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圖創新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訪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

可快速關注我們

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11期

一部由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成都地圖出版社編制的《長江經濟帶地圖集》獲得2020年全國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近日,記者對該圖集編制團隊負責人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副院長李維慶進行專訪。

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副院長李維慶

金獎作品

《長江經濟帶地圖集》簡介:

一部由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成都地圖出版社編制,以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為主題的綜合性大型地圖集,包括9個圖組:區域概覽、資源環境、社會人文、綜合經濟、水利水電、立體交通、城鎮發展、區域規劃和文化分區。反映了長江經濟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及長江流域及沿江相關省市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揭示了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趨勢,突顯了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同綠色發展、實現中國經濟升級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可為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資源開發與集約利用、產業布局與優化調整、航道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信息服務。

製圖初衷:

助力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

記者:您帶領團隊負責編制的《長江經濟帶地圖集》此次獲金獎,有什麼感受?

李維慶:《長江經濟帶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由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和成都地圖出版社聯合編制完成,《圖集》編制過程中得到了武漢大學、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眾多專家的指導和幫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能夠獲得裴秀金獎是對該地圖作品的極高肯定,也是對地圖設計和編制人員的極大鼓勵。

記者:創作這部《圖集》的初衷是什麼?

李維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千米,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地圖是反映資源環境空間分布和區域發展規劃的重要載體和技術手段。《長江經濟帶地圖集》以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為主題,以地理空間信息為基礎,集成經濟、人文、環境等專題資料和數據,運用地圖語言,對長江經濟帶的自然地理和資源環境進行了全景式呈現,採用多種專題製圖方法詳盡地展示長江經濟帶的區位優勢、發展規劃、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建設成就,助力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並為各級政府宏觀決策、區域規劃、生態文明建設和公共服務提供科學的基礎圖件和典籍資料。

記者:在這個時間點推出有什麼特別的深意?

李維慶:2014年9月國家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為響應國家號召,我院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動作為,利用多年在地圖編制方面積累沉澱的資源和技術優勢,提出《長江經濟帶地圖集》編研的創意策劃。經專家論證,完善了《圖集》的總體設計,在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支持下於2015年1月啟動《圖集》編制工作。2015年9月編制完成了《圖集》基礎篇系列專題地圖,並在長江經濟帶地理信息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發布。2016年編制完成了《圖集》生態環境篇系列專題地圖,後緊跟國家關於長江經濟帶的相關政策要求,持續收集大量專題資料繼續補充完善,於2019年完成了《圖集》的編制出版,旨在為長江經濟帶相關規劃決策和科學研究提供支撐服務。

製圖過程:

保障地圖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記者:回顧整個創作過程,您認為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李維慶:《圖集》創作過程可分為選題設計、專家論證、資料收集處理、地圖編制和圖集出版等幾個階段。

記者:《圖集》編制團隊是怎樣聚合組建、分工協調的?

李維慶:《圖集》創作團隊由設計組、專家組、編制組和資料組構成,相互分工協同開展工作。《圖集》編制過程中就資料收集、總體構架、版面設計、技術工藝等開展了大量調研和專家諮詢工作,並成立《圖集》編輯部,安排專人負責技術問題處理和協調項目推進,有效保障了《圖集》編制工作。為保障地圖內容的科學性,多次組織武漢大學、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四川大學、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社科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等單位地圖製圖、區域經濟、資源環境方面專家,就圖集設計方案和樣圖進行諮詢討論,廣泛徵求意見,不斷完善內容設計和專題表達設計。

記者:據了解,《圖集》資料和專題信息來源於專業部門和統計部門發布的權威資料,經信息提取加工,多形式、多層次展示自然、經濟、人文各類專題,地圖內容和數據具有科學性。在保證《圖集》科學性方面,做了哪些投入?

李維慶:一是地圖總體設計上充分進行了專家論證,並吸收了國內外眾多優秀地圖集的優點,《圖集》結構編排按照從自然到人文、從現狀到規劃、由整體到局部、由宏觀到微觀的體系展開,併合理採用多單元混合編排的表現方式,體現了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二是《圖集》資料和專題信息來源於專業部門和統計部門發布的權威資料,經信息提取和加工,多形式、多層次展示自然、經濟、人文各類專題。三是地圖成果嚴格按照國家公開版地圖相關標準規範實施質量控制,保證地圖內容和數據的準確性。四是地圖成果經過嚴格的專業審讀把關,即地圖樣書成稿後由地圖編輯進行全面審讀把關,並邀請相關專家從不同專業角度進行審讀把關,從而進一步保障地圖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製圖創新:

運用知識規則驅動製圖技術和多元化地圖藝術設計理念

《長江經濟帶地圖集》

記者:據了解,整個《圖集》在內容和技術上有諸多創新,貫穿整個編制過程。創新意味著突破,請您具體談一談《圖集》編制過程中技術突破和創新經歷?

