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5情況,多提示腎病復發或加重,應至少檢查這5方面指標!

2021-01-17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若能早發現或首次就能採取及時規範的治療措施,腎病多可完全治癒或長期穩定病情。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還是會有部分腎病出現復發或病情加重情況。而一旦出現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不僅可能並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與合併症,而且必須再次「忍受」多種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萬一療效不好,患者還將增加之後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或進展為尿毒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因此,已治癒或緩解或穩定的腎病患者,當出現如下這五種情況時,多提示腎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1.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

當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漸減少,多為腎病症候群復發的表現,其中微小病變往往來得更快,膜性腎病及其它腎病症候群這一過程要慢一些。這一情況多見於原發性腎病症候群,而繼發性腎病症候群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減少的情況比較少見。其中狼瘡性腎炎病情復發時,也可能出現類似的表現,但同時還會有其它表現,如關節痛、發熱與面部紅斑等。因此,不管怎麼說,當患者出現尿液變濃縮或尿量漸少時,腎友都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

腎病復發或加重了,不一定都會出現浮腫或腹脹納差等表現,但當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再次出現浮腫時,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復發了。既往患有腎病的患者出現腹脹,伴有腹水並納差時,也應考慮該患者的腎病已經復發。此時,患者的體重也會增加,常見於腎病症候群等有大量蛋白尿與低血漿白蛋白表現的患者。需要患者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3.尿泡沫越來越多

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會有「感覺」,而有的腎病復發或加重可以沒有任何「感覺」,即不出現顏面部及四肢水腫、也沒有尿量減少現象,也無腹脹與飲食差表現。但若仔細觀察患者的尿液,與之前相比,可見尿泡沫越來越多,而且經久不易散去。這一情況的出現,可能提示患者的尿蛋白又高了,腎友可自測一次尿蛋白或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4.動則氣促或胸悶

原本患有腎病的患者,當逐漸或突然出現動則氣促或胸悶表現時,多提示病情加重,或為腎病復發引起的心肺併發症,或為肺部感染、或為狼瘡性肺病、或為慢性腎臟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或與糖尿病腎病相關的糖尿病心肌病等,嚴重者或為尿毒症肺病。這就需要腎病患者儘快去醫院做心肺相關檢查,同時還必須檢查腎病這一原發病的相關指標,以明確診斷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5.面色蒼白與容易疲勞

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當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與容易疲勞等情況時,多提示患者合併有貧血,與腎病相關的貧血多為腎性貧血。而腎性貧血的出現,往往提示患者的慢性腎臟病已經發展到了比較嚴重階段,即慢性腎臟病多已處於3期以上,說明患者的病情已明顯加重。此時,患者不能僅關注貧血,卻忽略了引起貧血的慢性腎臟病。因此,需要患者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以糾正貧血及阻止或延緩慢性腎臟病繼續進展。

當然了,腎病復發或加重的患者還可能有其它表現,也可以沒有任何表現。當腎病患者出現如上五大表現,或懷疑腎病復發或加重時,應儘快去醫院至少做如下五方面檢查,以明確診斷與指導治療。

一.化驗尿常規、尿蛋白分析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初步檢查可以做尿常規、進一步檢查再做尿蛋白分析,更準確的判斷尿蛋白需要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這對判斷病情與指導治療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檢查包括腎功能與血漿蛋白在內的血生化指標

抽血檢查,第一需要的是檢查血肌酐與尿素氮等指標以了解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其次就是血漿白蛋白與血脂等生化檢查,這對判斷腎病症候群是否已復發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三.檢查或估算腎小球濾過率或內生肌酐清除率水平

要想準確判斷腎功能的嚴重程度,僅看血肌酐是遠遠不夠的,也可能並不十分準確,這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通過檢查或估算腎小球濾過率或內生肌酐清除率來得出結論,尤其對慢性腎臟病分期與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這一指標是必須的。

四.作彩超檢查以了解雙腎大小與結構與腎血流情況

看腎病是否復發或病情加重,腎臟彩超這一無創檢查非常必要。合併有水腫的腎病症候群或狼瘡性腎炎,彩超往往會顯示雙腎腫大;而逐漸進展或加重的慢性腎臟病,彩超往往會提示雙腎萎縮與內部結構紊亂及腎血流量下降。

