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建設長江經濟帶,是國家一項重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長江流域是一個以水為紐帶的經濟社會大系統,也是一個有著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溼地生態系統。目前,長江流域面臨著廢汙水排放嚴重、水質不斷惡化、汙染事件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退化等諸多問題。建設長江經濟帶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生態與經濟並重、保護與利用並舉、開放與開發並進,在思想、規劃、行動、機制等方面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的路徑。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導思想。目前,長江流域汙染狀況已較為嚴重,經濟與環境關係相對緊張,環境承載能力達到上限。因此,在建設長江經濟帶過程中,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用綠色引領發展,用發展促進綠色,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環境保護中,優先把保護好母親河水質量作為核心任務,堅守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底線,明確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杜絕汙水排放,控制水質汙染,促進水質改善,切實保護和利用好長江水資源,保障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安全。通過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經濟和旅遊經濟,構建長江生態屏障,推進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建設。
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分工」的發展原則。合理布局產業體系與優化經濟結構,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作為一個整體流域經濟,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首先,要堅持科學規劃,使生態環境建設有序規範。要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生態重點項目與專項項目相結合,綜合統籌、兼顧各方,形成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體系。其次,要依據規劃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既保護環境又節約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綠色發展,既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建設長江經濟帶要自覺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擴大綠色消費,培育現代生態文明消費觀。再次,要在長江流域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抓住國家實施供給側改革的機遇,以創新為驅動,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拓展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空間。要把環境容量和環境準入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針對不同流域不同特點,合理安排產業,並對生態指標進行嚴格科學論證。最後,要優化產業布局,打造長江綠色生態經濟走廊。要優化長江產業布局,堅決杜絕汙染產業,大力發展綠色、循環和低碳產業,積極謀劃世界級低碳產業集群,著力建設現代產業經濟帶。
堅持「科學立法、分類實施」行動準則。儘快頒布《長江法》細則與採取分類實施措施,快速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依法治國、有法可依才可能真正保護長江。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制定《水汙染防治法》《環保法》《三峽庫區及其上遊水汙染防治規劃》《長江中下遊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等法律法規制度,但面對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新形勢,國家應儘早頒布《長江法》實施細則,從法律角度對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生態環境部也應儘早編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切實做到生態功能不退化、水土資源不超載、排放總量不突破、準入門檻不降低、環境安全不失控。長江委編制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利專項規劃》,明確了節約用水與水資源配置、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建設任務。有了法律依據,就可以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保護生態環境,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綠色生態廊道和黃金經濟帶。同時,對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還應針對不同的主體功能區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在下遊長三角區域,要大力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廣泛應用低碳技術,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改善人居環境。在中遊中三角區域,要嚴格保護基本農田,防止水資源過度開發,努力提高環境質量。在禁止開發區域,要嚴格實行強制性保護措施,嚴禁破壞原始自然生態環境,嚴禁開展不符合定位的開發活動,實現汙染物「零排放」。
堅持「政府主導、合作聯動」協調規則。建設生態型政府與協同保護治理機制,有效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在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上中下遊社會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重複產業導致生產效率不高等矛盾,影響著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這就要求,一方面,建設生態型政府,加強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主導地位。要建立生態責任追究制度,明確生態問責的主體、對象、內容和程序等,追究生態破壞者的政治責任、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要完善生態民主制度,建立社會化參與機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打造多樣化的公民參與平臺,創新環保決策程序。另一方面,建立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機制,推進跨行政區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推動生態功能區的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跨行政區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聯合構建生態安全屏障。支持建立汙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開展區域大氣汙染和江河湖海水環境聯防聯治,健全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制度。強化應急聯動機制合作,共同應對區域突發性生態環境問題。通過促進要素在區域之間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共同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黨校(上海市浦東新區行政學院))
編輯:趙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