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親歷:尿蛋白3+到轉陰,保持穩定不復發我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20 騰訊網

曾經的我,是校籃球隊主力中鋒,在同學、老師眼裡很優秀很陽光,也很體貼孝順父母,然而,在高考前,老天給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由於所報專業對身體的要求特殊,2015年剛進入11月時,我自己就先進行了體檢。

拿到體檢報告的那天下午,陽光還是那麼溫暖,而那個陽光男孩卻消失了。

肌酐176、尿蛋白3+!

記得當時醫生說了好多,具體什麼的我努力的去聽卻怎麼也聽不到,像耳聾了一樣,我的心早已進入了寒冬。

接著去了市醫院複查,結果還是一樣。

我害怕、我哭泣,我抱怨上天不公,為什麼偏偏是我啊!上網百度看到的答案像一把刀子狠狠地扎著我脆弱的心。

我的兩腎大小分別為9.7和9.5,已經縮小,醫生不建議做腎穿刺,不清楚到底是什麼類型,只能靠吃藥來治療。

我一邊大把大把的吃藥,一邊參加著高考的複習。由於身體原因,只得放棄自己夢想的南方大學,選擇了離家不遠的大學。

從發病至今已經三年了,目前大部分指標基本穩定,部分指標穩中有降。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從開始的1.6g慢慢降到了0.06g,肌酐一直穩定在150左右。

下面是我患病以來按照醫生的建議一直堅持做的事情,願與各位腎友分享:

1、按時吃藥、注意飲食

為了保證按時吃藥、不漏藥,我準備了一個帶三個小格的藥盒,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第二天的三頓藥分別放進小格子裡面,隨身攜帶,並用手機定時提醒自己服藥。

此外,飲食方面,我選擇了食堂的一個單炒窗口,我會每天按照自己蛋白質的攝入量,以及我的隨訪醫生制定的簡單食譜,在學校可以實現的,以及食材等,提前告訴廚師,並每天叮囑少放鹽、不放雞精、味精等。保證一天一次低蛋白主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吃豬牛紅肉,不吃楊桃等傷腎食物。

2、防止感染、適量運動

每年的十月份左右我都會注射流感疫苗,平時也養成了看天氣預報的好習慣,注意保暖,適當增減衣物,避免感冒,避免腎毒性藥物對腎臟造成二次損害。

在學校,每周打籃球2~3次,每次約1小時,當然,強度要適中。每周其他的四五天我會在操場散散步,平時也會積極參加一些適合的社團活動,並沒有因為身體原因而放棄融入集體的機會,每天過得很充實。

