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名北大保安的勵志故事,是逆襲神話還是毒雞湯?

2021-02-07 人民網

北大保安能逆襲

很大程度上

還是得益於「北大」這個標籤

北京大學西門的保安。北大濃厚的文化學術氛圍,無形中影響了很多人。圖/中新

  在2017年高考季,「北大保安」成為熱詞。一份得到北大保安大隊長王桂明認可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北大保安考上大學的數量增加到500人,其中大部分是大專,少量本科,還有12名研究生。

  近日掛在網上的一則北大保安招聘信息,專門提到了這一點:「(北大保安)還可以參加北京市的成人高考和自考,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耽誤。」「近幾年來,北大保安大隊有百餘名保安員靠自學和成考,拿到大專或本科學歷。」

  江斌是在2011年成為北大保安的。

  在到北大報到一周前,江斌在網上看到一條「保安北大講《論語》」的新聞。

  一位名叫譚景偉的高中畢業生,在北京當了十年保安,2002年開始讀《論語》,2006年寫成20餘萬字的《論語布衣解》,後改名為《一位保安的〈論語〉心得》出版。2007年5月,譚景偉在北大講論語,有人說他「糟蹋經典」,他說自己「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江斌讀著他的故事,反覆咀嚼這句話,心神震蕩。1988年出生的江斌來自西北某省一個偏僻的村莊,這裡地處青藏高原東麓。高中畢業後,他在西安某民辦學校讀大專。有時候,他對著校園裡的湖發呆,滿心不甘。這個民辦大學發的學位證國家不承認,他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依然只能掙扎在社會底層。  

  他看到了一個勵志故事——湖北廣水山區的高考落榜生甘相偉,在北大當保安期間成功考取北京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並在四年後因出版《站著上北大》一書而聲名鵲起。     

  甘相偉在逆境中艱苦奮鬥的故事,成為了中國高考作文十大素材之一。他本人被評為「中國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響人物」。   

  2010年,江斌決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只要能去北大,有機會在重點大學旁聽,哪怕是打掃衛生我也願意。」江斌向記者回憶自己當時的心情。    

  在未名湖巡邏了一天,江斌被分配到東門站崗。八小時工作制,三班倒,早班是7點半至下午兩點半,中班是下午兩點半至晚上10點;夜班是10點至次日7點半。由於缺人,需要經常加班,一小時加班費3.7元,最忙的時候連續24小時都無法休息。

     

  剛工作那段時間,江斌好幾次想要放棄。他發現,在北大當保安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要想統籌好學習和工作,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站崗時無法開小差,即便下了班,時間也無法自由支配,需要在宿舍備勤,即不經請假不能擅離宿舍。     

  幾周後,他漸漸摸索出了自己的學習方法。由於四人一班崗,兩人一組,在門口站兩小時後,輪換為傳達室內的坐崗,負責登記來訪遊客的身份證,坐崗和站崗交替進行。於是他利用兩小時的坐崗時間讀書學習。 那時候,他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只覺得知識重要,於是拼命讀書讀報。 

   

  他書讀得很雜,文學、哲學、法律、歷史均有涉獵。還常有教授把自己出版的著作或閒餘的書籍送給他們,他都會認真去讀

  由於工作努力,他被提升為班長,隨後調至東北門站崗,手下管著十個人。     

  成為班長後,他更忙了,幾乎沒有時間休息和讀書。兩個小時的坐崗期間,他要分配工作,協調突發狀況;如果保安和人產生矛盾,他還要調解;晚上要查崗和巡夜;周末更忙,遇到遊客眾多的日子,經常焦頭爛額。     

  2011年4月,因為表現優異,隊裡要提江斌做分隊長,推薦他申報北京市保安系統先進個人。他交了申請,也通過了。但對於是否做分隊長,江斌很糾結——如果做,工作會更忙,投入會更多,離他的大學夢可能越來越遠;如果辭職專心學習,又沒有收入支撐。     

  恰在此時,東北門打掃衛生的一位老人給了他一個建議。  

   

