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淑靜
八年前,李敖的兒子李勘高中畢業,他可以上臺灣大學,或去英國美國讀書,同時也申請到北京大學的入學許可,他去了北大,在當時是一個比較罕見的選擇。
臺灣一直是個仰慕西方文化的地方,輕視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條件略好的家長,送孩子讀美國學校、國際學校或有雙語課程的中學,然後再安排孩子去歐美讀書。 認為這樣孩子的外語能力會強,才有競爭力。
李敖與眾不同,他畢業自臺大歷史系,覺得在那個地方根本沒東西可學,日後的學識全靠自行鑽研。他父親畢業於北大,故此希望李勘能夠延續祖父的傳統。李勘順利自北大畢業,再赴英國讀研究所。然而當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嚮往西進大陸上大學的人數,比從前多得多了。
今年2月28 日,大陸公布31項惠臺措施,對臺灣應屆高中畢業生產生了吸引力。舉臺南女中為例,該女子高中是當地的王牌女校,聞名全臺,畢業生多數能進入臺大、成大、臺清華、臺交大等名校就讀。去年臺南女中的畢業生,只有二人申請赴大陸讀大學,今年則有20名畢業生申請。「學測滿級」的優秀學生一心想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其他學生也想嘗試一下能否免試去海峽彼岸求學?
以為臺南女中應屆畢業生,臺大法律系已錄取了她,但是她繼續申請北大法律系。去年該校也有位優秀的畢業生,為臺大及歐美十六所名校所錄取,最後她去了北京大學。
臺南女中校方表示,今年申請到大陸求學的孩子多了許多,計劃赴陸求學的分兩種:一種是頂標生,目標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校;另一種學生成績也達到均標之上,剛好大陸今年推出憑學測均標就可申請免試入學,所以今年有更多的畢業生申請去大陸升學。
這幾年臺南女中、臺南一中前往大陸、香港讀大學的學生,逐年在增加。香港為了吸引頂標生,提出優渥的獎學金,對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臺南市是綠營的根據地,該地頂尖高中的學子,現在對赴大陸求學的興趣增高,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臺灣首屈一指的臺北建國中學,有多少畢業生在申請大陸的大學?建國中學不宣布這個數字,其他許多臺灣頗有名望的中學,也選擇不宣布這方面的數據。但是根據大陸某知名大學私下透漏的資料:該大學今年錄取臺灣高三生申請入學的名單,含括了北一女、臺中一中、臺中女中、高雄女中、武陵高中等39位臺灣名校學生。該校錄取的臺灣學生,2016年有24人、2017年17人,今年增加至39人。
以此推測,今年臺灣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赴大陸就讀大學的人數,會比往年增加許多。為什麼臺灣的高中畢業生,對去大陸讀大學的興趣突然增高了?
臺灣的少子化現象愈演愈烈,每年高中畢業生學測,考零分的學生也可以上個野雞大學。大專院校共169 所,每年的高中畢業生僅十數萬人,眾多院校都招不滿學生,很多面臨退場的危機。因應之道是降低入學標準,教授教學不認真,考試的分數寬鬆,豈莫砸了自己的飯碗,使得很多學校的水平逐步低落。
在臺灣首屈一指的臺灣大學,也免不了受到蠻橫無理的政治幹擾。遴選出來的新校長,因為執政當局不喜歡他的政治傾向,便百般刁難不準他上任。
一心盼望接受良好大學教育的孩子們,看到這種亂糟糟的情況,有誰還熱衷去讀那些大學呢?於是他們把目光投射到海峽對岸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更是學子和他們家長最為憂慮的事情。臺灣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愈來愈困難,機會少,薪資低到只能勉強餬口。孩子們畢業之後有工作嗎?撇開政治不談,大陸市場這麼大,臺灣實在很難自外於大陸,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少家長看到惠臺措施上路,鼓勵孩子好好把握住機會,去對岸擴大視野,增長見識、結交朋友。
若他們將來要西進大陸謀求發展,有了大陸大學的畢業證書,絕對可以為自己加分。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好教育,有理想的工作,創造出燦爛的未來。
如今不只是臺灣的大學教師紛紛登陸,學生們也要朝著西面邁進了! (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