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尿蛋白都沒轉陰?是藥沒用對?2個關鍵細節被忽視了

2020-12-17 腎病之友

尿蛋白對腎功能的影響,及病情的預後至關重要,已經說過很多遍,不多贅述。

尿蛋白的反覆或總是不轉陰?也成為了不少腎病患者的心病,還有一部分腎友長期吃藥幾年甚至數十年,尿蛋白依然停留在+或+-,沒有徹底轉陰。

眼看著尿蛋白從輕微逐漸發展為「頑固性」蛋白尿,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是藥沒用對還是飲食控制不好?其實大多數病友都存在這2點問題:

一、用藥不及時或治療不規範

用藥不及時簡單來說就是治晚了,錯過了最佳時機。

比如慢性腎小球腎炎算是腎病病理中較輕的類型,腎病1、2期僅存在輕微的炎症反應,尿蛋白一般在2+,蛋白尿定量多不會超過3.5g。及時抑制炎症反應,避免造成更多腎小球的損害,一般將蛋白尿降到0.5g以下是沒有問題的,大多數會轉陰。

那對尿蛋白難轉陰,又該如何預防腎衰竭?也不用著急。

尿蛋白+或+-其實對腎功能的後續影響不大,關鍵要看的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指標。即使尿蛋白轉陰了,但定量還是高(超過1g)也需要重視。治療過程不能單看指標的高低,更重要是準確的檢測出蛋白漏出多少,有部分腎友包括醫生,只重視指標,不從根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治療不規範也是耽誤病情的原因之一。

比如蛋白尿的漏出根本上是腎臟炎症反應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受損,致使蛋白漏出來了。因此在降低指標的同時,抑制炎症,盡力修補受損的腎小球也很關鍵。

二、飲食等日常護理不到位

有部分病友發現自己吃肉多了,尿泡沫就多了,清淡點飲食,尿泡沫就少了。那蛋白尿的多少真的與吃肉有關係嗎?

其實肉是高蛋白質、高脂、高膽固醇類食物的代表,是這類食物吃太多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導致尿蛋白的不穩定。所以建議大家儘量清淡飲食。

此外,如果不加以控制飲食,不僅是會造成尿泡沫增多的情況,對腎功能的影響其實潛移默化的,如果不注意低蛋白、低鹽飲食,會影響藥物效果,造成藥物治療不想,吃任何一種藥物結果都差不多,病情自然也難好轉。

