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和血肌酐,幾乎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二者升高,提示腎臟出現了病變。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指標越高,代表腎病越嚴重。
那麼,尿蛋白、血肌酐只有輕度異常或是正常,腎病的病情也是輕度的嗎?
半數以上的患者是這樣的,但仍有不少重症患者並非如此。
比如:
膜增生性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IgA腎病等腎病,部分患者僅有輕度蛋白尿,沒有明顯症狀,但腎病仍在暗中進展,腎臟會逐步纖維化、硬化、萎縮,失去功能。
糖尿病腎病在早期時,檢查尿蛋白和血肌酐是正常的,但糖尿病腎病治療較為困難、進展很快。
狼瘡性腎病處於非活動期時,尿蛋白很少,肌酐也不高,但進入到活動期時,病理改變加重、腎功能下降,可能在短時間內進展到腎衰竭、尿毒症(多是可逆的)。
慢性間質性腎炎在早期時,雖然血肌酐正常,但肌酐清除率是下降的,腎功能已經受損。
多囊腎患者在青少年時期,尿蛋白和血肌酐也可以是正常的,但到中年,腎功能下降很快,是一種嚴重的遺傳病,尿毒症風險很大。
所以說,尿蛋白、血肌酐沒事,不代表腎臟就沒事,很多腎病病種和進展風險,是此二者診斷不出來的。
腎友們除了尿蛋白和肌酐,還要結合血壓、血糖、腎臟B超、尿蛋白組分、尿微量白蛋白、腎臟病理等檢查,進行明確診斷、綜合評估,才能發現潛在的進展風險,以免腎病在暗中進展到末期、錯失最佳的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