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完全不能「治癒」?不一定,做好2點還有逆轉機會

2020-12-22 腎病之友

慢性腎病能夠治癒,關鍵是要評估最終腎功能的情況。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去看。

一方面如果慢性腎病看作如感冒、發燒等疾病一樣,經過及時用藥幹預就能好轉,但有可能在復發,那麼腎病就是不能根除的疾病。因為,腎病一旦確診,腎臟細胞破壞超過50%,已發生實質性的損傷,目前來看受損的細胞是無法完全恢復正常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講,腎臟存在疤痕,有一定復發性,不能徹底治癒。

另一方面,慢性腎病是一種免疫系統代謝紊亂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腎小球的損傷,伴有高血壓、尿蛋白、水腫、血尿症狀的症候群。腎病早期沒有嚴重併發症,且對身體造成的損害影響較小,通過及時藥物幹預、合理的方式加以控制,部分腎友一樣有健康的身體和正常預期壽命。腎病可以達到臨床「治癒」。

那麼,腎病是完全沒有「治癒」的機會嗎?有兩個階段非常關鍵!

腎病的早期「隱形」階段腎病早期本身症狀不是很明顯,那麼處於「隱形」階段該如何分辨?

一般這些人需要多加注意:直系親屬有慢性腎病史、高血壓及糖尿病史的人;長期處於疲勞焦慮狀態的人;長期服用各類藥物尤其是包含有腎毒性藥物的人,如果出現長期身體疲乏、水腫等不適的症狀需要加以注意。

還有部分人,早期僅有輕微尿蛋白,尿常規呈現尿蛋白+-或+,或單純潛血2+、3+,都需要注意慢性腎炎的發生。

之前有病友留言說過類似的問題,醫生,我剛體檢查出尿潛血2+、尿蛋白+,是腎炎嗎?

排除生理因素的影響,如果一周後複查,仍存在這樣的問題,就要警惕腎功能的損傷。

這個階段很多人都不重視,其實是擺脫腎衰竭的最關鍵時期,如果錯過這個階段,腎臟真正的發生實質性損傷,想徹底「治癒」是非常難得。

腎病早期「發展」階段上個階段是針對沒有確診腎病的患者。這個階段是已經確診腎病,但尚不嚴重的患者。僅有輕微的尿蛋白,一般尿蛋白定量低於1g,水腫不嚴重、沒有高血壓等嚴重併發症。此時需要及時用藥控制腎臟炎症,調理腎臟,病情及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且完全歸於好轉,與常人無異。

但有些腎友用藥後尿蛋白仍然持續加重,說明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炎症控制困難,則需要系統性的治療才能穩定住。這個階段是大部分腎友都會經歷到的早期階段,也是實現「臨床治癒」的最後時機。

治療腎病的方法,關鍵要注意這兩方面:

方案一:針對原發性腎病進行免疫療法治療為主,繼發性腎病以控制基礎病為主,同時保護腎功能。

免疫療法主要是通過抑制腎臟內的免疫炎症反應,來減輕免疫複合物對腎小球的攻擊,以及時拯救剩餘完好的腎臟功能,同時儘量修復受損較輕的腎小球,清除掉壞死的的腎臟細胞,為腎臟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免疫療法三步走方案:一及時藥物幹預。腎病嚴重後必須及時藥物幹預,主要是激素+免疫抑制劑的療法,沙坦類或普利類藥物加免疫抑制劑的療法,還有中西醫結合療法,除了激素、免疫抑制劑、利尿劑等藥物來控制症狀,還要配合中醫傳統療法包括藥浴、足浴、督灸等,起到及時消除炎症,且調理腎臟共同治療的功能。效果往往會更如人意。

