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院,對亞洲意味著什麼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書院,

  生長於中國,

  影響在世界。

  唐宋以來,

  書院為中國的教育、學術、藏書、

  出版、建築等事業的發展,

  對民俗風情的培植、思維習慣及

  倫常觀念的養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中國文化向外傳播,

  書院制度也逐漸在國外落地生根,

  對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中華文明

  與當地文化相結合,

  進而推進亞洲文明乃至

  世界文明向前發展,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百年陳氏書院內玉堂春盛放,遊客駐足拍照。新華網發 許建梅攝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

  因交流而互鑑,

  因互鑑而發展。」

  本期《光明視野·智庫答問》邀請來自

  中國、韓國、日本、美國的四位專家學者,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教授丁淳佑

  日本福岡教育大學教授鶴成久章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前講師戴彼得

  就「中國書院與亞洲文明」進行對話。

  書院在亞洲文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光明智庫:誕生於中國的書院,在歷史流轉中逐漸走出國門。網友們很關心,書院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分布情況如何?海外書院呈現出哪些特點?

  鄧洪波:書院在海外的分布範圍,主要是在東亞、東南亞這一傳統的漢字儒家文化圈內。如朝鮮半島,歷史上曾有過903所書院。日本書院也有百餘所。越南的富江書院,印度尼西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明誠書院,馬來西亞檳榔嶼的五福書院、南華書院、陳氏書院,新加坡的萃英書院、養正書院等,都很有名。此外,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城有聖家書院,在美國舊金山有大清書院。

  走出國門的書院,和中國本土的書院血脈相承,其基本的文化功效保持不變,但由於受移植時代、移植地區、移植人及其移植動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它和本土的書院又有著很多區別,如韓國書院注重祭祀,日本書院強調刻書出版等。

  而在西方國家由西方人建立的書院,如義大利的聖家書院,它的建立則是為學習西方文化的中國人提供服務,其內容和形式同中國本土書院的差別更大一些。

  鶴成久章:近代以前的日本,無論社會制度還是文化形態,方方面面都受到中國很大的影響,學校制度亦不例外。中國的書院制度傳入日本,則是江戶時代的事情。

  日本最早建立的書院,是中江藤樹的藤樹書院,這是以儒學講授為主要目的的私塾。進入江戶時代後半期,以書院為名的學校、以儒學教育為中心的機構不斷增多,但幾乎都是在個人住宅中開設的私塾。

  玉喦書院。新華網發

  戴彼得:書院是東亞獨特的教育組織模式。從時間上看,中國書院的興起時間要早於西方大學。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持續辦學至今的大學是位於摩洛哥的卡魯因大學,建於859年。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建於1088年。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義大利的帕多瓦、那不勒斯和馬切拉塔大學,西班牙的薩拉曼卡、巴利亞多利德和馬德裡大學,以及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學,都集中建立於11世紀至13世紀。

  而中國的書院至少在8世紀就已經誕生,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後仍然存續至今,在亞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國書院制度對韓國日本影響深遠...。。

  光明智庫:中國書院制度與文化傳播到朝鮮王國、日本等國家後,在當地如何演化、變遷?

  鄧洪波:在中國書院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朝鮮半島和日本處於特殊的地位,也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書院制度的移植始於明代,第一站是朝鮮半島。朝鮮王國的書院在其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先,與以教學為主的中國書院不同,朝鮮書院負有教學與奉祀先賢的雙重使命,甚至奉祀先賢比教學更為重要。

  其次,與中國以學術貢獻為唯一或主要標準不同,朝鮮書院奉祀對象兼及各類有成就者,共有1300餘人。

  再次,書院講學以朱子學派為宗主,對當時盛行於中國的陽明心學、乾嘉漢學基本採取排斥的態度,學術上有著相對的保守性。

  最後,書院享有免稅、免役的特權,經濟勢力強大,擁有大量院田、院奴。這既造就了書院的昌盛,也成為後來書院被撤廢的主要原因。

  書院也傳到了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但不同於「國家文物典章悉仿中朝」的朝鮮王國,日本並未全面推行書院制度。

