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備感振奮,表示一定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親自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求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廣大幹部群眾認為,這表明了我們黨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
「此次會議提出長江經濟帶要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這讓我們備感振奮,也深感責任重大。」市林業局局長沈曉鍾說。
近年來,重慶縱深推進國土綠化提升三年行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等重點工作,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45.4%提高到2019年的50.1%,為綠色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沈曉鐘錶示,下一步,全市林業系統將認真落實「保護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等要求,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大力實施長江重慶段「兩岸青山千裡林帶」工程,逐步形成「一江碧水、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千裡江山巴渝畫廊美景,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力爭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到57%。同時,以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等為重點,加快生態產業發展,為重慶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辛世傑表示,一直以來,環保部門始終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三線一單」,試點開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紮實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有序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長江上遊生態大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進一步強化空間管控,著力開展自然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切實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辛世傑說,同時要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這為我們鼓足了保護生態的信心和幹勁。」北碚區委書記、北碚區縉雲山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組長周旭說,北碚區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落實新發展理念,全力築牢生態底線,嚴守生態紅線。縉雲山是重慶主城中心城區唯一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碚區劃定生態紅線,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綜合整治,拆除違法建築8.8萬平方米,實施最大力度的生態搬遷,從根上保住了這一方土地的生態環境。接下來,北碚還將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在規劃引領上求突破,在保護修復上求突破,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持之以恆地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發揚釘釘子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以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為己任,用生態環境的改善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這次座談會更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兩個百年目標交匯點,對我們實現怎樣的現代化指明方向、明確目標。」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榮昌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心位置,也是長江重要支流沱江的重要流域,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是檢驗我們執政能力的「試金石」「分水嶺」。我們將不斷強化建設好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的責任意識,深入精準地謀劃好榮昌「十四五」綠色規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加強瀨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全域推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和汙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溼地等項目。在產業發展上,我們絕不做「先汙染,後治理」「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事,確保境內瀨溪河水質穩定達標並持續改善,把榮昌建設成為成渝中部地區綠色宜居新家園。
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自我發展定位。」永川區委書記滕宏偉說,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特別是總書記提出「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將引領包括永川在內的沿江各地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取得新成效。
滕宏偉表示,永川區將認真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持續鞏固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成效,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同時永川將認真落實「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的要求,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高水平推進永川國家高新區建設,爭取設立並高標準建設綜合保稅區,切實提升開放水平。
江津境內有長江岸線127公裡,可謂依長江而興盛、因長江而美麗。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告訴記者,近年來,江津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有力地推動沿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同時,還與成都市郫都區、瀘州市、自貢市、雅安市和重慶有關區縣開展交流合作,籤訂了一系列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
程志毅表示,下一步江津將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堅持同城化、融入中心區,聯結渝川黔、打造新支點」的思路,以更大幹勁、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推進長江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總書記強調,要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說,兩江新區正聚焦大通道、大平臺、大環境建設,加快推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新設外企數量增長43%,跨境電商增長25%。下一步,兩江新區將加速打造內陸開放門戶,聚焦服務「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核心區等平臺作用,持續做大做強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悅來國際會展城、江北嘴金融中心等開放平臺,加快果園港國際多式聯運樞紐建設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和「樞紐港」。
「從2016年到2020年,從重慶到武漢再到南京,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完成了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系統動員和部署。」市商務委副主任許新成表示,近年來,重慶商務系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依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定位,在對外開放、內貿流通等領域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商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接下來,全市商務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從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和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著手,全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積極承接長江下遊地區產業轉移,加快長江經濟帶上的「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建設,努力在新階段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重慶商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總書記強調,要勇於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這為我們高標準高起點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指明了方向。」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孫立東說。
孫立東表示,全面啟動建設的西部(重慶)科學城將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加快推進科學大道、科學城站等「十大重點基礎設施工程」,高水平建設科學公園城市綠心、科學城生態水系,加快建設科學會堂、光大AI CITY國際社區,促進產城景深度融合,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新樣板」。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營造宜居宜業宜遊良好環境,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商業商務等資源,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提升生活舒適度、出行便利度、創業舒心度,建設「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等民生領域項目建設,打造智慧社區,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推動城市治理和政務服務「上網上雲」,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全力建設「智慧名城」。
「醫學是一個不斷更新的學科。」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院長楊慶軍說,總書記強調要塑造創新驅動新優勢,醫院也亟待創新,這就包括在管理模式、學科建設、管理制度與理念等方面的創新。目前,醫院已組建肝膽胰腺外科研究所、神經變性病實驗室,推行主診醫師負責制及新院區的人性化設計,都為醫院注入創新的活力。
楊慶軍表示,藉助中國科學院大學搭建的創新平臺,醫院將加大創新力度,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加快突破一批醫療技術。用科學研究的方法指導臨床工作,切實提高診治水平,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這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堅定了信心。」市文化旅遊委副主任幸軍稱。
事實上,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在文化旅遊方面,更是把「三峽牌」作為全市旅遊升級版的第一張王牌來打造,編制完善了《「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規劃》《「大三峽」旅遊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著力壯大「大三峽」旅遊產品體系、健全旅遊產業鏈集群、推進國際化品牌營銷、實施智慧化公共服務。同時,不斷提升長江三峽旅遊產品品質、豐富多樣供給,目前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A級旅遊景區達到73家,初步形成了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觀於一體的三峽旅遊精品景區集群。
「接下來,我市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打好『三峽牌』,用『大三峽』名片塑造大旅遊格局,打造提升世界級內河遊輪、峽谷觀光探險、平湖休閒度假、高山生態康養、『三峽原鄉』民俗體驗品質,進一步做強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品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華美樂章。」幸軍說。
(本報記者王翔、龍丹梅、陳維燈、陳鈞、楊駿、張亦築、李珩、韓毅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