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尿蛋白、血肌酐沒事,腎病也可在暗中加重
尿蛋白和血肌酐,幾乎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二者升高,提示腎臟出現了病變。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指標越高,代表腎病越嚴重。 那麼,尿蛋白、血肌酐只有輕度異常或是正常,腎病的病情也是輕度的嗎? 半數以上的患者是這樣的,但仍有不少重症患者並非如此。
-
了解腎功能,需要定期檢查,盯緊尿蛋白和血肌酐
尿液分析,檢查尿微量白蛋白與白蛋白肌酐比值,可以用於評估腎功能。 了解腎功能的第3類手段,是血液檢查,其中有3項指標最為關鍵,分別是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
-
尿蛋白降了,但血肌酐還是很高?怎麼辦?
尿蛋白與血肌酐分別是反應腎病不同階段腎功能情況的兩個重點指標。尿蛋白則更準確的反應出腎臟中早期的情況,且影響著病情的整體預後。血肌酐主要是反應病情中後期的發展變化,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動而變化,受到腎功能的直接影響。
-
尿蛋白 vs 血肌酐:二者是啥關係?誰對腎病最重要?
尿蛋白和血肌酐,可以說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許多腎友搞不清楚它倆是什麼關係,以及哪個是最重要的重點。1. 尿蛋白升高,會引起肌酐升高尿蛋白高了,說明腎臟有炎症,這種炎症和平時說的感染、發炎不一樣,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出現了免疫炎症。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腎病患者同時伴有尿蛋白與血肌酐升高,應該先治療尿蛋白,還是先治療血肌酐?對於如上除了與慢性腎功能不全有關的血肌酐升高之外,如IgA腎病、膜性腎病、微小病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與狼瘡性腎炎等多種腎病,只談先降哪一個都是「偽命題」,即並不存在先降尿蛋白或先降血肌酐,而是通過治療原發病,之後患者的尿蛋白與血肌酐也會隨之下降,甚至可以降至正常範圍。
-
肌酐飆升卻沒有尿蛋白,被查出腎衰竭?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 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尿蛋白正常,肌酐卻持續升高?大多是3個因素在「作怪」
尿蛋白和血肌酐都是反應腎功能的重要指標。尿蛋白是作為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存在,會增加腎衰竭的風險。肌酐升高則反映的是體內毒素水平的高低,告訴我們與尿毒症的距離。針對性降低尿蛋白水平方面,已經有了完整有效的系統性用藥方案。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判斷腎病,大多需經過系統的檢查,其中最基礎的是「兩規+一超」,即尿常規、血生化檢查和腎臟B超。基本上可以把腎臟的問題查得透透的。其中尿常規中反應腎功能典型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尿蛋白陽性表明有大分子蛋白漏出,可能腎小球出現問題,要具體確定到底有多少蛋白漏出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
-
沒有尿蛋白,肌酐卻很高被查出腎衰竭?傷腎「元兇」意想不到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腎病患者出現尿蛋白異常,血肌酐,血尿素氮偏高情況怎麼辦?
尿蛋白可以通過尿常規檢查或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一般發現尿蛋白後要及時增加飲食蛋白,以蒸雞蛋羹,牛奶為最好,還要控制尿蛋白的排出。西醫以激素為主,中醫以健脾扶正為主來降低尿蛋白。當患者出現腎功能損害時,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都可能出現升高。
-
尿蛋白、肌酐同時升高,先治療哪一個?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或許很多腎友們都忽視了 說到尿蛋白和血肌酐,很多腎病患者可能對於這兩項指標的認識並不全面,而只是停留在腎病檢查當中,對於這兩項指標,可能很多人是十分熟悉它們的名字,而且也是經常見到的,但是尿蛋白與血肌酐的真正形成原因以及升高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多人都是比較陌生的吧,其實如果我們真正地認識到了尿蛋白以及血肌酐的話,針對性的治療,也是有助於兩項指標穩定的。
-
別再只看血肌酐值、蛋白尿加減號了,醫生告訴你為什麼!
很多腎友把血肌酐值當做檢驗腎衰竭的唯一標準,就像很多腎友習慣用蛋白尿的加減號來判斷自己腎病的嚴重程度一樣,很顯然這都是不對的,那腎內科的醫生看重的是什麼呢?尿素氮和血肌酐不能準確反映腎功能程度?我們通常理所當然得認為指標越高,損害程度就越嚴重,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是腎功能的重要指標,這兩項檢查也會受到飲食的影響。特別是尿素氮,在大量蛋白攝入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將明顯增加,血肌酐值也會升高。為排除飲食的影響,檢查腎功能前三天應避免大量進食高蛋白食物。好了,弄明白這個,再來說說尿蛋白! 經常有腎友問尿蛋白有加號嚴重嗎?
