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多久會到尿毒症?答案讓人欣慰,做好3點時可延緩腎衰竭

2020-12-19 腎病之友

慢性腎病按照腎小球濾過率的高低分為5個時期,從腎病1期到5期是濾過率開始下降,意味著腎功能損傷越嚴重,離尿毒症也就越近。

腎病1屬於安全期,腎臟沒有任何的損害及變化,2期開始出現輕微的炎症反應,到3期腎臟內的細胞出現實質性的纖維化甚至硬化的情況,腎功能的作用不能再完全發揮,稱為腎功能不全。

腎病3期是整個病情發展過程的中點,也是轉折點,肌酐在180-450之間,腎小濾過率在60以下,30以上。不少腎友處於這個階段,此時實際已發生實質性的惡化,但並不是很嚴重,病情處於不好不壞的情況。

那麼,腎功能不全的預後是好壞是壞?最終也一定會尿毒症嗎?

其實有兩種預後結果

病情穩定且好轉:部分人治療的及時,尿蛋白、高血壓、水腫等得到及時控制,腎功雖有損傷但很輕微,進展非常緩慢甚至停滯不前,肌酐維持在150以下不會明顯升高。有的病理輕的患者,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性腎病等還會恢復到腎病2期,甚至有自愈的機會。

病情越來越差:還有部分人病理類型本身嚴重,且加上治療不及時,平時不注意保養,導致頻繁發生感染、藥物應用差,病情也會逐漸走下坡路,腎衰竭的風險驟然升高。

兩種預後看起來大相逕庭,但其實病情的變化也是長期治療積累的結果。所以說不能一棍子打死說腎功能不全就一定會尿毒症,關鍵在於治療方法及對腎功能修復的程度。

如果要長久維持在腎功能不全階段,腎小濾過率維持在30以上,該注意哪些?

第一點:控制血壓穩定腎小球的受損,導致纖維化發生,毛細血管堵塞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同時腎小球濾過的下降,引起體內水鈉滯留,引發繼發性高血壓。

而血液持續升高反過來會導致腎小球動脈高壓,造成大量腎小球的損害,兩者可謂「相愛相殺。」

腎性高血壓發生多是在腎功能不全的階段,因此腎友們要注意提前防治高血壓。高血壓初始階段是治療的最好階段,及時服用普利或沙坦類的降壓藥,可以緩解血壓穩定,同時配合低鹽低脂飲食,適當運動,來削弱血壓對腎功能的影響。

第二點:預防血鉀升高我們是腎臟早期代償性依然強大,但到腎病3期就差很多,開始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表現明顯就是血鉀的升高。防治血鉀升高,一是定期複查血鉀指標,二是服用一些結合劑,三少吃含鉀高的食物。血鉀的危害不僅是腎臟,還有心臟功能,一旦心臟發生問題不僅是會不會尿毒症的問題,而是影響壽命的問題。必須要注意起來。

