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尿蛋白給騙了!腎病尿檢有2個問題,腎友不得不知

2020-12-17 腎病之友

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

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最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

對於尿蛋白的情況,大家對於常常用尿常規尿蛋白加號(+)這項指標的變化,來判斷尿蛋白的嚴重性,還有腎功能的損傷程度,單純認為尿蛋白加號(+)越多,病情越嚴重。其實,你要小心被尿蛋白給騙了!

為保證檢查準確性,及時了解腎功能,腎友尿檢要注意兩個問題:

尿蛋白需多次檢查更準確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指標屬於單次檢查,結果易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大,比如喝水多少、出汗多少、高蛋白飲食、檢查前有劇烈運動等等都會影響到指標的準確性。因此判斷是否為腎病引起的尿蛋白,至少要隔天檢查3次尿蛋白,如果均呈現陽性基本判斷腎功能問題引起的。

如果治療過程中,尿蛋白出現反覆的情況,要警惕病情復發尤其是伴有感染的情況,必須要重視起來。

尿蛋白陽性,兩項檢查也不能少尿蛋白陽性後,為進一步判斷腎功能的損傷情況。還有兩項檢查腎友也要必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斷近段時間內整體蛋白漏出的情況。排出病理類型影響,尿蛋白定量越高,腎功能受損越嚴重。

尿蛋白肌酐比可以替代24小時尿蛋白檢查,準確度較高,不用留取24小時的尿液。尿白蛋白肌酐比超過30則表現為異常,30-300直接為微量蛋白尿,如果超過300則表現為大量蛋白尿。

還有一點腎友們一定要弄明白,尿常規中尿蛋白+的代表是一定範圍內的值,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則代表具體值。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檢查出尿蛋白2+,對應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2g-4g,如果單看這項具體是2g還是4g沒辦法判斷,沒辦法判斷是否存在大量蛋白尿(超過3.5g),病情是否嚴重,從而耽誤病情的治療。

另外,還有一些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腎病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病情好轉,水腫緩解,檢查尿蛋白轉陰(呈現減號-),但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並不是完全恢復,指標高於0.15g,就容易導致部分患者誤以為病情完全好轉,而忽視後續的治療,對維持腎功能長期穩定很不利。

