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遇到這2種情況,進展到尿毒症風險大,不能呆在家裡了

2020-12-17 騰訊網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入院即是4/5期腎病的患者,血肌酐已經接近或超過707μmol/L。

任何腎病都可以治療,但越到後期,治療效果會越差,尤其是慢性腎病發展到4期之後,不可能治癒,治療只是延緩腎功能下降,推後尿毒症的到來。

有什麼辦法改變現狀嗎?

真到尿毒症了誰都沒辦法治好,目前來看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在早、中期積極治療,不讓腎病進展到晚期。

積極治療,不只是找資深的專家、吃最好的藥物,更重要的是規範的住院診治:經過全面檢查、精確診斷後進行精準治療,每天監測病情變化,隨時依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待病情穩定後,再出院回家進行鞏固治療,並且生活飲食方面的禁忌事項。

哪些腎友需要及早住院治療?

一、血壓長期超標的腎友

慢性腎臟病患者中,60%的患者伴有血壓升高。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血壓高的佔四成,而腎功能下降的患者大部分都有高血壓。

血壓長期未能控制達標,更容易出現高血壓急症或惡性高血壓,心腦腎均可受到損傷。伴有血壓升高的患者,腎病進展速度明顯更快,需要及時住院治療。

二、24小時尿蛋白定量長期1g以上的腎友

尿蛋白超過1g,即是中等蛋白尿,對腎小管的慢性損傷就會比較明顯,一兩年內可能看不到腎功能會下降,但發病十年到二十年內,大部分患者會發生腎衰竭。尤其是腎病症候群患者,尿蛋白超過3.5g,且容易復發,更需住院接受規範治療。

膜性腎病患者的尿蛋白有一兩克,或是三四克,對腎病的最終結局影響還小一點,可用常規藥物控制。但其它患者,必須積極治療中等以上的蛋白尿。

以上患者,如果腎小球濾過率還在60ml/min以上(血肌酐177μmol/L以內),則是一件幸事,經過規範治療後,非常有可能終生與尿毒症無緣。

而血肌酐超過256μmol/L後,治療難度就大很多了。肌酐256μmol/L是慢性腎臟病3a期和3b期的分界,即腎功能不可逆的節點。一旦慢性腎衰竭患者(無急性因素)越過這個邊界,即使沒有外界的腎損傷因素,腎臟也會因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影響下逐漸衰竭下去,無法逆轉,能做的只是延緩。

