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醫生:這才是10年老患者對尿蛋白、肌酐的正確認識

2020-12-17 騰訊網

  作為一名10年的腎病「老病號」,你認為他對尿蛋白、肌酐的認識,會跟你有多大區別?

  一、尿蛋白只是腎病治療中的細枝末節

  一、尿蛋白只是腎病治療中的細枝末節

  很多初診患者都非常重視尿蛋白,甚至將消除尿蛋白當成腎病治療的全部內容,以「尿蛋白轉陰」為「腎病治癒」。

  但作為10年的「老病號」,早已看清了真相:尿蛋白只不過是過激炎症反應對腎小球上皮細胞造成損傷的產物罷了,而這一切的根源,卻是免疫紊亂導致的大量免疫複合物沉積。

  激素雖然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卻無法清理免疫複合物。更重要的是,激素不僅不能調節機體免疫,反而會抑制免疫。

  因此,激素治療尿蛋白,只是消除一種腎病症狀而已,在整個腎病治療當中,並非主要任務。

  二、血肌酐沒你想像得那麼重要

  二、血肌酐沒你想像得那麼重要

  血肌酐升高或降低,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腎功能的變化,但這種「反映」非常模糊。

  因為血肌酐的高低,與飲食、運動、疾病、情緒等多個因素有關,腎功能只是其中之一,所起的作用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大,血肌酐並不能準確反映腎功能,甚至還不如血尿酸。

  因此,血肌酐升高或降低,都不必過於激動,只將它作為一個普通症狀來治療即可。

  三、千萬不能中斷治療

  三、千萬不能中斷治療

  大多數腎病患者將住院治療視為一種不得不做的任務:不然尿蛋白怎麼能轉陰呢?

  可是真的將尿蛋白3+順利轉陰,出院之後這些患者就認為「任務完成」了,又可以繼續逍遙快活。對於醫生來說,患者一旦出院就杳無音信,完全無法掌握病情變化情況,甚至腎病復發之後還會去找其他醫生,根本無法做到治療的延續性。

  就好像學生每個學期都要轉學,總是面對不同的老師,學習的內容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每一位老師的講課進度、風格和側重點都不一樣,很難真正獲得成績提升。

