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多高,需要用藥?這幾類降尿蛋白藥物必須知道!

2020-12-19 騰訊網

腎臟就像人體的「濾過器」,更通俗的說是人體的「篩子」,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到腎臟過一遍「篩子」。正常情況下,腎臟的「篩孔」(濾過孔)只允許水,鈉、鉀、氯等電解質,以及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代謝廢物通過,而血液中的細胞及分子量大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不能通過濾過孔,仍舊留在血液中,所以尿中沒有蛋白質。

如果各種原因引起了腎損傷,腎臟的濾過孔增大,一些原本不能濾出的大分子物質比如蛋白質就漏到尿中,就是尿蛋白。

蛋白是個好東西,但是,不應該出現在尿中。

尿中有蛋白,就意味著腎臟有損傷。一般來說,尿蛋白量越大,腎損傷就越嚴重

尿蛋白升高多少時需要用藥?

1、如果沒有超過0.3g,那麼還有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腎臟的網眼壓力過大,漏出的蛋白質多了點。這部分人要少吃鹽來降低血壓和腎臟網眼的壓力清淡飲規律運動,有助於把蛋白質留在體內,降低尿蛋白。

這時即使是病理性的蛋白尿,也不建議隨意用藥。尿蛋白超標一點點,危害很小,可能比藥物副作用的危害更小。

2、如果尿蛋白超過了0.5g,那麼就有治療的必要了。尿蛋白若達到了這個程度,長期下去,漏出的蛋白質越來越多、腎小管間質受損越來越重,就有發生腎衰竭的風險,必須用藥物進行控制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那麼尿蛋白即使只有輕微升高(可能不足0.3g),也要立刻治療。這類患者發生腎損害時,網眼受損很輕,尿蛋白不明顯,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已經明顯升高,腎小管間質已經受損,如果不進行控制,數年時間內即可進展到尿毒症。

治療尿蛋白藥物有哪些呢?

不同的病因,降尿蛋白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明確原因最重要。

1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降尿蛋白,首選列淨類降糖藥,包括卡格列淨、達格列淨和恩格列淨等,這一類藥除了具有明確的降糖效果外,還有降壓、減重、降尿蛋白和延緩腎損害的作用,是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首選治療藥物。

除了列淨類降糖藥之外,GLP-1 受體激動劑比如說利拉魯肽、度拉糖肽等也有一定的降尿蛋白效果,但腎臟保護作用不如列淨類降糖藥。

2

腎小球腎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腎損害

絕大部分腎小球腎炎的發生,都是自身免疫損傷的結果,自身的免疫系統損害自己的腎臟。類似於自己的國防軍「腦子進水了」,御外殺敵的同時還禍害自己的國民。紫癜性腎炎也是如此,自身免疫性疾病腎損害更是如此。針對這些腎損害疾病,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是最有效的手段

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抑制免疫系統,減少免疫系統對腎臟的損傷,腎小球的濾過孔得以修復,尿蛋白就會下降。

常用的激素有甲潑尼潑尼松(強的松)、阿賽松等。

常用的免疫抑制劑有環磷醯胺環孢素他克莫司等。

3

其他腎臟病

如果是痛風性腎病,要降尿酸治療;如果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腎損害,除了激素外,還要使用化療藥;如果是病毒相關性腎病,還要抗病毒治療;如果是藥物性腎損害,要及時停藥等。

無論什麼病因的尿蛋白,都可以使用這兩類藥物:

沙坦類降壓藥和普利類降壓藥在降壓的同時,都具有明確的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作用。

常用的沙坦類降壓藥有纈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阿利沙坦、奧美沙坦等;

常用的普利類降壓藥有貝那普利、卡託普利、賴諾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

我國最常見的 IgA 腎病,以及其他的腎小球腎炎,如果達不到使用激素的指徵,那最主要的治療藥物就是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

糖尿病腎病降尿蛋白,也要選擇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個別患者劑量還要加到 2~4 倍;

高血壓性腎臟病,降尿蛋白更是要首選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治標又治本;

其他的腎臟病,當不能明確病因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來降尿蛋白。

也就是說,只要有蛋白尿,選擇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治療一般沒有問題。但是,這兩類藥不能合用,只能選其一

對糖尿病腎病而言,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與列淨類降糖藥合用還有協同作用,機制互補,異曲同工。

尿蛋白多少需要做腎穿刺?

患者出現尿蛋白偏高時,排除生理性的因素後,那可能就是腎臟功能出現了問題,當腎臟過濾蛋白質的功能下降或是喪失時,就會出現尿蛋白升高的情況。但是很多腎臟疾病都會出現尿蛋白的症狀,為了充分了解病情,做腎穿刺檢查有時是很必要的。

當患者初步階段診斷為腎炎後,根據腎病臨床症狀進行抗炎、降壓等治療後,如果尿蛋白或是尿潛血的症狀,通過治療有明顯的改善,身體沒有其他不適,就可以先不用進行腎穿刺檢查。但如果通過治療後,尿蛋白和尿潛血沒有明顯改善,病情依舊存在,甚至加重,那就需要通過腎穿刺的檢查手段,進一步明確患者腎炎的病理類型。

如果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1g,是需要做腎穿刺檢查的,因為做了檢查能夠明確病理類型,可以有針對性的用藥治療。

如果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沒有超過1g,可以先不做腎穿刺,可以先進行治療。如果出現了原因不明的腎功能不全,就算24小時尿蛋白定量沒有超過1g也是要考慮做腎穿刺檢

尿蛋白應該降到什麼目標?