方案二:加強日常對腎功能的養護。腎病發生後治療是第一位的,及時對剩餘腎功能的保護是第二位的,但同樣關鍵。加強對剩餘腎功能的保護,一方面是預防嚴重併發症,比腎臟本身更可怕的是來勢洶洶的併發症,比如心血管疾病、高血鉀症、腎性骨病等等。另一方面是注意遠離一些傷腎因素,如暴飲暴食、高鹽高脂高蛋白飲食,長期熬夜免疫力非常差,亂用藥物造成腎損傷等等。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3類常見腎病有「自愈」機會!早重視2點不毒的概率更大
    腎病種類較多,多達數十種。不同類型的腎病預後的結果會有所差異,但大致相同。但並非所有腎病都會走向「尿毒症」的路,任何腎病只要發現的足夠早,治療的及時,都有一定完全「治癒」的機會。所以說腎友們發現腎病後,應該積極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不要只盯著「腎衰竭」「尿毒症」這些不好的結果看。
  • 有蛋白尿水腫,腎功能卻完全正常?治療這類腎病,有2點很關鍵
    腎病早期往往存在兩大典型症狀:蛋白尿和水腫。蛋白尿不用多說,與腎小球的損傷有直接關係,且比水腫的危害更大,會獨立影響腎功能的發展,要說尿毒症一定和它有關。尤其長期大量蛋白漏出,會加劇腎小球的纖維化、硬化,如果不及時糾正改善,無疑會加速腎衰竭的發生。腎功能沒有明顯損害不代表不用治,如果等血肌酐、尿酸等指標明顯升高後,往往腎功能易出現嚴重損害,治療難度也會增加。處於「黃金階段」,腎病治療仍要注意2點!
  • 腎病是否真的無法治癒?今天帶大家認識這四類腎病!
    那麼常說的腎病不能治癒,需要終生治療又是什麼情況呢?其實這裡說的無法治癒的「腎病」指的是慢性腎病。一旦被確診為慢性腎病,則意味著我們的腎臟受到了損害,而腎單位和結構的損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臨床治療慢性腎病是為了防止腎臟繼續受到傷害,維護現有的腎功能。如果慢性腎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腎功能持續衰退,則會最終導致尿毒症。
  • 腎病尿量減少一定是腎衰竭?別急,做好2點還有機會挽救
    腎病治療過程中,我們也常常會觀察患者的尿液,同時叮囑患者自己也要關注尿液的情況。如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尿液中存在細小的泡沫,不易消散,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肉眼觀察到尿泡沫逐漸減少,且尿液變渾濁,毒素隨尿液排出,表明炎症反應得到抑制,病情得到控制。除了觀察尿泡沫還有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尿量。
  • 糖尿病腎病進展迅速,如何阻攔尿毒症?穩住這2點,還有機會
    為什麼我們說糖尿病腎病進展速度非常快,堪稱尿毒症的「禍首」? 多數原發性腎病,早期就已經出現了輕微的尿蛋白和尿潛血,當肌酐升高後基本到了3期,也就是腎功能不全階段。而糖尿病腎病剛剛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3期了,肌酐升高後基本為腎衰竭階段了。
  • 膜性腎病能治癒嗎 腎病不能吃這些
    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腎病,腎病的病因有許多,腎病會傷害大家的身體,要及時治療,那麼請問膜性腎病能治癒嗎?腎病不能吃什麼?腎病吃什麼好?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膜性腎病能治癒嗎首先膜性腎病恢復起來比較慢,這個疾病可以治癒,但是不同的人群恢復預後也是不一樣的。
  • 腎病治癒多年未復發的「過來人」給仍在治療的腎友之6條勸告!
    比如幾乎所有的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AGN)、絕大多數急性腎損傷(AKI)、大多數過敏性紫癜性腎炎(HSPN)、多數膜性腎病(MN)、部分微小病變腎病(MCD)及IgA腎病(IgAN)與其它病理類型的腎病症候群(NS)等等,完全可以治癒且不復發。對那些已經治癒多年且一直未復發的腎病患者,筆者是最為了解的。
  • 腎病是輕還是重?關鍵看4點,其中2項與尿毒症直接掛鈎
    不論是初次查出腎病,還是在治療過程中,有兩方面問題都備受關注:病情的輕重和能不能治好。 慢性腎病的種類較多,如何判斷病情是輕還是重,往往需要進一步做相應的檢查,通過了解腎小球受損的情況,初步評估腎功能的損傷,除此之外,一些關鍵的指標也是反應病情輕重不容忽視的一項。而病情的輕重,腎臟損傷情況也決定了治療的走向。
  • 腎病症候群能治好嗎?關鍵有2點,照著做腎衰竭不會胡作非為
    好治不好治關鍵有2點:一、具體的病理類型,類型好勝一半腎病症候群類腎病具體病理類型包括數十種,常見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型腎病、FSGS(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繫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等。雖然每類腎病都存在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的情況,但具體的損傷程度、損傷部位、免疫形態分析都有差異,也就決定了有些病理類型容易治,但有些病理類型較差,難以完全逆轉。部分病友認為大量蛋白尿類型的腎病不好治,其實不然。
