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內科主任
若能早發現或首次就能採取及時規範的治療措施,腎病多可完全治癒或長期穩定病情。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還是會有部分腎病出現復發或病情加重情況。而一旦出現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不僅可能並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與合併症,而且必須再次「忍受」多種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
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這一情況多見於原發性腎病症候群,而繼發性腎病症候群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的情況比較少見。其中狼瘡性腎炎病情復發時,也可能出現類似的表現,但同時還會有其它表現,如關節痛、發熱與面部紅斑等。因此,不管怎麼說,當患者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少時,腎友都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
腎病復發或加重了,不一定都會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等表現,但當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再次出現浮腫時,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復發了。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出現腹脹,伴有腹水並納差時,也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已經復發。此時,患者的體重也會增加,常見於腎病症候群等有大量蛋白尿與低血漿白蛋白表現的患者。需要患者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3.尿泡沫越來越多
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會有「感覺」,而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可以沒有任何「感覺」,即不出現顏面部及四肢水腫、也沒有尿量減少現象,也無腹脹與飲食差表現。但若仔細觀察患者的尿液,與之前相比,可見尿泡沫越來越多,而且經久不易散去。這一情況的出現,可能提示患者的尿蛋白又高了,腎友可自測一次尿蛋白或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4.動則氣促或胸悶
原本患有腎病的患者,當逐漸或突然出現動則氣促或胸悶表現時,多提示病情加重,或為腎病復發引起的心肺併發症,或為肺部感染、或為狼瘡性肺病、或為慢性腎臟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或與糖尿病腎病相關的糖尿病心肌病等,嚴重者或為尿毒症肺病。這就需要腎病患者儘快去醫院做心肺相關檢查,同時還必須檢查腎病這一原發病的相關指標,以明確診斷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5.面色蒼白與容易疲勞
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當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與容易疲勞等情況時,多提示患者合併有貧血,與腎病相關的貧血多為腎性貧血。而腎性貧血的出現,往往提示患者的慢性腎臟病已經發展到了比較嚴重階段,即慢性腎臟病多已處於3期以上,說明患者的病情已明顯加重。此時,患者不能僅關注貧血,卻忽略了引起貧血的慢性腎臟病。因此,需要患者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以糾正貧血及阻止或延緩慢性腎臟病繼續進展。
當然了,腎病復發或加重的患者還可能有其它表現,也可以沒有任何表現。當腎病患者出現如上五大表現,或懷疑腎病復發或加重時,應儘快去醫院至少做如下五方面檢查,以明確診斷與指導治療。
一.化驗尿常規、尿蛋白分析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初步檢查可以做尿常規、進一步檢查再做尿蛋白分析,更準確的判斷尿蛋白需要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這對判斷病情與指導治療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檢查包括腎功能與血漿蛋白在內的血生化指標
抽血檢查,第一需要的是檢查血肌酐與尿素氮等指標以了解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其次就是血漿白蛋白與血脂等生化檢查,這對判斷腎病症候群是否已復發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三.檢查或估算腎小球濾過率或內生肌酐清除率水平
要想準確判斷腎功能的嚴重程度,僅看血肌酐是遠遠不夠的,也可能並不十分準確,這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通過檢查或估算腎小球濾過率或內生肌酐清除率來得出結論,尤其對慢性腎臟病分期與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這一指標是必須的。
四.作彩超檢查以了解雙腎大小與結構與腎血流情況
看腎病是否復發或病情加重,腎臟彩超這一無創檢查非常必要。合併有水腫的腎病症候群或狼瘡性腎炎,彩超往往會顯示雙腎腫大;而逐漸進展或加重的慢性腎臟病,彩超往往會提示雙腎萎縮與內部結構紊亂及腎血流量下降。
五.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做其它相應的化驗與器械檢查
具體到某位腎病患者,病情復發了或加重了,經治醫生還應根據具體病人選擇做相應的其它化驗與器械檢查。如原本為狼瘡性腎炎,則還需作免疫球蛋白與補體及抗dsDNA與抗SM抗體檢查;如懷疑並發心功能不全,則還需做心臟彩超與BNP等心衰指數檢查;如出現貧血,則還需做血清鐵蛋白等有關檢查等等。
綜上所述,腎病患者在平時必須了解自己的病情變化檢查,當出現「情況」時,就應第一時間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判斷腎病是否復發或病情是否加重,為下一步作好充分準備。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