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一直是腎病患者頭疼的問題,也是腎內科醫生頭疼的問題。如果誰說「我能夠徹底治癒尿蛋白」,那麼他一定比大羅神仙還大羅神仙,估計他也會獲得21世紀的諾貝爾醫學獎。
慢性腎臟病患者都會很在意尿蛋白究竟有幾個「+」,其實,腎科醫生也很在意這點。那麼,是不是尿蛋白「+」號越多,病情就越重呢?尿蛋白「+」號減少,是否就代表病情向好的方向發展了呢?
其實並不是這樣。
在腎病早期,尿蛋白的+號越多,一般說明漏蛋白越嚴重。但只要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就能成功控制住蛋白尿。
而尿蛋白+號少也不一定代表腎病不嚴重,往往到了腎病晚期,尿蛋白和尿液都會減少,此時腎病的嚴重程度遠高於早期蛋白較多的時候。腎病的嚴重程度絕不能僅憑尿蛋白的多少來判定,還需結合全身情況和專業的腎功能檢查方能測定。
經常遇到一些慢性腎病患者,雖然經長期、正規的治療,可是,蛋白尿仍然不能消失。
此時該怎麼辦呢?
對於這種情況,也沒有必要過於糾結和灰心,因為,確實有一部分腎病患者的蛋白尿,即使經正規治療後,也不能完全消失。
病人要知道,此時治療的目標是以防止和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症狀及防治嚴重併發症為主,而不是一定要完全徹底消除蛋白尿。
一般認為,如病人能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克以下,可明顯減緩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的速度,進入到終末期腎衰竭的機會很小,所以,按照危險分級,有學者將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於0.5克,鏡下血尿,腎小球濾過率和血壓正常的IgA腎病,視為低危組。
蛋白尿一般都是泡沫尿,但泡沫尿卻不一定都是蛋白尿。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尿液中含有各種代謝物質,有泡沫很正常;但也有因為忽視了泡沫尿而耽誤了腎病治療的,所以,對泡沫尿要辯證地看待。
腎病患者對於泡沫尿需格外注意,一般含大量蛋白質的尿液都是泡沫細小、經久不散的形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複查。
如果您也正在為尿蛋白而困惱,不妨在文章下方留言,我會給出您正確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