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亂象失民心 臺青「用腳投票」西進成潮——臺灣各界檢視當局...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5月23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賈釗)又到畢業升學季,今年「風景大不同」。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西進大陸求學、就業、創業。臺灣媒體以臺灣學生「赴陸大學成風潮」「報考人數激增」「赴陸求學熱擋都擋不住」等為題,突出報導臺生「西進」求學的新情況。

儘管此前已收到島內「第一學府」臺灣大學的錄取通知,但黃姓臺生5月確認自己被北京清華大學錄取時,更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激動得說不出話,那可能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據說,今年競爭尤為激烈,臺灣「學測」滿分75分,而他報考的清華大學分數線劃定為73分。

「從全球排名看,許多大陸高校很厲害。」曾到大陸交流的黃同學說,選擇到大陸去念書,是想看看更廣闊的天地。

清華大學臺籍博士生羅鼎鈞了解到,今年報考該校碩博士研究生的臺生比去年多了近一倍。他認為,臺生想到大陸求學,大多因為看不到臺灣發展前景,也想在大陸建立人脈,將來留下工作。

臺灣知名高中「建中」的校長徐建國受訪說,這幾年臺生赴大陸就讀逐漸增加,今年他為70多人申請赴大陸就學寫了推薦信,去年則不到今年的三分之一。

關於臺青西進意願高漲的原因,臺大副教務長張耀文認為,臺灣長期的低薪環境造成年輕人對前途充滿不確定性,有適當機會到來,自然考慮尋求更好的出路。

臺灣多個人力資源機構近期完成多項調查顯示,臺灣35歲以下青年中有七成二平均月薪不到4萬元;39歲以下青年勞工中有三成是無存款的「月光族」,有四成不想結婚生子。相關人士分析認為,臺灣青年群體低薪化已成常態,經濟壓力越來越大。

青年人對民進黨當局的評價,觀察島內對其上臺兩年的民調可窺一斑。《聯合報》和《中國時報》調查顯示,20至29歲民眾中,不滿意當局領導人施政表現者分別佔四成七和五成九;民進黨自家民調也顯示,這一年齡層的不滿意度達49.9%。島內媒體用「大逆轉」來形容這一情況。

《聯合報》23日發表社論分析說,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以蠻橫手段將臺灣治理得烏煙瘴氣,民怨四起。兩年來,青年依舊在低薪中掙扎,民進黨當局正把臺灣「變小」「變弱」。

臺灣明臺高中校長林垂益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島內政治惡鬥削弱了社會的動能,讓經濟無法大步成長。學生都希望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但臺灣這幾年社會動蕩,充滿負能量。而兩岸同文同種,加上大陸名校的全球排名不斷前進是客觀事實,對臺灣學生自然產生吸引力,同時大陸提出31條惠臺措施也起了成效。

記者近來接觸不少臺灣青年,他們幾乎都有強烈的「登陸」意願。淡江大學學生潘建維曾休學赴成都工作一年,大陸發展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眼下,他希望順利畢業,鍛鍊一些時間後再去大陸闖闖。「貪圖一時安逸是走不下去的,我希望接受挑戰。」這個年輕人說。

兩年來,臺青到大陸求學、創業、就業方興未艾。臺灣《遠見》雜誌調查顯示,18至29歲年輕人中有近六成願意到大陸發展。

「越來越多臺青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不是暫時現象,局面只會越打越開。」在北京工作的臺青鄭博宇對記者說。目前擔任北京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監的他致力協助臺青在大陸創業、就業,也接待了許多臺灣來的參訪團,其中不乏高中生、大學生。

鄭博宇分析說,臺灣經濟發展停滯,當局施政荒腔走板,導致社會對立撕裂,自然讓臺灣青年很失望。「現在資訊發達,臺青都知道大陸有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全世界企業都在大陸紮根布局,而臺當局的『新南向政策』看不到未來。」鄭博宇說,不想當「井底之蛙」,越來越多臺青深感時間有限,選擇儘快「登陸」。

今年初,大陸推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民進黨當局表示要反制性地進行所謂「因應」,近期又拋出多項限縮兩岸交流的做法。鄭博宇認為,臺青「登陸」成潮是兩岸「一推一拉」的結果,「讓臺青失望的是臺當局」。

「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以抗衡大陸『磁吸效應』為出發,無論是親美日的地緣戰略,或『新南向』的經濟戰略,都與當前全球大勢相違背,自絕於快速增長的大陸,結果只是削弱了自己的競爭力,卻阻止不了臺灣青年和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的需要而『用腳投票』。」《中國時報》的評論如是說。(完)