李維慶:《圖集》在內容和製圖技術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一是《圖集》選題緊扣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主題鮮明,地圖內容豐富和資料權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應用價值,不失為一部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具的科學典籍。二是《圖集》內容結構和編排設計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前面已經談到。三是地圖編制採用了多源數據協同和知識規則驅動的現代信息化地圖製圖技術。由於《圖集》編制涉及測繪大數據的海量信息,以及交通、水利、環境、經濟、社會、人文等各類專題信息,資料信息量大,編輯人員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科學的篩選、分析和建庫;同時構建了專家知識規則庫,研發了長江經濟帶規劃基礎保障地圖編制平臺,提升了數據處理、地圖編制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製圖效率,有利於促進地圖製圖技術的進步。

《長江經濟帶地圖集》7盒裝版樣圖

記者:《圖集》在設計和形式上有些哪些突破?

李維慶:首先,圖幅製圖區域選擇具有層次性、典型性,地圖整飾設計具有藝術性。《圖集》製圖區域和專題表達依次為長江經濟帶、重點區域、重點工程,從自然到人文的順序展開,並採用基礎圖、專題圖、遙感影像、信息圖表、統計數據、典型景觀圖片等多種可視化表達形式,點、線、面結合的表徵方法向讀者完整、系統、清晰地展示長江經濟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具有層次性。地圖版面構圖充分考慮構圖對稱、均衡、和諧、統一的原則,各單元合理安排,有層次地傳遞信息,版式設計、扉頁設計、導航欄、封面裝幀設計等都體現了長江經濟帶的地理元素,比如封面裝飾了區域典型地標建築的圖案和波浪紋的線條,形式獨特、設計獨具匠心,具有較強的藝術性。

其次,《圖集》充分運用現代平面藝術設計的理念,在專題要素的符號、表徵方法和色彩運用上做了大量的創新性工作,符號設計與專題表達具有明晰性和多元性。點符號注重從分級、大小和結構上優化,線符號按照質和量的變化從線條的粗細、方向、角度、倍數等設計,面符號注重色彩的調配與地物的色彩特徵相協調。專題表達力求地圖審美跟上時代,綜合運用特徵點符號法、運動線符號法、質底法、等值線法、分區統計圖表和分級統計圖表法,根據地圖的要素內容和專題,合理選擇表示方法,突出地圖的表現層次,使之主題突出、清晰易讀。

記者:整個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點是什麼,是怎樣解決的?

李維慶:一是選題設計方面,通過向多個領域專家開展諮詢和論證,不斷完善《圖集》總體設計。二是資料收集、分析和處理方面,由於資料來源較多,對大量多源異構的專題資料和數據,開展了細緻的資料分析和數據處理等工作,並開發了一些信息化的程序工具提高數據處理效率。

製圖效應:

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協同發展

記者:《圖集》會帶來怎樣的社會示範效應和經濟效益?

李維慶:首先,《圖集》為長江經濟帶戰略發展提供基礎圖件和科學數據,也為其他宏觀區域性的地圖集編制提供了應用示範。《圖集》以地圖的形式和詳實的統計分析數據,全面展示長江經濟帶自然、環境、經濟、人文等基礎現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一個綜合性、多角度的圖文信息,有助於服務長江經濟帶的綠色協同發展。同時該《圖集》的編制出版也為我國其他區域編制宏觀區域性地圖集提供了基礎的應用模板,有利於促進地理信息與專業信息融合的深化應用服務。

其次,《圖集》以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廣泛收集各專業部門權威的專題資料,數據與地圖相結合,直觀展示了長江經濟帶的自然地理基礎信息、地域分異的特徵和經濟水平,通過定性定量分析,獲得各種要素之間的聯繫、作用、影響及因果關係,助力各級政府開展區域發展的科學決策,並為重大工程選址和規劃提供重要參考。另外,《圖集》是以科學數據為基礎創作的文化產品,內容有助於揭示長江經濟帶東中西的區域差異,能夠為優化區域國土空間格局和產業布局、為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參考數據,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接下來還會有怎樣的編制規劃?

