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在這個城市中,有眾多的文化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足以證明其文化底蘊的深厚。
事實上曼谷、芭提雅、普吉、清邁這幾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城市,只是遊客們最喜歡去而已,它們並不能代表完整的泰國,古老的佛教歷史文化才是泰國的精華,位於泰國中部的大城正是這些泰國的精華所在。
從芭提雅我們開車大約3個多小時,就來到了曼谷西北部的大城。如果從曼谷過去,開車只需要一個半小時的路途。大城是我們華人喜歡稱謂的名字,泰國名字叫阿瑜陀耶(Ayutthaya),在這個城市中,有眾多的文化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足以證明其文化底蘊的深厚。
泰國歷史上有兩個強盛的王國時代,一個是素可泰王國,另一個就是我們所在的阿瑜陀耶王國。大城就是阿瑜陀耶王國的都城。1350年烏通王脫離素可泰王國宣布獨立,成立阿瑜陀耶王國,並在不久後反而吞併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和中國的明朝政府交好,烏通王被明朝政府封為暹羅國王,並獲朱元璋御賜「暹羅國王之印」。
阿瑜陀耶王國亡於1767年的泰緬大戰,大城被緬軍攻陷,財務被掠奪,建築被摧毀,所以只留下了今天的斷壁殘垣。這些歷史遺蹟被建成了阿瑜陀耶歷史公園,並列入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城最古老的寺廟,是創建於1357年的亞柴蒙考寺(Wat Yai Chai Mongkol),它是阿瑜陀耶王國創始人烏通王所建造的。與大城其它古蹟的不同之處是,它至今依然香火旺盛,是泰國人爭相朝拜的寺廟。
28米長的臥佛,是這個寺廟的精華,信徒們排著隊為佛像披上金裝,以示自己的虔誠之心。沿著主塔中部的樓梯拾級而上,即可俯瞰整個寺廟。作為經歷過戰火的寺廟,這裡很多佛像經歷過修復。
建於1374年瑪哈泰寺,是大城最古老的一座皇室寺廟,它歷經了兩代國王建設而成,瑪哈泰寺共有佛塔209座、僧院10所,佛塔造型既有高棉式佛塔,也有素可泰式佛塔。緬甸軍隊放火焚燒寺廟的主要動機,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讓佛像上的黃金與佛像剝離,達到掠奪黃金的目的。貪婪之心,摧毀了人類的文明。
除了戰爭的摧毀,也有後來竊賊的破壞,1911年瑪哈泰寺的主塔坍塌後,其中的珍寶遭到了竊賊的哄搶。泰國政府對這個寺廟的保護與管理,已經是1956年以後的事情了。
與瑪哈泰寺一街之隔,是拉差布拉納寺。這座寺院記載了一個兄弟相殺的故事。它是阿瑜陀耶七世王於1424年修建的。原本這位包若馬差拉二世並不是王位繼承者,他的兩位哥哥為了爭奪王位,相互徵戰殘殺並雙雙斃命,小兒子包若馬差拉二世成了得利漁翁,他繼位後,修建了這座拉差布拉納寺,把他兩位哥哥和父親的遺體在此火化,並將骨灰埋藏於佛塔之下。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拉差布拉納寺也是一座家族墓地,因為埋葬著王室成員,所以也更多地被竊賊覬覦,1957年曾有大量寶物在這裡被盜竊,這才引起泰國政府的重視,開始加以保護與考古挖掘。
從泰國阿瑜陀耶的瑪哈泰寺向西走10分鐘,有一個很清靜的寺院,遊客很少,名字叫帕蘭寺(Wat Phra Ram)。帕蘭寺是阿瑜陀耶王朝非常重要的一個寺廟,它是阿瑜陀耶的開國君主——烏通國王的火葬之處,所以阿瑜陀耶王朝的歷代君主,對這個寺廟都不敢怠慢,每一任國王都會對它進行修繕。
一座高棉佛塔,是寺內最醒目的標誌性建築,它是馬特洛卡納國王在15世紀時修建的。佛塔上雕飾著金翅鳥迦樓羅、靈蛇以及行走的佛像。靈蛇是泰國寺廟建築中常見的動物,大多是眼鏡王蛇的形態。
在大城一個相對偏遠的寺廟是柴瓦塔那蘭寺,我在這個寺廟見到的幾乎都是泰國本地遊客,問陪我同去的泰國朋友才知道,原來是泰國網紅劇《天生一對》的外景地,難怪很多泰國年輕人都穿著傳統服飾,在這裡拍情侶照。
柴瓦塔那蘭寺1630年建的,是阿瑜陀耶王國的巴薩通王(Prasat Thong)為了紀念他的母親而修建的寺院。它坐落於昭拍耶河西畔、艾尤塔雅島外,無論從佔地面積還是建築遺存看,它都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也是大城保存相對完好的一座寺廟,來大城不到這裡也是件遺憾的事情。(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