  最初,日本「書院」指一種建築樣式,又叫作「書院造」。到江戶時代,隨著朱子學、陽明學的傳入,中國「書院」的概念才在學者中流傳。明治維新之後,書院作為學校淡出歷史,但此前出現的作為出版機構的20餘所書院活躍起來,成為傳播新知識的重要機構,很多至今還在出版圖書。

  而隨著留學東瀛成為時尚,書院又成為接納中國留學生的教育機構。

  丁淳佑:韓國的書院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傳承至今。

  16世紀可以說是「書院的胎動期」。這一時期是書院教育功能最為堅實的時期,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順興的紹修書院,鹹陽的南溪書院,永川的臨皋書院,海州的文獻書院等陸續獲賜額。各書院皆以朱子白鹿洞學規為其教育理念。

  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期是「書院的發展期」。這一時期,全國各地建立書院約200餘所,根據不同學派和師承關係,這些書院出現了多樣的學術性分化。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是「書院的濫設期」。濫設現象導致了賦稅、軍役等諸多方面社會問題和弊端的出現,因此政府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書院禁壓政策。近代化以來,曾經有一個時期,書院被認為是黨爭的大本營而飽受批判。當今時代,書院所代表的儒教的傳統普遍倫理得到了新的解讀。

  遊客在江西上饒鉛山縣鵝湖書院旅遊觀光。卓忠偉攝/光明圖片

  期待東亞各國聯手保護書院文明……

  光明智庫:目前,還存在書院的國家有哪些,這些國家的書院保護和運轉狀況如何?

  鄧洪波:今天,中國、朝鮮、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都有書院存在。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共有新建實體書院591所、網絡虛擬書院百餘所,修復、重建傳統書院674所。據保守估計,今日國內各種形式的書院總數在3000所以上,已經超過明代,呈現輝煌之勢。

  當代書院要獲得社會認同與發展,其關鍵在於,它不能遠離社會,要面對社會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書院的主持者們要學習朱熹、王陽明等學術大師,要有廣博的胸懷、恢宏的氣度、強烈的使命感,要有為社會倫常與主流價值體系建構發揮功用的氣魄。也就是說,書院要帶著新的切實可行的理論,才能重新進入主流社會。

  丁淳佑:韓國是儒家文化保存完善的國家。截至2011年8月,朝鮮半島保存、管理書院共701所(韓國637所,朝鮮64所)。各重點大學都在進行儒學的深度研究,全國範圍內的書院學會也早已成立,並在持續發展運營。時至今日,儒林主導下的春秋祭享儀式仍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現在,韓國書院正在通過多方努力,恢復中斷的書院講學功能。在傳統意義上,韓國書院以祭享功能為中心,而現在書院的中心則在向講學功能轉移。

  書院對現代教育有很多啟發意義……

  光明智庫:作為一個載體,書院在過去千百年的歲月中,為中華文化乃至亞洲文化的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時至當下,書院在哪些方面可以繼續為亞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發展發揮有益作用?

  鄧洪波:書院是東方精神資源的寶庫,它可以為當代學術建設提供經驗,其中,學術創新、文化傳承、社會擔當這三點尤其值得重視。學術創新既是書院的精神內核,也是書院千年不衰的根本原因。而文化傳承和社會擔當使得學術創新同時具有歷史與現實的視野,可以保證學術創新在兼顧傳統和現代的正確軌道上進行。

  丁淳佑:在信息化時代,韓國的規範教育暴露出最為深刻的問題就是教育的非人性化現象。學校教育的不足需要有一個解決方案。

  書院的儒生們所警惕的是教育和學問淪落為某種工具性手段。在他們看來,所謂教育,就是教授發現「真我」之路的過程,而追求的最終境地是聖人。作為書院根本理念的工夫論,其核心正是發現「真我」的過程,書院則是追求這種學問的最佳空間。

  鶴成久章:從現代的視角來看,我們應當發揚的書院文化的長處是:書院中孕育的學問自由的傳統,以及支撐這種精神的、稱作「講學」的學問方法。

  現在的日本,國家對於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幹涉越來越多。中國傳統書院是民間籌款建立,依靠書院田產而獨立運營,如果日本像此一樣能夠以獨立預算而運轉的大學越來越多,才能實現真正的學問自由。

  書院教學活動中的「講學」,是志同道合的人們自發地相互切磋,琢磨「為己之學」的學問方法。這種學問精神和方法,作為中國書院孕育的傳統教育遺產具有重要意義,應當在今後的教育中予以發揚。

  嶽麓書院

  戴彼得:在過去幾十年裡,國際化越來越成為趨勢。書院也不例外,國際化在帶給這些古老機構新的機會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例如,書院應該如何適應快速變化和相互聯繫的世界?如何克服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以維持書院作為現代重要學術中心的地位?