  這位大爺是陝西省某小學退休校長,兒子在北大讀博士後,現已留校做講師。他推薦江斌去各院系辦公樓裡當保安,工作較保衛隊更清閒,室內坐崗,學習時間多。     

  北大在安保工作上採取外聘制,具體業務外包給北京市保安服務總公司文安分公司和各個物業公司。其中,保衛部隸屬於文安公司,歸管部門是北京市公安局,隊長王桂明同時也是文安公司的副總經理和工會副主席,下轄保衛大隊和各分隊,主要負責校門的駐守和校園內的巡邏工作。    

 

  而大部分教學樓和院系辦公樓裡的安保,則由物業公司負責。 每個院系辦公樓一般配備3~4名物業,分屬不同的物業公司。與保衛隊的保安一樣,這些物業人員同樣是合同工,沒有三方協議,沒有五險一金。     

  但對於江斌而言,這的確是更好的選擇。5月,江斌沒有等到20號領工資,就和一幫在東北門站崗的兄弟一起去了法學院,成了一名物業管理人員。     

  江斌終於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此前他就對法律感興趣,又在法學院工作,就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在不上班的時間旁聽。讓他印象較深的有朱蘇力教授的法理學、張千帆教授的憲法,以及薛軍教授的民法等課程。

  每天,在上午跑完步後,江斌回到宿舍或去二教自習看書。中飯後回宿舍練會兒書法,然後繼續看書。晚飯後開始上班。他值晚班,從下午5點到晚上12點,在法學院凱原樓的前臺值守,負責整理老師的快遞,收發報刊雜誌,做一些雜活。     

  他喜歡寫書法,尤其是行草,大氣自由。以前在東門和東北門站崗的時候,他都不忘帶去自己的文房四寶。     

  有一天,一位法學院的在職研究生跑來跟他說:「我觀察你好久了,如果真的喜歡法律,不如系統學習一下。」法學院的老師也建議他,與其這樣旁聽,不如考法學院的成人自考本科,踏踏實實地學。     

  他於是諮詢了北大繼續教育學院,領回了一套成人考試的教材。他開始給自己制定嚴密的學習計劃,早上起來朗讀,因為清晨的記憶力最好,適合背唐詩和文言文。下午複習英語語法,晚上上班間隙看《民法》,不懂的可以隨時問路過的老師和同學。2013年9月,他順利專升本,成為一名北大法學院的在職本科生。  

   

  和江斌不一樣,張俊成一開始並沒有考學的想法,人生的轉折源於一次遭遇外國人的經歷。有一天,正在站崗的張俊成攔下了7個進北大觀賞的外國遊客。由於語言不通,他只能試圖用中文解釋他們不符合進校條件。不知道外國人是否聽懂了,但見他們轉身走到馬路對面,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他正要揚起笑臉,不過一瞬,外國人的拇指朝下,做了一個鄙視動作。張俊成頓時感到血衝向了頭頂。     

  張俊成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不僅是為了維護自尊,更是出於北大保安與外賓溝通的需要。北大保安大隊大隊長王桂明在接受採訪時曾經提及,1994年文保保安公司入駐北大時,保安經常遇到外國人問路的尷尬,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詞彙,但大多只有初中學歷的保安也聽著像天書。

  後來,王桂明發現有的保安開始在業餘時間自學「英文100句」。他向公司建議為保安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得到了支持。

  2016年,《魯豫有約》委託哈佛畢業生彭朗去北大測驗保安的英語水平。被採訪的四位保安,有兩位不會英文;一位口語發音地道、流利,用英語聊天沒有障礙;還有一位口語發音一般,但能順利解決老外遇到的問題。

  在被老外挫傷自尊的第二天,張俊成就去對面的早市,買了兩本初中用的英語教材。他底子薄,基礎差,100分的初中英語試卷,他只能考7分。剛開始自學時瞎念瞎背,沒有章法。     

  一天傍晚,他正在傳達室裡讀英語,英語系的教授曹燕路過,停下來聽了一會兒,說:「小夥子很上進,但你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學不好,還會學壞。」     

