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掌握這5種方法,可有效阻止腎病發展成腎衰竭、尿毒症!

2020-12-19 天天說腎的石頭醫生

羅榮桓,中國十大帥之一,戎馬一生為國效力,最後因為腎病英年早逝;中國作家、散文家史鐵生,也被腎病糾纏,痛苦一生……

目前,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達12%,且早期基本沒有任何症狀。少部分人知曉自己患病並且能得到及時治療;大部分人病情嚴重時才發現,只能透析或者換腎!

此外,由於腎源不足,全國每年僅有不足1/10的尿毒症患者能進行腎臟移植手術。

相信:怎樣延緩腎功能惡化是腎病患者都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們說說如何保護腎功能,延緩腎衰竭的進展。

1、及時治療原發病

引起腎功能衰竭的疾病以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高血壓最為常見。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慢性腎炎等原發病是防治慢性腎衰的關鍵一步。

原發病緩解後,腎臟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恢復。

2、預防感冒

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和加重腎功能損害的最常見誘因。感冒能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據報導,因感冒而使近40%的慢性腎炎加重。

3、慎重用藥

有些藥物(包括某些中藥)對腎臟有毒性作用。

因此,腎病患者需慎用這類藥物:如消炎鎮痛藥,慶大黴素類抗生素,含鉀、汞的藥物及中藥的蒼耳子、雷公藤、草烏、關木通等。

4、勞逸結合,注意休息

人勞累後體內代謝產物增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同時也使人體抵抗力降低。

5、合理飲食

慢性腎病患者一般都伴有營養不良,因而在飲食上應合理調整,以雞蛋、牛奶、瘦肉、新鮮蔬菜為宜,而且切忌暴飲暴食。

相關焦點

  • 3種情況,腎衰竭或尿毒症會突然降臨,腎友應糾正這5種做法!
    第一種情況,指的是患者於多年前患有腎病,經當初的治療,患者的症狀消退和/或相關檢查指標已恢復,或已痊癒或被認為已治癒。比如患者於10年前患有IgA腎病,經當時的治療,患者的水腫消退、尿蛋白轉陰,也無其它不適。可於近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肌酐達到數百或更高,診斷為腎衰竭或尿毒症;第二種情況,指的是發現患有腎病這段時間一直在用藥治療,病情還算穩定,腎功能等各項指標也還好。
  • 不想腎病發展成腎衰竭,腎友要抓住5個關鍵時間點,減輕腎臟負擔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擔憂的是發展到腎衰竭階段,這就代表著病情惡化且壽命縮短。一旦確診腎病需接受科學規範性治療,抓住治療黃金期就能防止病情惡化。 腎友抓住哪5個關鍵時間點,可避免腎衰竭纏身?
  • 慢性腎炎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這3種情況要當心,生活中謹記5件事
    慢性腎炎的典型症狀是血尿、高血壓和蛋白尿,病情發展比較緩慢,若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可持續損傷腎功能,進而誘發腎功能衰竭或尿毒症。尿毒症是腎病的終末期,只能以透析和腎移植的方式來維持生命。所有的慢性腎炎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
  • 腎友別總擔心慢腎衰或尿毒症,這5種情況不會,更談不上要透析!
    筆者發現,在患病多年的腎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這一現象,無論是哪一種腎病,病情較輕的腎病也好,病情相對較重的腎病也好,大多數都害怕或擔心會逐漸發展成腎衰竭甚至尿毒症。只要患有腎病,總擔心哪一天變成腎衰竭或尿毒症。因此腎友整天提心弔膽,尤其在夜深人靜或一個人獨處時,甚至想到了自己進入血液淨化中心如何透析的場景。
  • 雖然此時腎功能正常,但是這5種腎病仍難避免尿毒症及預後很差!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朋友盲目悲觀不可取,過分樂觀也是要不得的。只要患了腎病,認為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就屬於盲目悲觀;只要現在的腎功能還好好地,認為尿毒症與自己無關,就屬於過分樂觀。關於盲目悲觀,這不是今天筆者想要談的重點。
  • 避免腎病拖成「尿毒症」,身體有4種表現時,要重視了
    而在慢性腎病肆虐的如今,公眾對慢性腎病的知曉率卻相當之低,僅僅只有12.5%左右,可見其防治形勢有多嚴峻! 要知道,腎臟是人體內最為重要的代謝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負責生成尿液,通過尿液排出體內多餘的廢物和毒素,維持身體內環境平衡。
  • 慢性腎病發展成尿毒症需要多久?專家:建議關注這3個預警信號
    提到慢性腎病,很多人都覺得這種疾病後期一定會變成比較嚴重的尿毒症,而實際上,雖然目前患慢性腎病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最終發展為尿毒症的人數仍不足1%。比例較低,但患上了就是100%。腎臟受損,腎功能必定受影響,而這種損傷大多數都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不重視。
  • 就算腎功能正常,腎病這7種併發症或比尿毒症可怕,卻可防可治!
