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早期往往存在兩大典型症狀:蛋白尿和水腫。蛋白尿不用多說,與腎小球的損傷有直接關係,且比水腫的危害更大,會獨立影響腎功能的發展,要說尿毒症一定和它有關。
水腫就沒那麼厲害了,但也是腎小球受損後的「產物」,嚴重後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還可能會累及心臟,增加心臟負荷。但整體來說與尿毒症關係「一般」。
多數類型腎病都存在這兩項症狀,及時糾正治療,是預防病情惡化的關鍵。
但有患者存在這樣的情況:蛋白尿3+,雙下肢明顯指凹性水腫,檢查腎功能損傷卻不嚴重?
上面我們說過水腫、蛋白尿反應的是腎臟單位中腎小球發生了損害,但如果腎病早期腎臟內免疫炎症反應不是很劇烈、及時得到了抑制,阻止了更多腎小球受損,雖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的症狀,但尚處於腎臟代償期或失代償期早期階段,檢測腎功能無異常也屬正常情況。
彩色伽馬掃描腎呈現,可觀察紅色區域
這種情況用不用長期用藥治療?會不會惡化致腎衰竭?
腎功能不差不代表不用治!
雖然腎臟尚未發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但已有明顯損傷腎臟的情況,腎臟細胞也出現了而不同程度的損傷包括腎小球、腎小管等等,表明同樣有腎衰竭的風險,必須要重視治療。
尤其長期大量蛋白漏出,會加劇腎小球的纖維化、硬化,如果不及時糾正改善,無疑會加速腎衰竭的發生。
腎功能沒有明顯損害不代表不用治,如果等血肌酐、尿酸等指標明顯升高後,往往腎功能易出現嚴重損害,治療難度也會增加。
處於「黃金階段」,腎病治療仍要注意2點!
我們常說腎病2期前即腎功能代償期階段是腎病治療的「黃金時間」,這個階段是腎病轉折點。如果能抓住機會,規範治療,完全是有逆轉的可能,擺脫腎衰竭的危機。
避免腎功能的進一步的惡化,還需要注意好這2方面:
蛋白尿長期維持在0.5g以下除了一些特別的病理類型早期本身存在大量蛋白尿之外,如膜性腎病1、2期就存在數十克蛋白尿,多數腎病早期蛋白尿不會超過3.5g,對於超過1g的患者可以看情況決定是否用激素,主要看兩方面:腎小球炎症引起的蛋白尿和病理類型為典型的原發性腎病症候群類,如微小病變腎病、膜性腎病、IgA腎病等等。對於激素依賴和抵抗的患者,可以增加免疫抑制劑輔助治療。
病情輕,治療要求就該要更加嚴格,不能說我蛋白尿低於3.5g,降到1g就滿意了。研究表明,長期將蛋白尿維持在0.5g以下,腎功能進展的速度會更慢,0.5g是個「坎」。當然對於預防腎衰竭來說,蛋白尿水平越低越好。
重視對腎功能的「修復」有人說了,腎小球受損後不能逆轉,怎麼修復別開玩笑了?這裡我們說的是部分受損較輕的腎細胞包括腎小球。腎穿刺一般是檢查腎小球手速機率的基本手段,如果穿刺出30個細胞,有10個壞死或硬化嚴重,也反映出腎功能的損傷幾乎達到三分之一。當然還會綜合其他指標、症狀,來判斷腎功能受損的情況。
而我們要修復的不是壞死的這10個,而是剩餘的看似完好無損的20個,每個腎單位、腎細胞直接是互相影響的,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個細胞壞死,阻礙了此處血液無法流通,也會累及到其他細胞。因此要穩定腎功能,必須重視保護剩餘腎臟細胞,同時盡力挽救受損較輕的細胞。一方面是抑制腎臟內炎症反應,另一方面要保持血流供應,可以通過中醫藥疏通脈絡,保護腎臟。
(註: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