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防治尿毒症的關鍵是什麼?
有些人認為是降低血肌酐值,肌酐降下來,病情就會好轉;有些人感覺是控制住尿蛋白,持續漏出的蛋白得到抑制,腎小球的損傷就會停止。其實這些僅僅是控制病情的一部分,要長久地緩解病情,降低尿毒症的風險。還有這幾方面的問題需要重視起來。
腎病發展篇
1.抑制病情的活躍狀態
腎臟內炎症反應的越激烈,對腎小球的損傷越嚴重,相應的尿蛋白、尿潛血等指標也不容易控制住。比較典型的主要是表現為腎病症候群類型的腎病,如IgA腎病,病理類型分為四級,級別越高表明病情越「活躍」,不容易控制。再比如狼瘡性腎炎,狼瘡比較活躍,補體血C3降低,整體免疫力水平下降,導致腎小球內炎症反應激烈。
因此控制病情穩定,不但要「對症下藥」,同時也要找到發病的根源加以治療,才更有助於系統的控制病情。且處於活躍狀態的病情與非活躍度狀態的用藥方案有很大不同。
再多提醒一句,如果大家出行尿蛋白反覆、血肌酐持續升高,就要查明病理因素,調整用藥, 不要乾等著或者盲目加大藥物數量或劑量。
2.明確腎功能所處的階段
部分患者往往更重視一些直觀的症狀時,包括尿蛋白、血尿、水腫、乏力、貧血等,反而忽視了整體腎功能的情況。腎功能水平的高低其實是判斷病情預後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也是治療的依據。
如果不評估腎功能,只單純針對症狀或指標來治療,反而造成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的情況。
腎功能的發展一般分為五個時期,三個階段:
腎病1、2期為早期階段,此時腎功能沒有明顯損傷,主要是出現尿蛋白、尿潛血的症狀,一般可以控制住易轉陰。腎病3期即腎功能不全為中期階段,可分為腎功能不全早中期和晚期,早中期腎功能受損較輕,血肌酐稍微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不明顯,此時指標也容易控制,同時重視腎功能的保護。晚期腎功能受損較重,開始出現下滑,除了早期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血壓升高、血脂高、貧血等情況,濾過率一般低於70,需要加強藥物治療。腎病4期、5期,就是腎衰竭階段。腎功能明顯衰竭,濾過率低於30,尿量減少,腎臟萎縮,糾正病情的同時重視併發症的發生,尤其是電解質紊亂引起的併發症及心血管疾病。5期就是腎衰竭終末期即尿毒症階段,這裡治療不多說。
防治篇
以上的是腎病發展過程中,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那麼在明確腎功能受損程度及病情活躍嚴重程度後。接下來治療還有哪些要注意?2個問題很容易被忽視。
3. 重視預防急性因素
本來病情得到控制,腎功能下降速度明顯減緩,但半路卻突然殺出個「程咬金」,一些急性因素不僅會造成病情反覆甚至加速了腎功能的衰竭。這是一些患者的真實情況。
腎病雖然是慢性發展的過程,但同樣會發生急性進展,主要與不注意預防急性因素相關,比如突發性感染包括感冒,過度勞累、劇烈運動、高蛋白飲食、腹瀉等失水過多、還有藥物性腎損、熬夜等導致免疫力急劇直下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誘發因素。
防治急性因素,一是防,二是治。一旦發生,及時明確是哪類因素,加以糾正,如感冒後及時服用感冒藥、大量喝水可以緩解,病情穩定後,腎功能損失也可以得到控制。
4. 防治合併症與併發症
我們反覆強調腎病一些併發症不僅對腎功能危害較大,本身也會威脅健康安全如繼發性甲旁亢、血栓與栓塞、心衰等等,都需要及時篩查。一方面做相關檢查,包括血常規、血生化、心功能、甲狀腺功能等,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增加針對性預防的藥物,保護心血管健康,把危害降到最低。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