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說是從眉心往外看,怎麼從眉心往外看呢?意念不知道在哪裡,完全無法掌握,只好觀蓮花了!
答:閉上你的雙眼。你的眼前是一片黑幕。透過眼前的黑幕從兩眉之間看出去。
問:原先散盤的時候坐的比較舒服,也能靜下來。但自從雙盤後,就沒有靜過,散亂成片成勢,怎麼辦?怎麼解決成片成勢的散亂呢?
答:是你的心無法集中,不能破除幹擾。一是要練習雙盤直到腿不疼,二是要練習觀香以鍛鍊你的專注力。
問:當能量升起來了,又如何把氣沉下去呢?沉下去有什麼標誌性的指標嗎?
答:呼吸的時候,要使用小腹,當小腹能夠一起一伏時,就是沉下去了。
問:在靜坐的過程中如果感到胸悶、眩暈、打嗝、胃脹,中焦和上焦有火、虛火上升等症狀,採用什麼方法對治呢?
答:要及時的採取大口往外呼氣的方法來對治——採用粗獷的呼氣法,把丹田裡的氣呼乾淨。呼氣之後再吸氣,並保持 3-5 秒後再呼出去。
要深呼深吸——吸鼓呼癟、鼻吸口呼,每次要停留 3---5 秒。
問:我感到頭腦空白、昏昏欲睡!難道是我方法有不對嗎?
答:昏昏欲睡,是神氣不足的表現,這個時候打坐也沒什麼效果的。
問:因為自己在打坐的最後階段,經常會有打嗝的現象,這時就提醒自己趕緊大口地往外呼氣了,把脊柱拉直、上身往前傾。但雖然自己這樣做了,卻不是每次都會有效果的。因為自己在打坐的過程中會駝背、脊柱挺直不了,再加上腿疼,所以姿勢總會保持不住。自己也想改也想脊柱拉直不駝背,但根本做不到啊!怎麼辦?
答:這是因為上坐之前就沒有調好呼吸的緣故,造成氣已經堵在那裡了!
靜坐的過程當中如果駝背了,馬上就會堵著哪個部位而疼。所以打坐前呼吸一定要調整到位,脊背一定要伸直。記住「三調」的順序和要點:調姿勢、調呼吸、調意念!要訓練自己,直至能一鼓作氣地、如流水行雲般完成這個過程!
問:眉間要向前看,這是為了開發上丹田嗎?
答:如果是上根器,直接無為法,根本不需這些有為法;中下根器之人,藉助這些有為法後,還得把所有的有為法一件件的拋棄掉。但這個時機要如何把握,那就是過來人和師父的指導作用了。
問:一定用眉間往前看和觀蓮花的方法嗎?我感覺有些師兄好像直接不用這些方法了,主要是我現在感到方法是不是有點多了,我心有點亂了!
答:一般人最初的用功階段就是眉間向前看,如果還會打妄想,就要加上個觀蓮花;但還會打妄想,再加上個念六字明或三字明;如果還會打妄想,就要接個手印或撥弄念珠了……反正要一直搞得你筋疲力盡為止。當降服了其心後,再反順序、倒退的去掉念珠、手印、三字明、觀蓮花、眉間往外看……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了!
問:初修時,其實慧眼向前看加上觀想頭部如蓮花開放……這樣心力都不夠、也會很累了啊?
答:當然對於初修道友來說,身體因為不通透,把意念集中於眉間往外看,可能這樣的能量也太猛了,有些人的腦袋會受不了。所以最好加上觀蓮花同時進行,從而分散了這些力量。要明白修行既要勇猛精進,又要有心理準備迎接這是個持久戰!
以上這些方法:
一是為了收心;
二是為了激活能量;
三是為了後面的修行打好基礎。
記住要點:放棄不行,意念重了也不行,以中為度。一切都要順其自然、守中之道!
這些都有為法,都是在明心見性之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