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平谷區以「堅持黨員帶頭、強化機制保障、激發全民參與、緊盯投放環節、提升文明素養」為思路,採用「54321」工作法,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增強基層治理能力,垃圾分類工作日益成為「新時尚」。6月,其他垃圾日均進廠量467.26噸,環比5月降低5.6%;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為71.07噸,環比5月增長72.62%,廚餘分出率為13.20%;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為40.75噸,環比5月增長120.63%,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為7.6%。
五個帶頭打造先鋒隊伍。制定《平谷區關於開展垃圾分類黨員幹部「五帶頭」行動的通知》,號召全區黨員幹部積極參加垃圾分類工作,帶頭宣傳、帶頭清理、帶頭減量、帶頭分類、帶頭桶邊指導,當先鋒作示範。同時,與深化黨員幹部下沉報到工作相結合,與開展環境建設黨員志願服務相結合,與加強黨員幹部監督管理相結合,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參加所在社區(村)的垃圾分類活動,鼓勵基層黨組織利用本單位本領域優勢,為社區(村)提供活動支持,切實把黨員幹部組織好、作用發揮好,推動形成良好社會氛圍。5月初至今,參與社區(村)垃圾分類工作的在職黨員17324人次,公共文明引導員945人次,志願者9023人次,社區社會組織237支。
四項措施強化機制保障。一是區級統籌調度。成立區級工作專班,建立工作例會、拉練調研、信息報送、檢查考評和通報制度。二是層層落實推進。各黨政機關單位率先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牢固樹立「管行業管垃圾分類」理念,成立本單位工作專班,制定本轄區本部門工作方案,將垃圾分類納入部門日常管理。三是深入調查研究。區領導多次以「四不兩直」、專題調研等方式,帶隊檢查和指導垃圾分類工作,傾聽群眾意見,針對問題聯合多部門現場會商。四是嚴格執法監管。將區級聯合執法與鎮級屬地日常執法相結合,區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對源頭投放、中間收運、末端處置各環節開展全過程執法檢查,每日匯總情況後在全區通報;各工作組聯合各屬地政府不定時檢查,督促問題整改,推動習慣養成。
三級聯動激發全民參與。一是區級相關部門通過創作歌曲《學會分類丟垃圾》、開展「垃圾分類5道題」有獎答題活動、舉行視頻培訓會等形式營造垃圾分類濃厚氛圍,並及時總結有成效的經驗做法。二是各鎮街通過有獎答題、張貼投放指引、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等形式,提高居民知曉率。截至目前,發放各類宣傳材料46.4萬餘份,設置固定投放指引牌6.6萬餘處,設置硬質宣傳條幅1885處。同時組織相關業務科室、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工作者、保潔員等8674人分批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三是社區和村保潔員實行包戶制度,每日定點逐戶收集生活垃圾,開展上門分揀的同時,對群眾進行「一對一」教育指導,切實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質量。
兩個行動緊盯投放環節。一是開展「便民投放站」創建行動。各街鎮按照居民出行規律和意見建議合理排布桶站點位,已在城區149個居民小區配備分類垃圾投放桶站500餘組。此外,還在每組桶站位置安裝桶站亭,張貼投放指引和公示牌,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同時安裝面積較大的遮雨棚。為解決投放過程中不衛生、桶站因高溫有異味等問題,部分小區給居民配備了擦手紙,在每個桶站噴灑消毒液降異味,並給每個垃圾桶蓋安裝「小拉手」,設置踩踏式垃圾桶,實現投放全程不觸碰,居民配合度顯著提升。二是開展「守桶」行動。所有黨政機關幹部職工,每周在所居住小區早晚集中投放時段以桶站為駐點指導群眾垃圾分類。各小區設置垃圾分類指導員,由物業聯合環衛統一配備人員力量,無專業化物業管理的小區則由街鄉、社區居委會挑選優秀社區工作者、網格員擔任,以桶站為駐點指導群眾垃圾分類。目前已調派400餘人專職參與分類指導工作,確保專人管桶。同時,各社區動員樓門長、街巷長、志願者等力量參與守桶,並給予雙倍積分獎勵。
一個結合提升文明素養。將生活垃圾管理與文明行為促進相結合,將垃圾分類納入公共文明引導範疇,細化個人、家庭、村居、單位、行業、社會6個層面垃圾分類工作任務,安排公共文明引導員全部上崗引導垃圾科學分類。各村居結合實際創新獎勵機制,將垃圾分類與個人利益掛鈎,形成督促引導。一是建立鎮街、村居兩級垃圾分類監督網絡,實行月督導、季考評制度,將考評結果與村居幹部績效工資掛鈎,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二是選樹典型,將垃圾分類情況作為「健康衛生家庭」重要考核標準,在村內開展「黨員戶樣板間」特色活動,打造垃圾分類標杆、「衛生家庭」示範戶,通過以點帶面實現整體推進。三是將垃圾分類納入「文明積分管理」體系和村規民約,對遵守、支持垃圾分類的群眾可給予加分,對不符合分類標準的家庭將減少村級福利。
來源/平谷區委組織部
編輯/李嫣然