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語句
while 循環
for 循環
range()函數的使用
break 和 continue 關鍵字
while…else
嵌套循環
語句塊並非一種語句,它是在條件為真時執行一次或執行多次的一組語句,在代碼前放置空格縮進即可創建語句塊。
類似於C、C++、Java等語言的大括號({ })來表示一個語句塊的開始和結束。
在Python中使用冒號(:)來標識語句塊的開始,塊中每一條語句都有縮進並且縮進量相同。
當回退到上一層縮進量時,就表示當前語句塊已經結束。
條件語句條件語句是通過一條或多條語句的執行結果(True或者False)來決定執行的代碼塊。
使用的是if關鍵字,在代碼運行中,有時候需要在不同的情況下執行不同的內容,此時就需要使用if條件句。
簡單來說就是你給定一個條件,然後滿足此條件的時候你希望代碼完成什麼事情,不滿足條件的時候就不執行。
其中"判斷條件"成立時(非零),則執行後面的語句,而執行內容可以多行,以縮進來區分表示同一範圍。
else 為可選語句,當需要在條件不成立時執行內容則可以執行相關語句。
如例:
a = int(input('輸入數字 a: '))b = int(input('輸入數字 b: ')) if a > b: print(a)if a < b: print(b)補充點:
① 由於 python 並不支持 switch 語句,所以多個條件判斷,只能用 elif 來實現。
② 如果判斷需要多個條件需同時判斷時,可以使用 or (或),表示兩個條件有一個成立時判斷條件成功;
使用 and (與)時,表示只有兩個條件同時成立的情況下,判斷條件才成功。
③ 當if有多個條件時,可使用括號來區分判斷的先後順序,括號中的判斷優先執行。
此外 and 和 or 的優先級低於>(大於)、<(小於)等判斷符號;
即大於和小於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會比與或要優先判斷。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只要表達式的結果為真,則執行縮進範圍內的代碼,否則不會執行;
if 表達式: 執行的代碼1else: 執行的代碼2這是if else結構,是常見的條件結構的一種。
只要表達式的結果為真,則執行if縮進範圍內的代碼1,否則執行else縮進範圍內的代碼2。
if 表達式1: 執行的代碼1elif 表達式2: 執行的代碼2 ……else: 執行的代碼3此種方式適用於需要多種情況的判斷:
① 代碼的執行順序為先判斷表達式1是否成立,成立則執行代碼1,否則繼續向下進行判斷表達式2。
② 當表達式的內容都不成立的時候,執行else 縮進內的代碼。
三目運算原理上也是屬於if 判斷的一種,格式如下:
變量 = 表達式1 if 判斷條件 else 表達式2執行原理就是,當if判斷條件成立的時候,執行表達式1的代碼,否則執行表達式2的代碼。
當遇到比較簡單的判斷條件的時候,不妨考慮一下三目運算。
Python循環語句主要分為while循環和for循環,它允許我們執行一個語句或語句組多次。
執行流程
條件表達式< condition >如果為真時,則循環體重複執行,直到條件判斷為假,循環體終止。
如果第一次判斷條件就為假,則直接跳出循環執行else語句。
注意:else語句可以省略,同時冒號(:)開始進入循環體,縮進區分語句塊。
條件語句condition包括:
布爾表達式(True、False)
關係表達式(>、<、>=、<=、= =、!=)
邏輯運算表達式(and、or、not)等
基本使用舉例:
i = 0result = 0while i <= 100: if i % 2 == 0: result += i i += 1print(result)while 循環的使用是非常簡單的,只要判斷條件為真就可以不斷的循環下去。
所以在寫代碼的時候要格外小心,注意判斷條件的準確性,避免進入死循環。
執行流程
自定義循環變量var遍歷sequence序列中的每一個值,每個值執行一次循環的語句塊。
sequences表示序列,常見類型有list(列表)、tuple(元組)、strings(字符串)和files(文件)。
for循環是循環結構中非常常用的一種,很多時候寫代碼一般都優先考慮使用for循環;
for 變量 in 字符串或可迭代對象: 執行的代碼
1、可迭代對象:可以是列表,字典,集合等,後面的學習中會接觸到很多。
2、for 循環的使用規則是:每循環一次,變量就依次讀取'可迭代對象或字符串'的一個元素,直到變量將'可迭代對象或字符串內的元素'全部讀取完,此時循環結束。range() 函數通常結合for 循環使用,用來創建一定範圍的數據,使循環的變量達到依次讀取數據的效果。
比如
for i in range(10): print(i, end=' ')輸出:
0 1 2 3 4 5 6 7 8 9
Break和Continue是兩個常用的跳出循環語句;
跳出最內層while、for循環,在語句塊執行過程中終止循環,並且跳出整個循環。
s = 0num = 0while num<20: num += 1 s += num if s > 100: breakprint("The sum is", s)當求和變量s大於100的時候,進入if判斷,執行break跳出循環,最後輸出105。
在語句塊執行過程中終止當前循環,跳出該次循環,執行下一次循環。
for num in range(10): if num % 2 == 0: print("even number:", num) continue print("number:",num)輸出結果如下,當為偶數的時候continue跳出當前循環,for循環中只輸出偶數。
>>>even number: 0number: 1even number: 2number: 3even number: 4number: 5even number: 6number: 7even number: 8number: 9>>>所謂else指的是循環正常結束之後要執行的代碼;
即如果是break終止循環的情況,else下方縮進的代碼將不執行。
因為continue是退出當前一次循環,繼續下一次循環,所以該循環在continue控制下是可以正常結束的,當循環結束後,則執行了else縮進的代碼。
while 條件: 條件成立重複執行的代碼else: 循環正常結束之後要執行的代碼 for 臨時變量 in 序列: 重複執行的代碼 ...else: 循環正常結束之後要執行的代碼while基本語法如下:
while expression: while expression: statement(s) statement(s)for基本語法如下:
for iterating_var in sequence: for iterating_var in sequence: statements(s) statements(s)循環嵌套使用的舉例:
for i in 'HE': print(f'{i}: ') for j in range(4): print(j, end=' ') print('\n')輸出
H:
0 1 2 3
E:
0 1 2 3
當外層循環 循環一次的時候,內層循環將要循環一個周期;
Python的條件語句、循環語句算基礎語法裡面簡單的;
只是在語法細節方面需要多加注意,總體來說學習難度不大。
1秒獲取Python硬核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