-
4類腎病需要更重視降肌酐,而非尿蛋白!不少人給搞錯了
我們都知道,血肌酐一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已經出現損傷了,基本達到腎功能不全的程度甚至腎衰竭。所以基本上慢性腎病早期醫生不會看血肌酐來衡量病情。 相比之下,尿蛋白相關指標是判斷腎病早期情況的「寵兒」,是關注度最高的檢查。
-
感冒後,尿蛋白、血肌酐為什麼會升高?還能恢復嗎?
感冒後可能誘發腎病復發、加重,出現尿蛋白、紅細胞增多,甚至是血肌酐升高。為什麼感冒有時會傷害腎臟?感冒好了,升高的這些指標還能恢復嗎?感冒為什麼能引起腎病加重?感冒後升高的指標還能恢復嗎?感冒後出現紅細胞、尿蛋白、血肌酐升高一般是一過性的,隨著感冒徹底康復,大部分腎友的指標能回到原來的水平,但也有部分腎友自此走上復發、徹底加重的道路。
-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既然肌酐是肌肉的分解產物,劇烈力量訓練後,而且肌肉量大不屬於生理性的肌酐升高麼?」總而言之,正常腎臟總會將人體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等保持在正常範圍。對肌酐也是如此。如果肌酐產生的多,腎臟就排出的多;如果產生的少,腎臟就排出的少,正常腎臟也總能把血肌酐保持在正常範圍。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只要是血肌酐升高,都不是正常的。某些情況下,血肌酐會在短期內快速升高,稱急性腎衰竭。
-
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 預防肌酐高的方法
肌酐偏高是一種疾病的徵兆。當血肌酐超過正常指標時意味著腎臟出現損傷,已經腎功能不全、腎衰竭。那麼,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呢?肌酐偏高時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如何預防肌酐變高呢?一起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肌酐高吃什麼食物好食鹽量限制一般來說腎功能不全代償期、氮質血症期患者雖然血肌酐高,並開始出現各種輕微的臨床症狀,但由於病理中度損傷,可視有無高血壓以及浮腫情況,控制鹽的攝入量,分別給予低鹽或者無鹽飲食。
-
體檢小便檢查有尿蛋白、紅細胞,這到底要緊嗎?
尿常規檢測中常見的異常項目如下: 尿蛋白 正常人體檢報告中一般呈現為陰性,如果出現陽性,則應當引起重視,建議到醫院再次複查,必要時應當檢測24小時尿蛋白。正常人在發熱時、劇烈運動後或者大量進食高蛋白後出現一過性蛋白尿,因此應當避免在發熱時進行複查,複查前一天避免超常規的劇烈運動,保持正常飲食。
-
明明血肌酐還好,可腎病已處於嚴重階段,怎麼回事?
周遜 腎內科主任筆者在臨床中常常遇到這樣腎病朋友,首次門診時或複診時,化驗檢查的項目往往並不十分全面,如化驗血常規與尿常規、尿蛋白分析、腎功能及其它生化檢查,以及腎臟彩超等等,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化驗檢查就是反映腎功能指標的血肌酐(SCr)
-
尿蛋白、潛血、肌酐高了,一定要吃藥嗎?3種人不用吃藥
得了病就一定要吃藥嗎?許多輕症的腎友有「強迫症」,非要把化驗單給治得整整齊齊,連一個不疼不癢的指標超標了都不能忍受。我們要想清楚,吃藥的目的是什麼?比如以下3種患者:一、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0.5g尿蛋白高於0.15g,腎衰風險會增加,但只要沒超過0.5g,增加的這點腎損害風險是很小的。如果使用藥物治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可能比降低這點尿蛋白起到的作用更大,還白白地花了錢,何必呢?
-
肌酐超標可能是正常的,肌酐正常也可能是腎衰竭
目前,血肌酐穩坐「腎功能老大」之位。多數腎病朋友們包括部分醫生,一拿到腎功能化驗單就先看肌酐,把肌酐看作是腎功能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在「迷信肌酐」的風氣之下,經常會出現一些怪事:沒病的人以為自己有病,病重的人反而認為自己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