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在用藥上需把握5個關鍵點!

2020-12-22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尿蛋白高,既是腎病患者常見表現,也是慢性腎臟病進行性進展的危險因素。如若腎病患者較高的尿蛋白長期不能控制下來,則更容易發展成尿毒症。因此,當檢查發現患者仍有明顯尿蛋白時,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00mg的少量蛋白尿,或超過1000mg的中等量蛋白尿,甚至超過3500mg的大量蛋白尿,都屬於尿蛋白高,化驗尿常規可顯示為PRO +、2+或3+,也有化驗室顯示為尿PRO 4+。

腎病患者首次檢查尿蛋白高,並不代表腎病就很嚴重,也不能說明預後就一定不好。但是,如若患者的尿蛋白一直未能控制下來,其最終結局及預後大多是不好的。因此,面對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積極治療是必須的,而在用藥上需把握如下五個關鍵點。

1.準確判斷病情

先要看尿蛋白高到何種程度,是少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1000mg)、中等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1000mg),還是大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00mg),亦或是超大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8000mg)。還要弄清楚原發病是何種疾病,是IgA腎病、膜性腎病、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還是狼瘡性腎炎或者B肝病毒相關腎炎及高血壓性腎損害等等,都必須作出準確判斷。不能一看到尿蛋白高,就馬上加藥,而應該等病情診斷與嚴重性弄清楚之後,再決定如何藥物及用何種藥物。

2.個體化用好藥

通常情況下,當IgA腎病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1000mg或者腎病症候群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00mg或狼瘡性腎炎尿蛋白高且處於「狼瘡」活動狀態等情況時,都應考慮使用以糖皮質激素為主的治療方案聯合用藥。但也並非絕對,還是要結合具體病情採取個體化用藥。當患者的腎小球硬化比例非常高伴有雙腎萎縮,就算IgA腎病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1000mg,也不一定都得使用糖皮質激素,而應該以保護腎功能及延緩腎病進展為主要治療措施。當患者已有嚴重股骨頭壞死,就算腎病症候群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00mg,也不建議繼續使用較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而應該重新調整藥物,應以他克莫司或其它免疫抑制劑治療為主。也就是說,同樣是一種疾病,治療應該採取個體化用藥方案。

3.提升抗病能力

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不能只知道用藥降蛋白,由於腎病本身原因,再加上某些藥物具體免疫抑制作用,患者容易有免疫功能低下現象。如若僅強調降蛋白、降蛋白、降蛋白,而忽略了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則最終可能適得其反。一旦出現免疫功能嚴重低下,結果不是能不能降低尿蛋白的問題,而是合併感染後將很難治癒而危及生命。因此,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在用藥治腎病降蛋白的同時,提升免疫功能的治療應貫穿整個過程。一方面,不能超量或長時間使用激素與免疫抑制劑;另一方面,還應該加用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如人工蟲草製劑及玉屏風等。

4.鞏固治療效果

不能以為尿蛋白降下來了,腎病患者就萬事大吉了。治癒腎病是一系統工程,尿蛋白降下來或轉陰後,只完成了「長徵」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即還需要鞏固治療效果,有的藥物需要長期服用,如IgA腎病患者使用的沙坦或普利類藥物;有的藥物需要逐漸減量,如腎病症候群患者使用的糖皮質激素;有的藥物可能永遠停不下來,如高血壓腎損害患者使用的降壓藥與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的降糖藥等等。

5.避免誘發因素

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在用藥高峰期、藥物減量過程中及維持用藥或停藥後,都會遇到各種誘發因素,而這些誘發因素又會導致腎病加重或復發。在這些誘發因素中,與感染有關的因素包括,普通感冒、流感、扁桃體炎、氣管支氣管炎、肺炎、口腔感染、腸道感染、尿路感染、肛周膿腫及皮膚感染等,其它誘發因素包括,劇烈運動、過度勞累、口味太重、縱慾過度及熬夜不睡等等,都應該避免與防治。

