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加鞭,讓胰島素的降糖作用發揮更好的藥物,注意下副作用

2020-12-18 孫醫生講糖

血糖控制到正常,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事情,確實也非常的有難度,在嚴格的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應用過一些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以後,血糖可能仍然控制的不理想。

為了更好更快的控制血糖,醫生通常都建議患者選擇使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確實能夠很好的降低血糖,但長期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會發現,胰島素的用量可能會逐漸的增加,效果沒有剛開始使用那麼好。

原因就是對於2型糖尿病人來說,本身就存在胰島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基礎,病程逐漸延長,胰島素抵抗的情況就會越來越明顯。

因此即使使用了胰島素,仍有7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能達標。。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胰島素用量可能會逐漸增加,體重會逐漸增長,由此帶來的心血管卒中等副作用等,也會讓糖尿病患者有所顧慮。

怎樣能夠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讓胰島素的作用發揮的更好是臨床醫生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於這部分患者,醫生可能會聯合使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臨床數據顯示,效果非常好,血糖會下降,而且會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噻唑烷二酮類主要是改善整體胰島素敏感性和促進外周組織(骨骼肌)攝取葡萄糖,抑制脂肪組織向血中釋放游離脂肪酸,用於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患者。

這類藥物能夠全面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因此我們通常稱這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噻唑烷二酮類有效降糖的同時還能正向調節血脂,改善患者血壓,降低心血管風險,帶來治療的多重獲益。

因此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在臨床應用也是比較廣泛。但是由於應用過程中逐漸出現的副作用如下肢浮腫、誘發心衰,貧血、肝功能異常等,歐美國家率先禁用了羅格列酮,我國雖然還在使用,但使用範圍明顯受限,因此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是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是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的 2 型糖尿病基礎治療方案之一,具有廣泛的臨床使用經驗和豐富的循證醫學證據。有研究認為,在胰島素基礎上加吡格列酮,會降低糖尿病人的死亡率,而且獲益主要來源於非心血管死亡

在使用吡格列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

老年人使用,可以從低劑量15mg開始,逐漸到正常劑量60mg,單獨使用幾乎不出現低血糖情況。

肝功能輕度的升高1-2.5倍肝酶升高,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有活動性B肝肝炎、或肝硬化,禁用。腎臟功能腎小球濾過率大於60ml/min,不需要調整劑量;在大於45ml/min小於60ml/min的需要減量使用,如果小於45ml/min則禁用。

兒童、青少年、和孕期避免使用。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頭痛、腹瀉、上呼吸道感染、水腫等副作用,應用一段時間後,逐漸適應後往往會緩解。

我是愛生活、愛美食的孫醫生,持續為大家提供優質健康知識。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謝性疾病越來越多,還可能影響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體重才是治療的根本。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關注並點讚是對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有這方面的問題,請轉發給他們。這是對家人和朋友最大的關愛。

