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指標穩定的腎病患者是痊癒了

2020-12-17 腎病之友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尿蛋白和血肌酐正常只是第一步。蛋白潛血都正常了不能說是痊癒了,離痊癒還差很遠。當尿蛋白、尿潛血都轉陰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到來。

這個挑戰就是復發。

降低尿蛋白的藥物和方法有很多,比如通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中藥、蟲草製劑等中成藥、普利/沙坦等等藥物,再配合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減重、控糖、合理的鍛鍊和休息等等,大部分腎炎、腎病症候群患者都可以將24小時尿蛋白降到1g以下。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可以降到0.5g以下,一過性升高的肌酐得以恢復,我們叫做「臨床治癒」,也可以暫時叫做「治好了」。

但是對於年輕的腎病患者來說,僅僅臨床治癒是不夠的,還有復發的風險。

什麼叫做復發?

1.輕度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小於1克)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上升20%以上,並達到1克以上。

2.腎病症候群(24小時尿蛋白大於3.5克)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3.5克(成人),且血漿白蛋白低於30克/升。

我們能從尿蛋白、尿潛血、血肌酐中,看出腎病是否痊癒嗎?

不能。

尿蛋白這個指標,相對來說比較遲鈍,如果腎小球毛細血管袢的通透性改變沒有嚴重到一定程度,尿蛋白就不會漏出來;血肌酐則更是著名的遲鈍指標。

痊癒是一個比較高的標準,尿蛋白、尿潛血、血肌酐都不具備評價腎臟細微損傷、復發風險的能力。

如何判斷腎病復發的風險?

這個話題很接近:如何判斷腎病是否痊癒了?

需要看更深一層的指標,主要有3種,這些指標更能反映出尿蛋白和血肌酐變化的根源。

一、靈敏指標

當病情緩解後,我們要看「靈敏指標」是不是都沒有異常了。靈敏指標有個作用,就是腎臟受損比較輕微時,它們也能反映病情。

比如血液裡的胱抑素C、C反應蛋白,以及尿液裡的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

二、免疫功能

引起上文靈敏指標異常的腎臟炎症,多是免疫異常導致的。免疫狀況如果沒有恢復,腎病就不可能痊癒。

三、氧化應激

導致腎病發生的兇手是免疫異常,引起免疫異常的根源是氧化應激反應,氧化應激反應來自於細胞內的細胞器線粒體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