  過了一段時間,曹燕突然把張俊成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桌上擺著兩張聽課證,一張是北大英語強化班,一張是成人高考考前輔導班。

  對於英語強化班,曹燕推薦了四門適合他的基礎類課程。22年後,張俊成還清清楚楚地記得這四門分別是許國璋英語、新概念英語、英語精讀和聽力。     

  曹燕看著他,說了一句話:「你要想改變現狀,光靠自己學是不行的。」     

  張俊成於是開始在老化學樓、老地學樓和西門之間奔跑。上午7點開始上課,中午12點臨下課前,他提前離開,心裡默數著時間,從教學樓跑到西門要八九分鐘,快一點的話七八分鐘。12點一到,他已經換好了衣服,站在西門的崗亭上,由學生變成了保安。值班到下午3點,他又匆匆忙忙跑去上下午的課,直到5點,再次跑回西門。     

  張俊成住在6個人的宿舍,每晚10點熄燈,一開始,他在熄燈後偷偷蒙在被子裡拿手電筒看書。後來,他跟保衛隊申請,希望可以到會議室自習,時間延續到11點。隊裡體諒他,同意了他的請求。

  北大保安大隊大隊長王桂明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自豪地說,北大的保安隊為保安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求學的保安大開綠燈,幫他們調整適合學習的崗位和班次;另外,北大工會組織開辦的平民學校,每年都會為保安留出20個聽課名額。

  張俊成於1995年10月考上了北大法學院專科。回憶起當年,他告訴記者,當初曹燕老師把兩個聽課證放到他眼前時,最初他是婉拒的。英語培訓班一學期的學費是3600元,成人高考是1800多元。那時候,他每月的工資只有214元,根本上不起。     

  曹燕當時就說,已經跟老師說好了,了解了他的情況,讓他免費聽。「看你挺上進的,阿姨想幫幫你。」     

  張俊成哭了。不僅是感動和感激,更因為對於一個背井離鄉的少年而言,這份溫暖太難得。     

  考上北大後,張俊成的睡眠時間更少。在三年法學院求學期間,他周一到周五白天上課,晚上值夜班,從十點到次日七點。周末沒有課,全天值班。平均每天睡三個小時。 

  問到他如何堅持下來,他淡淡地說:「習慣成自然。」   

  王謙手捧《國家人物歷史》,看得入迷,桌上攤開的還有《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史學月刊》等文史類學術期刊。曾在山西當過初三化學老師的他,已經在北大歷史系待了近四年。       

  王謙是山西大學中文系2004級的本科生,畢業後當過老師,兼職過酒店大堂助理,還和朋友一起做過轉運煤的生意,最多時候月入7000元。直到2014年,他來到北京。     

  在參觀了幾次北大後,王謙覺得這裡「恬靜又溫暖」。他自稱不喜歡忙忙碌碌的快節奏生活,正好歷史系的一位保安剛離職,於是王謙就留在北大,當起了保安。     

  進入校園後,王謙發現北大並不像他想像中那麼高不可攀,「以前覺得北大很神聖,就像瓊樓玉宇,現在覺得很樸素。」     

  從北大教授身上,他最能感受這種樸素的美。這些在他眼裡學富五車的教授們,大多為人謙虛、真誠,穿著也低調含蓄,對保安講話也不會盛氣凌人。     

  王謙喜歡和這些教授們交流。以前,他只能在百度上看到他們的照片,現在,教授們進進出出,圖片變成了真人。他對上一個,就打一聲招呼:「××老師您好,我拜讀過您的×××。」     

  一來二去,歷史系的教授們也對這個懂歷史的小夥子上了心。     

  他經常收到歷史系老師的贈書,有宋成有教授送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李新峰教授的《明代衛所政區研究》,以及王元周教授的《小中華意識的嬗變》等。王謙希望通過大量閱讀文史類書籍和期刊,加深文史修養,為以後的工作做好鋪墊。

