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
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最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
對於尿蛋白的情況,大家對於常常用尿常規尿蛋白加號(+)這項指標的變化,來判斷尿蛋白的嚴重性,還有腎功能的損傷程度,單純認為尿蛋白加號(+)越多,病情越嚴重。其實,你要小心被尿蛋白給騙了!
為保證檢查準確性,及時了解腎功能,腎友尿檢要注意兩個問題:
尿蛋白需多次檢查更準確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指標屬於單次檢查,結果易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大,比如喝水多少、出汗多少、高蛋白飲食、檢查前有劇烈運動等等都會影響到指標的準確性。因此判斷是否為腎病引起的尿蛋白,至少要隔天檢查3次尿蛋白,如果均呈現陽性基本判斷腎功能問題引起的。
如果治療過程中,尿蛋白出現反覆的情況,要警惕病情復發尤其是伴有感染的情況,必須要重視起來。
尿蛋白陽性,兩項檢查也不能少尿蛋白陽性後,為進一步判斷腎功能的損傷情況。還有兩項檢查腎友也要必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斷近段時間內整體蛋白漏出的情況。排出病理類型影響,尿蛋白定量越高,腎功能受損越嚴重。
尿蛋白肌酐比可以替代24小時尿蛋白檢查,準確度較高,不用留取24小時的尿液。尿白蛋白肌酐比超過30則表現為異常,30-300直接為微量蛋白尿,如果超過300則表現為大量蛋白尿。
還有一點腎友們一定要弄明白,尿常規中尿蛋白+的代表是一定範圍內的值,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則代表具體值。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檢查出尿蛋白2+,對應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2g-4g,如果單看這項具體是2g還是4g沒辦法判斷,沒辦法判斷是否存在大量蛋白尿(超過3.5g),病情是否嚴重,從而耽誤病情的治療。
另外,還有一些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腎病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病情好轉,水腫緩解,檢查尿蛋白轉陰(呈現減號-),但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並不是完全恢復,指標高於0.15g,就容易導致部分患者誤以為病情完全好轉,而忽視後續的治療,對維持腎功能長期穩定很不利。
所以腎友們平時複查尿檢尿蛋白至少要查兩項指標,「互相監督」才能了解到腎功能變化的真實情況,保證病情的穩定。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