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一些簡單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卻怎麼也記不住?今天,每周一期的《高質量學習系列談》又與您見面了,本期,中國教育學會「高質量學習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深圳大學碩士生導師、平岡中學校長劉靜波將告訴你這個答案,敬請關注。
你認為太陽光線是怎麼照射到地球的,是呈平行狀還是放射狀?大部分人不假思索地認為:「太陽光線是呈放射狀射到地球」,這種看法對嗎?從理論上講是不完全對的。太陽光線主要是呈平行狀射到地球才是正確的。
「太陽光線呈放射狀射到地球」這種自以為是、未經驗證的想法,稱之為前科學概念,簡稱前概念。與前概念相對應的是科學知識,科學知識是經過論證的正確知識。
太陽光線呈放射狀射到地球,這個前概念從小就根深蒂固地形成了。小孩子看到燈泡光線是呈放射狀射出來的,他就認為太陽光線也是呈放射狀射到地球。人們從生活經驗中通過簡單類比就歸納出一個說法,是前概念的主要來源。除生活經驗外,前概念還有三個來源:一是來自道聽途說,比如聊天、報紙、電視、簡訊、微信等得來的信息,未經自己的思辨,就輕易接受他人的影響;二是望文生義,比如看見無花果,就認為這種植物是無花的;三是在學習中,對知識不正確、不完善的理解,也容易形成前概念。
前概念是知道科學知識前自己形成的看法,因此前概念不一定都是對的,但也不都是錯的。正確的前概念對學習後續的科學知識是有用的。錯誤的前概念對學生的學習會帶來極大困擾。
教師如何處理學生錯誤的前概念,是高質量學習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仍以太陽光線這個問題為例,研究如何處理前概念的。
假設有個普通地理教師A,看看他是怎麼教的?A老師認真備課,知道課本上寫有太陽光線是呈平行狀照射到地球,但A老師把這句話簡單理解為一個事實,告訴同學們要記住太陽光線是平行的。隔兩天,再上地理課時,A老師問:「同學們,太陽光線是怎麼射到地球上的?」結果大部分同學回答說是放射狀,A老師心裡大為不悅:「同學們看課本,書上是怎麼說的,上次我還強調過太陽光線是怎麼射的。」同學們終於又知道了太陽光線是平行的。如果上第三次課,叫同學們回答太陽光線是如何照射到地球上的,很多同學一樣會回答是呈放射狀的,到考試時,很多同學還會回答錯。
為什麼這個簡單的知識學生記不住呢?這要用思考腦與存儲腦理論來解釋。剛學某個信息時,信息是裝在思考腦裡,等睡覺時信息才進入存儲腦。存儲腦象一個大倉庫,倉庫裡一排排柜子,每一個柜子裝相對應的一條信息。睡覺時,存儲腦進行儲存整理,信息進入相應的柜子,並且原則上一個柜子只裝一個相關信息,一般情況下柜子中不能同時容納兩個相互矛盾的信息。因此,當「太陽光線是平行狀」這條信息進入相應的柜子時,發現「太陽光線是放射狀的」這個前概念早在柜子裡了,那怎麼辦?兩個信息決鬥吧,誰贏了?當然是「太陽光線是放射狀的」這個地頭蛇贏了,把「太陽光線是平行的」這條信息趕出存儲腦,「太陽光線是平行的」這條信息就在大腦裡消失了。這就是許多學生反覆記都記不住的原因。
現在,你能理解這種說法:「有的學生好笨,回家睡了一覺,第二天就忘光了」。實際上,這不一定是學生笨,可能是教師不知道前概念在作怪,如果教師善於發現學生的前概念,並且能有效使用前概念糾偏技術,學生學習新知識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