  白天上班有空的時候,他就看文史雜誌和國學著作,下班後一個人在宿舍,研究一些複雜的問題。他承認,很多史學領域細而深,專業論文很難看懂,「自學起來很吃力」。     

  由於怕老師覺得問題幼稚,他很少提問。有時,他看一篇學報上的文章需要兩天時間,在不懂的地方做個標記,然後自己反覆研究。他戲稱自己是在「練功」,只不過目前功力尚淺,仍需努力。     

  江斌也收到過老師的贈書,有張千帆教授的《憲法導論》、汪建成教授的《刑事訴訟法》,以及陳瑞華教授贈送的司法考試教材。遇到看不懂的,他會主動問老師和同學。     

  有一次,法學泰鬥江平來北大作講座,主題是「中國法治的困境與突破」。江斌回憶,當時的報告廳裡人山人海,走廊和過道處全是人,連窗臺上也坐滿了人。他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面。他站在最後,聽完了整場。        

  直到現在,江斌還能活靈活現地模仿江平老師的語氣,說出那句讓他印象深刻的話:如果國家對法治不採取什麼措施,最後只有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沒辦法。     

  江斌說著便笑了。     

  張俊成還記得和北大西語系教授張玉書一起遛彎兒的日子。那時候,張玉書愛拉著他繞未名湖散步,邊走路邊講馬哲、講黑格爾。張俊成一開始還不懂,後來才意識到,他在以這種方式給自己上課。

  他努力集中精神聽,什麼唯物唯心,薩特尼採,哲學實在艱深,他不懂,也不敢問。後來熟了,他慢慢鼓起勇氣打斷張教授的話,提出自己的困惑,他發現張教授不僅不會不耐煩,還會深入淺出地講解。     

  後來,他也做了別人的老師。升任分隊長後,張俊成每周都會組織一兩次學習,利用保安們在傳達室坐崗的時間開展教學。他有時教英語,有時就某個他能講清的文史哲或社會類話題組織大家討論。有路過的教授看到,經常會給予他們指導或參與討論。     

  他還要求參與學習的保安記筆記,每月參加月考,鞏固知識。但他也坦承,由於保安均為20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多數來自農村,教育程度低,沒有定性,很多人一開始不太積極。 張俊成對他們說:「知識改變命運,道理你們都懂。但你們要想改變命運,得拿出實際行動。」 

    

  他感慨,北大的文化學術氛圍濃厚,無形中影響了很多人。「那個時候,混日子的比較少,大多數保安都很珍惜在北大工作考學的機會。」     

  1998年,張俊成從北大法學院專科畢業。在他讀書的三年期間,約有16名保安順利通過成人高考考入北大。     

  有一首歌叫《未名湖是個海洋》。歌詞寫道:「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都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 

  這首歌的專輯的名字是《沒有圍牆的校園》。

  

  有時候,江斌會覺得自己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保安隊多數人來自農村,河北、河南、山東人較多,文化程度不高,懷抱考學目的的人佔比很小,江斌和他們之間仿佛有一面無形的牆橫亙其間,幾乎沒有共同語言。     

  王謙也很少和不愛學習的保安來往。他見過保安和領導爭吵,見過有些保安難改痞子習氣,有些人滿嘴髒話。     

  相較而言,他更喜歡和學生交朋友。問他在當保安期間最感動的是什麼事?他說是一頓餃子。     

  剛當保安沒多久,王謙聽說康博思的水餃很好吃,但保安的飯卡不能用。一次,他無意間跟新交的朋友阿城提起,阿城說:「這有什麼,我帶你去吃。」滾燙的餃子落肚,如同他的心,熱乎乎的。     

  阿城是歷史系博士生,後來王謙和他熟了,每隔一周就會去他那吃飯,他帶去啤酒和小菜,兩個人熱熱鬧鬧地吃火鍋或燒烤。他說,這樣的生活「乾淨又熱烈」。     

  但有些現實也讓他沮喪。在北大,保安只能在農園、藝園和暢春園一層吃飯,無法登錄校園網,不能進圖書館。王謙每月的工資是2400元,沒有獎金和加班費,也沒有五險一金和社保。     

