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線是呈放射狀射到地球嗎?

2020-12-12 晶報

為啥一些簡單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卻怎麼也記不住?今天,每周一期的《高質量學習系列談》又與您見面了,本期,中國教育學會「高質量學習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深圳大學碩士生導師、平岡中學校長劉靜波將告訴你這個答案,敬請關注。

你認為太陽光線是怎麼照射到地球的,是呈平行狀還是放射狀?大部分人不假思索地認為:「太陽光線是呈放射狀射到地球」,這種看法對嗎?從理論上講是不完全對的。太陽光線主要是呈平行狀射到地球才是正確的。

「太陽光線呈放射狀射到地球」這種自以為是、未經驗證的想法,稱之為前科學概念,簡稱前概念。與前概念相對應的是科學知識,科學知識是經過論證的正確知識。

太陽光線呈放射狀射到地球,這個前概念從小就根深蒂固地形成了。小孩子看到燈泡光線是呈放射狀射出來的,他就認為太陽光線也是呈放射狀射到地球。人們從生活經驗中通過簡單類比就歸納出一個說法,是前概念的主要來源。除生活經驗外,前概念還有三個來源:一是來自道聽途說,比如聊天、報紙、電視、簡訊、微信等得來的信息,未經自己的思辨,就輕易接受他人的影響;二是望文生義,比如看見無花果,就認為這種植物是無花的;三是在學習中,對知識不正確、不完善的理解,也容易形成前概念。

前概念是知道科學知識前自己形成的看法,因此前概念不一定都是對的,但也不都是錯的。正確的前概念對學習後續的科學知識是有用的。錯誤的前概念對學生的學習會帶來極大困擾。

教師如何處理學生錯誤的前概念,是高質量學習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仍以太陽光線這個問題為例,研究如何處理前概念的。

假設有個普通地理教師A,看看他是怎麼教的?A老師認真備課,知道課本上寫有太陽光線是呈平行狀照射到地球,但A老師把這句話簡單理解為一個事實,告訴同學們要記住太陽光線是平行的。隔兩天,再上地理課時,A老師問:「同學們,太陽光線是怎麼射到地球上的?」結果大部分同學回答說是放射狀,A老師心裡大為不悅:「同學們看課本,書上是怎麼說的,上次我還強調過太陽光線是怎麼射的。」同學們終於又知道了太陽光線是平行的。如果上第三次課,叫同學們回答太陽光線是如何照射到地球上的,很多同學一樣會回答是呈放射狀的,到考試時,很多同學還會回答錯。

為什麼這個簡單的知識學生記不住呢?這要用思考腦與存儲腦理論來解釋。剛學某個信息時,信息是裝在思考腦裡,等睡覺時信息才進入存儲腦。存儲腦象一個大倉庫,倉庫裡一排排柜子,每一個柜子裝相對應的一條信息。睡覺時,存儲腦進行儲存整理,信息進入相應的柜子,並且原則上一個柜子只裝一個相關信息,一般情況下柜子中不能同時容納兩個相互矛盾的信息。因此,當「太陽光線是平行狀」這條信息進入相應的柜子時,發現「太陽光線是放射狀的」這個前概念早在柜子裡了,那怎麼辦?兩個信息決鬥吧,誰贏了?當然是「太陽光線是放射狀的」這個地頭蛇贏了,把「太陽光線是平行的」這條信息趕出存儲腦,「太陽光線是平行的」這條信息就在大腦裡消失了。這就是許多學生反覆記都記不住的原因。

現在,你能理解這種說法:「有的學生好笨,回家睡了一覺,第二天就忘光了」。實際上,這不一定是學生笨,可能是教師不知道前概念在作怪,如果教師善於發現學生的前概念,並且能有效使用前概念糾偏技術,學生學習新知識就容易多了。

