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疫情影響下,母豬存欄下降,尤其是二元母豬,對於現在的養豬從業者來說,真的是一豬難求,一頭好的二元母豬,賣到6000元,還沒有合適的引種途徑。而且引種過程風險太大,生怕給豬場帶來非瘟病毒。引種到家以後,還要隔離馴化,沒有馴化好的母豬混入自家母豬群後,會出現交叉排毒,引起藍耳、偽狂犬等波動,造成母豬流產、返情等母豬繁殖障礙問題。因此,對於現階段的豬場來說,自己培育後備是最穩妥的方式。
關鍵詞:後備母豬;仔豬選種;培育
如何從仔豬中選培母豬?注意哪些問題?
前兩年,很多存活下來的豬場是使用三元肥豬留種,甚至都沒有經過選種,只要是母豬都配上,根據妊娠情況,選擇留種,這也就導致了今年很多豬場母豬生產成績一般,繁殖障礙性疾病較多,但這也是無奈之舉,豬價高,二元母豬少,只要能產仔就行。但是今年大家都長了個心眼,提前在仔豬階段就要開始選種。仔豬選種主要分為三步:出生初選,中間優選,配種前選種。
一、出生選種
1、考察「父母」:首先考察其「父母」,父本和母本的繁殖性能,最近三胎的產仔數量,有沒有臍疝和陰囊疝,仔豬成活率有多少,有沒有遺傳病,藍耳、偽狂犬野毒活躍與否等。
2、檢查外觀:一般要對出生不久的小母豬進行初次篩查,出生健康,外表無缺陷,體重1.2kg以上,同窩仔豬無木乃伊、死胎、弱仔,乳頭排列整齊,6對以上,陰戶正常。
3、品系特徵檢查:體型外貌要符合豬種特徵,毛色、耳型、身長、四肢、體寬等,如大白耳朵大,長白耳朵長,長白毛色純白,無不良雜毛,頭小嘴長,身體修長,四肢細高。
二、中間優選
中間優選分為40日齡和100日齡兩個階段,主要是根據選種仔豬生長速度,體型外貌,發病情況,料肉比等數據進行甄選,選擇同窩發病率低,體型外貌符合品種特徵,尤其是一些豬長著長著就長歪了,同時要計算其日齡、體重、日增重、料肉比,擇優選擇。
三、配種前選種
1、180日齡選擇:此時後備母豬開始出現體成熟表現,我們要針對生殖器官進行重點檢查,有無外陰畸形。另外注意後備母豬在180日齡開始出現發情表現,此時要記錄發情日期,做好情期判定。
2、配種前選擇:後備母豬在配種之前最後一次選擇,優中選優,對於發情異常,器官發育不全,發情不規律或者發情症狀不明顯的一次性淘汰,選留的優質後備母豬配種。
四、妊娠診斷最終確定母豬留種成功
配種後20天-25天無明顯異常返情豬只,使用妊娠診斷儀,測定孕囊,確定是否妊娠成功。配種成功的後備母豬才算正式進入基礎母豬群。
綜上所述,從仔豬階段開始選種,能夠保證後備母豬選種成功率,一直按照後備母豬的選擇標準和管理模式進行科學飼養管理,能夠提高母豬使用年限,減少母豬後期遺傳病和繁殖障礙性疾病,提高豬場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