當局執政「期中成績單...
    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西進大陸求學、就業、創業。臺灣媒體以臺灣學生「赴陸大學成風潮」「報考人數激增」「赴陸求學熱擋都擋不住」等為題,突出報導臺生「西進」求學的新情況。  儘管此前已收到島內「第一學府」臺灣大學的錄取通知,但黃姓臺生5月確認自己被北京清華大學錄取時,更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激動得說不出話,那可能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 臺灣真要「涼」?|只有25個名額的大陸「冷門職業」竟引600臺生爭搶
    【導讀】西進大陸求學就業儼然成了臺灣的新風潮,而說起「熱門」專業或行業,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金融、網際網路、IT或者房地產之類的
  • 被臺灣拋棄的博士們 西進中國大陸的「學術移工」
    臺灣沒路,於是西進找路。黃宗昊說,「腦海裡以為我們會像學長姐或老師那樣,畢業就有教職,以為迎接我們的是美好時代,但沒想到我們是上戰場被掃射的第一批,在臺灣起不了家,但中國大陸給了機會,我總得為第一口飯努力。」
  • 西進需卡位 臺灣掀人才赴陸熱潮
    由上海市臺聯、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交流會4月20日在上海舉行。這場交流會吸引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大等18家高校和70位臺籍優秀博士參加,而這70人還是從投來簡歷的近400名臺籍博士中優中選優而來,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大陸出臺新31條惠臺措施成為他們此次前來應聘的一大主因。
  • 臺頂尖大學博士生離臺前致信臺"教長":臺灣阻礙人才發展
    (圖片來自臺媒)中國臺灣網5月2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她在某頂尖大學讀博士班三年級,今年考取赴新加坡公費留學,因有感拿到臺灣博士學位沒有價值,臺當局「教育部」給的公費不足以支持留學,她又具備公務員資格,若在新加坡打工恐違反公務員兼職,她決定放棄臺灣的一切,赴香港從頭開始,期許自己成為國際人才。
  • 不願坐困愁城 臺灣民眾「西進」大陸蔚為風潮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蒸蒸日上的大陸。臺灣《聯合報》2017年11月底發布的民調顯示,有四成臺灣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創下8年來新高;願意到大陸創業的人也從去年的22%增為27%。尤其值得關注的是,30歲以下臺灣年青人的「西進」意願由前一年的30%低點猛增到53%,30至49歲青壯世代也有近半數願意「西進」就業。調查還顯示,願意讓子女到大陸念書的臺灣家長由前一年的32%增為38%,同樣創下8年來新高;還有12%臺灣民眾願意搬到大陸定居,也比前一年增加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