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2020-12-17 騰訊網

腎病的發生除了與遺傳、基因、環境因素相關外,與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有一定的關係。尤其腎病發生後出現尿蛋白、高血壓等症狀,更要重視日常一些不良的生活對病情的影響。

尿蛋白是腎病比較典型的症狀,與腎功能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的越低腎衰竭的風險越小。

哪些習慣會影響尿蛋白的穩定?這五方面必須要重視!

1、保持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大量蛋白尿的腎友往往被要求低蛋白飲食,更有助於調節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但有些腎友疑惑,本身丟失的蛋白不少了,還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那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達標嗎?

一般根據尿蛋白的情況,適當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不會造成營養缺乏,反而有利於控制蛋白流失。雖說是低蛋白飲食,但攝入的蛋白構成為優質蛋白質,更易於消化吸收,為身體所需。所以在這大家不用擔心。

除了控制蛋白質的飲食,平時也要多注意攝入一些含維生素高的食物,一方面是腎臟受損本身會導致維生素的流失,另一方面,長期用藥包括激素、降壓藥等,也會造成維生素缺乏。

平時多注意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也有助於穩定病情,維持尿蛋白。

2、保證8小時規律作息

睡眠對尿蛋白水平有多大影響?

如果沒生病前,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二者之間的關係。一旦腎功能受損,才知道充足睡眠的重要性。缺乏睡眠一方面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引起身體炎症發生,比如多發感冒、發生等疾病,進而造成腎病的不穩定,尿蛋白也會隨之升高。另一方面,睡眠不足會導致血壓、血糖水平持續升高,繼而損害腎功能,且增加腎臟排毒負擔,導致影響蛋白尿。

每晚睡眠時間維持在7~8小時的腎友,尿蛋白水平更穩定。如果每晚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將尿蛋白效果較差且易復發。

3、多喝水加速血液流通

尿蛋白患者能多喝水嗎?部分病友可能同時有水腫的情況,每天需要限制水量。喝水量會直接影響到尿液的排出量,尿量減少,尿液濃縮也會升高尿蛋白水平。

除了嚴重水腫的腎友,每天要注意多補充水分,一般以2000毫升為宜,嚴重水腫的患者根據尿量的多少來調節喝水量,當日攝入量為前一天尿量+500毫升水為宜。比如水腫患者前一天尿量只有400毫升,那麼第二天攝入量以不超過900毫升為宜。

除了特殊情況的限水,腎友一定要多喝水,除了穩定尿蛋白,還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同時調節腎臟的血流容量,有利於腎功能的恢復。

4、多運動對抗感染

尿蛋白患者適合運動嗎?擔心運動反而加重蛋白,一些腎友就放棄了運動。其實尿蛋白控制穩定後,適當的運動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做些緩和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呼啦圈、踢毽子、小區器械等等,不會加重尿蛋白,反而有助於腎功能恢復。同時提升免疫力,也會減輕感染的發生,降低尿蛋不復發的風險。