  要繼續思考如何在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同時保持書院的獨特性和豐富的傳統。如嶽麓書院長久以來宣揚的「傳道濟民」精神,促使我們反省自身學習的責任、意義和社會貢獻。

  它提醒我們,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學」背後更廣闊的價值意義,而這種意義是屬於全體人類並貫穿於整個歷史的。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春雷、張勝、李曉、王斯敏、蔣新軍、周夢爽、曹申堃)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20日07版

  圖片來源:網絡 資料圖片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張祝華

相關焦點

  • 孫歌:「亞洲」到底意味著什麼?
    不過他的這個想法被日本一些「脫亞入歐」論者利用來論證日本不屬於亞洲,而是屬於歐洲,討論被引到了與他的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向。但是梅棹畢竟提出了一個很真實的問題,那就是「亞洲」到底意味著什麼。如果亞洲這個概念很難作為一個有機的整合單位,那麼是否還有必要使用它,如果它被使用,那麼使用的理由是什麼?
  • 北京論壇分論壇十三 | 書院中心的通識教育:國際經驗與亞洲探索
    世界一流的通識教育學院通常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包括特色課程體系和住宿制書院的體系等等,在當今也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住宿制書院在培養本科生的認同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在中國大陸,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為代表的通識教育學院的探索和建設已經有一段時間,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但是在住宿制書院的建設方面,才剛剛起步,目前尚未有成熟的經驗。
  • 【中國教育百年風華錄】新亞書院:「守舊」與「維新」
    新亞書院於1949年由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一批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興辦,當時名為亞洲文商學院,次年3月改組並易名為新亞書院。
  • 2019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新生發言:選擇清華意味著選擇了挑戰!
    新雅2016級學生楊茂藝、2017級學生陳宗昊、2018級學生王天煜作為老生代表發言,邱瑞昆同學代表2019級新生作發言,人文學院袁先欣老師、本科生招生辦餘瀟瀟主任、新雅書院甘陽院長先後作致辭。本次推送邱瑞昆同學的發言。
  • 中國四大高校鼻祖:一所曾經亞洲第一,還有一所的前身是格致書院
    自京師大學堂開創中國高等教育之先河後,各地紛紛創建高等院校。在那個舊印象的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傳統觀念與西方思想彼此衝擊。高校的出現極大地促進民主思想的進步。哪些高校應運而生,為中國做出無可比擬的貢獻,卻又被歷史的長河淹沒?
  • 書院中國:中國有家以「書院」為名的基金會
    北京市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是2012年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由北京市文化局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由著名影視演員,企業家、慈善家李亞鵬先生發起,社會各界精英支持及參與,開展傳統文化公益事業的非公募基金會。
  • 中國古代書院的流風餘韻
    可以說唐宋以來中國古代教育、文化、學術的發展實有賴於書院的繁榮,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乾嘉漢學、晚清新學的產生與興盛,都與書院密切相關。書院以及鄉村的義塾、義學,使中國儒學傳承的血脈貫通而達至社會底層,從而也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了最堅實的社會基礎,中國文化綿延不絕,書院有其莫大貢獻。
  • 嶽麓書院海外邀訪學者講座系列(一):關於研究中國古代史方法的體會...
    從研究中國古代史和古代神話的經歷談文學分析和歷史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本場講座為嶽麓書院海外邀訪學者講座系列的第一場,也是「致敬國學: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之嶽麓書院講壇國學大典專題系列的第三場講座。
  • 新亞書院記遊
    雅禮協會(Yale-China Association)本來是在湖南長沙辦「湘雅醫學院」的,一九四九年後,就想在亞洲找個地方,如臺灣,菲律賓,也考慮香港。後來聽說錢穆先生奮鬥的精神,最值得同情,派人到香港去探訪,跟錢穆先生談,問有什麼要求?錢穆先生說,我不能辦一個教會的學校。你要搞教會學校,我不能辦。同時,你要給錢可以,你不能干涉我,幹涉我怎麼教,怎麼辦這個學校,那麼我們就不能答應。
