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宋清辭
來源:十點讀書(ID: duhaoshu)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
前幾天,一個很搞笑的話題被推上了微博熱搜——用一句話得罪全班人。
這個小小的問題,激起了2.6萬的討論量,每一個答案都惹人捧腹大笑。
「老師,你忘留作業了!」
「老師,今天不是要聽寫嗎?」
「老師,你忘點名了。」
「老師,有個步驟不理解。」
我們看得哈哈大笑,但在當年,那可是恨得牙痒痒。
就像網友@王怪物說的那樣,雖然不敢真的揍他,卻也是背地裡詛咒一萬遍,然後發誓再也不做朋友了。
其實,無論是無心之失,或是主動奉承,當他開口的那一刻,已經得罪了無數同班同學。
《一生的遊戲規則》中說:「語言的力量影響巨大,絕非僅僅是說話的問題,人們太忽視語言的力量了。」
有些人,開口的那一刻,就贏了;有些人,開口的那一刻,就輸了。
因為,一個人的嘴,就是他的風水。
有些人,喜歡以「耿直」來標榜自己,殊不知出口句句傷人。
前段時間,小S在綜藝《小姐姐的花店》裡被吐槽了。
有一天大家一起吃牛排,林彥俊說了句:「這牛排沒熟啊?」
小S馬上接口道:「牛排乾嘛要全熟,你是哪裡人啊?」生生地讓林彥俊滿臉尷尬。
來源:《小姐姐的花店》
林彥俊把盤子放下,低聲說:「可我還是希望吃熟一點的。」
這充滿優越感的語氣,帶著炫耀感的眼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反感。
其實,這樣的表現並不是小S的第一次。
小S和阿雅從初中起就是同學,因為關係太好,小S經常無所顧忌地「黑」阿雅。
阿雅留短髮,不注意打扮,小S說阿雅是人妖。
阿雅有點微胖,長相沒有那麼漂亮,小S說阿雅是胖子。
直到有一次,阿雅突然很嚴肅地對她說:「請你以後不要在眾人面前這樣開我玩笑,我很不舒服,而且我不喜歡這樣。」
這時小S才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玩笑都是一種赤裸裸的傷害。
很多人都認為,親人朋友是最親近的人,開開玩笑無傷大雅。但語言就像一把利劍,出鞘的那一刻,已經把最親近的人刺得遍體鱗傷。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
大多數批評只是出於一時的衝動,不滿和憤怒,不但沒有啟發和教育意義,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亂。
真正具有愛的人,絕不會隨意批評別人或與對方發生衝突,他們竭力避免給對方造成傲慢的印象。
我們總以為,親人和朋友,可以忍受我們一切的不可理喻,可以接納我們所有的小情緒,於是我們肆無忌憚地傷害著他們。
就像《知乎》上有人問的那樣:為什麼對陌生人客氣,對親愛的人發脾氣?
一個回答是這樣的:
在我們肆無忌憚對親密的人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很聰明的任性——我們潛意識裡知道對方愛自己。
但是別忘了,所有過度的行為都是對愛和親密關係的一種消費。只花不存,終有一天會面臨關係的破產。
對親愛的人惡語相向,你給我一言,我敬你一語,只會讓雙方的關係跌入冰點,最親的人明明在眼前,卻依舊無法靠近;
相反,能用溫暖的話語融化誤解的寒冰,態度溫和,好好說話,多點鼓勵,少點指責,才能讓彼此越走越近。
和親人朋友好好說話,心才能安得住。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是曾國藩一生奉行的原則。
而他之所以能位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在官場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好好說話。
但即使是人品堪比聖人的曾國藩,在剛剛步入官場之時,都因不會說話得罪過人。
曾國藩剛入翰林院不久,父親慶生,發小鄭小珊前來祝壽。
曾國藩正是春風得意,開始口不擇言起來,拉著鄭小珊大談特談官場事跡,毫不顧忌對方感受,最終惹得鄭小珊拂袖而去。
正因於此,曾國藩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在此後與人交談時,儘量做到慎言。
不因為一時之快,將脫口而出的話得罪別人;在別人限於困境的時候,也能出口春風化雨緩解矛盾。
好好說話,才讓在職場上越走越順,道路越來越寬。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在職場中很會說話的人。
她從一個一文不名的普通女孩,到城裡城外都有房,幾百萬的奔馳換著開的職場精英,除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也與她的「會說話」有很大的關係。
在電視前幾集,由於老員工老倪犯了錯誤,蘇明玉根據公司規定要辭退他。
這時,老倪跑到蘇明玉面前求情,說得聲淚俱下,請求不要辭退他。
於理,員工犯嚴重錯誤後被辭退,這是公司規則。
於情,老倪站在蘇明玉的對頭孫總一邊,蘇明玉也想趁機開除他。
所以,老倪必須走。
這個時候的老倪就像是「落水狗」一樣,很多人都想趁機踩他一腳。
然而,蘇明玉卻是這樣說的:
「開除真的是集團的規定,怎麼可能我一個人說得算呢?我也非常不舍。」
還說「以後你發跡了,我還要來投奔你呢。」