在用藥上,只有把握好如上五個關鍵點,治腎病降蛋白才能獲得更好更穩定更持久的治療效果。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尿蛋白下降後就高枕無憂了?還要堅持做好5件事,腎病患者需謹記
    所有的腎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表現為少量尿蛋白尿和大量尿蛋白。尿蛋白是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評判病情分級。一般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降尿蛋白,長期用藥才能維持蛋白尿穩定且不易復發。不過尿蛋白降低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還需堅持做好以下5件事情。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僅有尿蛋白升高,而不伴有血肌酐升高的腎病患者,相對來說,病情較輕。當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升高與血肌酐超標同時出現在同一位腎病患者身上時,多提示病情較重或非常嚴重。到了這個時候,腎友不能只盯住尿蛋白或只關注血肌酐,而應該全盤考慮患者的病情。
  • 不想腎病發展成腎衰竭,腎友要抓住5個關鍵時間點,減輕腎臟負擔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擔憂的是發展到腎衰竭階段,這就代表著病情惡化且壽命縮短。一旦確診腎病需接受科學規範性治療,抓住治療黃金期就能防止病情惡化。 腎友抓住哪5個關鍵時間點,可避免腎衰竭纏身?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3+一般都屬於大量蛋白尿範疇,即腎病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兒童患者應大於50mg/KG體重/每天),往往同時伴有雙下肢明顯水腫或合併有尿量減少,這常見於腎病症候群,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
  • 慢性腎病患者至少該弄清這「4個數字」,這關乎著用藥與判斷預後!
    慢性腎病是指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月,患者白蛋白尿和血肌酐異常,同時伴有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只要被診斷為慢性腎病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了解以下4個數字,能關乎腎病治療用藥和判斷預後。 慢性腎病患者需了解哪幾個數字?
  • 要想有好的結局,腎病患者用藥必須守住這5條底線!
    用藥治療腎病,必須守住如下五條底線。1.精準把握病情結局好的腎病,病情把握必須明確與精準,用藥才能準確與到位。如IgA腎病患者的病理分級、是否合併有高血壓、24小時尿蛋白量有多高、腎小管間質損傷情況怎樣、腎功能如何、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多少、慢性腎臟病分期情況等等,都需要弄清楚。2.第一時間用藥一旦診斷明確,病情的輕重程度也完全清楚,不必等待,就應該第一時間用藥治療。
  • 腎病患者必知:12種降低尿蛋白的方法
    大部分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並未減退,降蛋白是重中之重。在慢性腎臟病到達四期之前,尿蛋白的控制不可鬆懈。
  • 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5大原因,找到後或可解決難題!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尿蛋白高,總希望儘快把它降下來。尿蛋白升高,不僅是營養物質的丟失,也是造成腎功能進行性損害的危險因素。如若尿蛋白高到腎病症候群水平(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g)時,還會同時伴有血漿白蛋白下降與血脂升高,並引發血液高凝狀態致血栓與栓塞併發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如若慢性腎臟病患者尿蛋白流失太多,再加上長期低蛋白飲食,則更容易引起血漿蛋白低下與營養不良,從而導致病情進展加快及預後不良。如上這些因尿蛋白升高引起的不利後果,都要求腎病患者儘可能快的控制尿蛋白。
  • 降尿蛋白最有效的7個方法,贈與所有腎病患者
    降尿蛋白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是這7種:一,低鹽飲食低鹽作為「五低一高」之首,既可降血壓,又可降尿蛋白,可將蛋白尿減少20%以上。建議所有腎病患者不管有無高血壓,都在家監測血壓。尤其伴有高血壓的腎病患者,要記錄血壓變化,這樣去醫院治病的時候,醫生心裡才有數,用藥更準確有效,減少住院時間。