  當然,除非你是天才。

相關焦點

  • 腎病患者出現尿蛋白異常,血肌酐,血尿素氮偏高情況怎麼辦?
    尿蛋白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因為不是哪種腎病類型,尿蛋白幾乎都如影隨形,讓腎友們操碎了心,也花了很多金錢。
  • 即使尿蛋白、血肌酐沒事,腎病也可在暗中加重
    尿蛋白和血肌酐,幾乎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二者升高,提示腎臟出現了病變。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指標越高,代表腎病越嚴重。 那麼,尿蛋白、血肌酐只有輕度異常或是正常,腎病的病情也是輕度的嗎? 半數以上的患者是這樣的,但仍有不少重症患者並非如此。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僅有尿蛋白升高,而不伴有血肌酐升高的腎病患者,相對來說,病情較輕。當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升高與血肌酐超標同時出現在同一位腎病患者身上時,多提示病情較重或非常嚴重。到了這個時候,腎友不能只盯住尿蛋白或只關注血肌酐,而應該全盤考慮患者的病情。
  • 4類腎病需要更重視降肌酐,而非尿蛋白!不少人給搞錯了
    我們都知道,血肌酐一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已經出現損傷了,基本達到腎功能不全的程度甚至腎衰竭。所以基本上慢性腎病早期醫生不會看血肌酐來衡量病情。 相比之下,尿蛋白相關指標是判斷腎病早期情況的「寵兒」,是關注度最高的檢查。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但今天腎上線要和大家分享的病例,醫生卻沒用降蛋白的藥,也讓尿蛋白迅速降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這20多年來,腎病間斷復發過多次,每次她規律服用激素,病情都可以控制。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但今天腎上線要和大家分享的病例,醫生卻沒用降蛋白的藥,也讓尿蛋白迅速降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這20多年來,腎病間斷復發過多次,每次她規律服用激素,病情都可以控制。今年2月,該患者再次出現泡沫樣小便,尿量減少,並伴有腰痛,尿常規:隱血1~3+、尿蛋白1~3+。
  • 肌酐136、尿蛋白2個+號,腎病還能治好嗎?結果令人欣喜
    腎病早期最先發出「警報信號」的,主要是尿潛血、尿蛋白這兩項指標。通常檢查後出現明顯的+號,呈現陽性,基本可以確定腎功能出現問題了,進一步檢查如果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可明確確診慢性腎病。中後期常看的指標主要是血肌酐、尿酸等等,這幾項指標升高是病情惡化的表現,既反映出腎功能過濾排毒能力在變差,同時也是血液內毒素蓄積的表現。如果這幾項指標同時升高,是不是表明病情已經很糟糕了?最近有位患者私下留言說,醫生我剛查出來肌酐130多,潛血、尿蛋白都是2+,病情嚴重嗎?能不能治好?
  • 肌酐飆升卻沒有尿蛋白,被查出腎衰竭?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 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尿蛋白1+如何治療?為什麼腎病醫生說這些症狀不用治?
    血肌酐200怎麼辦?腎病醫生表示這些症狀不用過多治療  「沒什麼問題,注意休息,多喝水。」  有時候,我們明明非常難受,但醫生偏偏這麼回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尿蛋白1+不用治療?  賀女士在一次單位體檢中發現尿蛋白1+,略懂醫學常識的她立刻意識到自己的腎臟出了問題,於是來到市裡最好的醫院。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其中尿常規中反應腎功能典型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尿蛋白陽性表明有大分子蛋白漏出,可能腎小球出現問題,要具體確定到底有多少蛋白漏出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基本上就能把尿蛋白的情況及大致腎小球損傷的嚴重程度摸清。
  • 除了肌酐、尿蛋白,你更需要關心這幾個指標
    尿蛋白肌酐尿素氮還是尿酸???事實上,下面這幾個指標才是你更需要關注的。因為,這幾個指標控制不好,蛋白尿、肌酐等指標也很難控制。蛋白尿≤30mg/d,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蛋白尿>30mg/d,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在慢性腎病患者中,67.3%的患者存在高血壓的情況,透析患者中比例更高。
  • 這6種腎病,即使尿蛋白陰性,病情仍可能非常嚴重
    判斷腎臟病的病情,很多患者習慣看尿蛋白多少。可是有幾種腎病,可能從發病開始一直進展到尿毒症,尿蛋白始終很少,不能依據尿蛋白來判斷病情。 高血壓腎病
  • 沒有尿蛋白,肌酐卻很高被查出腎衰竭?傷腎「元兇」意想不到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這3種指標穩定的腎病患者是痊癒了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尿蛋白和血肌酐正常只是第一步。蛋白潛血都正常了不能說是痊癒了,離痊癒還差很遠。當尿蛋白、尿潛血都轉陰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到來。這個挑戰就是復發。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可以降到0.5g以下,一過性升高的肌酐得以恢復,我們叫做「臨床治癒」,也可以暫時叫做「治好了」。但是對於年輕的腎病患者來說,僅僅臨床治癒是不夠的,還有復發的風險。什麼叫做復發?1.輕度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小於1克)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上升20%以上,並達到1克以上。
  • iga腎病為何會出現尿蛋白?
    iga腎病為何會出現尿蛋白?目前,人們受iga腎病的侵襲越來越嚴重。Iga腎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其發病率明顯呈上升趨勢,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而尿蛋白是iga腎病的一種常見的症狀,那麼iga腎病為何會出現蛋白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尿蛋白(+)就說明腎病了?別被「騙了」,真相是這樣
    在臨床上,可依據尿蛋白陽性的指標來判定腎病損傷的程度以及腎病治療的效果。 當發現報告單上蛋白尿有+號時,就要留意是否持續出現,如果是偶爾檢查才出現一次,大可不必過度擔心。 因為這很有可能是生理原因引起的,比如吃過多高蛋白食物,精神激動,劇烈運動,長時間妊娠受寒都可能出現尿蛋白。這種蛋白尿是暫時性的,無需治療。
  • 腎病對於「頑固性」尿蛋白,怎麼辦好
    不同病理類型尿蛋白的程度也有差異,比如高血壓腎病尿蛋白並不很高,多為1g以下,腎炎症候群類腎病蛋白尿多為1-3.5g之間,腎病症候群類腎病多數存在大量蛋白尿超過3.5g,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等。多數腎病在於用藥後,對激素比較敏感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但也有少數腎病尿蛋白下降比較慢,需要更長時間治療。
  • 腎病患者尿蛋白2+怎麼辦?
    腎病患者尿蛋白2+怎麼辦?在臨床上,尿蛋白2+是一個比較微妙的程度,我們來看看,醫生是如何治療的。尿蛋白2+有多麼嚴重?尿蛋白2+比較微妙:它比尿蛋白1+更確定腎病的存在,但所表示的腎臟受損程度很輕,又難以引起重視。
  • 全面盤點降低腎病尿蛋白的方法,肯定有你需要的!
    但並不是所有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都好降。有些腎病的尿蛋白,常規治療就可以完全緩解,而難治性蛋白尿,可能用上特殊治療仍然效果不佳。我們今天盤點一下常表現為大量蛋白尿的5種腎病,看看你是否在其中。一般情況下,這5種腎病的治療難易程度是由易到難。1.微小病變這是一種喜歡找上少年兒童腎病。
  • 尿蛋白 vs 血肌酐:二者是啥關係?誰對腎病最重要?
    出現尿蛋白升高和免疫炎症,表示腎臟生病了,但不能說明病情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是否嚴重到了腎臟無法保持正常工作。腎病的發展程度,是看血肌酐,血肌酐高了,才表明腎臟無法保持正常工作,進入腎功能不全和腎衰竭。分階段來看: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腎衰竭期→尿毒症期,是逐步發展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