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傷腎,這些辦法就可以降低腎友的尿蛋白

2020-12-19 復禾健康

尿蛋白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障等原因引起尿中蛋白量增多,健康人尿中蛋白質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於150mg,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規檢查就可以測出,就是我們常說的蛋白尿。

蛋白尿為何要重視?

蛋白尿是腎臟病常見的臨床表現,一直被認為是腎臟疾病的「結果」。近年來才知道尿中蛋白質的成分和量的異常不僅是病變的指標,而且,蛋白尿還作為一個獨立的「致病因子」參與腎臟的病變過程,認識蛋白尿實際上是一種「內源性的毒素」。

所以,不要簡單以為蛋白尿就是排除了體外,其實蛋白尿在體內會對身體產生很大危害。蛋白尿的發生不僅僅是營養蛋白的大量流失,並且蛋白尿對腎小球、腎小管和腎間質等都會造成損害,引起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腎間質纖維化,從而產生慢性腎臟病,嚴重者可進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尿毒症)。

因此,消除蛋白尿,是腎臟病治療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之一。當然,蛋白尿的毒性大小主要取決於量的多少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如果只是出現一段時間或暫時性的蛋白尿,對身體是沒有什麼大影響的。如果經常出現蛋白尿,且量還比較多,那麼,對腎臟的危害就不言而喻了。

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尿蛋白?

01.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與甲強龍等,抗炎與免疫抑制作用強,但副作用相對較大,需權衡利弊後使用;

02.免疫抑制劑:如嗎替麥考酚酯、環磷醯胺、他克莫司、環孢素及來氟米特等,免疫抑制作用強,必須密切觀察其副作用與不良反應;

03.雷公藤多甙片:從中藥中提取出來的有效成分,副作用相對較小且可控;

04.沙坦及普利類降壓藥:它們有降血壓之外的降蛋白作用,長期使用效果更佳,副作用多可控(注意高鉀與咳嗽);

05.蟲草製劑:如至靈膠囊與金水寶等,通過調節免疫功能而起到輔助降蛋白效果;

06.他汀類降脂藥:如氟伐他汀及阿託伐他汀等,它們有降血脂之外的降蛋白療效;

07.中成藥類:如健康膠囊、腎炎康膠囊及黃葵膠囊等等;

08.控制好血壓:血壓控制達標本身就有助於降低蛋白尿;

09.控制好血糖:如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是治腎病降蛋白的基礎與前提;

10.減肥:肥胖本身可導致腎臟超負荷工作,引起蛋白尿。因此,減肥有時能起到比藥物還好的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11.低蛋白飲食:大魚大肉等高蛋白飲食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而低蛋白飲食則有助於降低尿蛋白;

12.治療感染:如合併感染,則可加重或誘發腎病出現尿蛋白。因此,及時治療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口腔與扁桃體炎症等等,有助於降低尿蛋白;

13.不要吃得太鹹:低鹽飲食不僅有利於控制血壓,而且對降低蛋白尿也有益處;

14.中醫中藥辨證施治:我們經治的腎病患者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我們發現:通過中醫中藥辨證施治方法,不僅可以減輕西藥帶來的副作用與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還可以起到降低尿蛋白的效果。

以上只是簡單列舉一些降尿蛋白的方法(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具體到腎病患者,還必須結合病情。去正規醫院找腎內科專科大夫通過相關檢查確診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相關焦點