相關焦點

  • 腎病多久之後,才會進展為尿毒症?
    腎病多久之後會進展為尿毒症?每一位腎病朋友都想知道。 腎病的種類有很多,包括慢性腎炎、隱匿性腎炎、腎病症候群、IgA腎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等,它們發展成尿毒症短則數年,長者幾十年,更多的腎友終生不會發展到尿毒症。
  • 糖尿病腎病進展迅速,如何阻攔尿毒症?穩住這2點,還有機會
    為什麼我們說糖尿病腎病進展速度非常快,堪稱尿毒症的「禍首」? 多數原發性腎病,早期就已經出現了輕微的尿蛋白和尿潛血,當肌酐升高後基本到了3期,也就是腎功能不全階段。而糖尿病腎病剛剛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3期了,肌酐升高後基本為腎衰竭階段了。
  • 腎病滿足3個條件比較樂觀,尿毒症風險很低,不會與透析照面
    那麼,多數腎病類型發展到尿毒症究竟有多高?以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數據並不是非常悲觀,腎病發展到尿毒症的概率約為1%。而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慢性腎臟病知識的普及,更多人開始重視對腎病的防治,多數人發現時仍處於早期,這給了治療更大的空間,尿毒症風險也更低。
  • 兩大指標幫你監測腎功能進展情況,預防尿毒症
    兩大監測指標幫腎友,更及時了解病情變化第一項:觀察尿液變化在醫院可以進行尿蛋白、24小時蛋白尿定量等關於尿液的檢查,在家如何通過尿液來「探知」更多病情變化的信息呢?除了觀察泡沫,腎友可以藉助尿檢試紙查尿,對於處於腎病症候群階段的患者,通常伴有大量蛋白尿,及時治療好轉,也會有少量的蛋白尿,可通過試紙觀察顏色了解蛋白尿水平。但這個檢測對由腎小球損傷引起的漏蛋白比較明顯,腎小管損失造成的蛋白尿不能檢測出。
  • 尿蛋白不轉陰一定會尿毒症?這3種腎病是例外,醫生一般不會多說
    這3種腎病蛋白尿很難完全轉陰、消除,但預後卻很好,到尿毒症概率很低: 慢性腎炎症候群 慢性腎炎是腎病病理類型較輕的一種,早期會出現潛血、水腫、蛋白尿的情況,腎功能出現輕微的損傷但不是很嚴重,因此蛋白尿完全轉陰比較難,通常可穩定在0.3-0.5g左右。
  • 雖然此時腎功能正常,但是這5種腎病仍難避免尿毒症及預後很差!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朋友盲目悲觀不可取,過分樂觀也是要不得的。只要患了腎病,認為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就屬於盲目悲觀;只要現在的腎功能還好好地,認為尿毒症與自己無關,就屬於過分樂觀。關於盲目悲觀,這不是今天筆者想要談的重點。
  • 腎病管控好這3大指標,遠比降肌酐重要!尿毒症風險明顯下降
    腎病發展到早中期,需要注意的控制的主要是原發病、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等這些方面,及時糾正誘發因素及影響腎功能進展的症狀,基本上可以控制病情的穩定。
  • 患上腎病,不一定會尿毒症:嚴格管理2點,壽命不比常人差
    腎病的最終結果是尿毒症無疑,但不代表很多人有生之年就一定會尿毒症,也可能在腎功能不全階段或炎症反應時期,維持一輩子,這樣的患者也大有人在。慢性腎病類型多,大部分腎病都表現為腎病症候群,即伴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低蛋白血症等。如果能將尿蛋白持續穩定住,腎功能惡化其實沒那麼快,更不用說尿毒症了。
  • 3種人可在5-10年內進展至尿毒症,萬不可掉以輕心
    是不是這些患者最終一定會進展到尿毒症呢? 並不是,無論哪種腎病,只要治療效果好,就與尿毒症無緣。 但是,如果病情控制不理想,這些患者會逐漸進展到尿毒症。 尤其是以下3種腎病,是尿毒症人群的「後備軍」。病情進展速度快,如不控制住,可在5-10年內進展至尿毒症,一定要積極治療。 1.尿蛋白長期高於3.5g的腎病
  • 得了腎病、尿毒症,還能活多久?(附長壽建議)
    不同階段的腎病患者,差異非常大,比如無症狀血尿患者和尿毒症患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存活年限也有很大差距。腎病患者從腎實質發生損害開始到進展到尿毒症(進展為尿毒症的是少部分人),通常需要10-30年的時間;到尿毒症進行透析,多數患者可以再透析約10-20年,世界上透析時間最長的人已經透了約半個世紀。所以腎功能正常、輕度受損的患者,只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並不會影響壽命。
  • 肌酐高了,就一定會進展為尿毒症?
    在腎友圈子裡一直有一個傳言:腎衰竭一定會進展至尿毒症。更有甚者,說腎病早晚也都是尿毒症。這些說法對嗎?為什麼這種說法不對?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了解腎病發展到尿毒症的3個階段。於是,血液中的蛋白質和紅細胞成分,就會漏到尿液中,檢查尿液就會發現有尿蛋白、潛血。這是腎病早期的情況。此時腎臟細胞雖然有炎症,但細胞還可以完成基本工作,腎功能是正常的。這時我們用藥物來緩解炎症,就可以達到臨床治癒。