看腎病是否會復發,氧化應激狀態指數(SOD)檢查必不可少。如果氧化應激的狀況沒有緩解,腎病就很容易復發。

小結

重複腎穿刺,看病理損傷也可以看出腎臟在病理上有沒有恢復,但是讓每位已經臨床治癒的患者行腎穿刺活檢術是不現實的。

我們從這三種實驗室檢查中,可以更方便地看出腎病有沒有潛在的復發風險。如果這三種指標連續2-5年都是穩定正常的,我們才能說腎病痊癒了。

相關焦點

  • 腎病患者有可能停藥嗎?很遺憾,這8種情況中的一半,須終身服藥
    1、特發性膜性腎病特發性膜性腎病首選免疫抑制劑和激素,然後搭配中醫中藥治療。起初激素先用6~8個星期,等有效果後慢慢減少用藥量。達到臨床治癒往往需1~2個月,也有一部分幸運的患者2~3個月左右尿蛋白可完全轉陰。合適的治療方案激素通常用一年半左右,然後能完全停藥。
  • 腎病患者不能吃雞蛋?這3種蛋,腎友需「忌口」!
    別看小小的一顆雞蛋,其營養價值卻很高,含有優質蛋白質,其中胺基酸全面且比例正適合人體,但網上卻流傳腎功能不好的人不能吃雞蛋,這讓患者望而卻步,果真如此嗎。 腎病患者能不能吃雞蛋? 有人認為,雞蛋屬於發物,腎病患者不能吃。
  • 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因此,預防糖尿病腎病,一定要做好早期篩查。
  • 腎病患者這5項指標不強調全都達標,同樣也能避免尿毒症!
    周遜 腎內科主任得了腎病之後,腎友都怕會逐漸發展成尿毒症,因此,患者也好,醫生也好,在治療腎病過程中都會特別關注與腎病有關的各項檢查指標,總覺得把所有相關指標都治到完全正常,腎友才放下心來,否則總擔心哪一天尿毒症會突然降臨到自己身上。
  • 這3種腎病是例外,醫生一般不會多說
    得了腎病,不論是患者、家屬還是醫生,都希望能「徹底根治,永不復發」。但腎病發病機制複雜,影響範圍廣比如會繼發各種併發症,都導致治療難度增大,目前仍無法根本治癒。這讓不少患者感覺看不到未來治療希望。
  • 腎病管控好這3大指標,遠比降肌酐重要!尿毒症風險明顯下降
    腎病發展到早中期,需要注意的控制的主要是原發病、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等這些方面,及時糾正誘發因素及影響腎功能進展的症狀,基本上可以控制病情的穩定。
  • 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
  • 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血壓值——不能超過130/80mmHg血壓水平的高低既是影響腎病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評估腎功能穩定性的關鍵指標。腎病中後期高血壓的症狀是比較明顯的。主要與腎臟受損後,無法持續維持體內水、電解質指標平衡相關。
  • 腎病症候群患者可以吃的3種食物?
    腎病症候群患者可以吃的3種食物?腎病綜合症患者如何吃才能補充營養供應?腎病症候群患者的飲食原則是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如果處於腎病症候群的緩解期,那麼飲食可相對放寬,豆腐及豆類可以少吃一點,禁止服用鈉含量較高的食物如香腸、火腿、醬菜、榨菜、豆腐乳等。下面具體的為大家介紹。
  • 看好這些指標,多數患者不會到尿毒症
    #說到腎臟疾病,由於多數腎臟疾病,尤其是慢性腎臟疾病是無法痊癒的,很多人都擔心自己的病情是否會持續發展,最終導致尿毒症,其實這不僅僅是患者關心的問題,也是醫生在治療時也會考慮的情況。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腎病都如此,比如膜性腎病,不少患者當時的蛋白尿也會超過3.5g,但也會自愈,只是病情進展到後期的話,還是有腎衰的風險。所以,總結一句話就是,蛋白尿越低對腎臟影響越小,預後越好,所以治療也多是通過多種手段幫助患者控制蛋白尿,延緩腎病的進展。
  • 腎病有4項尿液指標非常重要,查清有利於降蛋白,別漏了
    尿常規、血常規和腎功能檢查能判斷腎病嚴重程度,尤其是尿常規中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能大致了解蛋白尿穩定情況。腎病患者做尿液檢查時不能忽略這4種重要的指標,以免影響病情穩定。 除了尿蛋白外,腎病患者需注意觀察哪4項尿液檢查?
  • 3種情況,腎衰竭或尿毒症會突然降臨,腎友應糾正這5種做法!
    周遜 腎內科主任筆者發現,在這三種情況之下,腎衰竭與尿毒症常常會「突然降臨」:一是認為已被治好的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二是一直在不正規治療中的腎病患者;三是體檢或因罹患其它疾病作相關檢查時的患者。第一種情況,指的是患者於多年前患有腎病,經當初的治療,患者的症狀消退和/或相關檢查指標已恢復,或已痊癒或被認為已治癒。比如患者於10年前患有IgA腎病,經當時的治療,患者的水腫消退、尿蛋白轉陰,也無其它不適。可於近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肌酐達到數百或更高,診斷為腎衰竭或尿毒症;第二種情況,指的是發現患有腎病這段時間一直在用藥治療,病情還算穩定,腎功能等各項指標也還好。
  • 腎病盤點丨我的指標下降後,怎樣才能預防復發?
    醫生,我前一陣子剛剛控制住的指標,前兩天又復發了,我該怎麼辦啊?趕緊去醫院繼續治療!及早控制住指標,千萬不能讓病情更嚴重了!前幾天一個患者,在手機聊天的時候跟我說,他的腎病又復發了。這已經是第二次他跟我說復發了。
  • 腎病患者容易感染?需要警惕的,還有這5種併發症,不妨早點重視
    感染是導致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腎病綜合症患者,易並發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原因分為4種,第一,患者尿液中大量蛋白流失,降低淋巴細胞合成速度,再加上全身營養狀況差,從而使得血液中IgG水平下降。第二,體內白細胞功能明顯降低。第三,補體成分下降會影響旁路激活途徑,從而使得B因子下降。第四,患者血液中缺乏蛋白質以及鋅元素。
  • 最關鍵的3個腎病指標,可惜多數腎友只看1個
    剛患腎病的「新手」,以及不太關注腎內前沿領域的人,經常會對腎病相關的檢驗指標產生誤解,或是理解有偏差。以致於出現「降肌酐」「消潛血」「尿蛋白至上」等錯誤觀念。對指標有誤解,就可能會捨本逐末,求醫問藥誤入歧途,幡然醒悟時腎功能已經嚴重衰竭。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首次晨尿」的尿液較為濃縮,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比實際結果要高;「隨機尿」的尿液可能比較稀釋,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比實際結果要低;而「二次晨尿」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相對來說比較接近實際情況。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下留取的尿液,當腎病患者化驗檢查結果顯示為尿蛋白3+時,都必須引起重視。
  • 這四種腎病可以治癒!你在其中之一嗎?
    所以在診斷上和治療上要針對病因,才能治本,根據患者臨床表現來治標,這樣才能標本兼治,達到根治的目的。 來看看,這幾種腎病完全可以治癒!如果第一時間選擇中藥,可在1-3個月內根治。如果先選擇免疫抑制劑,需要聯合中藥使用,在控制尿蛋白後激素逐漸減量,直至減完激素後連續3-6個月尿蛋白正常,才代表根治。 及時選用車芪片治療,大概2-4周逐漸好轉,一般90%以上的急性患者一年內能痊癒,所以確診是急性腎炎時不要發慌,及時治療避免發展到慢性腎炎是最關鍵的。
  • 腎病患者,如何控制尿蛋白?飲食牢記這5個原則,穩定腎功能
    最近這幾年,我國的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據統計,我國大約有1.32億人患有慢性腎病。雖然腎病治療起來很困難,不過可通過用藥的方式來穩定病情,以免向尿毒症方向發展。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外,也要調整好飲食。
  • 腎病患者,出現了這些情況,需要當心腎病症候群的發生
    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腎病,只要患者的尿蛋白指標大於3克,或者尿蛋白肌酐比大於2克,同時又出現了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腫的問題,這位腎病患者就會被診斷為腎病症候群的患者。
  • 身體這3個異常症狀要警惕,有可能是腎病前兆!一開始只是小問題
    此外,有時候看似與腎病沒有關聯的情況,久拖不治、任其發展卻最終進入腎病階段,讓人防不勝防。下面3種現象就是很有代表性的情況,出現過的朋友們不要輕易忽視。這是由於體內的免疫炎症反應過激,導致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腎臟,誘發腎臟損害,破壞腎臟功能。免疫系統過於靈敏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因此出現感冒長時間沒痊癒的情況時,要警惕有沒有水腫、腰痛、泡沫尿等情況存在,以免小小的感冒拖成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