五.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做其它相應的化驗與器械檢查

具體到某位腎病患者,病情復發了或加重了,經治醫生還應根據具體病人選擇做相應的其它化驗與器械檢查。如原本為狼瘡性腎炎,則還需作免疫球蛋白與補體及抗dsDNA與抗SM抗體檢查;如懷疑並發心功能不全,則還需做心臟彩超與BNP等心衰指數檢查;如出現貧血,則還需做血清鐵蛋白等有關檢查等等。

綜上所述,腎病患者在平時必須了解自己的病情變化檢查,當出現「情況」時,就應第一時間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判斷腎病是否復發或病情是否加重,為下一步作好充分準備。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臉上出現這4個異常是腎病加重了?控制好2項指標有助延緩腎衰竭
    通常臉色差、沒血色,並且身體虛弱就需要及時就醫,檢查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其中眼瞼、臉部最先表現出來,且休息過後也不會消退,這也與尿蛋白流失嚴重有一定關係。  此外,由於病情加重,服用激素的患者也會出現滿月臉的情況。  02、臉色暗淡無光澤  正常臉色看起來比較紅潤且亮堂,如果發現臉色看起來越來越無光澤甚至發暗、發黑,要注意預防腎衰竭的發生。
  • 這3種指標穩定的腎病患者是痊癒了
    但是對於年輕的腎病患者來說,僅僅臨床治癒是不夠的,還有復發的風險。什麼叫做復發?1.輕度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小於1克)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上升20%以上,並達到1克以上。2.腎病症候群(24小時尿蛋白大於3.5克)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3.5克(成人),且血漿白蛋白低於30克/升。
  • 腎病盤點丨我的指標下降後,怎樣才能預防復發?
    醫生,我前一陣子剛剛控制住的指標,前兩天又復發了,我該怎麼辦啊?趕緊去醫院繼續治療!及早控制住指標,千萬不能讓病情更嚴重了!前幾天一個患者,在手機聊天的時候跟我說,他的腎病又復發了。這已經是第二次他跟我說復發了。
  • 腎友養成這5個好習慣,尿蛋白不上升/腎功能更穩定!
    周遜 腎內科主任經正規醫院專科醫生診治後,腎病患者最怕的是尿蛋白再次升高或腎功能不穩定。尿蛋白升高,則可能提示腎病復發了;腎功能不穩定,則可能提示腎病還在發展中。復發了的腎病,如腎病症候群或狼瘡性腎炎等,治療需要重新開始,希望儘快控制腎病復發;還在發展的腎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等,會進展成尿毒症,也要重新調整治療方案,希望儘快阻止病情發展。因此,醫生用藥治療是關鍵,包括剛開始的明確診斷、首次用藥的規範治療、病情緩解後的藥物撤減與藥物維持,以及停藥後的定期檢查等等,這都是醫生的事情。這就夠了嗎?
  • 腎病患者這5項指標不強調全都達標,同樣也能避免尿毒症!
    周遜 腎內科主任得了腎病之後,腎友都怕會逐漸發展成尿毒症,因此,患者也好,醫生也好,在治療腎病過程中都會特別關注與腎病有關的各項檢查指標,總覺得把所有相關指標都治到完全正常,腎友才放下心來,否則總擔心哪一天尿毒症會突然降臨到自己身上。
  • 得了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這5點
    所以腎病並沒那麼可怕,人們之所以覺得腎病可怕,不在於腎病本身,而是以下5方面:1.發現腎病就是尿毒症很多腎臟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除非每年都有體檢,否則很難發現。可雖然知道自己得了慢性腎臟病,卻諱疾忌醫,不看醫生、不吃藥、也不檢查,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也沒有任何改變,直到腎病晚期各種症狀已經非常明顯,感覺難以「堅持」時才被迫就醫,到那時腎臟多已基本「報廢」,最後只能靠透析或腎移植治療才能維持生命。
  • 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因此,預防糖尿病腎病,一定要做好早期篩查。
  • 腎病患者尿蛋白3+怎麼辦?4種情況,有效治療措施各不相同
    首次晨尿、二次晨尿或隨機尿都可以作為尿常規檢查的尿液,只是不同情況下留取的尿液檢查出來的結果因受影響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首次晨尿」的尿液較為濃縮,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比實際結果要高;「隨機尿」的尿液可能比較稀釋,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比實際結果要低;而「二次晨尿」檢查出來的尿蛋白「+」號等指標,相對來說比較接近實際情況。
  • 27個腎病要查的指標,一文讓你成為半個腎病檢驗專家