3、找一個長期隨訪醫生

正是因為我的管理醫生,他教給了我很多關於日常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等等,並經常鼓勵我,給予我很多的自信。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遇到了困難,我們只能從容面對,努力堅持,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對醫學的進步充滿著希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尿蛋白難徹底轉陰怎麼辦?控制好3點,降蛋白更加分
    對於這種情況,不同病理類型表現也不同,如多數膜性腎病患者早期可能蛋白尿高達數十克,積極治療後大多能降到1g以下,有些病友也能降到0.3g以下,對應的尿蛋白1+,但也不需要擔心,此時尿蛋白對腎功能影響微乎其微,只需要定期複查就可以。如果尿蛋白降下來但沒有徹底轉陰,以免病情復發,腎友還需要注意這3點!
  • 尿蛋白不轉陰,就會得尿毒症?其實,尿蛋白降到這個水平,已經達標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普通人的正常值是小於0.15g,也就是150mg以內。 一些患者整日憂心自己沒能降到正常水平,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一方面,怕尿蛋白一日不轉陰,一日就是尿毒症的隱患,欲除之而後快。另一方面,覺得尿蛋白正常了,才可以安心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 尿蛋白總不轉陰怎麼辦?先別急,教你3招能及時糾正
    眾所周知,尿蛋白的情況與腎功能是掛鈎的,而是影響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決定著病情的預後。如果持續存在大量蛋白尿,腎功能下降速度加快,尿毒症的風險無疑會增加。尿蛋白為什麼有時候遲遲不能轉陰?如何解決?首先明確尿蛋白不能轉陰的影響因素。
  • 腎友養成這5個好習慣,尿蛋白不上升/腎功能更穩定!
    周遜 腎內科主任經正規醫院專科醫生診治後,腎病患者最怕的是尿蛋白再次升高或腎功能不穩定。尿蛋白升高,則可能提示腎病復發了;腎功能不穩定,則可能提示腎病還在發展中。當然不夠,要想保證有好的治療效果,包括近期療效與遠期療效,即患者的尿蛋白不上升及腎功能更穩定,腎友還需養成如下五個好習慣,以配合醫生的治療。1.養成按醫囑用藥的習慣一般來說,在剛開始用藥治療期間,腎病患者都會按照醫囑用藥,不會自作主張隨意更改。
  • 僅2個月尿蛋白從3+到-?他是如何做到的?2點經驗值得收藏
    慢性腎病治療過程中,最困擾腎友的典型的症狀之一就是蛋白尿。多數病友初次檢查時,尿蛋白多呈現+-或+,但隨著病情的惡化,還可能發展到2+、3+、4+,檢查尿蛋白定量漏出也會相應增加。尿蛋白長期存在會持續對腎臟單位內的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等細胞造成損害,從而影響到整體腎功能的情況,加速腎衰竭的發生。當然很多腎友初次確診腎病後,治療的目標都是尿蛋白轉陰,24h尿蛋白定量能降到0.15g以下,實在不行0.5g以下也是好的。如何才能將蛋白尿持續穩定在較低水平,降低對腎功能的威脅?
  • 尿蛋白1+還要繼續治療嗎?照著3步走,腎功能更穩定
    尿蛋白出現後意味著腎小球受損了,如果進一步尿蛋白定量超過1g表明腎功能出現明顯損傷,必須要及時用藥抑制住腎臟內的炎症反應,以免加速惡化下去多數類型腎病通過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
  • 別被尿蛋白給騙了!腎病尿檢有2個問題,腎友不得不知
    為保證檢查準確性,及時了解腎功能,腎友尿檢要注意兩個問題:尿蛋白需多次檢查更準確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指標屬於單次檢查,結果易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大,比如喝水多少、出汗多少、高蛋白飲食、檢查前有劇烈運動等等都會影響到指標的準確性。
  • 尿蛋白反彈 ≠ 復發!發現尿蛋白反彈,趕緊先做一件事
    一些腎友剛剛臨床治癒後不久,就問我:「尿泡沫又多了、尿蛋白加號又出現了,是不是復發了?藥物要不要加量?」甚至有幾位腎友都不諮詢醫生,在家裡拿試紙一測,自己直接就上調藥物劑量了,後來才被我發現。這樣盲目地調整藥物,是非常不理智的。尿蛋白反彈,是病情復發了嗎?不一定,可能不是。
  • 尿蛋白轉陰可馬上停藥?關於3個降蛋白常識,不得不看
    有些腎友治療中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醫生,怎麼我的蛋白尿反反覆覆,吃了不少藥,怎麼總也治不好呀? 尿液中蛋白的漏出說明腎小球基底膜受損,腎小球濾過功能出現了問題,因此在衡量腎功能時我們常把蛋白尿定量來作為一項判斷指標。多數類型腎病早期就存在蛋白尿的症狀,且可能持續於整個治療工程中。
  • 降尿蛋白的3個小方法,只有極少數腎友做到,效果不比激素差