  • 聊聊書院(2):書院在古代有什麼用?
    在古代的中國社會,正式的教育一般可粗略分為三個階段,即蒙學、小學與大學階段。這套教育體系,到唐宋時期,便與科舉慢慢結合了起來。
  • 書院丨中國古代教育最重視什麼
    嶽麓書院中國歷史上學術傳統最悠久、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千年學府」。培養出如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楊昌濟等著名學者和近現代史上的軍政傑才。白鹿洞書院揭示(即白鹿洞書院學規)(全國學校和書院奉行不渝的「教規」,教學和管理的依據)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立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 香港拔萃男書院:學會失敗,培養同理心
    但好中學的定義是什麼?中學教育其實也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父輩的中學、我們這代人的中學、我們下一代人的中學,其實都不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哪些在變化?帶著這些問題,《領航者》從香港出發,走訪了大中華兩岸三地具有代表性的幾所傳統名校和創新學校,第一間就是香港的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
  • 新亞書院記遊(作者:張來春)
    雅禮協會(Yale-China Association)本來是在湖南長沙辦「湘雅醫學院」的,一九四九年後,就想在亞洲找個地方,如臺灣,菲律賓,也考慮香港。後來聽說錢穆先生奮鬥的精神,最值得同情,派人到香港去探訪,跟錢穆先生談,問有什麼要求?錢穆先生說,我不能辦一個教會的學校。你要搞教會學校,我不能辦。同時,你要給錢可以,你不能干涉我,幹涉我怎麼教,怎麼辦這個學校,那麼我們就不能答應。
  • 鄧洪波:中國書院教育概論
    二、書院教育是一種獨立於官學與私學的新的教育制度 以上我們已經了解書院作為一種學校或者說教育機構的基本情況。本節則主要討論書院教育的性質,以及它與官學和私學的關係問題。書院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教育機構,歷來就是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而且觀點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古代是這樣,現代的研究者也是這樣。
  • 清華蘇世民書院:用好中國特色 培養世界英才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  在成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首批學生之前,美國女學生雷邦吟(Bonnie Lei)在巴西做過社會實踐、在南非做過青年志願者。但最打動她的還是在北京3個月的學習經歷:「我的本科專業是亞洲和中東研究。今天,中國不再是一門選修課,而是一門必修課。
  • 走進嶽麓書院丨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道。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 此時,初冬已至,銀杏尚黃。眼前的嶽麓書院,正是當時包弼德所見的景象。
  • 新亞書院的創辦:文化教育是民族歷史的生命
    要具備中國文化的知識,同時也要了解世界各種文化。要發揚中國文化,也要溝通中西不同的文化。1949年6月,錢穆隨華僑大學遷往香港。入港後,看到許多從大陸來港的青年失業失學,無依無靠,躑躅街頭,心有感觸。於是萌發了在港創辦學校,為青年提供求學機會的念頭。因人少力薄,錢穆又邀請同來香港的江南大學同事唐君毅和香港《民主評論》主編張丕介兩人共謀其事,最終促成了新亞書院的創辦。
  • 中傳「心」名片 | 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揭牌成立
    許嘉璐先生在賀信中回顧了他與中國傳媒大學「結緣」60年的友誼,對學校成立陽明書院感到「不勝欣喜」,讚許陽明書院落地於此,「的確是一件大喜事」。許老在賀信中指出,中國傳媒大學成立陽明書院,意義就在於由陽明之學入手,延及傳統文化的整體,研修之,弘揚之,傳播之,發展之。
  • 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
    可不要小瞧了這個嵩陽書院,這個書院小編誠心推薦大家要是有空的話,一定要來這裡看一看,畢竟也是作為中國的四A級旅遊景區,只要你來一定不會讓你失望,會讓你不枉此行,收穫頗豐,這個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也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 當我們談起嶽麓書院,我們談的是什麼?
    湘伴導讀說到嶽麓書院,你會想到的什麼?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文脈 ,是「實事求是」的學風,還是歷史天空中的閃耀群星……作為中國辦學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嶽麓書院的千年歷史,既是一部燦若星辰的人才培養史,也是一部弦歌不絕的文化傳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