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2020-12-19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尿蛋白高是腎病患者最為常見的表現之一,尿蛋白漏出增多是以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作為依據,尿常規中尿蛋白的「+」多少僅可作為參考。一般來說,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結果顯示小於1000mg(<1.0克),屬於少量蛋白尿;如若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結果顯示大於等於1000mg(≥1.0克),則說明尿蛋白漏出較多,其中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00mg(3.5克,即大量蛋白尿),則說明尿蛋白漏得特多。有人說,尿蛋白漏出多的腎病患者,就應該多吃肉以補充從身體丟失的蛋白,這樣可以嗎?

今天筆者就來和各位腎友專門談一談這一問題,尿蛋白漏得多的腎病患者到底該如何把握好飲食,既可以補充丟失的蛋白,又不至於傷及腎臟?主要注意如下五點:

1.肉類等優質蛋白應該補充,但絕不能多補

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不敢吃肉;而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就要多吃肉;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敢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吃肉會讓尿蛋白漏得更多,可以多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不吃肉會讓身體越來越「虧」。其實,不敢吃肉與吃太多肉都不利於腎病患者康復。長時間不吃肉,則會導致營養不良;吃肉太多,可使尿蛋白漏得更多,進而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

正確的做法是,腎病患者應適當補充肉類等優質蛋白,包括各種動物瘦肉、淡水魚、鮮牛奶、雞蛋蛋白及豆製品(不同於其它植物蛋白,豆製品也屬於優質蛋白)等。腎功能完全正常的腎病患者,每天補充的肉類蛋白總量可根據公式計算得出。即按照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克總攝入蛋白量,乘以60%,再加上每天漏出的尿蛋白質總量。

比如腎病患者的體重為70公斤,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4.5克(如腎病症候群患者漏出大量蛋白尿),則該患者每天可以食用的肉類總量應為70×1.2×0.6+4.5=54.9,在正常食用米麵等植物蛋白的情況下,另外還應該補充大約55克優質蛋白質,折算成豬肉、牛奶、雞蛋與淡水魚,即每天可以吃2兩豬肉(含20克蛋白)、兩個雞蛋(含14克蛋白)、一袋250ml的鮮牛奶(約7克蛋白)及一條大小中等的淡水魚(約15克蛋白)。

其它腎病患者以此類推,也可以分別計算得出。

2.並非尿蛋白漏得越多就該補得越多

從上面的舉例計算就可以看出,尿蛋白漏出多了之後,需要額外增加補充肉類等優質蛋白質的量非常有限,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4.5克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1.2克,它們相差僅為3.3克,還不足半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說,並非尿蛋白漏得越多,每天攝入的蛋白質就應該補得越多。如果每天都多補過多的肉類蛋白,反而會傷及腎臟,導致腎病逐漸惡化,甚至引起腎衰竭。

3.不能光顧尿蛋白漏出多少,腎友還得了解腎功能受損程度

制定飲食方案與指導腎病患者飲食,不能光顧尿蛋白漏出多少,還得了解該患者腎功能受損程度。相對於尿蛋白,腎科大夫更應關注患者的血肌酐值和/或內生肌酐清除率(或腎小球濾過率)是多少,慢性腎臟病處於哪一期。無論腎病患者的尿蛋白漏得多還是少,如若血肌酐已升高和/或內生肌酐清除率(或腎小球濾過率)已下降,慢性腎臟病已到了2-5期階段,則不僅不能多補肉類等優質蛋白,反而應該減少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即我們通常說「優質低蛋白飲食」。

4.最不該忘記的是血壓情況

除了知道腎功能受損情況,腎病患者的血壓也是不能忘記的。合併高血壓者,除了服用降壓藥之外,配合低鹽飲食不僅是病情所需,而且還有助於降壓藥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食用肉類食物時,不要選擇鹹魚臘肉及鹹鴨蛋等醃製食品,而應該選擇新鮮肉類食品。

5.其它相關指標也關係到腎病患者怎麼吃

管理腎病患者的飲食,不僅看如上幾個指標,其它相關化驗檢查的異常也需要關注。容易出現高鉀血症的腎病患者(多見於慢性腎臟病中晚期),應嚴格低鉀飲食,尤其避免食用諸如香蕉、冬棗、香菇及土豆等含鉀特別高的水果與蔬菜;合併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腎病患者,應嚴格低嘌呤飲食,儘量少吃動物內臟與葷湯;合併有高脂血症的腎病患者,應低脂飲食,少吃肥肉與太油膩的食物;所有腎病患者都應該「清淡飲食」,除了上面提到的低鹽及吃肉多瘦少肥少內臟之外,還需少油多選植物油、烹飪多蒸煮少燒烤、調料少辣巧用蔥姜蒜等等。