5、堅持量量血壓

血壓是否穩定不僅會影響到尿蛋白,還會直接影響到腎功能。血壓保持穩定水平,會降低腎小球的基底膜的通透性,減緩腎小球纖維化、硬化的速度,進而穩定整體腎功能水平。尿蛋白的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會持續升高。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腎友養成這5個好習慣,尿蛋白不上升/腎功能更穩定!
    當然不夠,要想保證有好的治療效果,包括近期療效與遠期療效,即患者的尿蛋白不上升及腎功能更穩定,腎友還需養成如下五個好習慣,以配合醫生的治療。1.養成按醫囑用藥的習慣一般來說,在剛開始用藥治療期間,腎病患者都會按照醫囑用藥,不會自作主張隨意更改。
  • 尿蛋白尿泡沫越來越多?腎友注意4點能改善,有效還護腎
    此外,平時在治療過程中,還有不少腎友觀察尿液是否好轉,往往會看「尿泡沫」,尿泡沫多說明漏出蛋白多,造成尿液張力大。 尤其是腎臟炎症反應剛剛控制住,此時腎小球受損,導致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一味的攝入太多高蛋白食物漏出的也就越多,也就是說吃多少漏多少,很少能吸收,也達不到補充營養的作用。 因此有蛋白尿的患者,應該適當少量攝入優質的蛋白質,更易於消化吸收,也不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 尿蛋白為何總反覆?腎友早注意這3點,讓尿蛋白更聽話
    尿蛋白是慢性腎病早期典型的症狀之一,病情發展中影響著腎功能的進展。腎病早期尿蛋白不是很嚴重,及時抑制腎臟炎症反應,一般都可以將尿蛋白降下來,且保持平穩。而對於已發生腎功能不全的腎友,往往存在大量蛋白尿,對腎功能的進程影響較大,除了抑制腎臟炎症,還需要注意一些日常的護理,尤其是飲食的配合。對於處於中後期階段的腎友,降低尿蛋白時常常存在一個難題,就是易反覆。尿蛋白降下來不能,但難在能長期保持穩定。對於這些腎友在「復盤」病情的時候,發現往往飲食上並沒有管理好,埋下了隱患。
  • 腎友:為什麼我的尿蛋白降不下來?這5個問題或許能幫您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腎病治療的情況如何,尿蛋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幾乎每一個腎病患者都出現過尿蛋白,它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降低尿蛋白更是治療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腎友經過長期的治療,尿蛋白依然比較高,很難降下去,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先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相比於降低尿蛋白水平,如何保持指標穩定是更加重要的一個課題,腎友們還需要多掌握這些穩定尿蛋白的技巧!1、規範吃激素,科學停藥更保護腎臟出現尿蛋白後,90%的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療的方案,對於激素依賴及不敏感的患者,還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劑。
  • 降低尿蛋白、保護腎臟只能靠用藥?錯,這種食物也能辦到!
    要問到如何降低尿蛋白、延緩腎病進展,相信不少治療經驗豐富的腎友都會想到用藥,如糖皮質激素:潑尼松、甲強龍,以及免疫抑制劑:他克莫司、環孢素等。從中醫方面來說,《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毛皮」,《中國藥典》認為山藥能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從西醫角度來看,山藥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多種胺基酸、礦物質等,另外,山藥可促使肌體T淋巴細胞增殖,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還能促進大腦分泌脫氫表雄酮(一種天然存在的激素),改善睡眠。
  • 尿蛋白穩定的腎友都離不開4項措施!佔2個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如何使尿蛋白一直處於低水平?這幾點措施,腎友該早重視!第一項措施:消除炎症且調理免疫力尿蛋白發生的根源是腎小球的損傷,而造成腎小球損傷的原因則是腎臟發生了炎症反應,多重因素的刺激導致腎功能受損。第二項措施:改善飲食結構,糾正飲食習慣配合用藥治療的同時,規範的飲食也是保持尿蛋白平穩的關鍵措施之一。當大量蛋白尿階段,要求飲食會非常嚴格,尿蛋白流失得多,反而要低蛋白飲食,以減輕蛋白漏出。等病情穩定後,可以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但仍要根據病情控制。
  • 降尿蛋白的3個小方法,只有極少數腎友做到,效果不比激素差
    目前降蛋白的主流方法根據不同病理類型腎病,分為兩方面:一、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劑的免疫療法二、普利類、沙坦類或他汀類等通過降壓、降脂起到的間接降蛋白作用的方法多數腎友通過堅持治療,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長期用藥可以保持穩定狀態。
  • 別被尿蛋白給騙了!腎病尿檢有2個問題,腎友不得不知
