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津市金色巨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磊來說,天津的產業升級體現在自己每天可觸摸到的工作中。
「作為致力於弱電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城市、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供應商,在為天津市場提供服務過程中,我們明顯感覺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不斷增多,智能製造日漸成為常態化。」 他說。
因為潛在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王磊率領他一手創辦13年的團隊不斷成長,業務收入連續兩年實現20%以上增長。今年他的企業被納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我們又把企業對面的房子租下來,擴大規模,持續創新,希望在天津產業升級之路上貢獻我們更多的力量。」王磊說。
今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深化經濟結構調整,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促進產業升級,以自主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能,堅持以智提質,堅決以新促興,持續為高質量發展加速賦能。
智能製造賦能
新舊動能轉換,既是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也是充滿希望的升級過程。日漸常態化的智能製造,成為天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智能製造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於工業增速5.4個百分點。全市智能製造業企業數量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近20%。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出臺了一個好政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尹繼輝稱。「去年我市設立百億元智能製造專項資金,到目前已經有四批共911個項目受益,市、區兩級智能製造專項資金累計安排已達36.4億元。智能製造專項資金正發揮著『精準滴灌』引導作用,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在助力傳統產業升級方面,海爾洗衣機網際網路工廠落成運營,實現從產品網器、到場景服務、再到生態服務的全流程引領,成為國內唯一的5G波輪筒柔性生產工廠;天津長榮雲印刷的柔性智能印刷新模式示範項目,將網際網路與產業深度融合,生產效率提高15%,運營成本降低159%,樹立了傳統製造企業探索「網際網路+」的標杆;格瑞果汁使用中央控制系統管理生產過程,從物料分析、配方到工藝流程實現自動化和無人化生產……
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方面,專項資金助力智能網聯汽車形成了「定位導航、環境感知、車載晶片、決策算法、安全輔助駕駛、無人駕駛、整車應用、智能車載平臺與雲控平臺、人機互動、車載終端」的全產業鏈。
「專項資金在支持『機器換人』方面,力度空前。目前,已支持機器人、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領城項目157個,安排資金達1.73億元。天津機器人產業已形成了從上遊零部件加工,到下遊產業應用,以及面向機器人視覺感知和智能交互等新一代技術全覆蓋。」尹繼輝說。
專項資金實施以來,已拉動天津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0%以上,建成60家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
技術領先內驅
唯有創新方能激發動能轉換的內生活力。在「調舊」「育新」上,天津以技術創新先行,增強內生動力,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天津森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惡劣環境下軍用高壓保護(動力)氣體系統供應商,是將智能低氧保護技術應用於文物保護、中藥材殺蟲養護等民用領域的先行者。「我們創新性地把軍用低氧氣調保護技術轉移應用於民用領域,形成特有的高精度『低氧、潔淨、恆溼、氣密、智能』五位一體綜合技術壁壘,擁有110項專利。由於先發優勢明顯,行業地位領先,這兩年來企業銷售每年增長都在30%以上。」公司董事長郭曉光介紹說。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用先發優勢搶佔行業領先地位已成為天津企業經營者的共識。今年以來,我市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天河三號」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完成關鍵技術指標驗證,天津大學聯合中電集團研發的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晶片「腦語者」正式發布,朗譽科技首臺融合遠程診斷、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120噸AGV自動運載車投入試運行。
我市生產的「神工」系列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使數以千計的中風癱瘓人士燃起重新獨立生活的希望;「腦機交互技術」已在我國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成功開展,是人類首次實現在太空中的「腦—機交互」試驗。
生物醫藥產業,我市在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人工心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獨角獸企業康希諾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第一隻疫苗股,賽諾醫療成為全市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中環股份全球首推光伏用12英寸單晶矽片,久日新材在科創板上市,銳新昌科技創業板首發申請獲得通過,我市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風電、光熱發電、儲能等形成較強優勢,新材料產業形成以新型功能材料、碳材料、高端金屬材料等為核心集群和配套體系。
市科技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天津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為81.17%,連續17年位居全國第三,R&D佔GDP比重為2.62%,居全國第五。