相關焦點

  • ...青「用腳投票」西進成潮——臺灣各界檢視當局執政「期中成績單...
    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西進大陸求學、就業、創業。臺灣媒體以臺灣學生「赴陸大學成風潮」「報考人數激增」「赴陸求學熱擋都擋不住」等為題,突出報導臺生「西進」求學的新情況。  儘管此前已收到島內「第一學府」臺灣大學的錄取通知,但黃姓臺生5月確認自己被北京清華大學錄取時,更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激動得說不出話,那可能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 近九成臺灣民眾認同中華民族,主流民意臺當局懂嗎
    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後,以代表臺灣「主流民意」自居。只披著所謂「維持現狀」的遮羞布,絕口不提「九二共識」。每當大陸善意提醒要築牢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時,臺當局就顧左右而言它,拿出「主流民意」來做擋箭牌。且不說沙上築塔是否可行,單單這個擋箭牌,就有紙糊之嫌。還是用數據說話。
  • 「西進」擋不住!來自臺灣的「偶像牙醫」正在成都籌備分店
    根據四川省衛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共有163名臺灣籍醫師在川取得大陸執業醫師資格,有6名臺灣醫師在川開展短期行醫。放眼大陸,幾乎各個省市、各行各業都有臺灣青年努力打拼的身影。在島內經濟沉悶的背景下,「西進」正成為臺灣年輕人中間一種新的思潮和選擇意向。
  • 臺媒:蔡英文當局阻礙兩岸交流 臺灣青年正在用腳投票
    中國臺灣網7月18日訊 為限縮兩岸交流,蔡英文當局近日擬出臺政策規定臺軍退役或卸任將領15年內不得到大陸參加政治性活動。不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兩岸局勢雖然緊張,但島內青年卻湧向大陸參加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當蔡當局無視民聲,阻礙兩岸交流時,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用腳投票,用實際行動投下兩岸交流贊成票。
  • 2020臺灣:當局荒誕無情 民眾恐懼憤怒
    2020年即將過去,回顧臺灣島內這一年來,可謂風雨飄搖、亂象頻發。民進黨當局「一黨獨大」,但其執政荒誕、混亂,放縱黨內政治分贓、導致貪腐亂象滋生。弊案纏身的陳菊「上位」臺「監察院長」監督官員,蔡辦發言人丁允恭捲入性醜聞震驚全臺,蔡英文核心幕僚蘇嘉全因家族涉貪黯然下臺,批准大貪汙犯陳水扁上節目大談「勵志人生」。
  • 蔡英文當局的鬧劇,不應成為臺灣的悲劇
    (來源:蔡英文臉書直播截圖)在臺灣完全執政的民進黨24日縣市選舉中遭到民意海嘯吞蝕,臺灣「中時電子報」對此發表評論文章說,悲哀的是這只是「序幕」,臺灣人民至少在未來1年半很可能繼續生活在鬧劇或悲劇之中,直到一個真正尊重、體現民意的領導人及臺當局出現。
  • 說謊成性的臺當局,還能繼續領導臺灣嗎?
    最近,臺灣島內關於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關於7000億臺商資金回臺投資的話題佔據島內輿論版面並引發各方熱議,但最終卻發現7000億隻是個零,成為當今世界上一個最大的謊言。 蔡英文在新北市受訪時辯稱,數據是透過審查程序,臺當局的講法其實是很嚴謹,請國民黨真的不要唱衰臺灣。
  • 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原標題: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中新網5月14日電臺灣《旺報》近日發表社評表示,大陸近年來不斷釋出各項對臺優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和青年前往大陸創業、就業和求學。
  • 民進黨當局不要逼迫人民用腳投票
    &nbsp&nbsp&nbsp&nbsp隨著所謂「反滲透法」三讀日期的臨近,自恃在臺民意機構擁有多數席位的民進黨當局,多次揚言要強行通過。臺灣各界連日來痛批民進黨當局製造兩岸對立、撕裂社會,直斥這一惡法「比白色恐怖還恐怖」。
  • 臺商:沒有進博會邀請函也要來!@蔡省長,這是「用腳投票」
    就拿此次進博會為例,總共有3000多家企業參展,臺灣僅有百餘家,其中的分量幾何,一眼便可得知。(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臺當局自設的政治藩籬和人為阻擾,讓整個臺灣經濟跟著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正如「沒有邀請函也要來」,統一乃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決非幾個跳梁小丑所能阻擋。「一旦在大陸獲取市場先機,你就已經拿到1∕3的天下,」此次參展臺商中展位面積最大臺企的負責人這句話,簡單而直接。
  • 臺媒:蔡英文當局的施政兩年成績單,及格嗎?
    臺灣《經濟日報》近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臺灣執政即將屆滿二周年,也是本屆任期即將過半,此時檢視二年來蔡當局施政成績單,可以客觀呈現蔡英文的領導力及整個臺當局的施政質量及績效,也可以據此判斷民意走向。