相關焦點

  • 降糖藥物有哪些副作用?一文盤點各種降糖藥常見副作用,值得收藏
    糖尿病一旦被診斷,幾乎都需要長期使用降糖藥物,但同時糖友們又無可避免地需要面對一個問題——藥物副作用! 藥物副作用不僅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更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直接損害。特別是近年來不斷上市的新型降糖藥物,許多糖友們甚至來不及對它們作充分了解。今天,筆者就帶糖友們深度認識降糖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 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哪個降糖效果更好、副作用還小?
    而且當高血糖症狀出現時,一般在醫生的建議下,會建議口服藥物或者是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平穩不上升。高血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糖尿病屬於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一旦患上糖尿病以後就要終生服藥。說起糖尿病所服用的藥物,不得不提的就是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片。
  • 聽說降糖藥會有副作用?實話實說,可能會出現這4個副作用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口服降糖藥進行血糖控制,甚至有些不僅服用一種,而且幾種降糖藥一起搭配使用。雖然降糖藥的效果明顯,能夠讓患者在短時間內血糖得到控制。但是降糖藥效果好,其副作用也不少。因此,患者在服用降糖藥的同時還要注意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 餐後高血糖,降糖藥物選用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
    腸促胰素類藥物腸促胰素是一種經食物刺激後由腸道細胞分泌入血、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激素[8]。腸促胰素類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和DPP-4抑制劑,通過與特異性受體結合而發揮降糖作用[8]。GLP-1受體激動劑GLP-1由腸道L細胞釋放,可通過多種方式調節葡萄糖穩態。
  • 胰島素該用不用,你在害怕什麼?醫生來給你講講胰島素的副作用
    一個46歲的2型糖尿病人,糖尿病史10年了,使用了3種口服降糖藥物,血糖長期控制不滿意,合併多種併發症,不得不說是非常遺憾的事。胰島素有副作用啊?會不會成癮啊?不能停掉怎麼辦?打針會疼啊!聽說還能變胖,確實是顧慮重重!
  • 降糖藥物種類繁多、名稱各異,了解這十五條基本常識!少走彎路!
    一、常見口服降糖藥物的種類1、刺激胰島素分泌藥磺醯脲類格列奈類2、胰島素增敏劑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七、磺脲類對一型糖尿病患者無效磺脲類藥物是通過促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的,而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分泌功能已完全衰竭,導致藥物功能無從發揮。
  • 口服降糖藥需對症用 應注意服藥劑量和時間
    副作用: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其發生往往不像胰島素引起的那樣容易早期察覺,且持續時間長,嚴重時可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害。年老體弱、長效製劑用量偏大可發生嚴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磺脲類藥物種類:  第一代: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這些藥物降糖作用弱,用量大,現已較少使用,但價格便宜,經濟條件差的患者仍可使用。
  • 闢謠:長期使用胰島素風險高?胰島素副作用及應對方法全介紹
    很多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一直堅持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好還是堅持口服降糖藥,遲遲不肯啟動胰島素治療,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朋友是認為胰島素對身體不好,一旦使用了胰島素,就不能停;有些朋友是害怕打針疼痛,天天都要打針,心理上就更加牴觸;但相信還有很大一部分朋友,是因為認為胰島素副作用大,擔心長期使用胰島素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
  • 「藥物」磺脲類降糖藥怎麼用,糖友使用該注意什麼?
    在糖尿病口服降糖藥物中,有一類古老的經典降糖藥——磺脲類藥物,可以直接促進胰島素分泌,能起到強大的降低血糖的效果,且低血糖反應及其它不良反應較少。儘管目前新的降糖藥物不斷被開發應用,但磺脲類藥物仍是糖尿病治療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口服降糖藥物之一,並且在國內外2型糖尿病(T2DM)指南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治療地位。
  • 阿卡波糖——符合國人飲食習慣的降糖藥
    1.促胰島素分泌藥物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類降糖藥物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也由於這個機制,該類藥物發揮作用的前提就是胰島β細胞還仍然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對於1型糖尿病和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不建議使用了。
  • 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是如何發揮降血糖作用的?哪種降糖作用更快
    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都是目前最常用的降糖藥,糖友們可能都不陌生,都吃過或者正在吃。很多朋友有疑問,這兩種降糖藥區別大嗎?它們是如何降血糖的?哪種降糖更快呢?今天就來說一說。二甲雙胍不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不會使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產生低血糖症。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二甲雙胍還能降低血漿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體重,抑制血小板聚集,恢復血小板功能,可直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流量,降低多方面的危險因素,從而保護心血管。
  • 警惕:胰島素的三大副作用
    重者調換胰島素製劑(把動物胰島素改為人胰島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藥物。胰島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在無酮症酸中毒、感染及其他內分泌疾病的情況下,成人胰島素需要量每天>1.5單位/千克體重或100~200單位/天,兒童每天>2.5單位/千克體重,才能使高血糖得以控制持續48小時以上稱為胰島素抵抗(這不是指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屬於胰島素免疫反應。
  • 糖尿病人降糖藥到底「餐前吃」還是「餐後吃」?
    有些藥物需要空腹服用,最直接的原因是避免食物影響藥效,利於藥物被吸收和發揮作用。而必須空腹服用的糖尿病藥物較少。有些藥物吃完後就得吃飯飯前服用是指在飯前15-30分鐘內服用,與空腹有所不同。某些胃腸道不良反應小、進食後服用會影響其吸收的藥物建議飯前服用。
  • 長期打胰島素能穩定血糖,但也有副作用,這4個建議及早了解
    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並不陌生,胰島素是降糖劑比較穩定的一種藥物,而且副作用也比較少,一般適用於一型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已經出現併發症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對於肝腎功能的損害比較小,對於已經出現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來說,也特別適合打胰島素,胰島素的降糖效果比較穩定,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或者是不良反應,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4個副作用要及早了解。
  • 胰島素種類這麼多,藥師教您選擇適合自己的胰島素
    今天譚藥師和大家聊聊關於「胰島素」那些事兒!當口服降糖藥物已經不能控制血糖,或者由於用藥禁忌又或是其他原因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藥時,胰島素就閃亮登場了,胰島素是降血糖的重要手段。 胰島素是咱們身體內的胰島B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主要作用就是降低血糖。
  • 在這4 個時間段服藥,降糖效果更好
    隨後醫生便讓他在吃第一口飯時嚼服該藥物。過了兩周,劉先生的血糖就降到正常範圍了。無獨有偶,這樣的事情其實還真不少。降糖藥物種類較多,降糖機制不同,有嚴格的服藥「時間表」,而這卻也是糖友常常忽略的盲點。圖片來源:站酷海洛01餐前服用的降糖藥胰島素增敏劑如羅格列酮、吡格列酮,這類藥物作用時間可維持 24 小時,每日僅需服藥一次,在早餐前服藥效果最好。
  • 胰島素只能用於降糖?這4種情況,胰島素可大顯身手,多為急用
    若血糖仍然不達標,需合理用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不僅僅能降糖,而且也能治療其他疾病,如慢性潰瘍和心腦血管急症的,雖然以上疾病發生在非糖尿病患者身上,但在糖尿病的不同階段,也有可能出現以上病症。胰島素除了降糖外還有什麼作用?
  • 為什麼吃了藥,血糖還是下不去?這裡有答案|胰島素|低血糖|胰島素...
    偶爾吃飯不注意,血糖又會飆升。在去年王先生做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後,他的血糖又一度升到了16、7,沒辦法,王先生開始注射胰島素,每天4次,3次短效,1次長效,每天都要隨身攜帶,非常不方便,讓他十分苦惱。
  • 糖友長期打胰島素會出現耐藥性?會不會越打越胖?還有哪些副作用
    何藥師在平時工作中發現,很多Ⅰ型糖尿病(胰島素絕對缺乏)患者,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長期打胰島素會不會有抗藥性?也就是說打著打著就不起作用了,或者需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以前的效果。以及長期打胰島素會不會越來越胖?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副作用?該怎麼辦才好?
  • 格列美脲吃到了最大量,血糖卻不下降,有可能是你的降糖藥物失效了!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醯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具有降糖作用快,低血糖發生率低,保護心肌細胞,抗氧化及胰外降糖作用。由於政府參與議價,價格明顯較低,且每天服用1次,患者不容易漏服,依從性更好。因此現在使用格列美脲降糖的糖尿病朋友非常多,臨床觀察效果也非常好。根據劉老師所說的情況,我想他可能出現了磺醯脲類胰島素促泌劑藥物的繼發性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