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區區長蒲繼承等領導參加禁毒法治宣傳活動
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從「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法治宣傳始終是梁平政通人和、心齊氣順的幸福底色。五載普法芳華,法治宣傳猶如絲絲溫潤細雨,不斷滋養著城市精神,提升著城市內涵,扮靚著城市形象,讓梁平這座山水田園城市平添更多平安之美、和諧之美、法治之美。
以「頭雁效應」激發「雁群活力」
「今天聽了吳團長的《民法典》講座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吳團長整理出的《民法典》賦予行政機關新職責部分,非常實用。」日前,梁平區政府法律顧問團團長吳興勇為梁平區政府辦公室全體幹部職工進行了《民法典》授課,梁平區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陳旭在講座後不由感慨道。
自《民法典》頒布以來,梁平區各級各單位不斷掀起學習《民法典》新熱潮,曲水鎮政府邀請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侯國躍為曲水鎮聚寶村村民「雲端」授課,帶動全村村民主動學習《民法典》。
梁平區司法局副局長李承興介紹說,領導幹部不僅是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關鍵少數」,更是帶動全區法治建設的「關鍵少數」,通過「七五」普法規劃的實施,全區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明顯增強。
該區成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委政法委、區法院、區檢察院等15個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協調推動全區普法工作。同時,建立領導幹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長效機制,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會議專題傳達學習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2017年以來,區委理論中心組專題學習黨內法規5次,區政府常務會常態化學法66次。在加強黨校培訓方面,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幹部教育培訓計劃,始終堅持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中法律、法規相關課程學習不少於4學時。2016年以來,共舉辦專題班9期,新任職領導幹部培訓班7期,開設法治專題課36期,培訓幹部2400餘人次。此外,還組織考試旁聽,「七五」普法期間,共組織694名新提任領導幹部參加考試、598人法治理論知識學習考試集中抽考,組織8次旁聽庭審。全區累計組織5.5萬人次幹部職工報名參加網絡考試,參考率、通過率均在99%以上。為落子「關鍵少數」,盤活發展全局,梁平區各級各部門負責人積極帶頭普法的「頭雁效應」激發了各級行政機關的「雁陣精神」,在聚力重點任務攻堅行動,全力打造優質高效法治營商環境的實踐中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梁平區法治政府示範創建的「特色名片」。
▲開展法治講座
全方位立體化普法不留死角
「請問電池屬於哪類垃圾?樹葉屬於哪類垃圾?」「大家知道我手中的環保標識的全稱嗎?」針對提問,梁平區行政服務中心的服務大廳裡搶答聲此起彼伏,許多窗口工作人員和辦事群眾正圍繞著一名普法志願者,饒有興致地搶答環保小知識。
梁平區司法局局長、普法辦主任龔紹軍告訴記者,梁平區以普法責任制為「支點」,以「以案釋法」制度為「槓桿」,依靠全區普法成員單位力量,深入推進「法律八進」,力爭使法治宣傳教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豐富多元、覆蓋全域。
在夯實普法責任制方面,印發《關於構建「誰執法誰普法」普法格局的實施方案》,明確普法責任和重點內容,理順普法工作機制。編制《普法責任清單》,明確56個區級部門、群團組織等單位普法職責,動態管理年度普法計劃,將普法責任落實情況納入全區法治建設考核實績。
在成立普法講師團方面,組織行政執法部門業務骨幹、律師和黨校教師等51名成員組成梁平區「七五」普法講師團,實行人員和課題雙重動態管理,在全區各領域各層面提供「菜單式」「點餐式」「定製式」普法,在教育、衛生、環保等多個領域開展宣講236場。
在深入推進以案釋法方面,組織「我執法我普法」宣講,建立典型案例篩選發布機制,在梁平區內全媒體開設「普法之窗」,通過案例精細解讀,讓「法律小白」也能輕鬆掌握法律要點。全區累計開展以案釋法宣講400餘場,各媒體共收錄梁平本地典型案例57篇,閱讀及收聽收看觀眾達126萬人次。
堅持普法依法治理方面,紮實推進《憲法》、《民法典》專題學習宣傳,大力組織開展「三大攻堅戰」「掃黑除惡」「服務民營經濟」「疫情防控」等專項法治宣傳活動,通過主題宣傳活動、法治文藝表演、現場法律諮詢等方式,為全區重要攻堅工作推進,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德法同行打造法治城市新名片