李維慶:我們將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熱點,開展地圖選題規劃,不斷創新地圖設計,創作更多符合時代特徵的地圖新產品,並藉助網絡化和信息化新技術創新地圖服務模式,為社會提供更高水平的地圖服務。

文 / 本刊記者 杜安娜 圖 / 受訪者提供

聲明:本文為《中國測繪》原創文章,授權合作請在本公眾號留言,或致電:010-63881401。

《中國測繪》期待您的來稿

《中國測繪》

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變遷的

記錄者、思考者、傳播者

自然資源部主管

中國測繪學會主辦

面向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全國性綜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電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國測繪》全年徵訂中,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可在線訂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以地圖創新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訪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副院長李維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奔騰不息的長江正在用磅礴的力量書寫新時代的發展傳奇。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個關係。「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把握『五個關係』,各項任務取得積極成效,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我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陣地。」
  • 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述評
    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述評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述評
  • 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臺名單發布
    21海洋環境探測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國家海洋局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國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南海局22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 歸口管理23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4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
  • 創新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訪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
    來源:經濟日報8月29日,經濟日報記者獨家專訪了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工作小組召集人張佔海,解讀《關於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的印發是自然資源部與商業銀行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首次出臺政策文件,是推進今年1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原國家海洋局會同有關部門印發的《關於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落細落實的具體舉措。記者:此次《實施意見》有哪些最值得關注的創新舉措?
  •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長江經濟帶發展有關...
    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共同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 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應如何深刻領會把握「發揮示範作用」的精神實質和內涵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妥善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
  •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重慶該如何發揮示範作用
    這一重要指示,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是指引重慶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的強大思想武器。  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還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 長江新棋局:習近平親自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向定調
    「四通」;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志在「打造長江經濟帶脊梁」;上海市「率先劃定沿江生態保護紅線」……  總書記親自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向、定調  長江,世界第三長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橫貫中國的東中西部,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紐帶。
  • 長江沿岸11省市代表委員共話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不搞大開發,共抓...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實踐證明,只要思路對頭、紮實推進,實現舊動能和新動能的轉換是大有可為的。目前,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正努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打造新的高質量經濟增長點。
  •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
    重慶生態環境好不好,關係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慶生態環境,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遊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 環保企業創新布局長江經濟帶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探討長江大保護工作經驗,探索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路徑,2020年12月12-13日,第一屆健康長江(泰州)高峰論壇在泰州隆重舉行,來自生態環境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三峽集團、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 3大主線挑起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重任 「四美」建設啟續篇
    搶抓機遇,推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依舊站在「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陣地前沿。   不僅是「十三五」,即將到來的「十四五」,也將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走廊」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且作為流域經濟體,長江經濟帶上中下遊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以高質量履職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大檢察官訪談
    二級大檢察官、重慶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賀恆揚重慶地處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是黨中央對重慶的精準定位,也是重慶人民的共同願景。
  • ...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有...
    12月11日,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副廳長呂洪濤在會上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下稱《白皮書》),介紹了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成效。
  • 江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贛」勁足
    鄱湖越冬水鳥十年最多 長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贛」勁足歲末年初,兩則江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聞引人關注:據監測,鄱陽湖越冬水鳥有68種,數量達68萬餘只,數量創近十年之最;作為長江流域禁捕水域最廣、禁捕岸線最長、退捕漁船漁民最多的省份,江西重點水域
  • 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 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
    26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聽取大家發言後,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 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標準地圖 呼籲:規範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
    8月29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標準地圖,標準地圖服務系統新上線55幅公益性地圖和1幅自助製圖底圖。新版地圖有哪些特點?網際網路時代,應如何正確使用和獲取地圖?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29日當天發布了一段視頻,呼籲大家: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這是底線,也是紅線。而今年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的主題也正是「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
  • 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 給...
    本報湖州12月11日電(全媒體記者閆晶晶 李春薇)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今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肖瑋在會上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為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長江沿線省市檢察機關開展相關辦案工作提供參考和指引。
  • 唐堅: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綠色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長江流域是一個以水為紐帶的經濟社會大系統,也是一個有著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溼地生態系統。目前,長江流域面臨著廢汙水排放嚴重、水質不斷惡化、汙染事件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退化等諸多問題。
  • 崇川區:發展綠色生態 打造綠色沿江經濟走廊
    南通綠色生態沿江行系列報導之三崇川區:發展綠色生態 打造綠色沿江經濟走廊7日,「綠色生態沿江行」融媒體新聞行動的採風團來到了第三站——崇川區軍山片區。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長江經濟帶建設思想,軍山片區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守護好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姿態和決心,助力沿江生態大保護。打造綠色長廊「沒想到在軍山也能看到這麼壯觀的瀑布。」一走進軍山景區,市民陶金龍就被眼前飛流直下的瀑布所震撼,「現在的軍山有青山綠水,還有花香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