  2015年,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會組織,來自社會學系、中文系、法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19個院系61名本科和碩博研究生參與撰寫的《北大後勤工人調研報告》指出,承擔北大校本部安全保衛任務的文安公司,沒有為在北大工作年限在兩年以下的任何一名保安繳納過社會保險。保安的流動性非常高。     

  江斌對記者說,有的保安來一段就走了,有的甚至早上八九點來了,中午飯吃完就走了。王謙回憶自己在北大歷史系工作四年間,人文學苑的保安來來去去至少有50個人。   

  

  考入北大後,有半年時間,江斌發現自己「怎麼都讀不進去書」。那年他已經25歲,以前的同學多數已經成家立業。同學聚會的時候,有人說,你怎麼還一個人孤零零漂著,多可憐。         

  而王謙則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但父親不贊成,認為到了他這個年齡應該成家立業,不適合再讀書。     

  在老家的同學也勸他回去。一位同學在老家開了公司和酒店,年收入五六百萬。王謙覺得,家鄉人不懂他的追求。 

    

  「我就喜歡看書,越讀書越感到自己無知。他們過他們的生活,我過我的生活。」

  來北京後,王謙只告訴父母自己做物業工作,不敢提到工資。這幾年,他一直用著以前攢下來的9萬元存款。     

  畢業後的張俊成漸漸明白,北大畢業證書只是代表了一段學習經歷,能否實現自己的抱負,還需要實際行動。     

  2015年,張俊成創辦了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自己擔任校長。現在,他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傳遞給更多的孩子了。     

  江斌先後三次考研,都失敗了。2017年1月,他拿到北大的專科畢業證,回老家參加公務員考試,也落榜了。現在,他打算繼續考研。   

  

  王謙仍在歷史系讀書。不工作的時候,他喜歡在北京城閒逛。他去過五道口的酒吧,到工體看過球,參觀過國家大劇院和外交部。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來北京,發現公交坐反了。他一聲不吭地下了車,默默走回來時的路。現在,他覺得自己「完成了從鄉村到城市的轉變」。     

  江斌有時會想起自己在北大當保安的同事——來自西安翻譯學院的小方,從北大離職後自己開了公司,後來在全國各地作巡迴演講;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的佳佳,喜歡在水杯上畫畫;焦哥自己寫了本書,叫《拯救中華》;從解放軍偵察連退役的王哥在國際安全防衛學院學習過保鏢技術,身手一等一的好;丁詩人筆名未名苦丁,發表過諸多詩作。     

  2015年,丁詩人寫道:「莫道英姿晚,大器乃晚成。」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江斌、王謙、李仁木為化名)

孫楊!孫楊!!孫楊!!!

假貨泛濫全球,為啥屢禁不止?

長點心!男子睡前點了20盤蚊香,一家5口全部中毒…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ID:chinanewsweekly 原標題:北大和保安的化學反應)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張素玲