    還可見於腎小管間質疾病,比如間質性腎炎、重金屬中毒、藥物性腎損害,不過這類腎病的尿蛋白不算很多,主要是肌酐升高。2.尿比重也就是尿液的稀釋程度,比重低,說明尿液較稀,一般是尿量大的情況。3.尿潛血說明尿液中有血紅蛋白(紅細胞的成分),提示可能有血尿,需要看紅細胞。4.紅細胞紅細胞高,說明出現了血尿,若沒有確診,應檢查紅細胞形態,看是否是腎性血尿。
  • 出現這5個症狀,糖尿病腎損害已經出現了,要提前進行這4個檢查
    糖尿病腎損害在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是如果出現了這5個症狀,那說明糖尿病的腎臟損害已經出現了,有時可能已經到了尿毒症或者腎衰竭的情況。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早期的臨床表現,也是目前診斷糖尿病腎病的主要依據。 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個月內複查,3次結果中至少兩次超過臨界值,並且排除影響因素才能做出診斷。
  • 這項指標也可以提示腎病進展!
    咱們很多腎友去醫院進行尿檢,往往只關注尿蛋白、尿潛血、鏡檢紅細胞等指標,比如根據尿蛋白的「+」號看看腎病有沒有加重,根據紅細胞數量看看有沒有血尿,到此就覺得本次尿液複查已圓滿結束了。其實,除了上述「老朋友」外,在尿液的相關檢查中還存在著不少有用的指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腎病進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尿滲透壓。滲透壓是啥?溶液的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其實說白了就是溶液的壓強。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
  • 腎病患者有可能停藥嗎?很遺憾,這8種情況中的一半,須終身服藥
    4、糖尿病腎病持續性高血糖易引起多種腎臟併發症,同時伴有可加重腎病的高危因素,如三高、冠心病以及視網膜病變等,患者需終生用藥,不能擅自停藥。5、狼瘡性腎炎狼瘡性腎炎顧名思義是由紅斑狼瘡所導致的疾病,只要狼瘡活動期得到控制就應慢慢減少激素用量,激素降低到最小劑量時需長期維持服用,主要目的是防止病情復發。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
  • 腎病長期有血尿會腎衰竭嗎?不一定,但3種情況仍需多加小心
    腎炎早期一般除了血尿症狀,同時也伴有尿蛋白、高血壓、水腫、乏力等症狀,提示腎小球纖維化進行加快,腎功能出現嚴重損傷,除了消炎治療,還需要及時系統規範診治。也有部分人,早期僅僅存在單純血尿,腎功能損傷不是很明顯,但血尿卻長期不愈?讓不少腎友很是頭疼。
  • 糖尿病腎病都是拖出來的,這三種跡象表示你可能有腎病,快去檢查
    昨天給大家介紹了糖尿病腎病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它的發展過程,今天「問上醫」跟大家說一下如何發現糖尿病腎病,以及發現後如何調整生活方式來防止其加重。如果你有這三個不好的習慣,請儘快改掉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出現腎病的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這跟我們的生活方式有關。
  • 平頂山哪裡治腎病尿蛋白不容易復發?
    核心提示:很多腎友好不容易把尿蛋白降下來了,可算鬆了一口氣,但往往又「東窗事發」,尿蛋白又會捲土重來,患者在降蛋白→復發→降蛋白→再次復發的怪圈中毫無喘息,苦不堪言。尿蛋白長時間漏出,反覆發作,只會加速腎病的惡化進程。不想沾上腎衰竭、尿毒症,今天河南譽美腎病醫院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IgA腎病出現肉眼血尿,是不是病情加重?腎病醫生這麼說
    IgA腎病出現肉眼血尿,是不是病情加重?腎病醫生這麼說 IgA腎病是很常見的一種腎炎類型,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肉眼血尿,如果不是這麼明顯的血尿症狀提醒,很多人也不會重視去看醫生。
  • 即使尿蛋白、血肌酐沒事,腎病也可在暗中加重
    尿蛋白和血肌酐,幾乎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二者升高,提示腎臟出現了病變。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指標越高,代表腎病越嚴重。 比如: 膜增生性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IgA腎病等腎病,部分患者僅有輕度蛋白尿,沒有明顯症狀,但腎病仍在暗中進展,腎臟會逐步纖維化、
  • 腎病有4項尿液指標非常重要,查清有利於降蛋白,別漏了
    尿常規、血常規和腎功能檢查能判斷腎病嚴重程度,尤其是尿常規中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能大致了解蛋白尿穩定情況。腎病患者做尿液檢查時不能忽略這4種重要的指標,以免影響病情穩定。 除了尿蛋白外,腎病患者需注意觀察哪4項尿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