尿蛋白漏得多的腎病患者,飲食必須注意如上五點。不僅需要關注腎病患者漏出多少蛋白質,還需清楚腎病患者更全面的病情,以指導與管理飲食。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尿蛋白尿泡沫越來越多?腎友注意4點能改善,有效還護腎
    此外,平時在治療過程中,還有不少腎友觀察尿液是否好轉,往往會看「尿泡沫」,尿泡沫多說明漏出蛋白多,造成尿液張力大。 少吃點含蛋白高的食物 當出現大量蛋白尿時,雖然及時用藥物治療能控制住整體尿蛋白的水平,但如果不注意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攝入
  • 「吃的好」也能降尿蛋白,腎友尿蛋白高,飲食必須記住這5點!
    而在調養中,飲食調養又是最主要的。蛋白尿是絕大多數腎病患者表現之一,其治療主要為的是控制蛋白尿及保護腎功能,終極目標是治癒腎病或延續進展或避免尿毒症。除了在用藥上,如甲潑尼龍、醋酸潑尼松、雷公藤多苷、他克莫司、環孢素、來氟米特及嗎替麥考酚酯,及沙坦類及普利類降壓、他汀類降脂藥,以及中醫中藥等,都可以起到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 尿蛋白為何總反覆?腎友早注意這3點,讓尿蛋白更聽話
    而對於已發生腎功能不全的腎友,往往存在大量蛋白尿,對腎功能的進程影響較大,除了抑制腎臟炎症,還需要注意一些日常的護理,尤其是飲食的配合。對於處於中後期階段的腎友,降低尿蛋白時常常存在一個難題,就是易反覆。尿蛋白降下來不能,但難在能長期保持穩定。對於這些腎友在「復盤」病情的時候,發現往往飲食上並沒有管理好,埋下了隱患。
  • 尿蛋白穩定的腎友都離不開4項措施!佔2個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如何使尿蛋白一直處於低水平?這幾點措施,腎友該早重視!第一項措施:消除炎症且調理免疫力尿蛋白發生的根源是腎小球的損傷,而造成腎小球損傷的原因則是腎臟發生了炎症反應,多重因素的刺激導致腎功能受損。第二項措施:改善飲食結構,糾正飲食習慣配合用藥治療的同時,規範的飲食也是保持尿蛋白平穩的關鍵措施之一。當大量蛋白尿階段,要求飲食會非常嚴格,尿蛋白流失得多,反而要低蛋白飲食,以減輕蛋白漏出。等病情穩定後,可以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但仍要根據病情控制。
  • 尿蛋白高如何管住嘴?降蛋白飲食記住5句話,腎功能更穩定
    穩住尿蛋白,除了積極藥物幹預,日常飲食把控也非常關鍵!飲食不合理是造成病情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那麼尿蛋白剛剛與以已經長期存在大量蛋白尿的腎友,飲食又有什麼不同?有哪些注意事項?5句話全部概括,不用擔心吃錯!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1、保持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大量蛋白尿的腎友往往被要求低蛋白飲食,更有助於調節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但有些腎友疑惑,本身丟失的蛋白不少了,還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那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達標嗎? 一般根據尿蛋白的情況,適當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不會造成營養缺乏,反而有利於控制蛋白流失。
  • 科學的護腎方法,腎內科醫生明確指出4點,腎友快查漏補缺
    科學正確的護腎方法,腎友們越早掌握,對降低尿毒症風險越有利!一、堅持科學規範的飲食原則針對腎病存在的部分特有的症狀,除了要採取及時的藥物治療幹預措施,堅持遵守相應的飲食原則,對病情的控制更有益處。以大量尿蛋白為例,患者一般需要堅持優質低蛋白飲食。尿液中蛋白的漏出實質性是腎小球損傷的結果,尿蛋白漏出來既會加重腎小球的損傷,還會引起體內蛋白質水平的失衡,繼而引發水腫、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等相關併發症症狀。要改善尿蛋白,及時抑制腎臟炎症對腎小球的破壞是關鍵。
  • 尿蛋白下降之後,腎友還需堅持做這4件事,否則極易前功盡棄
    較輕的腎小球疾病與小管間質性疾病患者多排出少量蛋白尿;多數慢性腎小球疾病患者多排出中等量蛋白尿;表現為腎病症候群的腎臟疾病患者多排出大量蛋白尿。  如上不同的腎病,經治療後其尿蛋白降為多少的目標值也是不同的,即並非必須降至完全正常。
  • 別被尿蛋白給騙了!腎病尿檢有2個問題,腎友不得不知
    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最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
  • 尿蛋白反覆竟是沒吃對?腎內醫生支招,4點飲食攻略收好