重慶正衡律師事務所律師曾曦在梁平區法院代理了一起離婚案件。在法院調解結案後,當事人找到曾曦說:「曾律師,雖然你是對方律師,但我仍然很敬佩你。」據悉,曾曦是梁平區「七五」普法講師團的骨幹成員之一。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梁平區將德治與法治教育工作同部署、同落實,融合貫通,謀取德治與法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公約數,畫好最大同心圓。」梁平區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說。
▲「好家風·孝雅善月月談」活動
做精品牌活動方面,由梁平區委宣傳部、區司法局主辦的「好家風·孝雅善月月談」活動,以訪談分享的方式,選取當地孝行、雅行、善行3位傑出代表,分享他們的孝雅善故事,用良好道德風尚滋養人心。同時由律師宣講子女不盡贍養義務典型案例,深刻揭露子女不盡贍養義務的惡行,彰顯法律昭昭、營造崇德尚法的城市道德生態。2018年至今,「好家風·孝雅善月月談」活動已覆蓋鄉鎮街道27個,覆蓋率81.8%,開展法治案例分享15場次,共吸引觀眾上萬人。
做好示範創建方面,實施民主法治村(社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建設行動,提升全區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質量和水平,累計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2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51個、「三治結合」建設達標村(社區)82個。
做實德法教育方面,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七五」普法期間,各學校共20萬餘人次參加法治徵文、演講比賽;在第二屆至第四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中,區教委連續三年獲市優秀組織獎,其中,獲市級獎學生12名,獲國家級一等獎學生1名;創建市級依法治校示範校11所;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配備率100%。
以法治文化鑄造「法治品格」
前不久,國家級非遺梁平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莫紹萍,正帶領著梁平區莫紹萍名師工作室的老師討論如何創作宣傳憲法的梁平新年畫。「利用梁平年畫來宣傳法律,法律需要推廣,年畫需要傳承。」同時身為梁平區實驗小學美術老師的莫紹萍說。
梁平區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科科長譚靜表示:「普法宣傳要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以群眾常見的、樂見的方式不斷豐富普法載體,讓法治宣傳抬眼可見、法治文化處處可觀。」
融合地域元素,培育法治文化精品。融入「法治」的梁平非遺既宣傳了法治,又傳承發展了非遺。以環保為主題的梁山燈戲《夜釣》在重慶市第六屆戲劇曲藝大賽中榮獲一等獎;10幅法治主題梁平年畫公益廣告,被市委宣傳部納入全市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庫推廣使用,同時在梁平區合興鎮龍灘村中華·梁平柚海廣場風雨廊集中展示。挖掘法治故事,創作經典文學。區檢察院檢察長王鳴隆創作的中篇小說《平湖暗流》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央視12頻道「社會與法」欄目定製播出。
▲優化營商環境,律師送法進企業
創新開啟「指尖」普法新模式。實施「網際網路+法治宣傳」智慧普法,堅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宣傳,統籌運用「兩微一端」及各種宣傳平臺,在梁平網、梁平日報、梁平手機臺等區屬媒體開設《普法之窗》《法在身邊》《警方時空》等10多個普法欄目。區公安局、區法院、區檢察院等區級部門開通微信公眾號,實時反映普法動態,提供法律服務。區司法局購置1臺「法治快車」深入鄉鎮街道、村社巡迴普法。單期閱讀量逾萬人次,發布普法微博800條、微信12000期、手機報10800餘條。
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有聲有色」。推動普法陣地建設,讓城市建設、村鎮建設積極融入法治元素,使市民生活和法治間隔「零距離」,讓法治文化充分融入百姓生活。「七五」普法期間,梁平區共建成法治教育基地3所,區級法治文化公園1個,發布戶外廣告牌242塊、各類電子顯示屏283塊,張貼海報16083張、標語橫幅3624條,印製發布宣傳單72萬張,入戶宣傳走訪群眾107萬人次。
法治鼓點催徵急,策馬揚鞭再奮蹄。龔紹軍欣慰地表示,回望「七五」普法這五年,梁平區全民守法意識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不斷提高,全區刑事案件總量持續下降……這是一份亮眼的法治答卷。梁平區先後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區」「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這是不斷釋放的「法治紅利」。
重慶法制報記者 羅翠 通訊員 賴正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