相關焦點

  • 九個太陽是如何射下來的?六問六答讓你了解「后羿射日」的故事。
    后羿射日六問六答一、問:古代天上真有十個太陽嗎?答:以現代科學解釋,太陽屬於銀河系,地球屬於太陽系,和太陽一樣的質量恆星很多,但是與地球有關係的就只有太陽,如果有十個太陽那就意味著有十個太陽系,地球只有一個,這個不太現實,也不可能。二、問:后羿射掉的九個太陽是怎麼回事?
  • 火星上發現河流遺蹟,深度達200米,呈樹枝放射狀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但是隨著近些年來人類活動的逐漸增多,對於環境的破壞以及資源的開採也是越來越大,現如今地球上的環境惡劣,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科學家們指出,或許在未來的不久,地球已經完全無法支持人類再繼續生存下去。
  • 一天當中太陽到地球的距離一樣,為什麼早上和中午太陽會很刺眼但...
    地球是圓的,每天都自轉一圈,這個轉動是圍繞著一根貫穿南北極看不見的自轉軸進行的。地球直徑12756千米,對著太陽和背著太陽的一面,距離太陽差距就有12756千米。
  • 當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連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現象?
    天文現象是指宇宙中的天體運行到了某個特殊的位置或狀態而產生的特殊現象,包括日食、月食、凌日、含日、衝日、行星連珠、掩星等天象,各種天象由於發生的宇宙位置不同,在地球上觀測的難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天象就是日食和月食。
  • 測量地球半徑
    一隻表和一把皮尺之外,不能使用特別的儀器,你能做到嗎?處理方法:我們可以測量一下房間的窗臺到地面的高度(當然也可以去問旅館的老闆)h=10m,黃昏時分,你趴在旅館前的海灘上,請你的朋友坐在你房間裡把下巴倚在窗臺上。
  • 高雄監獄受刑人自戕倒地成梅花瓣放射狀(圖)
    圖片來源:臺「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2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高雄監獄6名受刑人挾持人質,最終以舉槍自殺身亡收場,有人認為開槍倒臥恰巧成放射狀,也有資深刑警表示未見過梅花瓣放射狀的死亡樣態    先是4名受刑人在監獄圍牆內一處空地,面對面圍成小圓圈,用右手舉起搶來的制式90手槍互射對方的太陽穴後倒地,再由鄭立德和秦義明持長槍補開槍,隨後2人再以手槍轟頭自盡。     資深刑警表示,自戕受刑人倒地後呈梅花瓣的放射狀,未見過類似死亡樣態,應與風水等傳說無關。
  • 太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何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是冰冷的?
    喜歡研究宇宙天體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地球上的熱量幾乎全部都是來自於太陽的,正是因為太陽帶給地球的熱量才孕育了地球上的這麼多生命,對於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沒有了太陽的熱量我們就會無法存活,我們是依賴於太陽存在的。
  • 引力能讓光線發生彎曲,那麼太陽對應的引力透鏡焦距有多遠?
    理論上任何一個天體的引力都能讓光線發生彎曲,只是彎曲的程度不一樣而已,以我們的太陽為例,在日全食之時,就會發現太陽附近的星星位置發生了改變,而太陽引力透鏡的焦點,大約距離太陽1000個天文單位(0.016光年)。
  • 北京天文館首次回收隕石坑 泥土呈放射狀(圖)
    北京天文館首次回收隕石坑 泥土呈放射狀(圖) 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文獻記載剛落地的隕石到底有沒有溫度,以往人們更傾向於隕石落地後應該是涼的,因為大氣層與之摩擦後帶走了它表面的熱量,雖然以前也有人目擊隕石落地,但因害怕不敢去碰,失掉了第一時間探究隕石落地後溫度的機會。」
  • 推動地球 離開太陽 「流浪地球」能否在未來實現?
    至少在理論化上,移動地球到一個不同的軌道上是可能的。2019年在中國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為了逃離不斷膨脹的太陽以及避免和木星相撞,人類利用極大地行星發動機去嘗試改變地球的軌道。這樣的設想可能在某一天成為現實。