「3+4」產業體系構建
天津加快構建「3+4」產業體系,在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發展中爭取優勢、贏得主動。目前,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3個新動能產業正在加快培育,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4個優勢產業快馬加鞭改造提升。
「著力打造全鏈條、全生態的『3+4』產業體系,是當前天津調結構,換動能,持續為高質量發展賦予內生動力的主要任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周勝昔說。
事實上,「3+4「產業體系打造已效果初顯──
目前,天津已形成了以人工智慧產業為核心,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的智能科技產業新體系,智能科技產業比重達到16.6%。
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增速迅猛,預計增速達到20%以上,雲帳戶等一批新興企業代表快速成長;生物醫藥領域加快推進中新藥業、傑科生物等項目建設,皮質激素類原料藥生產能力世界第一,國產人工心臟全國領先;新能源領軍企業達20家,高新技術企業近百家,殺手鐧產品40餘項,新能源汽車產能突破30萬輛,市場保有量達到13.3萬輛,預計全年增長40倍;新材料產業比重達到10%,培育和引進22家科技領軍企業,擁有殺手鐧產品75項,高新技術企業600餘家,初步形成了東麗石墨烯、津南電子信息、寶坻動力電池等新材料產業基地。
而在航空航天優勢產業方面,目前空客A320月產能增加到6架、累計交付450架,A330月產能達到4架、累計交付18架,增加A350新機型;無人機產業形成研發、生產、試飛「一站式」發展,培育了雲聖科技、一飛智控、騰雲智航等一批骨幹企業。
前10個月,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0%,對規上工業的貢獻率為64.4%,電子計算機整機、房間空氣調節器、環境汙染防治專用設備產量分別增長60.2%、32.8%和34.8%。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為20.9%,同比增長2.6%,比前三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新產品產量增速明顯,城市軌道車輛、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分別增長4.8倍、39.3%和53.0%。而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4.8%,同比降低2.1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長0.1%,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
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市高新領域的投資正在為新動能發展積聚後勁。前10個月,天津高技術製造業在建項目184個,完成投資增長14.3%,比前三季度加快11.2個百分點,佔製造業投資的24.1%,其中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1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0.7%,其中生物產業投資增長70.6%,新能源產業投資增長37.3%,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1.5%。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投產,匯聚起天津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站在轉型發展的關口期、攻堅期,天津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行了一場深刻變革,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的「底盤」更穩更強,高質量發展的路越走越寬廣。
數說發展 7.6%
天津智能製造水平位列全國第4位
產業新體系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前三季度全市智能製造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於工業增速5.4個百分點,這是個非常鮮亮的數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周勝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對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副總經理孫志剛來說,企業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研發成本降低40%、人員效率提高30%、BOM精準率提升至90%以上,這一連串數字就是產業升級的具體表現。
「這些數字的實現背後是我們投資1.5億元建設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這個項目從智能裝備應用、數據採集及分析、大供應鏈系統建設三個方向開展,項目建成,可以說引導了區域內製造企業開展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的探討與實踐,帶動區域內的製造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這個示範項目獲得市工信局1167萬元智能製造專項資金的補貼。」他說。
孫志剛們的努力加快了吸引外地企業、人才等要素資源來天津匯集,全市智能製造業企業數量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近20%,同時也打造了天津的城市品牌,《世界智能製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發布「2019世界智能製造中心城市潛力榜」顯示,天津智能製造水平位列全國第4位、全球50強榜單第10位。
智能製造的快速發展,增強了天津以人工智慧產業為核心,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的智能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前三季度,智能科技產業比重達到16.6%。
「我市智能科技產業加速形成以人工智慧產業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引領、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新型智能基礎設施為關鍵支撐的產業新體系」周勝昔介紹。本報記者 吳巧君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