    有些腎友經過系統治療後,尿蛋白水平明顯下降,病情趨於穩定,而有些人尿蛋白卻頻繁複發,難以穩定,對腎功能造成持續損害。為什麼差距這麼大?造成尿蛋白反覆的因素都有哪些?主要是兩方面:用藥方案不規範和日常護理不科學。
  • 尿蛋白如何長期保持在0.5g以下?腎內科醫生道出2點
    腎病大多會出現尿蛋白,主要是腎臟發生炎症反應後,造成了腎小球的損傷,基底膜受損使本不該出現在尿液中的大分子蛋白漏出來了,作為「漏網之魚」尿蛋白也很無辜。但當腎功能損傷不斷發生時,沒有一個分子蛋白是無辜的,因此為了保護腎功能,避免腎衰竭的發生,必須要儘量「消滅」尿蛋白。
  • 血肌酐、尿酸升高後,還能吃肉嗎?牢記2點飲食原則,更護腎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衡量腎病會不會尿毒症的一項重要指徵就是——血液內毒素水平。腎臟內每個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受損後,整體的過濾功能就會出現明顯下滑,導致體內一些需經腎臟過濾的物質無法及時代謝出體外,造成腎臟負擔的同時,對應的指標也會升高。
  • 尿蛋白如何長期保持在0.5g以下?腎內科醫生道出2點方法
    腎病大多會出現尿蛋白,主要是腎臟發生炎症反應後,造成了腎小球的損傷,基底膜受損使本不該出現在尿液中的大分子蛋白漏出來了,作為「漏網之魚」尿蛋白也很無辜。 但當腎功能損傷不斷發生時,沒有一個分子蛋白是無辜的,因此為了保護腎功能,避免腎衰竭的發生,必須要儘量「消滅」尿蛋白。
  • 尿蛋白高該怎麼吃?記住一點秘訣,輕鬆降蛋白還能護腎
    腎要延緩腎功能的進展,必須要把尿蛋白降下,期持續維持在較低水平。但有時候尿蛋白比較「調皮」,容易出現反覆,讓人很頭疼。那麼,都有哪些因素影響著尿蛋白?飲食管理的好,不費勁也能降蛋白!眾所周知,腎病出現大量蛋白尿後要遵循優質低蛋白飲食的原則,適當減少每日攝入的蛋白質,且選擇動物性蛋白,以維持體內蛋白質的平衡。其實除了低蛋白飲食,還有一項飲食細節也要注意,對控制尿蛋白穩定及降低腎衰竭風險更有益。這就是——限鹽!
  • 降尿蛋白的3個小方法,只有極少數腎友做到,效果不比激素差
    但對於一些頑固性尿蛋白來說,不僅只是堅持服用,還要注意日常一些可能導致尿蛋白反覆的因素,才能長期維持穩定,避免造成腎功能損傷。其實降蛋白還有3點方法,平時多數腎友都忽視了,現在趕緊做起來!低鹽低脂飲食腎臟最怕的飲食是什麼?
  • 數十年尿蛋白都沒轉陰?是藥沒用對?2個關鍵細節被忽視了
    尿蛋白對腎功能的影響,及病情的預後至關重要,已經說過很多遍,不多贅述。尿蛋白的反覆或總是不轉陰?也成為了不少腎病患者的心病,還有一部分腎友長期吃藥幾年甚至數十年,尿蛋白依然停留在+或+-,沒有徹底轉陰。
  • 腎友尿蛋白升高?醫生提醒:都是它惹的禍,這樣做可避免或助恢復
    相信很多的腎友都有蛋白升高的困擾,本來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沒有「+」號,又或者僅僅半個到一個「+」號一下子變成2+或3+。腎友就會問了:「醫生啊,我的病情之前一直挺穩定的,怎麼尿蛋白又高了呢?」
  • 蛋白尿傷腎,這些辦法就可以降低腎友的尿蛋白
    如果經常出現蛋白尿,且量還比較多,那麼,對腎臟的危害就不言而喻了。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尿蛋白?01.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與甲強龍等,抗炎與免疫抑制作用強,但副作用相對較大,需權衡利弊後使用;02.免疫抑制劑:如嗎替麥考酚酯、環磷醯胺、他克莫司、環孢素及來氟米特等,免疫抑制作用強,必須密切觀察其副作用與不良反應;03.雷公藤多甙片:從中藥中提取出來的有效成分,副作用相對較小且可控;04.沙坦及普利類降壓藥:它們有降血壓之外的降蛋白作用,長期使用效果更佳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相比於降低尿蛋白水平,如何保持指標穩定是更加重要的一個課題,腎友們還需要多掌握這些穩定尿蛋白的技巧!1、規範吃激素,科學停藥更保護腎臟出現尿蛋白後,90%的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療的方案,對於激素依賴及不敏感的患者,還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劑。
  • 腎友養成這5個好習慣,尿蛋白不上升/腎功能更穩定!
    這就夠了嗎?當然不夠,要想保證有好的治療效果,包括近期療效與遠期療效,即患者的尿蛋白不上升及腎功能更穩定,腎友還需養成如下五個好習慣,以配合醫生的治療。可是,得病時間久了,有的腎友認為「久病成醫」,好像懂得也多了,感覺自己也可以做醫生了。尤其是那些經常復發或吃藥時間太久的腎病症候群與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常常「想當然」地自己調整藥物,加藥與減藥都是「自己來」。這都是不可取的,甚至非常危險的。咱們腎病患者應該養成按醫囑用藥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