當然,越低越好,如果能轉陰最好!但是,許多患者的蛋白尿,即使通過各種努力,有時候也很難轉陰。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將尿蛋白定量降到0.3g/24h以下就比較安全了。

參考來源:

http://neph.dxy.cn/article/672117

End

【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尿蛋白到多高,就必須用藥治療?
    實際上,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質也可以從孔裡跑出來,所以健康人也是有尿蛋白的,只是比較少,正常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通常在0.04-0.08g,正常範圍內。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尿蛋白高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是因為網眼出現了破損。高到什麼程度呢?大約是0.15g左右,所以將0.15g定為24小時尿蛋白的高限。
  • 怎樣才能降尿蛋白?這幾類藥物你需要知道!
    一、改善生活方式無論什麼原因導致的蛋白尿,飲食上都要低鹽和優質蛋白,避免勞累,尿蛋白越多,越要注意休息。大量蛋白尿,可以導致低蛋白血症,一些患者誤認為血液蛋白低了,那就飲食中大量補充蛋白,其實這個做法是錯誤的。
  • 「吃的好」也能降尿蛋白,腎友尿蛋白高,飲食必須記住這5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在病情已經確診的情況下,要想治好腎病,主要靠的是規範用藥與定期複診。由於腎病大多是慢性疾病,即通常說的慢性腎臟病(CKD),而CKD患者僅靠藥物治療是遠遠不夠的。用藥治療很重要,而平時調養更重要。而在調養中,飲食調養又是最主要的。蛋白尿是絕大多數腎病患者表現之一,其治療主要為的是控制蛋白尿及保護腎功能,終極目標是治癒腎病或延續進展或避免尿毒症。除了在用藥上,如甲潑尼龍、醋酸潑尼松、雷公藤多苷、他克莫司、環孢素、來氟米特及嗎替麥考酚酯,及沙坦類及普利類降壓、他汀類降脂藥,以及中醫中藥等,都可以起到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 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在用藥上需把握5個關鍵點!
    但是,如若患者的尿蛋白一直未能控制下來,其最終結局及預後大多是不好的。因此,面對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積極治療是必須的,而在用藥上需把握如下五個關鍵點。還要弄清楚原發病是何種疾病,是IgA腎病、膜性腎病、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還是狼瘡性腎炎或者B肝病毒相關腎炎及高血壓性腎損害等等,都必須作出準確判斷。不能一看到尿蛋白高,就馬上加藥,而應該等病情診斷與嚴重性弄清楚之後,再決定如何藥物及用何種藥物。
  • 11種降尿蛋白藥物,哪種最好?腎內科醫生給出了答案
    「什麼藥能降尿蛋白?」 這是在臨床工作中經常被腎病患者問到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離不開臨床上常用的十多種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的藥物。
  • 尿蛋白是腎病的「始作俑者」,降尿蛋白,3檢查4方法要記牢
    涉及到的檢查主要包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蛋白電泳、尿蛋白組分檢測3類。 降尿蛋白的藥物或方法主要有:1、兩類降壓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普利類)、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沙坦類);2、激素:如潑尼松、甲潑尼龍;3、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等。
  • 尿蛋白為什麼遲遲不降?
    尿蛋白雖然是腎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是並不意味著尿蛋白的降低也是如此。要想尿蛋白有效降低,還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治療。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尿蛋白紋絲不動,沒有什麼效果,這時患者通常會選擇換醫院/醫生治療,改變自己的用藥,或者乾脆擅自把藥停了,去尋找降尿蛋白的偏方土方,但依然降蛋白效果不佳。
  • 尿蛋白、尿酸、血糖、血壓、血脂,高到什麼程度就必須吃藥?
    指標高了會危害身體;但如果只是輕度升高,危害是比較小的,如果指標輕度異常就用藥的話,反而藥物的副作用,會比輕度升高的指標的危害還要稍大一點。獲益小於風險,用藥得不償失。腎病常見的相關指標:尿蛋白+四高慢性腎臟病最普遍的表現是尿蛋白升高。此外,大家還知道「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而在腎病領域有「四高」的說法,就是在三高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高尿酸」,四高會誘發或加重腎臟病。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因此,治療就需要使用針對免疫性炎症反應有效的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可以根據各自病情選擇適合的激素與免疫抑制劑,如甲基強的松龍、甲潑尼龍、醋酸潑尼松、嗎替麥考酚酯、羥氯喹、來氟米特、雷公藤多甙與昆仙膠囊等,還可以選擇利妥昔單抗與貝利優單抗等生物製劑。然而,對如上幾種腎病給予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還需注意如下這五點。