第三點:防治貧血貧血也是腎病常發的併發症之一,腎臟功能的損傷影響了脊髓造血的情況。防治貧血可以選擇食補加藥治。飲食多吃含鐵的食物,同時配合注射促紅生成素,一般能得到改善。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患上腎病,不一定會尿毒症:嚴格管理2點,壽命不比常人差
    腎病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不少患者會關注這個問題,但聽到答案後又會感到失望或沮喪。腎病的最終結果是尿毒症無疑,但不代表很多人有生之年就一定會尿毒症,也可能在腎功能不全階段或炎症反應時期,維持一輩子,這樣的患者也大有人在。慢性腎病類型多,大部分腎病都表現為腎病症候群,即伴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低蛋白血症等。如果能將尿蛋白持續穩定住,腎功能惡化其實沒那麼快,更不用說尿毒症了。
  • 醫生:掌握這5種方法,可有效阻止腎病發展成腎衰竭、尿毒症!
    羅榮桓,中國十大帥之一,戎馬一生為國效力,最後因為腎病英年早逝;中國作家、散文家史鐵生,也被腎病糾纏,痛苦一生……目前,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達12%,且早期基本沒有任何症狀。少部分人知曉自己患病並且能得到及時治療;大部分人病情嚴重時才發現,只能透析或者換腎!
  • 糖尿病腎病到了終末期尿毒症,一般還能活多久?
    咱們每天不見不散~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市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各種慢性腎病在透析病人中佔比為30%—40%,糖尿病位居第二,但也佔到了20%—30%,而且這個比例正在向原發性腎病靠近。但是,在老年人群和大城市中,糖尿病所致的腎衰竭已經遠遠超過了慢性腎病。
  • 腎病尿蛋白量很少,一定不會腎衰竭嗎?答案耐人尋味
    尿蛋白既是反應腎功能的「金指標」,又是加劇腎衰竭的「禍首」之一。一般來說,尿蛋白越少,對腎功能影響較小,腎衰竭的風險也會隨之下降。尿蛋白定量持續維持在1g以下的患者,相對風險較小,如果長期維持在0.5g甚至0.3g以下,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會很慢,基本相對安全。
  • 腎病滿足3個條件比較樂觀,尿毒症風險很低,不會與透析照面
    慢性腎臟病是導致尿毒症的一大疾病因素,也是未來導致尿毒症人群多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腎病的治療重點,不僅是維持病情長久穩定,最終目的就是延緩、預防腎衰竭的發生。臨床上接觸過很多腎病患者,一提到腎衰竭、尿毒症就發憷,生怕被「盯上」了。
  • 得了腎病、尿毒症,還能活多久?(附長壽建議)
    腎病患者從腎實質發生損害開始到進展到尿毒症(進展為尿毒症的是少部分人),通常需要10-30年的時間;到尿毒症進行透析,多數患者可以再透析約10-20年,世界上透析時間最長的人已經透了約半個世紀。所以腎功能正常、輕度受損的患者,只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並不會影響壽命。
  • 雖然此時腎功能正常,但是這5種腎病仍難避免尿毒症及預後很差!
    筆者今天著重說的是那些過分樂觀的腎病朋友,每次做化驗檢查時都顯示腎功能是完全正常的,從而會認為不用擔心自己所患腎病將會不好,醫生說的腎衰竭與尿毒症都是在嚇唬人,都與自己無關。果真如腎病患者認為的那樣嗎?當然不是。如下這五種腎病,雖然此時腎功能完全正常,但是其預後仍然很差並很難避免進展為尿毒症。
  • 糖尿病腎病進展迅速,如何阻攔尿毒症?穩住這2點,還有機會
    為什麼我們說糖尿病腎病進展速度非常快,堪稱尿毒症的「禍首」? 多數原發性腎病,早期就已經出現了輕微的尿蛋白和尿潛血,當肌酐升高後基本到了3期,也就是腎功能不全階段。而糖尿病腎病剛剛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3期了,肌酐升高後基本為腎衰竭階段了。
  • 尿蛋白不轉陰一定會尿毒症?這3種腎病是例外,醫生一般不會多說
    但腎友也不用氣餒,腎病無法根治不代表無法治療,對於腎病治療現階段更應該以延緩腎功能,避免尿毒症作為治療目標。多數腎友都知道,降低蛋白尿水平是延緩腎功能的重要一環,蛋白尿對腎病預後有很大影響,因此非常重視蛋白尿治療。 同時不少腎友也有這樣的疑問:那蛋白尿不轉陰是不是一定會到尿毒症? 不一定,就保護腎功能,防止尿毒症來說,蛋白尿是越低越好。
  • 3種情況,腎衰竭或尿毒症會突然降臨,腎友應糾正這5種做法!
    周遜 腎內科主任筆者發現,在這三種情況之下,腎衰竭與尿毒症常常會「突然降臨」:一是認為已被治好的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二是一直在不正規治療中的腎病患者;三是體檢或因罹患其它疾病作相關檢查時的患者。第一種情況,指的是患者於多年前患有腎病,經當初的治療,患者的症狀消退和/或相關檢查指標已恢復,或已痊癒或被認為已治癒。比如患者於10年前患有IgA腎病,經當時的治療,患者的水腫消退、尿蛋白轉陰,也無其它不適。可於近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肌酐達到數百或更高,診斷為腎衰竭或尿毒症;第二種情況,指的是發現患有腎病這段時間一直在用藥治療,病情還算穩定,腎功能等各項指標也還好。
