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大量蛋白尿是慢性腎病的主要特徵,如果尿蛋白不多或是呈陰性,就說明腎病病情不嚴重,也不會發展至腎衰竭。
其實,並不是所有腎病都會表現為大量蛋白尿,長期尿蛋白不明顯的腎病也有很多,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同樣會逐漸損害腎功能,影響長期生存率,咱們下面就來說說。
01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併發症,在我國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病的第二位原因。
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進程可分為Ⅴ期,在Ⅰ期和Ⅱ期時,尿蛋白均正常,發展到Ⅲ期才會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此時若不積極採取治療措施,90%以上的患者會發展至Ⅳ期,出現顯性蛋白尿。當大量蛋白尿得不到控制,很快就會進入Ⅴ期——腎衰期。
也就是說,糖尿病腎病病情發展到Ⅳ期才會出現明顯的蛋白尿,而此時往往已離腎衰不遠了。
02高血壓腎病
高血壓腎病是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害,患者一般年齡較大(40~50歲以上),有高血壓病史5~10年以上,或有原發性高血壓家族史。
高血壓腎病早期僅有夜尿增多,伴微量白蛋白尿。後期尿蛋白也不多,一般為+至++,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在2克以下,很少有大量蛋白尿的情況出現。但若不及時控制,也有發展至腎衰的可能。
03慢性間質性腎炎
慢性間質性腎炎是一組以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和不同程度細胞浸潤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像慢性感染、藥物或化學毒物的應用、接觸重金屬鹽、尿酸代謝紊亂等因素都會導致該病的發生。
由於間質性腎炎損壞的主要是腎小管功能,而不是腎小球,所以尿液檢查通常僅僅表現為輕度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5克/24h,不過未積極治療的患者也會出現慢性腎衰。
04多囊腎
多囊腎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典型特點是兩側腎臟有多個囊腫,如水泡一般,裡面充滿了液體。
多囊腎尿蛋白量少,一般不超過1.0克/天,但隨著囊腫的不斷增多會逐漸壓迫腎的神經和血管,嚴重時可發展成尿毒症,因此一定要及早控制囊腫,減緩腎功能損害。
05缺血性腎病
缺血性腎病是指腎動脈主幹或其分支嚴重狹窄或阻塞引起腎臟嚴重缺血,最終導致腎功能緩慢進行性減退的慢性腎血管性疾病,其尿常規檢查變化輕微,尿蛋白少,多不超過1g/d,雖然腎功能損害進展慢,但也有少數患者最終會進展到腎動脈完全閉塞。
總的來說,尿蛋白的多少不能單獨作為判斷腎病嚴重程度的依據,因為尿蛋白少的腎病類型長期發展同樣會危害腎功能,甚至引起腎衰。因此無論是何種腎病,儘早發現、積極配合治療都是關鍵,切莫掉以輕心,以免耽誤病情。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