  • 這四種腎病可以治癒!你在其中之一嗎?
    有人說腎臟病屬於疑難雜症,發病機制複雜、診斷難度極大,但是仍然有些腎病可以達到臨床上的治癒。要想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否能夠治癒,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楚腎病的發病病因是什麼?
  • 患上腎病,不一定會尿毒症:嚴格管理2點,壽命不比常人差
    腎病的最終結果是尿毒症無疑,但不代表很多人有生之年就一定會尿毒症,也可能在腎功能不全階段或炎症反應時期,維持一輩子,這樣的患者也大有人在。慢性腎病類型多,大部分腎病都表現為腎病症候群,即伴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低蛋白血症等。如果能將尿蛋白持續穩定住,腎功能惡化其實沒那麼快,更不用說尿毒症了。
  • 傳統中醫療法治療腎病,與西醫有何不同?你必須知道這點!
    腎病病理複雜,是醫學界公認的難治性疾病之一;又因西醫認為腎臟損害不可逆轉,但是單側腎臟切除後,剩餘的健康腎臟會代償性生長,也就是一個腎臟長大,具有兩個腎臟的代謝功能。 因此,站在中醫的角度,筆者認為早期腎病是完全可以逆轉的,可以治癒的。
  • 腎病多久會到尿毒症?答案讓人欣慰,做好3點時可延緩腎衰竭
    腎病1屬於安全期,腎臟沒有任何的損害及變化,2期開始出現輕微的炎症反應,到3期腎臟內的細胞出現實質性的纖維化甚至硬化的情況,腎功能的作用不能再完全發揮,稱為腎功能不全。腎病3期是整個病情發展過程的中點,也是轉折點,肌酐在180-450之間,腎小濾過率在60以下,30以上。
  • 腎病誤區丨尿蛋白+號越多,腎病就越難治?真實的情況是這樣!
    尿蛋白一直是腎病患者頭疼的問題,也是腎內科醫生頭疼的問題。如果誰說「我能夠徹底治癒尿蛋白」,那麼他一定比大羅神仙還大羅神仙,估計他也會獲得21世紀的諾貝爾醫學獎。而尿蛋白+號少也不一定代表腎病不嚴重,往往到了腎病晚期,尿蛋白和尿液都會減少,此時腎病的嚴重程度遠高於早期蛋白較多的時候。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尿檢還有2個問題,不得不知
    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 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較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
  • 得了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這5點
    很多腎病患者都在為自己得了腎病而深感不幸,甚至惶惶不可終日。有的人說腎病是「不死的癌症」,也有人說腎病是治不好的,最終只能是透析。得了腎病,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生活、工作、飲食、運動等多方面都會受到限制。
  • 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在用藥上需把握5個關鍵點!
    因此,當檢查發現患者仍有明顯尿蛋白時,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00mg的少量蛋白尿,或超過1000mg的中等量蛋白尿,甚至超過3500mg的大量蛋白尿,都屬於尿蛋白高,化驗尿常規可顯示為PRO +、2+或3+,也有化驗室顯示為尿PRO 4+。腎病患者首次檢查尿蛋白高,並不代表腎病就很嚴重,也不能說明預後就一定不好。
  • 肌酐136、尿蛋白2個+號,腎病還能治好嗎?結果令人欣喜
    整體來說,這位患者的病情說嚴重也不是很嚴重,預估是在腎病2期或腎功能不全早期階段。腎病發展到這個階段還能不能逆轉?恢復如初?關鍵是看這2點:能否及時抑制炎症反應腎病能否好轉,關鍵是看蛋白尿控制的好壞。此外,要抑制炎症反應,還有重要的一點常被忽視,就是提升免疫力。為什麼會發生免疫炎症反應?主要是腎臟內的抗體打不過炎症分子了,也就是免疫力差,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別忘了注意監測免疫力的情況。修復細胞的程度受損的腎臟細胞到底能不能恢復?其實不能一棍子打死。
  • 腎病遇到這2種情況,進展到尿毒症風險大,不能呆在家裡了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入院即是4/5期腎病的患者,血肌酐已經接近或超過707μmol/L。 任何腎病都可以治療,但越到後期,治療效果會越差,尤其是慢性腎病發展到4期之後,不可能治癒,治療只是延緩腎功能下降,推後尿毒症的到來。
  • 肉眼血尿小心這類腎病,年輕人最常見!預防腎衰竭,注意3點
    由於對腎病了解少,不少腎友在初次確診病情時,並不了解自己的病理類型,對於病情的防治做得不到位,導致治療不理想,反而耽誤病情。什麼是IgA腎病?發病前有哪些徵兆?早期症狀:肉眼血尿最為典型不能說所有出現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症狀的患者,都是IgA腎病。但IgA腎病發生前多存在反覆的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還有發熱、感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