除了飲食,還包括熬夜、吸菸、喝酒等等會影響蛋白質轉陰的因素都是一樣的道理。

有時候蛋白尿難徹底轉陰,不單是藥物沒用好,恰恰可能是輸在了一些細節問題上。

(註: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尿蛋白一直沒轉陰,害怕腎衰竭?3種情況很好控制,無需擔心
    及時對抗腎臟內出現的劇烈免疫嚴重反應,是降低尿蛋白水平的關鍵。多數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激素還有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針對病灶治療後,尿蛋白基本可以降下來。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頑固性尿蛋白」,吃藥一段時間後,指標降下去了,但卻容易復發,還有一類情況是雖然處於較低水平,但一直沒轉陰。
  • 尿蛋白難徹底轉陰怎麼辦?控制好3點,降蛋白更加分
    對於這種情況,不同病理類型表現也不同,如多數膜性腎病患者早期可能蛋白尿高達數十克,積極治療後大多能降到1g以下,有些病友也能降到0.3g以下,對應的尿蛋白1+,但也不需要擔心,此時尿蛋白對腎功能影響微乎其微,只需要定期複查就可以。如果尿蛋白降下來但沒有徹底轉陰,以免病情復發,腎友還需要注意這3點!
  • 尿蛋白轉陰可馬上停藥?關於3個降蛋白常識,不得不看
    尿常規中尿蛋白呈現減號,表明為陰性,是病情好轉的信號。且相比尿蛋白,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肌酐比這兩項指標對腎功能的情況反應更準確。 但有些腎友可能看到指標轉陰後,就停藥或中斷治療,給病情復髮帶來極大隱患。 一般尿蛋白轉陰且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下降到0.5g以下,且持續2年時間沒有復發才表明基本好轉,才符合停服激素類相關藥物的標準。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患者覺得情況還好,又過了一個月在家人建議下去當地鎮衛生院化驗尿蛋白3+,肝腎功能正常,血漿白蛋白22.3g/L,血脂TG/Tch 2.45/8.79mmol/L。診斷為腎病症候群,醫生給患者配了點消腫的藥,並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診治,患者吃了藥之後水腫有所減輕,患者仍未去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
  • 尿蛋白轉陰後帶來哪些風險?
    如果經過治療後,尿蛋白轉陰了,這對於任何患者來說都是一個好事,因為尿蛋白沒有了,就說明腎臟的病理損傷中止了,腎功能得到保護了,甚至可以說是臨床治康復了。 但是有少部分患者,尿蛋白轉陰後帶來的只是短暫的興奮,隨後又會陷入無限的悲傷。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尿蛋白總不轉陰怎麼辦?先別急,教你3招能及時糾正
    眾所周知,尿蛋白的情況與腎功能是掛鈎的,而是影響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決定著病情的預後。如果持續存在大量蛋白尿,腎功能下降速度加快,尿毒症的風險無疑會增加。尿蛋白為什麼有時候遲遲不能轉陰?如何解決?首先明確尿蛋白不能轉陰的影響因素。
  • 尿蛋白1+還要繼續治療嗎?照著3步走,腎功能更穩定
    尿蛋白出現後意味著腎小球受損了,如果進一步尿蛋白定量超過1g表明腎功能出現明顯損傷,必須要及時用藥抑制住腎臟內的炎症反應,以免加速惡化下去多數類型腎病通過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激素藥物發揮作用的關鍵是調節體內免疫力,來對抗腎臟內的炎症反應。即使根據炎症反應的劇烈性,及尿蛋白水平的,早期開始大量衝擊治療,結果也會有差異。每個人自身的免疫力情況,對激素的敏感性,還有日常習慣等都會影響用藥結果。所以為保證藥物發揮最大藥效,腎友們必須要規範使用激素。遵循「大量衝擊、緩慢減藥、長期維持」的原則,不要私自減藥。
  • 尿蛋白、肌酐同時升高,先治療哪一個?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說到尿蛋白和血肌酐,很多腎病患者可能對於這兩項指標的認識並不全面,而只是停留在腎病檢查當中,對於這兩項指標,可能很多人是十分熟悉它們的名字,而且也是經常見到的,但是尿蛋白與血肌酐的真正形成原因以及升高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多人都是比較陌生的吧,其實如果我們真正地認識到了尿蛋白以及血肌酐的話,針對性的治療,也是有助於兩項指標穩定的。
  • 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在用藥上需把握5個關鍵點!
    因此,當檢查發現患者仍有明顯尿蛋白時,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00mg的少量蛋白尿,或超過1000mg的中等量蛋白尿,甚至超過3500mg的大量蛋白尿,都屬於尿蛋白高,化驗尿常規可顯示為PRO +、2+或3+,也有化驗室顯示為尿PRO 4+。腎病患者首次檢查尿蛋白高,並不代表腎病就很嚴重,也不能說明預後就一定不好。
  • 尿蛋白正常後,是不是能停藥了?別衝動,可能釀成大錯
    當尿蛋白治療正常後,能不能停藥?部分腎友以為尿蛋白指標轉陰就沒事了,就不用再管了,這是很多人的誤區。對於絕大多數腎病來說,不能在尿蛋白恢復後就停藥。如果是急性腎炎,比如常見的急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腎炎,在經過2周左右的抗感染、降壓、利尿等治療後,尿蛋白會恢復。此時患者的症狀和指標都正常了,腎臟病理方面也基本恢復如初了,就可以停藥。但大部分蛋白尿患者是慢性病,不是急性的。
  • 尿蛋白持續存在+號,有必要加激素嗎?2點方法,轉陰不難
    這位患者是膜性腎病,患病3年多,激素治療2年多,初次確診查出大量蛋白尿從3.8g,經過近一個月治療,配合激素和外敷的治療,蛋白尿明顯下降,出院時已經降到0.8g,尿蛋白轉陰,治療效果比較好。出院後基本上他每年都會來複查1次。 這次是馬上年關了,不想出遠門,建議他去了當地醫院複查,之後發給我的化驗單,兩次結果尿蛋白都呈弱陽性。
  • 尿蛋白不轉陰,就會得尿毒症?其實,尿蛋白降到這個水平,已經達標
    尿蛋白的目標值 目前評估尿蛋白最準確的金指標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留尿準確的前提下)。醫生進行重大治療決策時,通常都以它為準,而不是尿常規的蛋白幾個+,因為加號有時受到尿液濃縮、稀釋的影響,與實際尿蛋白嚴重程度不符。
  • 僅2個月尿蛋白從3+到-?他是如何做到的?2點經驗值得收藏
    多數病友初次檢查時,尿蛋白多呈現+-或+,但隨著病情的惡化,還可能發展到2+、3+、4+,檢查尿蛋白定量漏出也會相應增加。尿蛋白長期存在會持續對腎臟單位內的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等細胞造成損害,從而影響到整體腎功能的情況,加速腎衰竭的發生。
  • 2個治療誤區不改,降尿蛋白「難如登天」
    「3年前,我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膜性腎病一期,也去過很多家醫院治療,可尿蛋白不見好轉反而升高了,蛋白定量從1.7升到了3.9,這是怎麼回事啊醫生?」這是去年上半年接診的一位患者陳先生的「開場白」,目前經過治療以及生活飲食方面的調整,尿蛋白已經聽話不少。 為什麼說起他呢?
  • 別被尿蛋白給騙了!腎病尿檢有2個問題,腎友不得不知
    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最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對於尿蛋白的情況,大家對於常常用尿常規尿蛋白加號(+)這項指標的變化,來判斷尿蛋白的嚴重性,還有腎功能的損傷程度,單純認為尿蛋白加號(+)越多,病情越嚴重。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尿檢還有2個問題,不得不知
    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 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較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
  • 降尿蛋白容易陷入的3大誤區,避開能降低腎衰竭,千萬不要犯錯了!
    一是沒有控制好用藥劑量,藥物劑量決定藥效發揮程度以及尿蛋白下降水平。就拿激素類藥物來說,大部分病人伴有蛋白尿,起初用激素類藥物來衝擊治療,每次用10~12片,大約4~8個星期就能看到效果,然後再逐步減藥。因為每個人的病情嚴重程度不一樣,所以減藥過程快慢也有很大差異。
  • 尿蛋白降下來兩個月,一停藥又漲到2+怎麼辦?教你2招
    腎病監測尿蛋白的情況,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常用、關鍵的一項指標。治療過程中,尿蛋白的變化更是反應腎小球濾過功能的重要指標。排除掉個別病理因素的影響,一般尿蛋白定量越高,對腎功能的危害越大,說明腎小球濾過膜受損越嚴重。因此降低尿蛋白定量是預防腎衰竭發生的重要一環。
  • 此藥是治療慢性腎病的「特效藥」,降低尿蛋白的首選
    1.經典的免疫抑制劑 包括: 老牌、便宜、徵戰半個多世紀至今仍活躍在一線的環磷醯胺; 降低尿蛋白見效快的他克莫司; 當其它免疫抑制劑效果不理想時的底牌:環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