  • 慢性腎病發展成尿毒症需要多久?專家:建議關注這3個預警信號
    提到慢性腎病,很多人都覺得這種疾病後期一定會變成比較嚴重的尿毒症,而實際上,雖然目前患慢性腎病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最終發展為尿毒症的人數仍不足1%。比例較低,但患上了就是100%。腎臟受損,腎功能必定受影響,而這種損傷大多數都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不重視。
  • 嚴控這六點,10年以上不會發展到腎衰竭尿毒症也不難
    2021-01-10 09:35:17 來源: 妝成明就 舉報   有人常疑惑,為什麼現在得尿毒症的人越來越多
  • 男人「腎虛」時,身體會亮3盞「綠燈」,別拖到「尿毒症」!
    早前年腎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而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腎病卻從中老年人身上,轉向全民,根據全國的統計數字來看,尿毒症、腎衰竭最小的人群僅為16歲,年紀輕輕腎臟功能應該在頂峰,為何會患上腎病
  • 腎病遇到這2種情況,進展到尿毒症風險大,不能呆在家裡了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入院即是4/5期腎病的患者,血肌酐已經接近或超過707μmol/L。 任何腎病都可以治療,但越到後期,治療效果會越差,尤其是慢性腎病發展到4期之後,不可能治癒,治療只是延緩腎功能下降,推後尿毒症的到來。
  • 腎病到尿毒症要多長時間?年輕人3個習慣,可能會加速腎衰竭
    現在很多人因為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導致腎臟病變出現,在腎臟疾病發展過程中有可能會演變成腎衰竭,腎衰竭沒有引起重視有可能就會往尿毒症的方向發展,這樣發展為尿毒症之後身心健康受損,還有可能會縮短患者的壽命。那麼,腎臟疾病到尿毒症有多遠呢?腎臟疾病到尿毒症有多遠呢?腎臟疾病到尿毒症這一過程需要經歷多長時間因人而異,因為部分人的腎臟疾病比較嚴重,而且得不到控制,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可能就會導致尿毒症提前出現。
  • 腎病尿量減少一定是腎衰竭?別急,做好2點還有機會挽救
    腎病治療過程中,我們也常常會觀察患者的尿液,同時叮囑患者自己也要關注尿液的情況。如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尿液中存在細小的泡沫,不易消散,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肉眼觀察到尿泡沫逐漸減少,且尿液變渾濁,毒素隨尿液排出,表明炎症反應得到抑制,病情得到控制。除了觀察尿泡沫還有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尿量。
  • 腎病多久之後,才會進展為尿毒症?
    腎病多久之後會進展為尿毒症?每一位腎病朋友都想知道。 腎病的種類有很多,包括慢性腎炎、隱匿性腎炎、腎病症候群、IgA腎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等,它們發展成尿毒症短則數年,長者幾十年,更多的腎友終生不會發展到尿毒症。
  • 肉眼血尿小心這類腎病,年輕人最常見!預防腎衰竭,注意3點
    慢性腎病的種類很多,表現為腎炎的病理類型最為常見。其中在腎炎類中超過半數的患者被確診為IgA腎病。而患這類腎病的人多為年輕人,基本在20-30歲之間,因此不得不讓我們更加重視預防。IgA腎病發展到腎衰竭的風險有多大?相比於其他病理類型的腎病,IgA腎病早期患者發展到腎衰竭的風險較低。腎功能不全後的患者風險更大,尤其是病理類型在Lee分型Ⅲ級的患者預後較差。如何延緩腎功能的發展,儘量逆轉腎衰竭發生?
  • 就算腎功能正常,腎病這7種併發症或比尿毒症可怕,卻可防可治!
    周遜 腎內科主任一方面,很多腎病患者都在「談毒色變」,即害怕尿毒症。其實,腎病發展到尿毒症是一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相當長時間才可能達到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期。而尿毒症本身並沒有「危險」,它主要表現為血肌酐升高到707μmol/L以上,同時伴有雙腎萎縮及其它多系統損害。另一方面,腎功能正常的腎病患者卻「盲目樂觀」,認為只要不是尿毒症,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其實,腎病患者就算腎功能完全正常,如若出現某些併發症,有的時候比尿毒症可怕。
  • 腎病怎會有蛋白尿,離尿毒症有多遠?記住4點,或與尿毒症無緣!
    由於咱們腎臟的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健康人尿中僅有極少量蛋白質。一般來說,健康人每日尿蛋白排出量小於150 mg(即0.15克),當作尿液蛋白質定性檢查(即尿常規之PRO)時,多呈陰性(-)反應。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時,簡單的尿常規檢查即可測出,稱蛋白尿。如若24小時尿蛋白含量≥1.0g,則稱為少量蛋白尿;如若24小時尿蛋白含量≥3.5g,則稱為大量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