  • 同樣是腎病,有患者一輩子沒到尿毒症!你們之間的差距在於這3點
    同樣都是患了腎病,有的病友腎功能延續了二三十年,有的數月之內就發展到透析。更有幸運的病友們,終其一生也沒發展到尿毒症階段。為什麼同樣的疾病預後情況卻天差地別?那些一輩子都沒發展到尿毒症的患者朋友,與你們的差距就在於下面3點!如果腎病患者朋友努力做到,一樣能趕得上這批幸運患者的腳步。
  • 膜性腎病能治好麼,會發展成尿毒症嗎?
    在腎穿病理報告的描述中有基底膜「釘突」形成及「鏈條狀」改變的,多提示治療難度大;在腎穿病理報告的描述中見到有嚴重腎小管萎縮及間質纖維化病變的,多提示預後差。2.起病時是否合併有高血壓和/或腎功能異常膜性腎病僅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及低血漿白蛋白,沒有血壓升高,且腎功能完全正常,多提示治療難度相對小,預後也好,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更小。
  • 就算腎功能正常,腎病這7種併發症或比尿毒症可怕,卻可防可治!
    周遜 腎內科主任一方面,很多腎病患者都在「談毒色變」,即害怕尿毒症。其實,腎病發展到尿毒症是一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相當長時間才可能達到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期。而尿毒症本身並沒有「危險」,它主要表現為血肌酐升高到707μmol/L以上,同時伴有雙腎萎縮及其它多系統損害。另一方面,腎功能正常的腎病患者卻「盲目樂觀」,認為只要不是尿毒症,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其實,腎病患者就算腎功能完全正常,如若出現某些併發症,有的時候比尿毒症可怕。
  • 慢性腎炎最終結局只能是尿毒症?醫生:不準確,應該分這幾種情況
    慢性腎炎是一大類疾病,包含了很多種病理類型:比如微小病變、膜性腎病、IgA 腎病、局灶階段性腎小球硬化、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狼瘡性腎炎等,也包含很多種表現類型:腎炎綜合症、腎病綜合症、急進型腎炎綜合症、無症狀性血尿或蛋白尿。
  • 3種情況,腎衰竭或尿毒症會突然降臨,腎友應糾正這5種做法!
    周遜 腎內科主任筆者發現,在這三種情況之下,腎衰竭與尿毒症常常會「突然降臨」:一是認為已被治好的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二是一直在不正規治療中的腎病患者;三是體檢或因罹患其它疾病作相關檢查時的患者。第一種情況,指的是患者於多年前患有腎病,經當初的治療,患者的症狀消退和/或相關檢查指標已恢復,或已痊癒或被認為已治癒。比如患者於10年前患有IgA腎病,經當時的治療,患者的水腫消退、尿蛋白轉陰,也無其它不適。可於近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肌酐達到數百或更高,診斷為腎衰竭或尿毒症;第二種情況,指的是發現患有腎病這段時間一直在用藥治療,病情還算穩定,腎功能等各項指標也還好。
  • 腎病多久會到尿毒症?答案讓人欣慰,做好3點時可延緩腎衰竭
    慢性腎病按照腎小球濾過率的高低分為5個時期,從腎病1期到5期是濾過率開始下降,意味著腎功能損傷越嚴重,離尿毒症也就越近。腎病1屬於安全期,腎臟沒有任何的損害及變化,2期開始出現輕微的炎症反應,到3期腎臟內的細胞出現實質性的纖維化甚至硬化的情況,腎功能的作用不能再完全發揮,稱為腎功能不全。腎病3期是整個病情發展過程的中點,也是轉折點,肌酐在180-450之間,腎小濾過率在60以下,30以上。
  • 腎友別總擔心慢腎衰或尿毒症,這5種情況不會,更談不上要透析!
    筆者發現,在患病多年的腎病患者中,普遍存在這一現象,無論是哪一種腎病,病情較輕的腎病也好,病情相對較重的腎病也好,大多數都害怕或擔心會逐漸發展成腎衰竭甚至尿毒症。只要患有腎病,總擔心哪一天變成腎衰竭或尿毒症。因此腎友整天提心弔膽,尤其在夜深人靜或一個人獨處時,甚至想到了自己進入血液淨化中心如何透析的場景。
  • 別擔心,符合6個條件的腎友幾乎不會尿毒症,佔2個也很好
    目前來看我國1.3億的腎病患者中,大約有300萬的尿毒症患者,進行了透析治療,大約佔到2%。剩下的98%的病友腎功能處於較好的狀態,依然可以持續發揮作用。多數病情尚輕的患者,其實不易發展到尿毒症,因此治療過程更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維持自己病情的穩定,而不是過早的擔心到了腎衰竭或尿毒症該怎麼辦,有些病友就是想得太多,但做得太少。這6種情況的腎友,尿毒症機率其實都非常小!
  • 糖尿病腎病避開尿毒症,2項指標是關鍵,送你一份護腎指南
    糖尿病腎病是慢性腎病類型中發展相對迅速的一類腎病,尿毒症的風險達到50%以上。一方面是糖尿病本身對身體的損傷是比較大的,長期血糖高尤其會影響到全身微血管血流的情況,血液粘稠造成血液流速減緩,加劇腎臟缺血缺氧的情況,進而導致更多腎小球等腎細胞發生纖維化、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