  • 國、民、共三黨到底誰更愛臺灣?臺民眾已經在用「腳」揭曉答案
    與此同時,島內也出現另外一種現象,伴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一系列便利臺胞措施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臺灣,西進大陸發展。島內的這股「登陸潮」還吸引了外媒關注,英國BBC中文網甚至為此創造了一個新詞——「脫臺者」。在28日的報導中,BBC中文網將脫離臺灣到大陸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臺灣人,稱為「脫臺者」。
  • 人民日報:恫嚇限縮都阻止不了臺灣民眾「用腳投票」
    對大陸不斷釋出的善意與利好,臺灣民進黨當局非但沒有相向而行,反而花樣翻新地不斷出言恫嚇臺灣民眾,推出以管、卡、堵為主的所謂「因應策略」。凡此種種,無非是想以寒蟬效應阻嚇臺灣同胞「登陸」,限縮臺灣同胞到大陸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全然不顧廣大臺胞臺企的利益和福祉。
  • 用腳投票的不只是臺生
    據臺灣《旺報》報導,過去10年來大陸對臺招生從學費、獎學金到錄取門檻一再放寬,相較之下臺灣卻對赴陸臺生不甚友善。蔡當局與其瘋狂反陸,不如問一問:在臺灣連自己的高等教育都搞不定、大學過多難以退場的情況下,拿什麼來留住臺灣學生?難怪臺灣學生紛紛用腳投票,赴大陸、香港就讀。
  • 蔡英文當局施政錯誤禍臺灣 說嘴公文比身高
    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施政零碎化的現象,長期「只見樹而不見林」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結果就是使臺當局整體的施政失去方向,導致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勞無功。這就是戰略與戰術的差異,當戰略設定錯誤時,戰術執行得再完美,也無法達到解決問題與創造福利的目的。民進黨當局過去三年半的「執政」不努力嗎?然而方向不對,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原地打轉而已!
  • 施政三年,蔡英文還是沒有認清自己
    多項近期發布的民調顯示,島內民眾對蔡英文這三年的施政表示不滿意、不合格,對當局未來的施政沒有信心。但蔡英文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在5月20日當天,她首次舉辦就職周年記者會,用所謂「十大進步關鍵詞」來標榜自己的成績,自詡「三年有成」,還堂而皇之地稱「不計毀譽,帶領臺灣前進」。
  • 蔡英文執政兩周年「成績單」:施政亂象迭起 弄權撕裂社會
    此間分析普遍認為,當局沉迷政治弄權、執念選票利益,內部施政荒腔走板,在政治、經濟、民生、文教等諸多方面爭議不斷、亂象迭起,造成社會持續撕裂,顯然已出現「執政危機」。《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僅二成九民眾對當局領導人施政表現感到滿意,不滿意者佔比達五成六,為其上臺兩年來新高,對其缺乏信心的比率則升至五成八。
  • 臺灣民眾舉五星紅旗歡迎陸客 臺網友:解放軍快來
    海外網9月16日電 據臺媒消息,臺灣地標101前的廣場近來有人群聚集並高舉五星紅旗,他們自稱歡迎大陸遊客來臺觀光,並跟著大陸旅行團的遊覽車揮舞五星紅旗,播放大陸歌曲。不出意外,看到這一幕綠媒又跳腳了。有島內綠媒稱,近幾年「五星紅旗風波」沒停過,「中華愛國同心會」或部分自發民眾近期又回到101廣場站崗,舉五星紅旗,如今他們絲毫不怕「惹人非議」。報導中氣急敗壞地表示,「五星紅旗在臺北的亂象凸顯臺灣的『民主自由』,倘若逾越『集會遊行』與『社會秩序』的界線,執法單位絕對不能手軟。」
  • 臺灣「民心在變」!臺籍代表:生於臺灣 願歸於大陸
    陳雲英始終心繫故鄉臺灣,心繫兩岸關係。全國兩會期間,陳雲英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兩岸最終會統一,近年來用腳投票的人越來越多,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更是證明,用手投票的人也在增加。」談到「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陳雲英用「蛋糕論」來形容。
  • 蔡英文執政民心盡失 中性選民達歷史高點 贊成「祖國統一」人數增加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2016年,民進黨以超高支持度上臺,兩年執政下來民心盡失。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昨日的民調顯示,49.9%不贊成蔡英文施政,贊成僅三成,顯示蔡聲望停滯不前,依然在低檔盤旋。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去年9月上任迄今11個月,42%基本滿意其表現,45%不滿意,這是他上任以來首度出現不滿意度高於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