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
不少患者會關注這個問題,但聽到答案後又會感到失望或沮喪。
腎病的最終結果是尿毒症無疑,但不代表很多人有生之年就一定會尿毒症,也可能在腎功能不全階段或炎症反應時期,維持一輩子,這樣的患者也大有人在。
慢性腎病類型多,大部分腎病都表現為腎病症候群,即伴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低蛋白血症等。如果能將尿蛋白持續穩定住,腎功能惡化其實沒那麼快,更不用說尿毒症了。
有些病理類型可能「來勢洶洶」,比如膜性腎病早期就有高達數十克的大量蛋白尿,還有微小病變性腎病常常伴有嚴重的水腫甚至全身水腫等等,但其實這些症狀也是「紙老虎」,
並非不能控制,多數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得到明顯緩解。
哪些腎病不易尿毒症?哪些類型尿毒症風險大?
微小病變、膜性腎病中早期、還有輕度繫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部分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及等,用藥後效果反應好,不容易發展成尿毒症,也有部分人終身不發展成尿毒症;
膜性腎病晚期、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重度繫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腎功能受損嚴重,可維持,但效果不理想,病情進展迅速,易被尿毒症盯上,可能三五年也能數十年,具體還要看病情控制。
預防腎衰竭,增強風險意識是一部分,要延緩腎功能的情況,還必須要嚴格管理好這幾方面。
一、重視用藥後的反應(即療效)腎病治療後是好轉還是老樣子,都與藥物方案有直接關係。因此腎友們不能吃藥,也要重視對比病情前後的變化。
以IgA腎病為例,臨床上多表現有血尿,同時合併尿蛋白、高血壓的症狀。相對來說單純血尿的兒童患者,有自發緩解的可能。但如果同時出現了尿蛋白、血壓升高,發現不及時,腎功能出現了明顯的損害,則需要及時用藥。一般激素抑制2-3周會初步顯效,然後尿蛋白緩慢下降,有些患者可能由於年齡、體質等方面,時間較長到4-6周,少數人需要數月。
如果一個月時間明顯仍沒有緩和,則需要檢查用藥是否規範、飲食是否合理、及自身免疫功能是否受損,需要進一步提升免疫力,控制炎症反應。
有些患者只是一味的吃藥,效果不明顯就換藥,折騰半天反而耽誤了治療。所以腎友們要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同時及時與醫生溝通用藥效果,更有助於調整最佳治療方案。
二、嚴格飲食把控,健康生活多數飲食管理及其他生活習慣把握好的患者,腎病復風險更低,腎功能惡化速度更慢,生活質量更高。
最近有位在院患者,有十幾年的高血壓,年輕的剛發現時不在意,查出來6年沒治療,後來頭暈,雖然開始吃藥,但飲食還有體重管理做的不到位。2年後體檢發現尿蛋白,進一步腎臟檢查最終確診高血壓腎病腎衰竭。
不論是高血壓還是慢性腎病,各種慢性病都需要配合嚴格的飲食管理。一方面是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對幫助緩解病情有輔助治療作用。另一方面,多數腎友之前都存在很多不好的飲食習慣,回歸健康的飲食方式,是腎病治療的一部分。
包括運動鍛鍊提升免疫力,控制體重等,都是保護腎臟的健康生活方式,長期堅持,有益無害,何樂而不為。
如果能維持做好這兩方面,腎友也可以與正常一樣生活,沒什麼差異,保證基本的生活質量。
(註: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