相關焦點

  • 一碗不油膩的雞湯 —北大500名保安的逆襲神話
    一份得到北大保安大隊長王桂明認可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北大保安考上大學的數量增加到500人,其中大部分是大專,少量本科,還有12名研究生。近日掛在網上的一則北大保安招聘信息,專門提到了這一點:「(北大保安)還可以參加北京市的成人高考和自考,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耽誤。」「近幾年來,北大保安大隊有百餘名保安員靠自學和成考,拿到大專或本科學歷。」江斌是在2011年成為北大保安的。在到北大報到一周前,江斌在網上看到一條「保安北大講《論語》」的新聞。一位名叫譚景偉的高中畢業生,在北京當了十年保安。
  • 北大保安20年竟有500餘人考學深造
    過去20年,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上研究生,之後當上大學老師。北大保安的「成群逆襲」,顛覆了人們對保安的固有印象。
  • 北大保安,詞彙量15000、會Python編程,網友:當保安都不夠格!
    其實,高校保安的勵志故事並不少。 朱偉老師說:之前網上就盛傳「北大學霸保安隊」,據說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多名保安考學深造,專科、本科、研究生都有。 相信,這500多名保安小哥的勵志故事,也是很多想要逆襲人的最好激勵。 仔細想一想,這些人能夠逆襲成功,可能不外乎以下這三個原因。
  • 500名北大保安考上大學 含12名研究生
    北大和保安的化學反應「只要能去北大,有機會在重點大學旁聽,哪怕是打掃衛生我也願意。」在2017年高考季,「北大保安」成為熱詞。一份得到北大保安大隊長王桂明認可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北大保安考上大學的數量增加到500人,其中大部分是大專,少量本科,還有12名研究生。
  • 高校「勵志哥」:保安考上天大 清華廚師託福630分
    穿上制服,他是一名普通的保安,每天往返於他的執勤崗位;換上便裝,他就是北大學子,經常奔波於北大課堂、圖書館之間。  2011年,甘相偉將5年來利用工作、上課以外的時間寫成的隨筆,整理成了一本書,命名為《站著上北大》。年底,時任北大校長周其鳳為他的這本書作序。《站著上北大》出版後,甘相偉的故事被《人民日報》報導,這位保安小哥一下子成為了「勵志」、「逆襲」的典型。
  • 盤點高校「勵志哥」:保安考上天大,清華廚師託福630分
    穿上制服,他是一名普通的保安,每天往返於他的執勤崗位;換上便裝,他就是北大學子,經常奔波於北大課堂、圖書館之間。2011年,甘相偉將5年來利用工作、上課以外的時間寫成的隨筆,整理成了一本書,命名為《站著上北大》。年底,時任北大校長周其鳳為他的這本書作序。《站著上北大》出版後,甘相偉的故事被《人民日報》報導,這位保安小哥一下子成為了「勵志」、「逆襲」的典型。
  • 北大保安考入北大法律系,如今成職院校長,他是如何逆襲的?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好的院校之一,很多同學在高中階段努力拼搏,把考入北大作為一個目標,然而北京大學的錄取率卻是極低的,名額有限。就拿今年高考的錄取情況來說,北大一共錄取了2972名本科生,而今年參加高考的總人數高達1031萬人,錄取標準相當於是萬裡挑一,因此,能夠進入北大十分不容易。
  • 勵志的「北大保安」們:出書、詞彙量一萬五、會編程……還有人已當...
    北大保安又上熱搜了!3年積累單詞量一萬五千個能與留學生流利對話被外國人點讚……日前舉行的@北京大學 「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中,20名來自各崗位的保安員現場匯報。網友評價: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這些年北大保安的勵志故事屢上熱搜早在2017年,就有媒體曾報導,20年間,北京大學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還當上大學老師。北大保安就像武俠小說中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不僅有守護校園的武功,更有隱藏著智慧的 「內功」。
  • 高校"勵志哥":保安考上天大 清華廚師託福630分
    北大學霸保安:蹭課蹭講座,考上北大還出書另一位「學霸」保安小哥甘相偉來自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這位保安小哥的經歷更是一段勵志傳奇。2007年,甘相偉專科畢業,從湖北山區來到北京大學,成為一名在北大西門站崗的保安小哥。
  • 廈大「勵志保安哥」拿下法學學位,編排新書講述他的逆襲故事
    還記得那位「勵志保安哥」嗎?最近,他又有新消息啦廈大保安周德新出書啦!新書講述他的廈大故事他出版的這本新書的書名叫《2013-2019我的廈大故事》,圖文並茂,每一頁都「有圖有真相」,極具可讀性。前些年,北大保安考上北京大學的消息,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受到這個消息的鼓舞,作為廈大保安的周德新再次燃起了對自己的律師夢的熱情。於是,周德新決定,考取自己的學士學位。當過兵的周德新,2013年到廈大當保安,次年,廈大繼續教育學院開設職工夜校,可以為來學習的員工減免部分學費。對此,周德新異常興奮,立即決定再次拿起課本。