所以腎友們平時複查尿檢尿蛋白至少要查兩項指標,「互相監督」才能了解到腎功能變化的真實情況,保證病情的穩定。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尿檢還有2個問題,不得不知
    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 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較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
  • 尿蛋白忽高忽低?預防尿毒症,這些尿檢常識腎友們不得不知
    預防尿毒症,這些尿檢常識腎友們不得不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反應腎臟「金指標」腎病治療過程中,提到尿檢的指標不得不提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項指標反應的是整體體內蛋白漏出的情況,如果超過3.5g判斷為大量蛋白尿,說明腎小球損傷比較嚴重,當然也有病理因素的原因。
  • 不想腎病發展成腎衰竭,腎友要抓住5個關鍵時間點,減輕腎臟負擔
    對腎病患者來說最擔憂的是發展到腎衰竭階段,這就代表著病情惡化且壽命縮短。一旦確診腎病需接受科學規範性治療,抓住治療黃金期就能防止病情惡化。 腎友抓住哪5個關鍵時間點,可避免腎衰竭纏身?
  • 尿蛋白尿泡沫越來越多?腎友注意4點能改善,有效還護腎
    尿蛋白控制的情況是好是壞,與腎臟功能直接掛鈎。漏出的蛋白越多,表明受損的腎小球越多,腎小球受損的情況也越嚴重。因此在降蛋白上馬虎不得。 觀察尿蛋白是否得到控制,一般進行尿檢就可以明確知道。包括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指標,還有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測量。
  • 尿檢還只知道看尿蛋白?這項指標也可以提示腎病進展!
    咱們很多腎友去醫院進行尿檢,往往只關注尿蛋白、尿潛血、鏡檢紅細胞等指標,比如根據尿蛋白的「+」號看看腎病有沒有加重,根據紅細胞數量看看有沒有血尿,到此就覺得本次尿液複查已圓滿結束了。其實,除了上述「老朋友」外,在尿液的相關檢查中還存在著不少有用的指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腎病進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尿滲透壓。滲透壓是啥?溶液的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其實說白了就是溶液的壓強。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腎病尿常規常看的指標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潛血、尿蛋白等等,那這些指標的變化又代表什麼?今天就給大家一一揭開答案。尿白細胞:尿液中檢測白細胞項增多或陽性(+),往往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如果白細胞超過5個,基本可以確定。
  • 降尿蛋白的3個小方法,只有極少數腎友做到,效果不比激素差
    目前降蛋白的主流方法根據不同病理類型腎病,分為兩方面:一、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劑的免疫療法二、普利類、沙坦類或他汀類等通過降壓、降脂起到的間接降蛋白作用的方法多數腎友通過堅持治療,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長期用藥可以保持穩定狀態。
  • 尿蛋白(+)就說明腎病了?別被「騙了」,真相是這樣
    「醫生,我這尿蛋白怎麼有倆加號啊,啥意思?腎不好嗎?」 王大爺上周做了體檢,發現自己的尿常規報告單上尿蛋白後面跟著2個「+」,急急忙忙跑來問醫生。
  • 腎友養成這5個好習慣,尿蛋白不上升/腎功能更穩定!
    當然不夠,要想保證有好的治療效果,包括近期療效與遠期療效,即患者的尿蛋白不上升及腎功能更穩定,腎友還需養成如下五個好習慣,以配合醫生的治療。1.養成按醫囑用藥的習慣一般來說,在剛開始用藥治療期間,腎病患者都會按照醫囑用藥,不會自作主張隨意更改。
  • 腎友:為什麼我的尿蛋白降不下來?這5個問題或許能幫您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腎病治療的情況如何,尿蛋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幾乎每一個腎病患者都出現過尿蛋白,它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降低尿蛋白更是治療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腎友經過長期的治療,尿蛋白依然比較高,很難降下去,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先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 尿蛋白突然升高?也許是這4種原因惹的禍!腎友應該儘量避免!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很多朋友來諮詢,說之前病情一直很穩定,複查尿蛋白卻突然升高!化驗單上小小的+號,卻特別的揪心。尿裡的蛋白是腎臟過濾功能降低時出現的「漏網之魚」。尿蛋白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它是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今天就跟大家分享4位腎友的故事,找到尿蛋白升高的原因,從而引以為戒!
  • 尿蛋白2+、潛血2+病情嚴重嗎?腎內科醫生說的很直白
    案例分析:一腎友留言:醫生,剛剛查出尿蛋白2+、潛血2+,指凹性水腫,但肌酐89正常,病情嚴重嗎?先來一一看看每項指標,對腎功能的影響!尿蛋白——尿常規中的「佼佼者」在腎病尿檢過程中,尿蛋白這項指標向來是「備受關注」。尿蛋白陽性也就是顯示+號,表明尿液中存在大分子蛋白,如果明確是腎病引起的,一般尿蛋白+越多,表明漏出尿蛋越多,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
  • 尿蛋白穩定的腎友都離不開4項措施!佔2個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很多人覺得早期早期尿蛋白僅有1+或2+,自己也沒什麼症狀,就不重視治療,等到腎病3期甚至4期,才開始降尿蛋白,其實已經晚了。腎病中後期的治療重點並不是降尿蛋白,而是重視腎功能的調理及降低體內毒素水平,所以控制尿蛋白水平要趁早。降低尿蛋白不是腎病治療的根本目的,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來延緩腎衰竭才是重點。
  • 尿蛋白2+、潛血2+病情嚴重嗎?
    一腎友留言:醫生,剛剛查出尿蛋白2+、潛血2+,指凹性水腫,但肌酐89正常,病情嚴重嗎?先來一一看看每項指標,對腎功能的影響!尿蛋白——尿常規中的「佼佼者」在腎病尿檢過程中,尿蛋白這項指標向來是「備受關注」。
  • 腎友懷孕清單,25個問題詳細解答
    原創 謝莎莎 腎上線1.得了腎病,能懷孕嗎?當然能!不過,不同病情的腎友,懷孕風險大不相同。打算懷孕前,一定要提前找一個靠譜的腎內科大夫隨訪。2.腎友什麼時候懷孕?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1、保持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大量蛋白尿的腎友往往被要求低蛋白飲食,更有助於調節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但有些腎友疑惑,本身丟失的蛋白不少了,還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那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達標嗎? 一般根據尿蛋白的情況,適當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不會造成營養缺乏,反而有利於控制蛋白流失。
  • 腎病尿蛋白怎麼治療
    很多人體檢時候,或者因為其他疾病查尿時,尿檢結果提示:蛋白質 陽性(+)。趕緊上網搜索,查後很多人問到:「網上說這是得了腎病,最終都是尿毒症,我可怎麼辦啊」。很多問題就出現了,尿蛋白怎麼產生的呢?出現尿蛋白就一定是腎臟疾病嗎?尿蛋白需要怎麼治療呢?
  • 腎友懷孕清單,25個問題詳細解答
    )患者懷孕,與不懷孕的腎友數據,發現懷孕並沒有增加女性遠期腎病進展風險(肌酐翻倍、尿毒症)。這張圖反應的是懷孕後腎友尿蛋白大概趨勢。1g左右,剛開始的3個月,尿蛋白還是比較平穩的。到了3個月以後,尿蛋白開始慢慢漲,在懷孕後期漲得更明顯,到了快生的時候尿蛋白漲到了頂峰,生完之後開始有所下降,到了產後3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尿蛋白降得最快,生完1年基本恢復如初。
  • 都說腎病要忌口,到底有哪些食物是腎友絕對不能吃的?
    由於每位腎友的病情是不一樣的:有的腎病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有的腎病以尿蛋白升高為主要表現、有的腎炎可能與某種食物過敏密切相關、有的腎病以長期服用激素為主、有的腎病以容易出現高鉀血症主要特徵、有的腎病僅血肌酐超過正常、而有的腎病則以水腫為主要表現、更為嚴重與複雜的腎病則很多指標都升高(如高血壓、高尿酸、高鉀及血肌酐升高等)。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