  • 腎病患者尿蛋白2+怎麼辦?
    腎病患者尿蛋白2+怎麼辦?在臨床上,尿蛋白2+是一個比較微妙的程度,我們來看看,醫生是如何治療的。尿蛋白2+有多麼嚴重?尿蛋白2+比較微妙:它比尿蛋白1+更確定腎病的存在,但所表示的腎臟受損程度很輕,又難以引起重視。
  • 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今天筆者就來和各位腎友專門談一談這一問題,尿蛋白漏得多的腎病患者到底該如何把握好飲食,既可以補充丟失的蛋白,又不至於傷及腎臟?主要注意如下五點:1.肉類等優質蛋白應該補充,但絕不能多補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不敢吃肉;而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就要多吃肉;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敢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吃肉會讓尿蛋白漏得更多,可以多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不吃肉會讓身體越來越「虧」。
  • 腎病想尿蛋白降得快,4點秘訣收好,是避開腎衰竭的關鍵
    治療其實並不是第一位的,一些腎友往往著急把尿蛋白降下來,盲目的用藥,反而不是很理想,甚至越治越重,居高不下。降蛋白必須要掌握四點,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而不是只追求一時的下降。第二點:堅持用藥,不要半途而廢針對降蛋白的治療目前主要是兩方面方案:一針對免疫炎症進行控制。主要是消除腎臟炎症為主,來阻斷腎小球受損,纖維化硬化的速度,從而降低尿蛋白維護剩餘腎功能。
  • 「吃的好」也能降尿蛋白,腎友尿蛋白高,飲食必須記住這5點!
    用藥治療很重要,而平時調養更重要。而在調養中,飲食調養又是最主要的。蛋白尿是絕大多數腎病患者表現之一,其治療主要為的是控制蛋白尿及保護腎功能,終極目標是治癒腎病或延續進展或避免尿毒症。除了在用藥上,如甲潑尼龍、醋酸潑尼松、雷公藤多苷、他克莫司、環孢素、來氟米特及嗎替麥考酚酯,及沙坦類及普利類降壓、他汀類降脂藥,以及中醫中藥等,都可以起到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 北京腎病醫院,尿蛋白3個加號有多嚴重?降低尿蛋白?
    尿蛋白是因腎臟有大量炎症因子,引起腎臟過度的炎症反應,導致腎臟固有細胞的壞死和毛細血管壁的受損,使得蛋白在潰亂的血管中漏出。 尿蛋白3+到底嚴不嚴重?不一定。這只能說明檢測的當時,蛋白質漏出較多。
  • 北京腎病專科醫院哪個好?尿蛋白越高越好治?
    事實也是如此,尿蛋白低對腎功能的威脅更小,治療起來難度小。那相反,尿蛋白越高就越難治嗎?先來看看前幾天一位腎病朋友給我發的消息:醫生,我腎穿刺確診膜性腎病,大量蛋白尿12g,經過治療1個月,蛋白尿已經降到了5g多,我覺得不是很理想,為什麼我們那醫生說尿蛋白越高其實好治?還有什麼好方法降蛋白更快嗎?
  • 腎友養成這5個好習慣,尿蛋白不上升/腎功能更穩定!
    復發了的腎病,如腎病症候群或狼瘡性腎炎等,治療需要重新開始,希望儘快控制腎病復發;還在發展的腎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等,會進展成尿毒症,也要重新調整治療方案,希望儘快阻止病情發展。因此,醫生用藥治療是關鍵,包括剛開始的明確診斷、首次用藥的規範治療、病情緩解後的藥物撤減與藥物維持,以及停藥後的定期檢查等等,這都是醫生的事情。這就夠了嗎?
  • 尿蛋白多高,需要用藥?這幾類降尿蛋白藥物必須知道!
    蛋白是個好東西,但是,不應該出現在尿中。 尿中有蛋白,就意味著腎臟有損傷。一般來說,尿蛋白量越大,腎損傷就越嚴重。 一 尿蛋白升高多少時需要用藥?
  • 腎病對於「頑固性」尿蛋白,怎麼辦好
    不同病理類型尿蛋白的程度也有差異,比如高血壓腎病尿蛋白並不很高,多為1g以下,腎炎症候群類腎病蛋白尿多為1-3.5g之間,腎病症候群類腎病多數存在大量蛋白尿超過3.5g,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等。多數腎病在於用藥後,對激素比較敏感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但也有少數腎病尿蛋白下降比較慢,需要更長時間治療。
  • 腎病患者注意2件事,也能顯著降低尿蛋白!
    這是臨床上一些尿蛋白腎病患者的真實寫照。大量蛋白尿對腎功能非常不友好,會影響到腎病的進程,且預後一般較差,尿毒症風險更高。那麼接著回到上面的問題,影響尿蛋白穩定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三個因素,其實還有重要的兩點,反而常常被忽視掉,一是飲食的管控,二是自身體質的管理。如果能堅持掌握好這兩方面,那麼即使發現的晚,病理重,堅持規範用藥,尿蛋白也不會居高不下。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