  • 課堂實錄:從太陽常數看影響地表獲得太陽輻射多少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為什麼,有雲就遮住太陽了。雲越厚、越密、越黑、越低,我們就不用軍訓了。你們就高興了,然後教官帶你們去收拾內務了所以雲量是影響地表獲得太陽輻射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2、平均日地距離,日地距離是影響地球溫度的重要因素,這一點我們在上一節講地球有生命物質存在的原因就已經講過,但那是地球和其他行星比較。
  • 冷知識大分享——天空為什麼會出現三個太陽
    天空為什麼會出現三個太陽在我國內蒙古地區的天空曾經出現過三個太陽的奇觀,一個大太陽旁邊懸掛著兩個比較的小的太陽,引得路人一陣驚嘆。為什麼天空中會出現三個太陽的這種奇觀呢?海市蜃樓的出現與環境的很多因素有關,其主要原因在於大氣不同密度下的光線的折射與反射。當下層的空氣溫度低於上層空氣,密度大於上層空氣的時候,光線的折射角度變大,人們逆著光線入射角度看過去的時候便發現遠處的物體高高懸掛在空中。
  •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火星新鮮隕石坑呈放射狀
    在經過色彩加強的圖片中,火星表面上因撞擊產生的藍色塵埃呈放射狀,波及的範圍可以達到15公裡以外。
  • 太陽有多大?一百萬個地球可以裝入太陽內部
    太陽有多大?一百萬個地球可以裝入太陽內部如果把太陽的內部掏空,可以裝下約960000個地球在裡面;如果把剩餘的空間都填滿,可以裝下1300000個地球。它的表面積是地球的11990倍。太陽將吞沒地球當所有的氫被燃燒後,太陽將繼續燃燒大約1.3億年的氦,在此期間,它會不斷的膨脹,雖然這個時間會比較長,但是最終它會吞沒水星、金星,進而吞噬地球。這是一個真正的可怕的紅巨星。
  • 玻璃窗上的小孔,究竟是被什麼射穿的?
    直徑不超過一釐米,玻璃呈放射狀破裂  「救命啊,太恐怖了,家裡的玻璃窗被射穿了!」7月7日,網友「zhuxi52368735」(以下簡稱「zhuxi」)在台州一論壇發布一條求援帖。  帖子裡,「zhuxi」稱,自己離家數日,7日早晨返家時,發現自家的玻璃窗被人射穿了,還貼出了數張被射穿玻璃的照片。
  • 為什麼大多數城市的道路網都呈「環形放射狀」?
    城市景觀為了能夠發揮城市內這些基礎設施的效率,同時把成本降到最低,一般來說,如果自然條件允許的話,城市的形態一般會呈現團聚型,以一個城市的中心為基礎,逐步向四周發展和拓展空間。團聚型城市由於城市功能分區的分布,城市的市中心往往是一個城市的最優位置,在功能分區上大多會被商業區佔據,那麼,城市其他區域的居住的人們為了能夠方便的到達市中心,就需要建設以城市中心為點的放射狀道路。
  • 如何計算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快來看看吧↓↓↓在克卜勒三定律提出後,人們已經能夠根據太陽系中各個行星的公轉軌道周期之比,計算出各個行星到太陽的距離之比。但是如果不知道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還是沒辦法為度量太陽系找到一把合適的「尺子」。最早「成功」計算地球到太陽距離的是克裡斯蒂安惠更斯。
  • 紐西蘭是地球上僅有的沒有光線汙染、能觀測到整個星空的國家
    晚餐後,沿著酒店花園一路散步至樹屋,抬頭仰望夜空,生平第一次見識到了被群星纏繞而成的閃亮銀河。據說這裡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沒有光線汙染、能清晰地觀看到整個星空的地區之一,所以被稱為「世界星空遺產」,也吸引了來自各國的眾多天文愛好者。
  • 溪澗,天柱山為長期隆起地區,整個溪澗呈放射狀特徵
    溪澗,天柱山為長期隆起地區,整個溪澗呈放射狀特徵。河流都自抬升中心的天柱峰、飛來峰、迎真峰、天獅峰、覆盆峰、思婆尖、銅鑼尖、仙鼓峰等山峰之間的凹地源出,向四周傾瀉,分別流入潛水、皖河。天柱山的溪澗都屬於潛水和皖河的一、二級支流。它的發育嚴格受斷層構造和垂直節理控制。
  • 在地球上肉眼可以看見行星嗎?
    這個七政又被稱為七緯或者七耀,是七大行星的總稱,在我國古代日月被歸於行星之屬,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太陽作為一顆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而月球古代也稱為太陰和太陽遙遙相對,也被歸為行星之列。剩下的五大行星就是太白、歲星、辰星、螢惑、鎮星。在史記中有記載「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也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