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兩句話可謂擲地有聲。
今年以來,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如何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對此,不少代表、委員提出了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金髮科技董事長袁志敏:支持企業增加流動性緩解融資難題
袁志敏認為,受疫情影響,民營企業遭受了不小的衝擊和損失,彌補損失、恢復投資能力尚需時日。其中,融資難是民營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因此,袁志敏呼籲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鼓勵銀行給中小企業一定額度的貸款,建議國有銀行對中小微企業減息。同時,支持民營科技企業開展債券融資。
以目前債券市場的情況,民營企業在發行債務融資工具上還是比較困難。袁志敏建議,應明確民營企業獲得AAA以上評級的具體評價標準,減少或消除所有制帶來的差別評價,讓民營企業有明確的可努力方向,通過提升內部結構和經營水平,提高信用評級,以此來獲得債券市場的中長期融資。
他還提到,實體企業面臨的較大訴求主要在於新產品的研發期、市場接受期、客戶信用帳期這三期疊加往往有幾年的時間,這幾年時間的經營需要中長期資金支持。希望適當增加創新型製造業企業中長期貸款。
此外,袁志敏還留意到,此前國家出臺的減稅緩稅等幫助企業增加流動性的政策,大多是基於疫情3個月影響期的判斷制定的,但是目前看疫情的影響遠不止3個月,希望能繼續支持企業增加流動性。「建議將企業代扣代繳的員工個人所得稅緩繳,留給企業使用一段時間。普惠性地解決企業現金流困難,也能創造新的機會和就業,等今年底或明年企業恢復經營後再補繳。」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提升紓困惠企政策的落地率
為支持企業渡過難關,中央及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政策推出後,要在加強落地率上持續下功夫。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資、免稅、貸款、定價普惠政策制度;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組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等降低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改革擔保體系和評級體系,切實有效破除民企因信用評級問題導致的貸款難、發債難等障礙。
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需要政策協同發力,通過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務,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獲得感。伴隨疫情防控常態化,可以進一步加強信貸支持和貸款優惠,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鼓勵支持各商業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多元化服務,支持民營企業儘快恢復生產經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創新金融應對舉措幫助民營和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陳雨露表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具有長期性和必然性。既有市場經濟存在產能過剩,大多數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處於產業鏈末端生產經營困難的宏觀方面原因,也有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生命周期普遍較短,抗風險能力弱,銀企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貸款風險溢價較高等微觀方面的原因。
如何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全面落實復產復工要求?陳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按照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的工作要求,落實落細現有政策措施,因時因勢創新應對舉措,幫助民營和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一是強化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和結構引導作用,引導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二是創新推出新的政策措施;三是繼續完善政府性擔保體系;四是發揮多層次金融市場融資支持作用。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統籌用好各項資金穩崗穩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張連起建議,要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調整和加快使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支持企業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同時,突出支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加強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服務,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
來 源:綜合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每日經濟新聞
延伸閱讀:
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再增1萬億元,以優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國務院:鼓勵大企業融資後向上下遊中小微企業支付預付款
監製:肖正華 主編:程小紅 責編:高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