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一位患者詢問說,醫生,我尿蛋白也下降了,但就是降不到正常值(定量0.3g)該怎麼辦?這樣會尿毒症嗎?
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能感受到他對病情的擔心及重視。
眾所周知,尿蛋白的情況與腎功能是掛鈎的,而是影響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決定著病情的預後。如果持續存在大量蛋白尿,腎功能下降速度加快,尿毒症的風險無疑會增加。
尿蛋白為什麼有時候遲遲不能轉陰?如何解決?
首先明確尿蛋白不能轉陰的影響因素。尿蛋白流失是腎小球損傷導致的必然結果。腎小球損傷過半一般難以恢復,持續存在腎小球的損傷會導致腎小球濾過率功能的不斷下降,發生實質性損傷後不可逆轉,以至於尿蛋白的丟失也不能逆轉。這是尿蛋白不能完全轉陰的根本原因。
但通過及時對腎小球內炎症反應的抑制,重視受傷較輕的腎小球的保護,還有剩餘的腎功能,尿蛋白水平也能緩慢下降,降到對腎功能影響很低的水平也不是沒有可能。
除了內在因素,還有外在因素的影響,比如飲食管理、藥物應用、作息是否規律等也會影響到尿蛋白的穩定。
其次病理因素是影響尿蛋白高低非常關鍵的一方面。有些類型腎病並不一定非常嚴重,但是病理類型導致了大量蛋白尿。比如膜性腎病、IgA腎病等等。及時明確診斷病理,對控制尿蛋白水平更有意義。
還有重要的一點,自身的免疫力情況,也會影響尿蛋白的穩定,及時提升免疫力,往往可以保持較低水平的尿蛋白。
尿蛋白不轉陰一定會尿毒症嗎?不見得
尿蛋白不完全轉陰,也不影響腎臟壽命!評估尿蛋白水平,不少腎友習慣看+號,認為+號越多自然越嚴重。但其實相對來說,24小時尿蛋白定量才更有說服力。更能觀察出具體的蛋白漏出的情況。
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並一定要降到0.15g以內。對於大部分腎病類型來講,維持在0.5g以內對腎功能的影響相對較小。當然0.5g也是底線,在積極用藥幹預治療後最好不超過這個數值。達到這個水平尿毒症的風險才能降到最低。
那麼上面我們說有些類型腎病,如膜性腎病、IgA腎病、FSGS腎病的腎友,本身存在大量蛋白尿高達數十克,短時間內降到0.5g以內也不現實。一般這些類型的腎病尿蛋白下降能達到一半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在緩慢下降對病情進展影響也不會很大。
相比於尿蛋白不轉陰,腎友們更該把治療目標放在維持整體腎功能穩定上。即使沒有轉陰也不要著急,只要對腎功能的進展影響不大完全可以接受,一般不會影響到腎臟壽命,健康的生活。
看你佔了幾個因素?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