  • 揭秘 | 北大保安這碗「雞湯」背後的真相
    在過去20年裡,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開啟了北大保安考學的傳統,北大保安也漸漸成為一支具有傳奇色彩的「學霸隊伍」。
  • 2020年歲末,勵志的北大保安再次衝上網絡熱搜,被稱為「北大保安...
    1995年,他進入北京大學當保安,值守西門的同時,他自學英語、法律,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在諸多北大教授的無私幫助下,1998年通過了自考法律,拿到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專學歷。1999年,他離開北大,回到長治教書育人。2015年,他和朋友創建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  自他而起,北京大學保安隊伍中,相繼有500多人拿到大專到研究生學歷。
  • 北大保安又火了,三年背15000單詞,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說起保安,大家都很熟悉,工作清閒,工資待遇低,這個工種基本上也沒有啥學歷和專業要求,因此從事保安工作的也多半是大爺級別的,特別是小區的保安,更是被戲稱為「三個保安五顆牙」。但是凡事也不能絕對,保安中的勵志故事也不少,只要有夢想,誰都可以了不起。
  • 別再相信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故事,都是害人的毒雞湯
    學渣逆襲成學霸的例子還少嗎?對於這類學生來說,「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故事,無非是逃離需要奮鬥的學習生活的理由。不時端起這碗濃濃的雞湯,喝上一口,讓他們能夠暫時心安理得的享受玩樂。即使當下成績不夠好,但未來還是有機會翻盤的!
  • 勵志哥丨進擊的「掃地僧」!大學裡有多少這樣的完美逆襲……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述以保安小哥為代表的高校「隱形學霸」們的逆襲故事!電子科技大學「勵志哥」6月26日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典禮上,一位碩士畢業生受到了媒體和網友的關注,被大家稱為「勵志哥」、「掃地僧」。他叫張永輝,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學校校衛隊的隊長助理。今年43歲的張永輝是四川資陽人。
  • 北大學霸安金鵬勵志故事造假 當人事12年前就闢過謠
    北大學霸安金鵬勵志故事造假 當人事12年前就闢過謠 2018-01  時下許多雞湯,之所以有「毒」,就在於它動輒拔高或捏造,看似打雞血,實則灑狗血。
  • 我國最勵志的2位保安,1位考入北大,1位自學讀研成為了大學教授
    提到保安對於很多人來講很難會和一位大學教授或者高學歷者牽涉上關係,畢竟保安對學歷的要求並不高,而且往往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或者學歷比較低的人去當的職業,但是在保安這個隊伍當中一直不乏勵志的典範,有些人成功逆襲為了富翁,有人成為了企業家。
  • 北大保安英語詞彙量一萬五的故事: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而最近「北大保安小哥英語詞彙量一萬五,自學編程」的新聞刷屏了,看到這個新聞,是不是酸了?北大官方微博甚至為保安們「打call",各大媒體也紛紛報導,說他們像武俠小說中深藏不露「掃地僧」。其實近年來關於「北大保安逆襲」的故事並不少見,2017年就有媒體報導北京大學的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還當上了大學老師。
  • 「北大數一數二的保安」有哪些技能?詞彙量一萬五、會編程...這些...
    北大保安又上熱搜了!3年積累單詞量一萬五千個,能與留學生流利對話,被外國人點讚……昨天(11月11日)舉行的@北京大學 「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中,20名來自各崗位的保安員現場匯報。這些年,北大保安的勵志故事屢上熱搜。早在2017年,就有媒體曾報導,20年間,北京大學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還當上大學老師。
  • 到2016年500名北大保安考上大學 含12名研究生
    北大和保安的化學反應  「只要能去北大,有機會在重點大學旁聽,哪怕是打掃衛生我也願意。」  本刊記者/霍思伊  在2017年高考季,「北大保安」成為熱詞。一份得到北大保安大隊長王桂明認可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北大保安考上大學的數量增加到500人,其中大部分是大專,少量本科,還有12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