  • 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5大原因,找到後或可解決難題!
    雖經積極治療,可有的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卻非常難降。這就需要醫生尋找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而後才有希望解決難題。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如下這五大原因。1.首次用藥就不規範剛發現患有腎病,比如腎病症候群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首次用藥必須規範,否則很容易造成之後尿蛋白難降。尤其是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應遵循「起始足量、時間足夠、緩慢減量及長期維持」這一原則。
  • 腎內科專家已達成共識:此藥降尿蛋白,安全性好且顯效率高
    最近又有幾位腎病朋友諮詢我:患腎病了,血壓高,該吃什麼降壓藥? 我以為講過很多遍了,便不用再講了。但我沒意識到的是:新腎友永遠比老腎友多得多,關鍵藥物只講幾遍是遠遠不夠的。
  • 降尿蛋白容易陷入的3大誤區,避開能降低腎衰竭,千萬不要犯錯了!
    尿蛋白貫穿於腎病整個治療過程,尿蛋白又會涉及到多個方面,需接受系統性的治療,除了用調節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外,還需重視修復腎小球受損情況。本身腎病易復發,就是此特性而導致尿蛋白易復發,因此一味的降蛋白尿並不是最終目的,還需積極預防病情復發。不過降蛋白尿過程中往往會出現3大誤區,結果增加尿毒症風險。
  • 腎病對於「頑固性」尿蛋白,怎麼辦好
    不同病理類型尿蛋白的程度也有差異,比如高血壓腎病尿蛋白並不很高,多為1g以下,腎炎症候群類腎病蛋白尿多為1-3.5g之間,腎病症候群類腎病多數存在大量蛋白尿超過3.5g,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等。多數腎病在於用藥後,對激素比較敏感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但也有少數腎病尿蛋白下降比較慢,需要更長時間治療。
  • 尿蛋白降了,但血肌酐還是很高?怎麼辦?
    尿蛋白與血肌酐分別是反應腎病不同階段腎功能情況的兩個重點指標。尿蛋白則更準確的反應出腎臟中早期的情況,且影響著病情的整體預後。血肌酐主要是反應病情中後期的發展變化,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動而變化,受到腎功能的直接影響。
  • 腎病降尿蛋白切忌千篇一律!除了激素,這類方法適合多數人
    改善尿蛋白對糾正腎臟纖維進程有明顯的積極作用,保持尿蛋白較低水平可有效降低腎衰竭的風險,腎病的最終預後結局也會比原有的情況要好得多。尿蛋白治療只有一種方法嗎?針對尿蛋白治療方面,相當一部分腎病是以激素類藥物為「主力軍」, 同時聯合免疫抑制劑、利尿劑等藥物的方案,抑制腎臟炎症反應,同時減輕腎小球的損傷,維持尿蛋白處於較低水平。
  • 柳州尿蛋白定量2克多去哪家醫院看?
    今天河南譽美腎病醫院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腎臟的網眼叫裂隙孔,寬3-4納米。實際上,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質也可以從孔裡跑出來,所以健康人也是有尿蛋白的,只是比較少,正常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通常在0.04-0.08g,正常範圍內。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尿蛋白高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是因為網眼出現了破損。  高到什麼程度呢?
  • 尿蛋白高不忌口多可怕?2項飲食「秘訣」,看完才知道多重要
    腎病往往會伴隨一些症狀的發生,早期典型就是水腫、尿蛋白,後期常見的有血壓高、肌酐高、尿酸高,針對這些症狀及時緩解,也是延緩腎功能的重要一環。降蛋白的關鍵是抑制炎症反應,扼制腎小球纖維化的速度。單純用藥及時治療,往往指標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但腎功能的恢復卻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治療時,除了藥物緩解症狀,為減輕腎臟負擔,鞏固治療效果,飲食上也要改善。尿蛋白高往往都需要注意哪些飲食原則?
  • 此藥降尿蛋白顯效率高,但太多人用法不對,導致效果慘澹
    Ⅱ受體拮抗劑(ARB),即沙坦類藥物,比如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等等。 沙坦類藥物的問世比普利晚13年,是普利類藥物的同胞兄弟,也是在進入臨床幾年後開始用於慢性腎病的治療。它們作用機制類似,作用部位相近,治療效果相當,連不良反應都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普利/沙坦類藥物的缺點: 降尿蛋白幅度不是特別大,不能使大量蛋白尿轉陰,無法勝任腎病症候群的治療主力。
  • 5種藥物可降低尿蛋白,是腎病好幫手,卻少為人知
    在腎內科,激素/免疫抑制劑和中藥是降低尿蛋白的主力藥物,備受醫生青睞;普利/沙坦類藥物也能降低尿蛋白和血壓,成為了一線藥物。 其實,除了這些主力藥物,還有幾種藥物也可以降低尿蛋白,卻少為人知。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