  • 尿蛋白尿泡沫越來越多?腎友注意4點能改善,有效還護腎
    尿蛋白控制的情況是好是壞,與腎臟功能直接掛鈎。漏出的蛋白越多,表明受損的腎小球越多,腎小球受損的情況也越嚴重。因此在降蛋白上馬虎不得。 觀察尿蛋白是否得到控制,一般進行尿檢就可以明確知道。包括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指標,還有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測量。
  • 降尿蛋白的3個小方法,只有極少數腎友做到,效果不比激素差
    目前降蛋白的主流方法根據不同病理類型腎病,分為兩方面:一、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劑的免疫療法二、普利類、沙坦類或他汀類等通過降壓、降脂起到的間接降蛋白作用的方法多數腎友通過堅持治療,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長期用藥可以保持穩定狀態。
  • 降蛋白尿常見4個誤區,腎友注意避開,可有效降低腎衰竭
    理想指標不單是說尿蛋白轉陰或降到0.15g才是好轉,只要漏出蛋白的量不會對腎功能產生太大影響,基本上就達到了臨床治癒(大部分腎病1g以下,甚至0.5g以下)就可以接受。但有少部分患者,開始用藥是從十幾克降到了幾克,但再降速度就變慢了。還有少數患者用藥後效果達不到,開始加藥或換藥,治療走了不少彎路。
  • 別被尿蛋白給騙了!腎病尿檢有2個問題,腎友不得不知
    為保證檢查準確性,及時了解腎功能,腎友尿檢要注意兩個問題:尿蛋白需多次檢查更準確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指標屬於單次檢查,結果易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大,比如喝水多少、出汗多少、高蛋白飲食、檢查前有劇烈運動等等都會影響到指標的準確性。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1、保持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大量蛋白尿的腎友往往被要求低蛋白飲食,更有助於調節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但有些腎友疑惑,本身丟失的蛋白不少了,還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那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達標嗎? 一般根據尿蛋白的情況,適當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不會造成營養缺乏,反而有利於控制蛋白流失。
  • 尿蛋白為何總反覆?腎友早注意這3點,讓尿蛋白更聽話
    而對於已發生腎功能不全的腎友,往往存在大量蛋白尿,對腎功能的進程影響較大,除了抑制腎臟炎症,還需要注意一些日常的護理,尤其是飲食的配合。對於處於中後期階段的腎友,降低尿蛋白時常常存在一個難題,就是易反覆。尿蛋白降下來不能,但難在能長期保持穩定。對於這些腎友在「復盤」病情的時候,發現往往飲食上並沒有管理好,埋下了隱患。
  • 24小時尿蛋白檢查,地位升級留24小時尿成為腎友必備技能
    腎友們在微信上諮詢我蛋白尿的治療方案時,說自己尿蛋白有多少多少,有的說加號(+),有的說mg/g或是mg/mmol,有的說多少克,說什麼的都有。 還有的直接扔給我一個尿蛋白數字(比如問蛋白195怎麼辦),讓我猜它是哪項檢查?
  • 硝苯地平會傷腎?腎友須正確看待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於1969年問世,是最早的地平類藥物,可用於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許多伴有高血壓的腎友在用它降壓。作為降壓藥大家庭的元老之一,硝苯地平至今仍活躍在降壓一線。不過,有不少腎科醫生在為腎病患者開藥時,會故意避開硝苯地平,這是為何?
  • 腎友尿蛋白升高?醫生提醒:都是它惹的禍,這樣做可避免或助恢復
    相信很多的腎友都有蛋白升高的困擾,本來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沒有「+」號,又或者僅僅半個到一個「+」號一下子變成2+或3+。腎友就會問了:「醫生啊,我的病情之前一直挺穩定的,怎麼尿蛋白又高了呢?」
  • 腎友獨白:關於蛋白尿,我懂得少,你別騙我!
    這個小苗頭呢,就是尿液——腎臟健康的晴雨表,眾所周知,尿液的重要成分——蛋白,你了解它嗎?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基本常識。1.什麼樣的人尿中有蛋白不是只有腎病患者尿中會有蛋白,正常人的尿中也會排洩一定量的蛋白,但量很少,持續時間短,一天總量小於150mg(0.15g),通常在40~80mg。
  • 尿蛋白高該怎麼吃?記住一點秘訣,輕鬆降蛋白還能護腎
    眾所周知,腎病出現大量蛋白尿後要遵循優質低蛋白飲食的原則,適當減少每日攝入的蛋白質,且選擇動物性蛋白,以維持體內蛋白質的平衡。其實除了低蛋白飲食,還有一項飲食細節也要注意,對控制尿蛋白穩定及降低腎衰竭風險更有益。這就是——限鹽!
  • 24小時尿蛋白檢查,地位升級↑ 留24小時尿成為腎友必備技能