    周遜 腎內科主任一方面,很多腎病患者都在「談毒色變」,即害怕尿毒症。其實,腎病發展到尿毒症是一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相當長時間才可能達到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期。而尿毒症本身並沒有「危險」,它主要表現為血肌酐升高到707μmol/L以上,同時伴有雙腎萎縮及其它多系統損害。另一方面,腎功能正常的腎病患者卻「盲目樂觀」,認為只要不是尿毒症,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其實,腎病患者就算腎功能完全正常,如若出現某些併發症,有的時候比尿毒症可怕。
  • 尿蛋白不轉陰一定會尿毒症?這3種腎病是例外,醫生一般不會多說
    得了腎病,不論是患者、家屬還是醫生,都希望能「徹底根治,永不復發」。但腎病發病機制複雜,影響範圍廣比如會繼發各種併發症,都導致治療難度增大,目前仍無法根本治癒。這讓不少患者感覺看不到未來治療希望。
  • 嚴控這六點,10年以上不會發展到腎衰竭尿毒症也不難
    可是真的接觸腎病患者,其實發展到尿毒症的患者只是少數。多數患者能夠在有效的治療和科學的養護下,病情控制的好好的,甚至達到了臨床治癒。  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有的患者一開始只是慢性腎炎,症狀指標什麼的都比較輕,結果兩三年就發展到尿毒症,有的甚至就幾個月就需要到醫院透析。
  • 糖尿病腎病到了終末期尿毒症,一般還能活多久?
    咱們每天不見不散~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市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各種慢性腎病在透析病人中佔比為30%—40%,糖尿病位居第二,但也佔到了20%—30%,而且這個比例正在向原發性腎病靠近。但是,在老年人群和大城市中,糖尿病所致的腎衰竭已經遠遠超過了慢性腎病。
  • 男子,不痛不癢,突發尿毒症,3種病放任不理,會拖成尿毒症
    醫生檢查確認,老王是突發尿毒症,這讓老王很驚訝,自己平時不痛不癢的,咋就突然尿毒症了呢? 3種病放任不理,會拖成尿毒症 尿毒症其實就是腎衰竭的晚期,一般除了換腎,就只有靠透析維持。 尿毒症除了可由原本的腎病引起,一些其他疾病如果不及時救治也可能引起尿毒症的發生。
  • 腎病怎會有蛋白尿,離尿毒症有多遠?記住4點,或與尿毒症無緣!
    由於這三層細胞都分布著大小不等的「濾孔」和「負電荷」,所以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為兩種:即有濾孔的「機械屏障」與帶負電荷的「電荷屏障」。其中的「機械屏障的濾孔」是阻止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通過,而「帶有負電荷的電荷屏障」則是排斥帶負電荷的血漿蛋白的通過及限制它們的濾過。
  • 腎病多久會到尿毒症?答案讓人欣慰,做好3點時可延緩腎衰竭
    慢性腎病按照腎小球濾過率的高低分為5個時期,從腎病1期到5期是濾過率開始下降,意味著腎功能損傷越嚴重,離尿毒症也就越近。腎病1屬於安全期,腎臟沒有任何的損害及變化,2期開始出現輕微的炎症反應,到3期腎臟內的細胞出現實質性的纖維化甚至硬化的情況,腎功能的作用不能再完全發揮,稱為腎功能不全。腎病3期是整個病情發展過程的中點,也是轉折點,肌酐在180-450之間,腎小濾過率在60以下,30以上。
  • 腎病會發展成尿毒症嗎?抓住關鍵的3個時間段就能倖免,值得收藏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害怕的是發展到尿毒症階段,其實只要腎病患者抓住治療黃金期,管理好各項指標,就能防止發展成尿毒症。尤其是抓住以下三個關鍵時間段,積極配合治療,就能擺脫尿毒症機會。
  • 得了腎病、尿毒症,還能活多久?(附長壽建議)
    不同階段的腎病患者,差異非常大,比如無症狀血尿患者和尿毒症患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存活年限也有很大差距。而沒有及時發現、沒有進行規範治療的患者,進展到尿毒症更快,壽命會受到影響。具體來講:(1)20多歲或30多歲的青年腎病患者如果是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腎功能正常,那麼尿毒症發生率很小。
  • 腎病患者,出現了這些情況,需要當心腎病症候群的發生
    腎病發病的原因狠毒。根據病因分類,腎病大致可分為原發性腎病和繼發性腎病兩大類。原發性腎病的病因主要有:微小病變腎病、局灶性腎小球硬化、膜性腎病和遺傳性腎病等;繼發性腎病的病因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壓、紅斑狼瘡、病毒感染、澱粉樣病變、副蛋白血症、先兆子癇等。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可是,當出現文章開始的兩種情況時,腎科醫生並不選擇使用如上所謂的「降肌酐藥物」,而採用其它治療方法,最後起到真正的降肌酐效果。比如,突然或逐漸出現高度水腫的膜性腎病(MN)、或者出現高度水腫並尿量減少的微小病變腎病(MCD)、或者合併有腎功能受損且病理診斷為Lee 4級的IgA腎病(IgAN)、或者合併有急性腎衰竭的狼瘡性腎炎(LN)「活動期」等等,這幾種情況的腎病患者都會出現血肌酐升高,仔細分析後,發現並非屬於慢性腎功能不全(CRF),而是急性腎衰竭(ARF)或急性腎損傷(AKI)。
  • 3種人可在5-10年內進展至尿毒症,萬不可掉以輕心
    但是,如果病情控制不理想,這些患者會逐漸進展到尿毒症。 尤其是以下3種腎病,是尿毒症人群的「後備軍」。病情進展速度快,如不控制住,可在5-10年內進展至尿毒症,一定要積極治療。 1.尿蛋白長期高於3.5g的腎病
  • ...的小毛病,竟發展為尿毒症 醫生提醒:腎衰竭患者中10%有過尿路感染
    杭州市中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張敏鷗提醒,尿路感染不能忽視,但不能亂吃消炎藥,以免對膀胱和腎臟造成損傷,甚至為大病埋下禍根,比如尿毒症。 不重視尿路感染 最終演變為尿毒症 大約從三年前,45歲的馬女士感覺小便次數明顯增多,還經常乏力、臉色差,開始認為是人到中年抵抗力下降,或者是吃不好導致營養不良,就沒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