一句話,既撇清了自己的責任,又拉近了與他的距離,還為對對方發出了未來的祝願。
有人批評明玉兩面三刀,油嘴滑舌,滿口套話,可這之後,她自掏腰包,為老倪補了3個月的工資。
在職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為利益做出選擇,本無可厚非。
但是,有人赤裸裸地扒高踩底,讓身邊的一個個同事都離心離德。
而另一些人,卻能對工作夥伴好好說話,就算得不到所有人的支持,至少也能讓自己少樹立幾個對手。
如果要據理力爭,就不要把話說得好像是無理取鬧;如果是有言相勸,就不要把話說得好像是藉機嘲諷。
在職場上,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不僅僅是「我們的意思」這麼簡單,還有「我和你的關係」、「我所支站的立場」、「我所代表的利益」。
說好一句,也許多一個朋友;說壞一句,也許得罪一幫人。
要知道,職場如戰場,牛逼的不只你一個。再強的能力,再厚的背景,再好的樣貌,也沒辦法單打獨鬥走完全場。
和工作夥伴好好說話,路才能越走越寬。
前段時間,「該不該對外賣小哥說謝謝」在微博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大部分人都表示對外賣小哥說聲謝謝沒問題,但也有部分人覺得我付錢賣服務天經地義。
「我花了錢為什麼要說謝謝?」
「一個送外賣的有什麼資格要求我感謝他們?」
其實,跟不跟外賣小哥說謝謝,本不是一道基於利益關係的選擇題,而更像是一道基於人性的判斷題。
一個人對弱者的態度,折射著他的修養。
曾有網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和一家公司的老總談生意。老總對自己十分熱情,開車接送,笑容滿面,禮貌周到。
幾百萬的單子,二人談得十分投機,眼看就要籤了。
那時快到中午,他們便決定先吃飯,再繼續。
但到了餐廳,那位老總好像變了一個人,點餐時對服務員呼來喝去,頤指氣使。
服務員稍慢一點,他就會不耐煩地大呼小叫:「你們是聾了嗎?怎麼還不拿過來?」
高高在上的樣子和之前判若兩人。
結果當然是,幾百萬的單子泡湯了。
心理學中有一個「烏比岡湖效應」,指人的一種總覺得什麼都高於平均水平的心理傾向,即給自己的許多方面打分高過實際水平,簡而言之,便是過分高估自己的環境,擴大自己所處的圈層。
很多人自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於是囂張地用語言傷害別人。
梁曉聲曾經說過:「『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考慮,如果我們來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不知道道路怎麼走,不知道飯店怎麼去,向路上的人求助,卻得到他們冷漠而尖刻的回應,我們會怎麼想?
失望,傷心,無助,甚至對這座城市都失去好印象,下決心下次再也不來了。
我們認為對方是陌生人,與此同時,我們對對方來說,也是陌生人。
我們希望對方能對我們彬彬有禮,那麼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禮貌待人。
對比你強的人有禮是一種本能,對比你弱的人有禮是一種修養。
對陌生人好好說話,植根於骨子裡的修養,決定了你的人生境界有多高。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戲劇家夏衍在臨終前十分痛苦,他的秘書對他說:「我去叫大夫。」
在秘書出門的那一刻,夏衍艱難地說了一句:「不是叫,是請。」
一字之差,是說話之道,更是為人之本。
學誠法師在《好好說話》中說:
說話雖然簡單,但可不是一件小事。說什麼話,很重要。用簡單的話去傷害別人,可能造成的後果很大。
用簡單的語言去溫暖這個世界,可能給人帶來的就是一時、一天乃至一生的幫助。
對親人朋友好好說話,能夠讓心安得住;對工作夥伴好好說話,能夠讓路鋪得寬;對陌生人好好說話,能夠讓人站得高。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來自@Youth的22萬的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認識一個學長,第一天提到了他小時候和父親一起遇到乞丐的情景。
一般的父母會說:「要好好學習,要不然就像他們一樣,沒有工作乞討為生了。」
但學長的父親卻語重心長:「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後來,Youth補充說:
這名學長現在就讀TOP985,為人謙和堅毅,已拿到碩博連讀資格,能與他結交是我的榮幸。
斯賓諾莎說:
「心靈理解的範圍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範圍內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後果,而不為它們受苦。」
一個人有再漂亮的外表,再高的學識,再聰明的頭腦,但若是一出口既傷人,那麼所有的好品質都將會被掩蓋。
希望我們在下一次開口時,能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
因為擁有「嘴德」的人,一定會有好的「風水」。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