    腎友們在微信上諮詢我蛋白尿的治療方案時,說自己尿蛋白有多少多少,有的說加號(+),有的說mg/g或是mg/mmol,有的說多少克,說什麼的都有。還有的直接扔給我一個尿蛋白數字(比如問蛋白195怎麼辦),讓我猜它是哪項檢查?尿蛋白的檢查項目最好還是統一一下,用最準確的指標比較好。
  • 尿蛋白穩定的腎友都離不開4項措施!佔2個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尿蛋白是影響腎病早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腎功能損傷早期階段把尿蛋白穩定住,就可以控制腎功能惡化的速度,腎衰竭的風險則明顯降低。第二項措施:改善飲食結構,糾正飲食習慣配合用藥治療的同時,規範的飲食也是保持尿蛋白平穩的關鍵措施之一。當大量蛋白尿階段,要求飲食會非常嚴格,尿蛋白流失得多,反而要低蛋白飲食,以減輕蛋白漏出。等病情穩定後,可以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但仍要根據病情控制。
  • 腎友:為什麼我的尿蛋白降不下來?這5個問題或許能幫您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腎病治療的情況如何,尿蛋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幾乎每一個腎病患者都出現過尿蛋白,它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高危因素,降低尿蛋白更是治療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腎友經過長期的治療,尿蛋白依然比較高,很難降下去,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先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 腎友尿蛋白還有1+,下一步該怎麼辦?四種情況,治療各不相同!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升高是腎病患者主要表現之一,治療腎病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圍繞如何降低尿蛋白上做文章。當然了,降蛋白只是腎病的治療手段,患者最終目的是保護腎功能及避免腎衰竭與尿毒症。這是因為,尤其是持續中等量以上蛋白尿是慢性腎臟病進行性進展的危險因素之一。在各種慢性腎臟病中,尿蛋白明顯升高(24小時尿定量≥1.0g)的患者主要見於腎小球疾病。在各種慢性腎臟病中,小管間質疾病患者的尿蛋白通常不會太高,即多以少量尿蛋白(24小時尿定量<1.0g)為主要表現。
  • 大量蛋白尿、尿酸高能吃豆類嗎?3類腎友都能吃,但要注意一點
    其中優質低蛋白飲食原則是作為主要的飲食要求,對所有腎病患者都有所限制,尤其是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腎友,需要調整蛋白質的攝入。日常飲食中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主要包括肉、蛋、奶類及豆類食物,相較於前三類食物是大家公認的含有優質高蛋白質食物,豆類食物卻備受爭議,它確實含有蛋白質,但是否含有優質蛋白質,卻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
  • 有蛋白尿必須要做腎穿刺?這些情況可不做,2種檢查能代替
    慢性腎病種類較多,且發病機制複雜,這些特性無疑增加了病情的治療難度。在臨床上,我們可以發現每位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大致相同,指標升高也相似,但最終確診的病理類型卻存在差異。 即使都存在蛋白尿,你可能是膜性腎病,也可能是微小病變性腎病,也可能是糖尿病腎病。
  • 尿蛋白突然升高?也許是這4種原因惹的禍!腎友應該儘量避免!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很多朋友來諮詢,說之前病情一直很穩定,複查尿蛋白卻突然升高!化驗單上小小的+號,卻特別的揪心。尿裡的蛋白是腎臟過濾功能降低時出現的「漏網之魚」。尿蛋白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它是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今天就跟大家分享4位腎友的故事,找到尿蛋白升高的原因,從而引以為戒!
  • 尿蛋白下降之後,腎友還需堅持做這4件事,否則極易前功盡棄
    較輕的腎小球疾病與小管間質性疾病患者多排出少量蛋白尿;多數慢性腎小球疾病患者多排出中等量蛋白尿;表現為腎病症候群的腎臟疾病患者多排出大量蛋白尿。  如上不同的腎病,經治療後其尿蛋白降為多少的目標值也是不同的,即並非必須降至完全正常。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相比於降低尿蛋白水平,如何保持指標穩定是更加重要的一個課題,腎友們還需要多掌握這些穩定尿蛋白的技巧!1、規範吃激素,科學停藥更保護腎臟出現尿蛋白後,90%的患者需要用激素治療的方案,對於激素依賴及不敏感的患者,還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