    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最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對於尿蛋白的情況,大家對於常常用尿常規尿蛋白加號(+)這項指標的變化,來判斷尿蛋白的嚴重性,還有腎功能的損傷程度,單純認為尿蛋白加號(+)越多,病情越嚴重。
  • 腎友尿蛋白升高?醫生提醒:都是它惹的禍,這樣做可避免或助恢復
    相信很多的腎友都有蛋白升高的困擾,本來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沒有「+」號,又或者僅僅半個到一個「+」號一下子變成2+或3+。腎友就會問了:「醫生啊,我的病情之前一直挺穩定的,怎麼尿蛋白又高了呢?」
  • 「吃的好」也能降尿蛋白,腎友尿蛋白高,飲食必須記住這5點!
    另外,在飲食中「吃的好」也能幫助降低腎病患者的尿蛋白,而那些「吃的不好」的腎病患者,甚至是在「亂吃」,則不僅不能降尿蛋白,可能還會升高尿蛋白並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尿蛋白高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怎樣才算是「吃的好」?腎友尿蛋白高,飲食必須記住如下五點,也能幫助降低尿蛋白。
  • 腎友懷孕清單,25個問題詳細解答
    原創 謝莎莎 腎上線1.得了腎病,能懷孕嗎?當然能!不過,不同病情的腎友,懷孕風險大不相同。打算懷孕前,一定要提前找一個靠譜的腎內科大夫隨訪。2.腎友什麼時候懷孕?
  • 滿足4個條件的腎友,幾乎不會尿毒症!佔2個也很有勝算
    哪些腎友不易發生腎衰竭?符合這幾個條件的患者更有優勢! 1、處於腎病早期,且足夠重視病情的人 根據腎小球、腎小管等重要腎單位細胞損傷的程度,可評估腎功能損傷的情況。按照腎小球濾過率可把腎功能分為三個主要時期,腎病一、二期為腎病的前期,主要輕微的炎症反應或尿蛋白,腎臟自主的代償性就能消化掉,不會有明顯的腎功能損傷。
  • 腎友懷孕清單,25個問題詳細解答
    腎友還要做好準備的,最重要兩點是:腎病相對平穩;孕期不能用的藥,該停的都停了。這張圖反應的是懷孕後腎友尿蛋白大概趨勢。1g左右,剛開始的3個月,尿蛋白還是比較平穩的。到了3個月以後,尿蛋白開始慢慢漲,在懷孕後期漲得更明顯,到了快生的時候尿蛋白漲到了頂峰,生完之後開始有所下降,到了產後3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尿蛋白降得最快,生完1年基本恢復如初。
  • 不想腎病發展成腎衰竭,腎友要抓住5個關鍵時間點,減輕腎臟負擔
    腎友抓住哪5個關鍵時間點,可避免腎衰竭纏身?尿檢異常十有八九是腎病來臨,如腎小球腎炎或腎間質疾病等,先找出引起尿檢異常的原因,然後做進一步的檢查確診疾病,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期間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這樣才能控制病情或腎病完全治癒。
  • 硝苯地平會傷腎?腎友須正確看待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於1969年問世,是最早的地平類藥物,可用於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許多伴有高血壓的腎友在用它降壓。作為降壓藥大家庭的元老之一,硝苯地平至今仍活躍在降壓一線。不過,有不少腎科醫生在為腎病患者開藥時,會故意避開硝苯地平,這是為何?
  • 尿蛋白、肌酐同時升高,先治療哪一個?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說到尿蛋白和血肌酐,很多腎病患者可能對於這兩項指標的認識並不全面,而只是停留在腎病檢查當中,對於這兩項指標,可能很多人是十分熟悉它們的名字,而且也是經常見到的,但是尿蛋白與血肌酐的真正形成原因以及升高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多人都是比較陌生的吧,其實如果我們真正地認識到了尿蛋白以及血肌酐的話,針對性的治療,也是有助於兩項指標穩定的。
  • 尿蛋白突然升高?也許是這4種原因惹的禍!腎友應該儘量避免!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很多朋友來諮詢,說之前病情一直很穩定,複查尿蛋白卻突然升高!化驗單上小小的+號,卻特別的揪心。尿裡的蛋白是腎臟過濾功能降低時出現的「漏網之魚」。尿蛋白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它是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今天就跟大家分享4位腎友的故事,找到尿蛋白升高的原因,從而引以為戒!
  • 腎病患者注意2件事,也能顯著降低尿蛋白!
    這是臨床上一些尿蛋白腎病患者的真實寫照。大量蛋白尿對腎功能非常不友好,會影響到腎病的進程,且預後一般較差,尿毒症風險更高。那麼接著回到上面的問題,影響尿蛋白穩定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三個因素,其實還有重要的兩點,反而常常被忽視掉,一是飲食的管控,二是自身體質的管理。如果能堅持掌握好這兩方面,那麼即使發現的晚,病理重,堅持規範用藥,尿蛋白也不會居高不下。
  • 尿蛋白1+還要繼續治療嗎?照著3步走,腎功能更穩定
    尿蛋白出現後意味著腎小球受損了,如果進一步尿蛋白定量超過1g表明腎功能出現明顯損傷,必須要及時用藥抑制住腎臟內的炎症反應,以免加速惡化下去多數類型腎病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