    目前降蛋白的主流方法根據不同病理類型腎病,分為兩方面:一、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劑的免疫療法二、普利類、沙坦類或他汀類等通過降壓、降脂起到的間接降蛋白作用的方法多數腎友通過堅持治療,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長期用藥可以保持穩定狀態。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1、保持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大量蛋白尿的腎友往往被要求低蛋白飲食,更有助於調節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但有些腎友疑惑,本身丟失的蛋白不少了,還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那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達標嗎? 一般根據尿蛋白的情況,適當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不會造成營養缺乏,反而有利於控制蛋白流失。
  • 腎友尿蛋白升高?醫生提醒:都是它惹的禍,這樣做可避免或助恢復
    相信很多的腎友都有蛋白升高的困擾,本來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沒有「+」號,又或者僅僅半個到一個「+」號一下子變成2+或3+。腎友就會問了:「醫生啊,我的病情之前一直挺穩定的,怎麼尿蛋白又高了呢?」
  • 平頂山哪裡治腎病尿蛋白不容易復發?
    核心提示:很多腎友好不容易把尿蛋白降下來了,可算鬆了一口氣,但往往又「東窗事發」,尿蛋白又會捲土重來,患者在降蛋白→復發→降蛋白→再次復發的怪圈中毫無喘息,苦不堪言。尿蛋白長時間漏出,反覆發作,只會加速腎病的惡化進程。不想沾上腎衰竭、尿毒症,今天河南譽美腎病醫院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尿蛋白穩定的腎友都離不開4項措施!佔2個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很多人覺得早期早期尿蛋白僅有1+或2+,自己也沒什麼症狀,就不重視治療,等到腎病3期甚至4期,才開始降尿蛋白,其實已經晚了。腎病中後期的治療重點並不是降尿蛋白,而是重視腎功能的調理及降低體內毒素水平,所以控制尿蛋白水平要趁早。降低尿蛋白不是腎病治療的根本目的,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來延緩腎衰竭才是重點。
  • 做好一點,保證尿蛋白再不會反反覆覆糾纏你,腎病穩如山
    尿蛋白反覆說明腎臟內仍然存有炎症因子的 「殘餘勢力」,在偷偷地傷害著腎臟內皮細胞,雖然看似影響不大,但如果稍不注意,很可能會引起大量蛋白尿,導致病情全面復發,加速腎功能的衰竭。經常會有患者說:尿蛋白太難搞了,我一直堅持用藥,為何尿蛋白還是不斷來折磨我的腎臟?
  • 尿蛋白為何總反覆?腎友早注意這3點,讓尿蛋白更聽話
    而對於已發生腎功能不全的腎友,往往存在大量蛋白尿,對腎功能的進程影響較大,除了抑制腎臟炎症,還需要注意一些日常的護理,尤其是飲食的配合。對於處於中後期階段的腎友,降低尿蛋白時常常存在一個難題,就是易反覆。尿蛋白降下來不能,但難在能長期保持穩定。對於這些腎友在「復盤」病情的時候,發現往往飲食上並沒有管理好,埋下了隱患。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但患者的尿蛋白仍3+,24小時尿蛋白定量顯示為7.62g、血漿總蛋白與白蛋白比為42.8/20.6g/L、甘油三酯與總膽固醇比為2.78/10.24mmol/L,血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等均明顯升高,彩超仍顯示雙腎腫大。患者於前年9月份來我院住院予激素、環磷醯胺、抗凝及中醫中藥等治療,患者水腫消退,尿蛋白逐漸下降並轉陰,血漿蛋白與血脂逐漸恢復正常。
  • 尿蛋白持續存在+號,有必要加激素嗎?2點方法,轉陰不難
    這位患者是膜性腎病,患病3年多,激素治療2年多,初次確診查出大量蛋白尿從3.8g,經過近一個月治療,配合激素和外敷的治療,蛋白尿明顯下降,出院時已經降到0.8g,尿蛋白轉陰,治療效果比較好。出院後基本上他每年都會來複查1次。 這次是馬上年關了,不想出遠門,建議他去了當地醫院複查,之後發給我的化驗單,兩次結果尿蛋白都呈弱陽性。
  • 尿蛋白、肌酐同時升高,先治療哪一個?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說到尿蛋白和血肌酐,很多腎病患者可能對於這兩項指標的認識並不全面,而只是停留在腎病檢查當中,對於這兩項指標,可能很多人是十分熟悉它們的名字,而且也是經常見到的,但是尿蛋白與血肌酐的真正形成原因以及升高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多人都是比較陌生的吧,其實如果我們真正地認識到了尿蛋白以及血肌酐的話,針對性的治療,也是有助於兩項指標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